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联合团队合作在新生儿科急救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竑 郑雅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57-359,共3页
伴随二胎政策开放,分娩量逐渐增加,我院产科为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高危产妇及高危新生儿的比例均明显增加。相关研究报告显示^([1]),有10%~21.2%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早产、窒息、血糖异常、新生儿黄疸等高危因素需转至新生儿科监护... 伴随二胎政策开放,分娩量逐渐增加,我院产科为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高危产妇及高危新生儿的比例均明显增加。相关研究报告显示^([1]),有10%~21.2%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早产、窒息、血糖异常、新生儿黄疸等高危因素需转至新生儿科监护治疗。新生儿科的患儿,常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预见性较差等特点,护士需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及专业技术,更要具备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技能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急救护理 规范化培训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理分级和工时测定的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研究
2
作者 陈筱璇 张媛媛 王芬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分级和工时测定的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方法 采用护理工时测定计算表,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测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13名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时间,统计连续2周共224例患儿...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分级和工时测定的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方法 采用护理工时测定计算表,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测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13名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时间,统计连续2周共224例患儿各类护理项目次数,计算新生儿监护病房不同护理等级人均每日护理时间和理论床护比。结果 新生儿监护病房特级护理人均每日活动总工时为450.45 min,一级护理人均每日活动总工时为365.88 min;新生儿监护病房人均每日护理时间为377.96 min,理论护士人数为28名,实际护士数13名,适宜床护比为1∶1.75,实际床护比为1∶0.81;同一护理操作,护士能级越高者单次耗时越短。结论 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待提高,应根据护理分级,每日分配不同能级的护士进行管理,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临床护理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分级 工时测定 新生儿监护病房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水疗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媛媛 陈筱璇 王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4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NG)患儿采用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水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00例NG患儿,运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加用保护性睡眠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NG)患儿采用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水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00例NG患儿,运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加用保护性睡眠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水疗干预,干预1周。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睡眠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时,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时,观察组夜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水疗干预可缩短NG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保护性睡眠 水疗 胆红素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好转下新生儿科门诊感染防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玲 宋文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7期494-498,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了巨大的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为易感人群,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明显好转,新生儿科门诊人数明显增多,疫情好转后如何开展新生儿科门诊的感染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了巨大的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为易感人群,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明显好转,新生儿科门诊人数明显增多,疫情好转后如何开展新生儿科门诊的感染防控工作,包括就诊流程、防护细节、识别高危新生儿等,均对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参考全国各学术组织发布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并结合本院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为疫情好转下新生儿科门诊的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思路,以期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新生儿门诊 预防卫生服务
原文传递
基于出院准备度联合智能“云随访”对早产儿延续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芬 张竑 +2 位作者 张媛媛 郑雅宁 吴瑜玲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出院准备度联合智能"云随访"对早产儿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12月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先后分组:2018年5月至8月77名早产儿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12月79名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探讨基于出院准备度联合智能"云随访"对早产儿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12月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先后分组:2018年5月至8月77名早产儿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12月79名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宣教及回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出院准备服务联合智能"云随访"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胎龄40周神经行为(NBNA)评分;出生1、3、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再就诊率、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矫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中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NBN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早产儿1、3、6个月的体重、身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早产儿1、3、6个月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再就诊率和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出院准备度联合智能"云随访"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同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起积极作用,可降低早产儿再就诊率、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出院准备度 云随访 新生儿神经行为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