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彤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51-52,共2页
眼底出血,是许多眼病和全身病的共同表现,病因不同,治法不同,疗效各异。临床上既要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又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一般遵循塞流(止血)、澄源(求固)、固本(益气养血)的原则,但静脉阻塞另当别论。本文就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许多眼病和全身病的共同表现,病因不同,治法不同,疗效各异。临床上既要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又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一般遵循塞流(止血)、澄源(求固)、固本(益气养血)的原则,但静脉阻塞另当别论。本文就眼底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出血 视网膜病变 静脉阻塞 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风险模型构建
2
作者 黄初梅 施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构建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南京市江宁中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125例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将患者分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统计干... 目的构建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南京市江宁中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125例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将患者分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统计干眼症与非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干眼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125例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3个月发生干眼症19例,发生率为15.20%。干眼组和非干眼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患侧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高血压分级Ⅲ级、3.0 mm角膜缘切口占比、晶状体核硬度Ⅳ~Ⅴ级占比高于非干眼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分级、手术切口、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均为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风险预测模型Y_(预测)=1.247X_(1)+1.356X_(2)+1.441X_(3);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模型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35,预测术后干眼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7,灵敏度为82.40%,特异度为71.11%。结论高血压分级、手术切口、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均为合并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且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白内障 术后干眼症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肝肾不足型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思齐 周欣 +6 位作者 张元钟 杨宁 周思齐 熊彩建 金青子 陶康 徐新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评价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肝肾不足型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肝肾不足型干性AM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莱视盯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予驻景丸加减方颗粒剂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 目的评价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肝肾不足型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肝肾不足型干性AM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莱视盯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予驻景丸加减方颗粒剂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视力、眼底自发荧光(AF)、黄斑中心凹5 mm内玻璃疣面积变化情况,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P<0.01),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视力明显提高、AF显著减弱、玻璃疣的面积减少(P<0.05,P<0.01),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浆SOD和GSH-Px活性提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驻景丸加减方能降低干性AMD患者眼底AF强度、减少黄斑区玻璃疣面积、提高视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景丸加减方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肝肾不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明目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毛盼 杨胜家 周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视力、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视力、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经玻璃体注药切除术后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丹黄明目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视力相关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视力]、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外周血IL-33、ST2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BCVA、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MKLR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IL-33、ST2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R术后应用丹黄明目汤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视力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明目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细胞介素-33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术矫治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章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术矫治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110眼)屈光不正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试验组,每组46例(55眼)。参照组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治视力,试验组应用角膜塑...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术矫治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110眼)屈光不正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试验组,每组46例(55眼)。参照组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治视力,试验组应用角膜塑形术矫治视力。对比两组患儿矫治效果。结果:矫治前,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裸眼视力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屈光度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眼轴长度延长,但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C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OSDI、CF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BUT延长,且试验组长于参照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术矫治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视力,改善屈光度,延缓眼轴增长,改善眼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屈光不正 框架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红莉 尹莉莉 管怀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s)的凋亡情况及其与Fas蛋白(CD95)的关系。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取下的前囊膜标本共73例。应用光...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s)的凋亡情况及其与Fas蛋白(CD95)的关系。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取下的前囊膜标本共73例。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别定性、定量检测Fas蛋白(CD95)在LECs中的表达。结果:光镜下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都呈透明样变性,细胞内有空泡。电镜下可见正常以及变性、坏死的LECs。部分LECs细胞内染色质凝集并边缘化,呈早期细胞凋亡改变。TUNEL检测发现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均有TUNEL阳性细胞存在,LECs的凋亡率分别为(32.20±7.91)%、(31.00±9.43)%、(28.20±8.04)%,3种白内障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均有Fas蛋白(CD95)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年龄相关性、糖尿病性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Fas蛋白(CD95)的表达量分别为(65.72±9.95)%、(63.46±13.30)%、(31.46±17.25)%,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中Fas蛋白(CD95)的表达与其他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LECs均出现凋亡,LECs的凋亡很可能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细胞病理学基础。Fas蛋白(CD95)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FAS蛋白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明颗粒对小鼠微循环和大鼠血黏度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卫萍 丁淑华 +1 位作者 朱萱萱 曹国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夜明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夜明颗粒可以加速血流速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降低大鼠全血比黏度,与模型组...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夜明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夜明颗粒可以加速血流速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降低大鼠全血比黏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黏度值、红细胞体积分数、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夜明颗粒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明颗粒 微循环 血黏度 血瘀模型 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重睑术式术后效果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曹国凡 胡红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269-127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双重睑术式手术后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1999年以来,门诊行双重睑手术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采用皮肤睑板固定法,乙组采用皮肤埋藏缝线法,丙组采用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上述每组每例的随... 目的:观察不同双重睑术式手术后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1999年以来,门诊行双重睑手术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采用皮肤睑板固定法,乙组采用皮肤埋藏缝线法,丙组采用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上述每组每例的随访时间均>1a。结果:甲组18例中有1例双重睑左右重睑沟稍有不对称,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2mo内有轻度上眼睑外翻,保守治疗后消失。乙组24例中1例双重睑皱褶术后6mo后稍有变浅,2例可见闭眼后轻度皮下结节。丙组52例中1例术后7mo双重睑线稍有变浅。结论: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为双重睑手术首选的安全、可靠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睑手术 皮肤睑板固定法 皮肤埋藏缝线法 缝线结扎加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摘出前囊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β_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尹莉莉 管怀进 +2 位作者 胡红莉 丁润生 张天一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β1整联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性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其LECs中均有β1整联蛋白、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其LECs中β1整联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8.41±16.98%、39.22±21.18%,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3.46±13.30%、31.46±17.25%。LECs中β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Fas蛋白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β1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β1整联蛋白 FAS蛋白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沁 曹国凡 胡红莉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成功建立,它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十余年来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文献,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成功建立,它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十余年来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文献,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病因学 视网膜炎 色素性/治疗 视网膜炎 色素性/药物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明目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31例41只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彤云 何慧琴 +2 位作者 丁哲 唐颖 张文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明目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诊断为阴虚血瘀型AMD患者31例41只眼,干性20只眼,湿性21只眼,予口服我院自行研制的化瘀明目丸,疗程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31例(41只眼)患者中...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明目丸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诊断为阴虚血瘀型AMD患者31例41只眼,干性20只眼,湿性21只眼,予口服我院自行研制的化瘀明目丸,疗程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31例(41只眼)患者中,显效5只眼,进步22只眼,无效14只眼,总有效率65.85%。干性20只眼,显效4只眼,进步13只眼,无效3只眼,有效率85.00%;湿性21只眼,显效1只眼,进步9只眼,无效11只眼,有效率47.61%。干性的疗效好于湿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21,P=0.03)。干性AMD患眼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37,P=0.04),湿性患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91,P=0.29)。结论化瘀明目丸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有一定治疗效果,对干性的疗效好于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中医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视角度对眼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永斌 丁哲 丁淑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注视角度下眼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对18例36眼21~28岁的志愿者,取与重力轴方向成180°,90°,45°夹角的3个不同注视角度,用移近法测量眼的调节幅度,用眼A超测量前房深度... 目的:探讨不同注视角度下眼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对18例36眼21~28岁的志愿者,取与重力轴方向成180°,90°,45°夹角的3个不同注视角度,用移近法测量眼的调节幅度,用眼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结果:三种不同注视角度下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无差异。结论:在青年中,眼在仰视、平视、俯视状态不影响其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角度 调节幅度 前房深度 晶状体厚度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哲 丁淑华 欧阳永斌 《四川中医》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我们取4周龄、12周龄、24周龄rds鼠各9只,随机分为三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我们取4周龄、12周龄、24周龄rds鼠各9只,随机分为三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经夜明颗粒治疗后,光镜结果显示,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夜明颗粒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明颗粒 视网膜色素变性 RDS小鼠 光镜 光感受器细胞
原文传递
中药驱风一字散联合埃美丁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驱风一字散联合埃美丁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局部滴用埃美丁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祛风一字散口服。2组均治疗7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驱风一字散联合埃美丁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局部滴用埃美丁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祛风一字散口服。2组均治疗7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差值。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眼痒症状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美丁滴眼液联合口服中药驱风一字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使用埃美丁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埃美丁滴眼液 驱风一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哲 丁淑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 2 3只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家兔随机分 3组 ,其中两组分别接受了眼底Ⅰ号方和理血方Ⅲ号方的治疗 ,另一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对 3组兔眼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 2 3只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家兔随机分 3组 ,其中两组分别接受了眼底Ⅰ号方和理血方Ⅲ号方的治疗 ,另一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对 3组兔眼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资料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 眼底Ⅰ号方组与理血方Ⅲ号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泄和络法为主治疗视神经炎15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彤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6-57,共2页
清泄和络法为主治疗视神经炎15例王彤云(南京市中医院眼科210001)关键词清泄和络法视神经炎肝火亢盛型视神经炎是一种以视力骤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眼疾病,包括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起病骤急,如调治失当,可致视神... 清泄和络法为主治疗视神经炎15例王彤云(南京市中医院眼科210001)关键词清泄和络法视神经炎肝火亢盛型视神经炎是一种以视力骤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眼疾病,包括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起病骤急,如调治失当,可致视神经萎缩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视力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泄和络法 视神经炎 肝火亢盛型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珠饮加减治疗内障眼病的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彤云 丁银银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明珠饮是洪氏眼科第3代传人洪宜成老先生的经验方,本文介绍笔者运用明珠饮加减治疗玻璃体混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内障眼病的体会。
关键词 明珠饮 中医 治疗 内障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哲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6期642-643,共2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最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从不同的角度有所论述。综合诸多医家的论述,可以认为病变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精血亏损,脾胃运化不足等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最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从不同的角度有所论述。综合诸多医家的论述,可以认为病变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精血亏损,脾胃运化不足等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古代医家 雀目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7期133-134,共2页
笔者应用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90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视网膜... 笔者应用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90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26例,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4例,颞下分支静脉阻塞7例,鼻上分支静脉阻塞3例,鼻下分支静脉阻塞2例;缺血型(HR)者17例,非缺血型(VSR)者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中医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视网膜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彤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期193-194,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8年。今年4月因右眼前黑影来我院就诊。当时视力:右5.1,左5.2;双外眼安静,眼前节正常,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界清,色如常,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粗细不均,右眼颞上方梭状出血...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8年。今年4月因右眼前黑影来我院就诊。当时视力:右5.1,左5.2;双外眼安静,眼前节正常,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界清,色如常,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粗细不均,右眼颞上方梭状出血及棉绒斑(见图一);左眼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炎 狼疮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报告 眼前黑影 眼底检查 静脉充盈 眼前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