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介入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钱成 汪涛 +2 位作者 李英豪 陈国平 楼文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运用到介入科住院医师范化培训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科住院医师范化培训的54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临床路径组,每组27名,培训完成后对两...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运用到介入科住院医师范化培训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科住院医师范化培训的54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临床路径组,每组27名,培训完成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与技能评分,并比较评价培训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在介入手术操作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考核成绩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教学组相比,临床路径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及面对患者的信心,学生满意度也更好,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的教学方法在介入科住院医师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可行性强,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医师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介入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妊娠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鲁景元 顾建平 +4 位作者 徐文健 楼文胜 施万印 汪涛 邵泽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的确诊CSP患者492例,其中高危组28...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的确诊CSP患者492例,其中高危组283例、低危组209例。根据是否行UAE治疗,将高危组分为高危UAE组(UAE+腹腔镜组)167例,高危非UAE组(化疗+腹腔镜组)116例;将低危组分为低危UAE组(UAE+清宫组)113例,低危非UAE组(化疗+清宫组)96例。分别比较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CSP再发风险。结果:高危UAE组在术中出血[(36.5±14.8)m L vs.(76.5±39.7)m L)]、住院时间[(5.9±0.9)d vs.(9.6±1.3)d]、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7.9±8.7)d vs.(28.7±10.1)d)]以及月经复潮时间[(18.1±1.6)d vs.(24.3±1.8)d]的比较中优于高危非UAE组,而低危UAE组在术中出血[(93.2±43.3)m L vs.(284.8±110.5)m L]、住院时间[(10.2±1.4)d vs.(30.7±9.6)d]、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50.1±17.6)d vs.(67.5±22.9)d)]以及月经复潮时间[(56.3±6.7)d vs.(65.9±9.3)d)]的比较中优于低危非UAE组,均P〈0.05;高危UAE组住院费用[(20 140±1 520)元vs.(13 510±1 013)元)]高于高危非UAE组,而低危UAE组住院费用[(10 095±962)元vs.(3 890±457)元)]高于低危非UAE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是CSP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407,95%CI 1.176~5.092,P〈0.05),采用包含UAE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可降低CSP再发风险。结论:UAE治疗CSP疗效迅速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再发风险低,在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针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CSP患者,应将含UAE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列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子宫动脉栓塞术 明胶海绵 吸收性 甲氨喋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1
3
作者 顾建平 何旭 +4 位作者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陈国平 宋进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对其中226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9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119例作机械性血栓消融术、92例作髂股静脉腔内成形术、71例作髂静脉及股...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对其中226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9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119例作机械性血栓消融术、92例作髂股静脉腔内成形术、71例作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支架植入术。根据病程、症状及造影表现,每例选择2~6种介入治疗方法。随访6个月~3年。结果:治疗疗效为:优170例(29.5%),良269例(46.7%),中126例(21.9%),差11例(1.9%)。平均住院天数为9.5天。89例取得6个月随访资料,其疗效判断为优34例(38.2%),良45例(50.6%),中4例(4.5%),差6例(6.7%)。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可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介入治疗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汪涛 苏浩波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透视引导下,采用局麻下介入穿刺插管方法,对24例患者共计30条肢体曲张静脉进行膝上段大隐静脉腔内闭合治疗,射频导管将血管壁加热至85℃使血管腔闭合。结果30条肢体静脉曲... 目的探讨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透视引导下,采用局麻下介入穿刺插管方法,对24例患者共计30条肢体曲张静脉进行膝上段大隐静脉腔内闭合治疗,射频导管将血管壁加热至85℃使血管腔闭合。结果30条肢体静脉曲张均成功完成腔内闭合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每条肢体血管闭合治疗时间17.8min,平均住院时间4.9d。随访1周~9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活动后酸痛、肿胀、乏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46.7%(14/30)小腿部明显迂曲扩张的静脉消失,53.3%(16/30)患者腿部曲张的浅静脉明显减少。8例患者小腿部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症状减轻,3例静脉性溃疡愈合。术后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复查,83.3%(25/3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16.7%(5/30)血管内径减小,血流减慢。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皮下血肿、感染、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结论腔内射频闭合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腿部无瘢痕残留等优点,是一种可部分替代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静脉内闭合 下肢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进华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汪涛 马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肺癌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制作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坤 顾建平 +7 位作者 苏浩波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毛存南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应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9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后,分别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超选一侧股骨头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处理,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 目的应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9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后,分别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超选一侧股骨头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处理,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于栓塞术后2、4、6周处死。所有犬均于栓塞术前及术后每周行双侧髋关节MRI扫描,栓塞术前、术后即刻、处死前行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DSA造影检查,最后一次造影结束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标本送病理学观察。结果9只犬均造模成功,术后所有栓塞动脉造影复查均未见再通。造模侧股骨头在术后2周出现早期病理学改变,术后4周MRI显示股骨头坏死异常信号,病理切片出现不同程度骨细胞及骨小梁坏死,术后6周病理切片可见坏死后增生及修复反应。结论本法能成功制作出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具有创伤小、造模方法简单、成模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血管内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股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及临床疗效随访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52例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症状(按Fontaine分型和踝/肱指数)的变化进行随访。结...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52例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症状(按Fontaine分型和踝/肱指数)的变化进行随访。结果52例共计112支病变血管,74支进行PTA及支架置入术,24支仅行PTA,14支未行处理,共置入87枚支架,支架均成功置入于髂/股动脉内,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随访1—24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例数分别是21、22和2例,5例无变化,1例下降1级(1例因1周后行膝下截肢术,不计入临床症状的随访);踝/肱指数术前为0.57±0.14,术后1、6、12和24个月分别为0.91±0.21、0.90±0.04、0.87±0.08和0.86±0.1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3 位作者 范春瑛 陈亮 楼文胜 苏浩波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 ,双下肢周径差 <1cm ,下肢活动正常。结论 :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腘静脉 介入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五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葛静萍 李燕 +2 位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的5例患者,予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结果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4例腹痛症状患者术... 目的探讨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的5例患者,予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结果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4例腹痛症状患者术后3周腹痛消失;5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至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细致观察、护理,为孤立性SMAD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复合手术在下肢ASO的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以进一步提高ASO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25例明确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术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6例患者介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aO2明显上升,MPAP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21例肺动脉内血栓大部分清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患者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是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综合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坤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介入性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肢体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娣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2-835,共4页
急性肢体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快速恢复肢体血流能减少截肢率,降低病死率。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肢体缺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介入治疗急性肢体缺血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晓梅 李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50-151,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常采用介入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常采用介入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面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良好,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脑血管介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运用品管圈工具,探讨导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置管溶栓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降低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确立以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置管溶栓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予以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以... 目的运用品管圈工具,探讨导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置管溶栓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降低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确立以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置管溶栓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予以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以及对策拟定和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术后溶栓导管并发症发生次数较改善前有显著降低,目标达标率104%,进步率8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有效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外周血管疾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涛 顾建平 +2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心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外周血管介入培训的医师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临床路径组,每组各20例,比较培训后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得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心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外周血管介入培训的医师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临床路径组,每组各20例,比较培训后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得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学员理论知识得分、实操技能得分均高于常规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独立思考与获取信息能力方面均优于常规培训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培训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提高学员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独立思考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教学法 外周血管疾病 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下肢静脉病变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的滤器置入、肺栓塞、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大隐静脉曲张等的临床诊疗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此类下肢静脉病变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必要性, 探讨提高诊断水平, 拓宽介入治疗的范围, ...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的滤器置入、肺栓塞、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大隐静脉曲张等的临床诊疗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此类下肢静脉病变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必要性, 探讨提高诊断水平, 拓宽介入治疗的范围, 降低并发症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影像诊断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介入性血栓清除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介入性血栓清除术是指用各种导管或机械装置,经皮抽吸血栓清除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或者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快速清除动脉、静脉和血液透析通道内的急性血栓,以恢复血流,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溶栓剂耗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正逐渐成为... 介入性血栓清除术是指用各种导管或机械装置,经皮抽吸血栓清除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或者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快速清除动脉、静脉和血液透析通道内的急性血栓,以恢复血流,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溶栓剂耗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介入性血栓清除术在外周血管血栓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 介入性血栓清除术 血栓形成 介入性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肿瘤导致腔静脉阻塞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顾建平 宋进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第10期13-14,20,共3页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综合征,包括肢体的静脉阻塞和水肿,这些症状让患者难以忍受。即使患者预期寿命只有几天或者几周,及时地解除静脉梗阻也是十分必要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迅速缓解症状等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 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143
2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