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ESP教学服务新文科建设的内在逻辑、角色定位与实施路径:以南京大学为例 |
陆小兵
陈新仁
卫冰慧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4 |
0 |
|
2
|
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术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为例 |
黄燕
陈萱
裴黎萍
|
《高教学刊》
|
2021 |
3
|
|
3
|
与外语教育技术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
莫锦国
许能锐
刘骎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4
|
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南京邮电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例析 |
陈薇
汪学立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1
|
|
5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研究 |
陆小兵
黄蓓蓓
钱小龙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建设 |
邵继荣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7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展望 |
王文宇
夏珺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4 |
0 |
|
8
|
教师视野中的高校课程国际化——基于对中英大学教师的调查 |
蒋玉梅
孙志凤
张红霞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9
|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
王海啸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
2014 |
225
|
|
10
|
“内容依托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学”观 |
夏珺
刘骎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1
|
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周莹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4
|
|
12
|
回应历史教学法——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创新途径 |
顾露雯
汪霞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3
|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
朱雪媛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14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出路 |
王克强
王海啸
|
《煤炭高等教育》
|
2008 |
11
|
|
15
|
美国中学与大学衔接政策变革与特色研究 |
杨奕枫
|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6
|
引入词块教学法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
戚焱
夏珺
|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15 |
3
|
|
17
|
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新态势——以杜克大学为例 |
顾露雯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8
|
论“一流”大学理念的解构与重构 |
蒋玉梅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9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职业发展 |
蒋玉梅
|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12 |
5
|
|
20
|
论大学“去行政化”中的政府责任 |
陆小兵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