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初探
1
作者 朱晓巍 陈敏亚 +1 位作者 朱萍 陆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是医学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在南京医科大学已开展多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阶段的创新教育在本科生导师制、“双创”培训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解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 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是医学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在南京医科大学已开展多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阶段的创新教育在本科生导师制、“双创”培训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解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对参与本科阶段创新教育现已转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及其研究生导师进行回访,探讨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利弊,并对今后的创新教育工作提出建议,优化医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创新教育 本科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融 王道彪 +2 位作者 赵伟 林菁 陈敏亚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 edema,DM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57例(81眼),按患者意愿分为单纯白内...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 edema,DM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57例(81眼),按患者意愿分为单纯白内障手术组(Ⅰ组)32例(47眼)和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Ⅱ组)25例(34眼)。比较两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眼内压(intraocular pr essure,IO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中Ⅱ组患者的BCVA改善率均较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t=3.080,P=0.023;术后1个月:t=2.987,P=0.021)。Ⅰ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CFT与术前无显著差异。Ⅱ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CF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t=9.797,P=0.002;术后1个月:t=11.034,P=0.001)。Ⅰ组、Ⅱ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IOP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DME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DME,使其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白内障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式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融 陈敏亚 +1 位作者 林菁 赵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7例(15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和联合组,各79眼。超声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组行超...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7例(15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和联合组,各79眼。超声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前房角开放情况、中央前房深度、(矫正)视力。结果超声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术后,两组患眼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联合组前房角完全开放率高于超声组(P<0.01)。术后,两组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视力表2行或以上为65眼(82.3%),较术前无变化或变化(提高或下降)不超过1行为14眼(17.7%)。联合组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视力表2行或以上为63眼(79.7%),术后视力较术前无变化或变化(提高或下降)不超过1行为16眼(20.3%)。结论对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房角关闭<180°的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部分患眼视力,但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更有效地开放前房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现状 被引量:11
4
作者 成吉华 任智红 +3 位作者 钱俊 李朗 陈佳钢 鲍颖芳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寻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规范化、同质化的方法,以期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2014年至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对培训制度与落实、培训活动、过程考... 目的:探寻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规范化、同质化的方法,以期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2014年至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对培训制度与落实、培训活动、过程考核、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住培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对策。结论:培训基地要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反馈,保障培训效果的规范化、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过程管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教学在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俊超 朱宝 +3 位作者 陈佳钢 邵科晶 浦晓佳 袁航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378-381,385,共5页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内容抽象、培训对象层次不一、培训要求不同等特点,实行分层教学是提升核医学科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对培训对象科学地分层,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并采取多维度的考核是分层教学...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内容抽象、培训对象层次不一、培训要求不同等特点,实行分层教学是提升核医学科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对培训对象科学地分层,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并采取多维度的考核是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按照住院医师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目标,基于需求实施精准教学、注重培训过程的规范、强化过程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动态调整,是核医学科培养具备临床胜任力住院医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核医学 岗位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茨伯格-卡恩模型解析下的住培师资管理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佳钢 姚勇 +2 位作者 俞洁 李朗 王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为优化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的管理,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与水平,探索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架构及管理模式。方法:引入管理角色理论,对住培师资进行角色分析与功能定位,通过对医院师资队伍进行... 目的:为优化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的管理,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与水平,探索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架构及管理模式。方法:引入管理角色理论,对住培师资进行角色分析与功能定位,通过对医院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管理跨度分析,并对师资管理体系进行分层划分组织,同时基于医院师资个体工作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将角色重叠组模型与师资角色进行有效融合与匹配。结果:全新定义了师资管理架构,并设计制定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类工作场景下的基本角色行为指南,并将数据化的客观角色评价纳入到规范化培训师资管理多向交互评价考核体系中。结论:推进师资管理的评价精度与实施效能、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与工作水平,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管理 管理维度 角色管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化管理在手术室的运用
7
作者 陆燕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5期183-184,共2页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特殊场所,其工作流程的科学设计与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诸多问题会出现在医院围手术管理中,如手术连台不畅、人员间协作困难、患者等待手术时间过长等,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特殊场所,其工作流程的科学设计与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诸多问题会出现在医院围手术管理中,如手术连台不畅、人员间协作困难、患者等待手术时间过长等,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探究。自2010年3月正式实施了手术流程化管理以来,手术科室整体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准点手术率问题上,已被外科系统医护人员接受并遵循。使手术配合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流程管理 手术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体外膜氧合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亮 张秀红 +4 位作者 梁锋鸣 杨挺 严洁 严正 李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3-688,共6页
目的 明确经皮氧分压监测对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9例因重症急性呼吸衰竭行静脉-静脉(V-... 目的 明确经皮氧分压监测对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9例因重症急性呼吸衰竭行静脉-静脉(V-V) ECMO治疗的患者.在ECMO治疗6h后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计算6h的10 min氧负荷值(OCT10)及氧负荷指数(OCI),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等.依据ECMO治疗60 d后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CT10、OCI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存活组和病死组分别纳入25例及24例患者,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活组OCT10和OCI分别为(77±11)mmHg(1 mmHg =0.133 kPa)和0.77±0.17,均高于病死组的(57±12) mmHg和0.55±0.13(均P<0.05);OCT10及OCI预测患者6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7(95% CI:0.69 ~0.96,P<0.05)及0.83 ±0.18(95% CI:0.64 ~0.94,P<0.05);分别以OCT10=72.00 mmHg及OCI=0.80为最佳界值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OCT10≥72.00 mmHg及OCI≥0.80患者60 d生存率显著高于0CT10< 72.00 mmHg(分别为81.3%和15.4%,X2=7.04,P<0.01)及OCI<0.80患者(分别为77.8%和21.7%,X2=13.1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T10(OR=0.88,95% CI:0.80 ~0.96,P<0.01)和OCI(OR =0.01,95% CI:0.001~0.086,P<0.01)均是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氧分压监测可作为评价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OCT10及OCI是评估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监测 经皮 体外膜氧合作用 呼吸功能不全 预后 氧负荷试验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导向的抗生素使用对重症患者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亮 李朗 +2 位作者 张秀红 严洁 严正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降钙素原(PCT)导向的抗生素使用对重症患者抗感染疗程、抗生素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PCT指导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原始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 目的系统性评价降钙素原(PCT)导向的抗生素使用对重症患者抗感染疗程、抗生素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PCT指导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原始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8篇研究共入选2 708例患者,其中PCT导向组1 360例,经验性使用组1 348例。Meta分析显示,与经验性使用组相比,PCT导向组抗生素疗程明显缩短[平均差(MD)=-2.44,95%可信区间(95%CI)-3.25^-1.62,P<0.000 01];且PCT导向组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对危险度(RR)=0.74,95%CI 0.56~0.97,P=0.03],但PCT导向组患者病死率并无显著下降[RR=1.00,95%CI 0.89~1.13,P=0.99]。结论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相比,PCT导向的抗感染方案可以显著缩短重症患者抗生素疗程,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对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重症 抗感染疗程 不良反应 病死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对学员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朗 董亮 +3 位作者 朱华淳 陈佳钢 吴春东 姚勇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6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对学员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3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培训的全科医师114人(教改前52人,教改后62人)为研究对象,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学习形式及技能培训等方面...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对学员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3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培训的全科医师114人(教改前52人,教改后62人)为研究对象,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学习形式及技能培训等方面,采用文献法和小组讨论法确定满意度指标和理论技能考核要点。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和进行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优秀率与合格率的比较,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字2检验。结果教改前后两组全科医师的基本特征、入学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改后全科医师对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学习形式和技能培训的满意度均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加[(95.1%vs.73.1%)(90.3%vs.76.9%)(87.1%vs.61.5%)(95.2%vs.67.3%),P〈0.05];结业考试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优秀率[(53.2%vs.34.6%)(67.7%vs.44.3%),P〈0.05]与合格率[(100% vs.88.5%)(100% vs.94.2%),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教学创新性改革,全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其结业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由此整体提升了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改革 培训质量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亮 李朗 +2 位作者 严洁 严正 张秀红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 目的系统性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文献,共入选1 489例患者,其中他汀类治疗组709例,安慰剂对照组780例。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他汀类治疗组无法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RR=1.01,95%CI 0.86~1.18,P=0.91),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MD=3.92,95%CI-14.10~21.94,P=0.67),也无法缩短其非机械通气时间(MD=0.65,95%CI-0.20~1.50,P=0.13)以及无肺外器官功能障碍时间(MD=1.20,95%CI-1.46~3.87,P=0.38)。安全性评价显示他汀类治疗组肌酸激酶(CK)值显著升高(MD=6.92,95%CI 5.77~8.07,P〈0.000 01)。结论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其安全性亦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1995株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红 李朗 +1 位作者 董亮 耿先龙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住院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6 236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995株,阳性率为31.99%。1 281株(64.21%)来...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住院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6 236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995株,阳性率为31.99%。1 281株(64.21%)来自男性,714株(35.79%)来自女性。患儿年龄1 d^14岁,平均年龄(1.2±2.1)岁,其中小于1岁的患儿有1 393例(69.82%)。1 9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 016株(50.93%),革兰阳性菌704株(35.29%),真菌275株(13.78%)。分离率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9.82%、15.09%、13.18%、12.73%和5.9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1.76%,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0%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2%~5.9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耐药率<30.00%。结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人群中1岁以内婴儿比例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分离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和肠杆菌属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各有差异,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儿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在呼吸机相关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董亮 张秀红 +4 位作者 梁锋鸣 王逸峰 严洁 严正 李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 (sTREM-1)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患 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5 年5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诊断为VAP 患者103 例。收集患者基本资...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 (sTREM-1)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患 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5 年5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诊断为VAP 患者103 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确诊VAP 后24 h 内的血 清sTREM-1、降钙素原(PCT)、全血C 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 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等指标。依据确诊后28 d 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 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价值,Kaplan-Meier 法绘制患者的28 d 生存曲线,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 关因素。结果 存活组76 例,病死组27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病死组确诊VAP 后24 h 内的sTREM-1、PCT、CPIS 评分及APACHE Ⅱ 评分[(89.50±18.45) pg/ mL、(823.86±182.74) pg/mL、(7.20±1.74) 及(19.58±3.43)] 较存活组[(54.09±12.71) pg/mL、 (579.81±193.45)pg/mL、(4.79±1.93) 及(17.23±3.12)] 显著增高( 均P〈0.05)。sTREM-1、PCT、CPIS 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预测患者28 d 死亡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4(95%CI:0.75~0.92, P〈0.01)、0.65±0.05(95%CI:0.55~0.74,P=0.49)、0.67±0.06(95%CI:0.55~0.79,P〈0.01) 及 0.79±0.04(95%CI:0.70~0.87,P=0.03)。以sTREM-1 水平为75.00 pg/mL 为最佳界值分组, 低 sTREM-1 组患者28 d 累计生存率优于高sTREM-1 组患者(82.5% vs. 63.4%,χ2=3.96,P 〈0.05)。多 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TREM-1(OR=1.08,95%CI:1.04~1.13,P 〈0.01) 及APACHE Ⅱ 评分 (OR=1.39,95%CI:1.15~1.67,P〈0.01) 是VAP 患者28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REM-1 是 一种可早期预测VAP 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董亮 张秀红 +4 位作者 梁锋鸣 惠姣洁 严洁 严正 李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行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9例,分别于液体复苏0h...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行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9例,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6h行10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10min OCT),并按照液体复苏后6h 10min OCT值分为两组:10min OCT≥66mmHg(1mmHg=0.133kPa)为H组,10min OCT〈66mmHg组为L组,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h及6h的10min OCT、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并计算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1分期、ICU病死率、28d病死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1分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ICU及28d病死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L组及H组分别纳入27例和22例患者,两组患者0h或6hMAP、CVP、ScvO2、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6h10minOCT显著高于L组[(77.6±18.5)mmHg和(51.3±21.6)mmHg,P〈0.05]。L组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77.8%和50.0%)、3期AKI比例(44.4%和22.7%)及接受CRRT比例(48.1%和22.7%)明显高于H组(P〈0.05);L组ICU病死率(51.8%和22.7%)与28d病死率(63.0%和31.8%)明显高于H组(P〈0.05)。6h10min OCTI〉66mmHg是患者ICU内死亡(RR=0.01,95%CI:0.001-0.39,P〈0.05)及28d死亡(RR=0.01,95%CI:0.001-0.27,P〈0.0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0min OCT是评估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氧负荷试验可用于优化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监测 氧负荷试验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发病率 预后
原文传递
氧负荷试验对评估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亮 张秀红 +3 位作者 梁锋鸣 于璇 杨挺 李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氧负荷试验用于评估因心源性休克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8例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 目的探讨氧负荷试验用于评估因心源性休克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8例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ECMO治疗后6 h均采用经皮氧分压(PtO2)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开始ECMO治疗当天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ECMO治疗6 h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基础PtO2、10 min氧负荷值(OCT10)、氧负荷指数(OCI),以及60 d内ECMO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参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情况等。根据ECMO治疗后60 d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OCT10、OCI等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根据OCT10、OCI的最佳临界值分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6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67例患者,存活组31例,死亡组36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ABP应用比例更高,PtO2、OCT10、OCI更低,ECMO支持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但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LVEF、MAP、机械通气参数、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分析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10、OCI、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患者60 d死亡均有预测价值,OCT1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0.042,95%可信区间(95%CI)=0.760~0.937;OCI的AUC为0.829±0.051,95%CI=0.717~0.910;APACHEⅡ评分的AUC为0.860±0.043,95%CI=0.754~0.933;SOFA评分的AUC为0.821±0.049,95%CI=0.708~0.904(均P〈0.01)。以OCT10≥70.0 mmHg (1 mmHg=0.133 kPa)为最佳临界值时,预测预后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67.74%;以OCI≥0.68为最佳临界值时,预测预后的敏感度为88.68%,特异度为71.58%。依据OCT10和OC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高OCT10组60 d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OCT10组〔58.06%(18/31)比36.11%(13/36),χ2=5.425,P=0.020〕;高OCI组60 d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OCI组〔55.17%(16/29)比39.47%(15/38),χ2=5.119,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CT10和OCI均是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CT10的优势比(OR)=0.883,95%CI=0.791~0.965,P=0.006;OCI的OR=0.011,95%CI=0.001~0.087,P=0.005〕。结论氧负荷试验可以用于评估接受ECMO支持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负荷试验 休克 心源性 体外生命支持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论兼职班主任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双 许岚 +2 位作者 王志君 陆燕华 蒋艳敏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近年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逐渐开展,许多医学院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为解决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医... 近年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逐渐开展,许多医学院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为解决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医院进行的兼职班主任制度,并总结了兼职班主任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职班主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