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1
作者 李曼 黄清怡 《商业会计》 202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内部审计学》作为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需要树立成体系的课程专业知识目标和教学思政目标,文章对此进... 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内部审计学》作为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需要树立成体系的课程专业知识目标和教学思政目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实现路径包括三方面:教学内容中设计每个章节的专业知识点、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融入点;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故事引导式讲授、审计项目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研究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部审计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审计质量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剧杰 蔡婉青 《时代经贸》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农林牧渔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该行业上市公司治理及管理因其行业特点较为薄弱,财务舞弊案件频发。本文选取201...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农林牧渔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该行业上市公司治理及管理因其行业特点较为薄弱,财务舞弊案件频发。本文选取2017-2021年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为通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公司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治理有效性显著相关,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上市年限过长和过短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建设不够完善,对公司治理效率并没有促进作用,处在中间年限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建设足够完善且规范,促进公司治理更加有效。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应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有效性 农林牧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效率的策略探析
3
作者 黄子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5年第1期097-100,共4页
审计工作是助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并取得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内部审计的运作方式。先进的技术提升了审计的效率,标志着审计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对企业运营以及管理起到... 审计工作是助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并取得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内部审计的运作方式。先进的技术提升了审计的效率,标志着审计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对企业运营以及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对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运作模式的变化,以及遇到的机遇和难题展开探究,提出提升审计效率的策略,以确保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环境 内部审计 审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系统、组织与方案
5
作者 曹强 韩洪灵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协同从而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协同从而形成监督合力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深入探究这三类审计之间相互协同的理论基础、具体机理、路径与方式,同时也较少从系统观的视角探析如何强化对三类审计的综合治理。为此,本文首先从“组织场域”的视角出发探讨三类审计系统协同的理论基础与机理,提出“审计场域”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机构相互协同最为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协同规范体系、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和人员交流机制三方面讨论三类审计机构的协同机制,最后基于“制度同质”和“组织同形”的基本逻辑从宏观与微观互动的整合视角建构审计机构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旨在强化三类审计的协同治理以提升审计质效,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机构 审计质量 审计场域 组织设计 高质量审计 整合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基于组织社会学的整合研究框架
6
作者 韩洪灵 曹强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共4页
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 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路径实质上便是审计机构组织治理过程中的正当性机制,包含管制正当性、规范正当性与文化—认知正当性。审计机构宏微观组织场域的形成有赖于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的制度化过程,该过程便是审计质量在本质上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资源、程序、制度”这些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构建了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机构 治理机制 审计质量 组织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外部审计监督与信贷风险防控:互补还是替代?
7
作者 池国华 周正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而是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监督合力。协调互补机制在于外部审计师能够根据处罚公告信息确定信贷业务审计重点,而银行监管部门也可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增强其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双方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互补作用,对非国有产权、审计师独立性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银行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 外部审计监督 信贷风险 互补关系 替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审计:研究热点与实践探索
8
作者 剧杰 刘文慧 《经济责任审计》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数字政府建设旨在以信息化、数字技术等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政府管理服务。“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政治意识,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数字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创新,推... 数字政府建设旨在以信息化、数字技术等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政府管理服务。“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政治意识,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数字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创新,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本文基于数字政府审计相关文献,总结数字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并通过收集筛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93个地级市的审计厅和审计局官方网站的217条数字政府相关审计项目信息,对地方审计机关数字政府审计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数字政府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电子政务 审计 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目标与实现路径
10
作者 李曼 涂嘉实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4-89,共6页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促进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但已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审计视角研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理论和政策执行的史密斯模型,提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的目标:...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促进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但已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审计视角研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理论和政策执行的史密斯模型,提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的目标:揭示并推动解决国家重大政策在本单位落实过程中的问题,监督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的落实效果,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措施落实的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落实效果审计等三方面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成本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及未来十年全球风险调查及对内部审计的启示
11
作者 剧杰 《中国内部审计》 2024年第12期30-34,共5页
本文对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以及甫瀚(Protiviti)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企业高管之2024和2034年首要风险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其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启示,以期在激荡前进的... 本文对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以及甫瀚(Protiviti)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企业高管之2024和2034年首要风险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其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启示,以期在激荡前进的经济社会中,对内部审计职业充分认识组织环境,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内部审计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汉文 黄轩昊 陈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7,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移,进而实现从事后反腐向事中反腐和事前防腐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面领导的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创新性地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应进行整体性重构,变革为隶属于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构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垂直领导制,实行总审计师的中央或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直接委派制。为此,进一步提出与这一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理论推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同样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体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否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基于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的证据
13
作者 陈建宇 沈娇 蔡闫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漂绿”行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利用2013-2020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提升绿... “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漂绿”行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利用2013-2020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并获取市场信任,同时驱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发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所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消极、数字化程度较高以及风险承担水平较低的企业能够强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政策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漂绿”的相关研究,同时拓展性研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环境治理政策效果,为抑制“漂绿”行为、实现平稳高效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企业“漂绿” 绿色创新效率水平 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任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视角的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14
作者 朱玥妍 彭潇 《市场周刊》 2025年第9期123-126,共4页
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了审计委员会更多职能,但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仍存在设立形式化问题。在整合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专业性、勤勉性、独立性三个维度,重新构建了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指... 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了审计委员会更多职能,但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仍存在设立形式化问题。在整合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专业性、勤勉性、独立性三个维度,重新构建了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为审计委员会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股东保障权益和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质量评价 专业性 勤勉性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党委重大决策跟踪审计:制度构建与路径探索
15
作者 杨静 黄清涵 《中国内部审计》 2025年第3期46-49,共4页
党委重大决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成为落实党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的创新探索。本文对某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例构建党委重大决策跟踪审计制度框架,明确其业务边界与职责,规范党委重大决策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工作标准。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党委重大决策跟踪审计 全流程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数字资源研究型绩效审计实践——以A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绩效审计为例
16
作者 王芳 毛丰鑫 陈美君 《经济责任审计》 2024年第8期67-71,共5页
自2016年教育部提出“双一流”的建设任务以来,高校数字资源购置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目前,部分高校尚未针对数据资源制定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重“藏”轻“用”,不符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A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费用从内涵建设... 自2016年教育部提出“双一流”的建设任务以来,高校数字资源购置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目前,部分高校尚未针对数据资源制定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重“藏”轻“用”,不符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A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费用从内涵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每年约700万元。基于此,我们选取了数据资源中师生普遍关切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进行绩效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数据库 双一流 绩效审计 数据资源 预算绩效管理 研究型 购置费用 建设专项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保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11,共9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本文深入探讨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中的根本保证作用,从实践逻辑、理论... 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本文深入探讨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中的根本保证作用,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首先,从实践逻辑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国家审计服务保障市域、省域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实践中,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体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体系化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孕育了深刻的实践逻辑,从而揭示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亲自谋划和部署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次,从理论逻辑上,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经济监督理论与权力制约理论以及审计模式国际比较理论,阐释了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强调党的领导是经济监督的政治保证,是权力制约效能的有效保障。最后,从历史逻辑上,本文追溯了中国审计制度的悠久历史,从传统审计文化到现代审计制度的演变,展现了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历史传承和制度优势。由此,本文总结认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集中统一领导 国家审计 根本保证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规划审计: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现实情况中,有些新任领导干部为了在任期内快速做出政绩从而变更所在单位的战略规划,轻易“换赛道”导致前任政策“烂尾”,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现实情况中,有些新任领导干部为了在任期内快速做出政绩从而变更所在单位的战略规划,轻易“换赛道”导致前任政策“烂尾”,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为此,本文根据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审计的新使命,围绕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安排中开展战略规划审计的现实需求、制度要求和理论依据,剖释在领导干部换届的情况下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党政工作部门及国有企业等单位战略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行审计的必要性,透视国家审计现有实践的不足与战略规划审计的先进性,提出推动国家审计向战略规划审计转型的相关建议,以保障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领导干部换届 政策连续性 战略规划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基于管理层信息操纵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池国华 苍正伟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上市公司年报风险信息是了解公司经营现状与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它具有信息增量价值,但容易受到管理层信息操纵的影响。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独立机制,对管理层具有内部监督作用。基于此,利用2010—2021年上市公司风险信息... 上市公司年报风险信息是了解公司经营现状与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它具有信息增量价值,但容易受到管理层信息操纵的影响。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独立机制,对管理层具有内部监督作用。基于此,利用2010—2021年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信息操纵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勤勉性和专业性越强,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且在不同性质市场环境中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存在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内部治理环境较弱与外部监督压力较大时,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结论拓展了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并通过构建不同维度的风险信息指标来综合衡量披露水平,证实了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信息操纵的治理效应,为审计委员会更好发挥监督效果以及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管理层信息操纵 年报风险信息披露 市场环境 内部控制 治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审计定价:溢出还是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池国华 周正义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探究银行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监管显著提高了银行审计定价,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同时,作用机制检...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探究银行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监管显著提高了银行审计定价,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同时,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行政处罚监管主要是通过风险溢价的路径提高了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发现:行政处罚监管强度越大以及查出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越多,审计定价越高;在非国有银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内部控制质量低和信息不对称高这四种情形下,行政处罚监管对审计定价提高的影响更为显著;行政处罚监管对外部审计的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双方发挥协同治理功能,从而更好地抑制了银行违法违规倾向。研究结论对银行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加强协作,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方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监管 行政处罚 审计定价 上市银行 内部控制 溢出效应 金融风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