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L联合SWI在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爱娟 魏恒乐 +3 位作者 张宏 徐晨辉 洪汛宁 鲁珊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2-858,共7页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DWI、MRA、ASL、SWI)。收集和评估临床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卒中特征等。根据ASL梗死区灌注情况分为高灌注和非高灌注,高灌注定义为梗死区脑血流量增加≥对侧的130%。根据SWI序列评估梗死区有无HT,并进一步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I)及脑实质出血(PH)。预后良好定义为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组和无HT组各临床因素及影像特征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HT的独立因素,进一步探讨梗死区高灌注与HT及90天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HT组40例,无HT组55例,HT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更高、梗死体积更大、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梗死区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62,P=0.001),但80%的HT表现为HI。90天预后良好组57例,预后不良组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更低、梗死体积更小、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而H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患者90天良好预后相关,但同时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大部分表现为HI,临床仍需严格管理血压,以减少P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高灌注 磁敏感加权成像 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对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魏子洋 周清清 +1 位作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CT值(-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组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1.18±0.27)(P<0.05);圆度、平均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P<0.05);评估pGGN浸润性的AUC:圆度为0.81,平均CT值为0.80,表面积为0.71,最大有效长径为0.75,质量为0.81,体积为0.80,逆差距为0.72,各参数联合为0.89。结论薄层CT+纹理技术联合miR-25均与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磨玻璃影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纹理技术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珺 赵萌 +2 位作者 陈婷 张宏 吴飞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0-423,476,共5页
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g... 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15.0 mm)3组;按照双侧侧脑室的宽度差是否超过2 mm分为对称性(<2 mm)与非对称性(≥2 mm),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程度及其对称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侧脑室增宽组(P<0.001);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高于非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P<0.001)。轻、中度侧脑室增宽所合并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陈旧性脑出血(26例)最常见,导致重度侧脑室增宽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胼胝体发育不良(9例)最多,并且超过40%(11例)的病例同时存在至少2种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的对称性有关,并且随着侧脑室增宽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严重性与复杂性的程度也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MRI 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侧脑室增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DWI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对比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珍珍 周清清 +3 位作者 余玉盛 东强 段绍峰 张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对比常规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定量评估及主观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名研究对象甲状腺的常规DWI和ZOOMit DWI图像。定量分析两者在形变(def)、信噪比(SNR)的差异及主观评分。结果:甲状腺ZOOMit DWI图像较常规... 目的:对比常规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定量评估及主观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名研究对象甲状腺的常规DWI和ZOOMit DWI图像。定量分析两者在形变(def)、信噪比(SNR)的差异及主观评分。结果:甲状腺ZOOMit DWI图像较常规DWI图像更清晰。ZOOMit DWI图像的信噪比SNR显著高于常规DWI图像(9.05w.4.81,P<0.001),def值显著低于常规DWI(2.53mm vs.3.14mm,P=0.037)。两名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702,0.613)。ZOOMitDWI图像的总评分(平均231)高于DWI图像(平均127)且每名研究对象的ZOOMitDWI图像评分(平均3.79分)均高于DWI图像(平均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常规DWI相比,ZOOMit DWI技术的甲状腺图像SNR更高,def更小,图像与解剖一致,且医师主观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常规DWI ZOOMit DWI 甲状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成人肋骨骨折CT自动检测和分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清清 王佳硕 +1 位作者 唐雯 张荣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胸部CT平扫自动检测和分类肋骨骨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A医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974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另外收集2019年1月B医院25例,C医院25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多中心测试集进行鲁棒...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胸部CT平扫自动检测和分类肋骨骨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A医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974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另外收集2019年1月B医院25例,C医院25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多中心测试集进行鲁棒性验证。三种骨折类型(新鲜骨折、愈合期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的相应CT图像被自动检测并输出为结构化报告。采用精准度、召回率和F1值作为衡量CNN模型诊断效能的指标。检测/诊断时间、精准度、灵敏度、fROC曲线用来比较CNN模型的结构化报告和放射科主治医生的诊断效能。结果CNN模型在所有测试集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平均精准度、平均召回率、平均F1值均≥0.8)。新鲜骨折和愈合期骨折的检测效率略高于陈旧性骨折(平均精准度:0.829,0.867>0.814;平均召回率:0.875,0.870>0.827;平均F1值:0.851,0.868>0.821)。CNN模型输出的结构化报告达到放射科主治医师诊断水平,并且CNN模型的检测时间平均缩短132.07 s。结论利用CNN模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自动检测并分类肋骨骨折,达到放射科主治医师的诊断水平,且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卷积神经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构化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MRI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雪松 张宏 +3 位作者 王秀彬 周清清 余玉盛 吴献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MRI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侧指间关节(PIJ)表现早期RA并确诊的24例(24个PIJ)RA患者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例(6个PIJ)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MRI显微线圈和头颅线圈对受试者PIJ部位进行... 目的探讨自制MRI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侧指间关节(PIJ)表现早期RA并确诊的24例(24个PIJ)RA患者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例(6个PIJ)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MRI显微线圈和头颅线圈对受试者PIJ部位进行T_(1)WI及T 2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统计学分析各序列、方向间的差异及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志愿者6个PIJ共24个关节结构中,采用自制显微线圈获得图像评分为3~4分,头颅线圈获得图像评分为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529,P<0.001)。T_(1)WI及T 2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显示24例RA患者的PIJ病变存在显著差异(χ^(2)=106.819,P<0.01)。结论自制MRI显微线圈能清晰显示PIJ主要结构,可用于早期RA诊断。T 2WI矢状位成像可作为早期RA的PIJ常规MR检查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近侧指间关节 自制显微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半自动模式联合高级模型迭代重建在低剂量胸部CT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川 王兴顺 +2 位作者 梅嘉 魏恒乐 东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半自动模式联合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在低剂量胸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拟行胸部CT的5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各100例。F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重建;A1、A2... 目的探讨双源CT半自动模式联合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在低剂量胸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拟行胸部CT的5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各100例。F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重建;A1、A2、B1、B2组为低剂量组(A1、A2组管电压80 kV,B1、B2组管电压70 kV),A1、B1组开启半自动模式(semi),使用ADMIRE 3级进行重建;A2、B2组关闭半自动模式,其余条件同A1、B1组。用主观和客观指标评价常规组与各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结果A1、B1与F组的信噪比(SNR)优于A2、B2组(P<0.05)。F组与低剂量组在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F、A1、A2、B1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最差(P<0.05)。B1、B2组线束硬化伪影较F、A1、A2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中,半自动模式联合ADMIRE算法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且相同条件下,80 kV图像较70 kV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胸部CT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珺 陈婷 +2 位作者 吴飞云 张宏 赵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胎儿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组(41例)与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组(65例)胎儿侧脑室增宽的程度及其对称性、产后发育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组主要为对称性增宽...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胎儿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组(41例)与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组(65例)胎儿侧脑室增宽的程度及其对称性、产后发育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组主要为对称性增宽(45/65,69.2%),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组侧脑室增宽主要为非对称性(20/65,30.8%);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组胎儿产后发育正常的比例(61/65,93.8%)明显高于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组胎儿(29/4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侧脑室增宽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结论: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的诊断以及产后发育情况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弥散加权序列 胎儿 侧脑室内陈旧性出血 单纯性侧脑室增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与多发转移瘤的CT定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宏 丁必彪 +4 位作者 李慧 李雪松 魏建林 梅嘉 周清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 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及其阈值。结果:两组间病灶边界是否清晰、年龄、病灶CT值、与肝脏CT差值、最大病灶长径、病灶平均长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当患者年龄≥63岁、病灶边界欠清晰、病灶CT值≥23.5 Hu、与肝脏CT差值≤27.5 Hu、最大病灶长径≥17.5 mm,病灶平均长径≥10.5 mm,鉴别肝脏多发转移瘤具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6,联合病灶最大长径及病灶CT值鉴别两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效能(AUC=1.0,95%CI:1.0~1.0,P<0.001)。结论:CT定量指标鉴别MBHs和肝脏多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胆管错构瘤 肝脏多发转移瘤 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必彪 周清清 +2 位作者 周刚平 张宏 方思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6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并提取最佳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行常规MRI、DWI及SWI检查的HIE患者11例及同期对照组患儿21例。两名主治医师盲法阅片、分析MRI定量指标...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并提取最佳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行常规MRI、DWI及SWI检查的HIE患者11例及同期对照组患儿21例。两名主治医师盲法阅片、分析MRI定量指标(脑水肿、脑损伤、出血灶数量、范围)诊断HIE的诊断效能、提取最佳诊断阈值。结果HIE组脑水肿和DWI弥散受限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对照组无或以轻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HIE组脑损伤脑区数目,单个脑损伤最大截面、体积、脑损伤最大层面总面积,脑出血数目、单个脑出血最大截面、体积、脑出血最大层面总面积以及扩张小静脉最大宽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测,P<0.05)。ROC曲线示脑损伤最大层面总面积的AUC值最大(AUC=0.987),诊断效能最高,当最大层面脑损伤面积≥8.48 mm2,诊断HIE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5%。结论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可早期较准确诊断HIE,尤其是脑损伤最大层面总面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MRI DWI SWI 定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梅 刘发奇 东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病理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T分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病理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T分期(36.67%、46.67%、16.67%)与病理检查结果(40.00%、41.67%、18.83%)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048、0.304、0.058,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胃癌大体分型(43.33%、41.67%、15.003%)与病理检查结果(46.67%、40.00%、13.33%)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037、0.036、0.069,P>0.05)。经病理检查证实,60例进行性胃癌中未穿透浆膜27例,穿透浆膜33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局部浆膜面征象准确度(83.33%)、灵敏度(93.94%)均高于脂肪间隙征象(65.00%)及癌组织局部突出征象(55.00%),癌组织局部突出征象灵敏度(84.38%)高于脂肪间隙征象(62.86%),准确度(55.00%)则低于脂肪间隙征象(65.00%)(χ^(2)=0.072、0.062、0.093、0.087,P<0.05);癌组织局部突出征象特异度(100.00%)明显高于浆膜面征象(80.00%)及脂肪间隙征象(61.90%),浆膜面征象特异度(80.00%)高于脂肪间隙征象(61.90%)(χ^(2)=0.071、0.038、0.07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评估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从而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 评价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mapping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倩倩 窦维强 +3 位作者 尹媛 沈勇 余玉盛 张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T2 mappig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7例(235个椎间盘)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以Pfirrmann得分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级,对各Pfirrmann级别椎间盘...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T2 mappig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7例(235个椎间盘)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以Pfirrmann得分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级,对各Pfirrmann级别椎间盘的T2弛豫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不同部位T2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髓核中,除Ⅳ级、Ⅴ级T2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级髓核T2值比较(P<0.05);纤维环前缘中,Ⅲ级与Ⅳ级、Ⅳ级与Ⅴ级T2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级别对比(P<0.05);纤维环后缘中,Ⅳ级与Ⅴ级、Ⅰ级与Ⅱ级T2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级别对比(P<0.05)。结论:T2 mappig成像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诊断 T2 mapping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X线摄影与MR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慧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钼靶X线摄影、MRI应用的不同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7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摄影、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结果。结果钼靶X线对... 目的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钼靶X线摄影、MRI应用的不同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7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摄影、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结果。结果钼靶X线对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度为73.42%,特异度为88.89%,敏感度为52.94%。MRI对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度为89.87%,特异度为93.33%,敏感度为85.29%。两种方法联合对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度为96.20%,特异度为95.56%,敏感度为97.06%。结论钼靶X线摄影与MR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均有一定价值,但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良性 恶性 肿块 钼靶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曲丽洁 张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磁共振和CT检查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敏感度,探讨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疑似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检查和CT... 目的:通过比较磁共振和CT检查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敏感度,探讨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疑似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并以后续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比较磁共振和CT检查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敏感度,探讨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次分析的60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经综合诊断确诊的患者共有55例,磁共振检查的总检出率为96.36%,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T检查的74.55%(P<0.05);CT检查的检出率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和敏感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2 mm及2~4 mm厚度的硬膜外/下血肿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对于CT检查而言,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且对不同程度硬膜外/下血肿的检出率更高,磁共振检查结果与综合诊断结果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磁共振 CT检查 检出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观察
16
作者 何柳 余玉盛 +2 位作者 李慧 杨培培 张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20-23,共4页
分析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肾上腺肿瘤5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 分析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肾上腺肿瘤5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金标准证实,5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23例为皮脂腺瘤,单侧发病率100%;9例为嗜铬细胞瘤,单侧发病率为77.78%;9例为节细胞神经瘤,单侧发病率为33.4%;另外有8例皮脂腺癌及3例髓样脂肪瘤,单侧发病率均为100%。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皮脂腺瘤患者平扫CT值相对较低,平均为-13~28HU,在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廓清较迅速,此为特征性表现,可作为与嗜铬细胞瘤鉴别要点;髓样脂肪瘤平扫CT值为-80~28HU,其内含有成熟脂肪组织,此项在与肾上腺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主要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55.56%),另外8例皮脂腺癌患者在CT上多呈混杂密度,内可伴有出血、钙化等,增强后以不均匀明显强化为主。结论 CT技术检查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可进一步辨别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对该领域临床诊断工作提供重要影像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CT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机器学习预测泌尿系鸟粪石的价值
17
作者 李雪松 吕建林 +3 位作者 贾春萍 周清清 张宏 余玉盛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识别鸟粪石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63例患者已知成分的146枚结石进行研究。CT平扫图像用于提取纹理特征,使用显著性检验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纹理特征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T)算法建立...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识别鸟粪石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63例患者已知成分的146枚结石进行研究。CT平扫图像用于提取纹理特征,使用显著性检验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纹理特征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T)算法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共提取1746个纹理特征,筛选出12个最优纹理特征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鸟粪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和0.836。决策曲线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CT平扫图像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识别泌尿系鸟粪石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CT平扫 机器学习 成分识别
原文传递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8
作者 余玉盛 蔡文炬 杨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探讨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CBL(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从本院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42名,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 探讨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CBL(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从本院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42名,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PBL加CBL。就学员对教学模式评价、考核结果展开观察。结果:观察组对教学模式评价中各项维度概率全部比对照组高;观察组考核结果中各方面内容对应数据全部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将PBL同CBL教学模式同时融入,可优化学员对该模式的评价,且对应的考核结果好,应得到大力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教学模式 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感兴趣体积法三维重组测量三角肌体积可行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献峰 周清清 +4 位作者 张卫军 陈艳玲 朱斌 张冰 蒋青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MRI感兴趣体积(VOI)法三维重建测量三角肌体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因肩痛或肩关节不稳定到我院行肩关节MR检查的78例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肩关节正常者33名,肩袖撕裂22例(男7例、女15... 目的探讨MRI感兴趣体积(VOI)法三维重建测量三角肌体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因肩痛或肩关节不稳定到我院行肩关节MR检查的78例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肩关节正常者33名,肩袖撕裂22例(男7例、女15例),盂唇及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12例(男11例、女1例),冻结肩9例,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2例。均为2D成像序列,纳入标准为图像矩阵不低于275×336,横轴面扫描范围包括三角肌上、下附着点。病例按年龄分为A组(〈40岁,23例);B组(40~59岁,40例);C组(≥ 60岁,15例)。由2名操作者分别采用VOI法测量软件勾画三角肌轮廓,并重建三角肌的三维形态,由软件自动计算三角肌体积。其中1名操作者于1周后重复操作一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比较2名操作者间及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的可靠性。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和LSD组间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受检者三角肌体积的差异。采用分层抽样法以病例组性别比例为基础从正常组中分两次抽取出正常1组和2组。正常1组男9名、女15名,正常2组男13名、女1名,采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肩袖撕裂组与肩袖正常1组间及盂唇损伤组与肩袖正常2组间三角肌体积的差异。分析增龄及肩袖损伤、盂唇损伤对三角肌体积的影响。结果MRI VOI法三维重建测量三角肌三维形态显示良好,与解剖所见相符。同一名医师在不同时间点及2名医师间测量结果均显示了很高的一致性(ICC值分别为0.995、0.983)。A、B、C组三角肌体积分别为(382.39±38.87)、(358.49±44.50)、(279.15±63.65)cm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45,P=0.000);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肩袖撕裂组三角肌体积(313.21±63.48)cm3小于肩袖正常1组(359.08±57.9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P〈0.05);盂唇损伤组(394.28±33.67)cm3与肩袖正常2组(389.30±22.14)cm3三角肌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4)。结论应用MRI VOI法可简便地测量三角肌体积,可重复性强,可作为骨骼肌体积评价的一种影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肌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感兴趣体积
原文传递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评估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后高灌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爱娟 魏恒乐 +2 位作者 张宏 鲁珊珊 洪汛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后出现高灌注征象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83例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未行溶栓或取栓治疗,于症状发作后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FLAIR、DWI、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后出现高灌注征象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83例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未行溶栓或取栓治疗,于症状发作后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FLAIR、DWI、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搜集和评估临床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卒中特征等。根据DWI显示高信号的梗死灶在ASL的灌注表现,将患者分为两组:高灌注组与非高灌注组;ASL的高灌注被定义为患侧局部脑血流量(CBF)增加≥其镜像区域的130%。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83例患者中,高灌注组22例,非高灌注组61例。两组间高血压(P=0.019)、梗死类型(P<0.001)、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23)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减去出院NIHSS评分(△NIHSS)(P=0.00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灌注组的出院NIHSS评分比非高灌注组低、△NIHSS的下降度更大。三种脑梗死类型(脑叶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中,腔隙性梗死出现高灌注比例最高,约占59.1%。结论 亚急性期缺血性梗死后ASL高灌注提示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高灌注 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