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郭俊杰 柴以潇 +4 位作者 李玲 高丽敏 谢凯柳 凌宁 郭世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859,共11页
【目的】明确当前江苏省水稻种植区域的施肥现状与问题,定量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评估氮肥减量优化在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 502家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施氮量(化... 【目的】明确当前江苏省水稻种植区域的施肥现状与问题,定量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评估氮肥减量优化在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 502家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施氮量(化肥氮)、产量与氮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现状。同时结合文献检索获得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共195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特征。【结果】农户调研数据表明,江苏省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氮肥用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8 273 kg·hm^(-2)、358.10 kg·hm^(-2)和25.12 kg·kg^(-1)。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表明,在江苏地区,与传统/常规施氮相比,氮肥减量显著降低植株氮素吸收量(-5.8%—-14.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穗数的产生(-2.09%—-5.46%),同时通过增加穗粒数(3.96%—6.79%)、结实率(2.00%—3.88%)以及千粒重(0.89%—2.10%)来提高水稻产量(2.8%—5.7%)和氮肥偏生产力(52.4%—77.0%)。氮肥减量优化下,籼稻的产量与氮效率的提升效果优于粳稻。减量方式以氮肥减量后进行合理养分运筹同时增施有机肥(秸秆)对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最显著。减量比例以≤25%最佳。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更有利于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氮肥减量。综合分析得出,江苏省水稻的氮肥减量可以通过调控运筹与增施有机肥实现,其推荐减量空间为31%,其中基、蘖肥是其主要的减量方向。【结论】江苏省水稻化学氮肥减量可行,基肥与分蘖肥为主要的减量方向。将氮肥减量控制在31%以内,同时进行优化管理,能够合理调控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氮肥减量 产量及产量构成 氮素吸收与利用 农户调研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分析——以江苏兴化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筱童 柴以潇 +4 位作者 张莹 谢凯柳 王敏 郭俊杰 郭世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5,共9页
碳中和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旨在明确县域尺度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了解碳足迹的调控手段。基于江苏兴化稻麦轮作区域农户调研数据(调研内容包括土地状况、作物种... 碳中和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旨在明确县域尺度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了解碳足迹的调控手段。基于江苏兴化稻麦轮作区域农户调研数据(调研内容包括土地状况、作物种植、物料投入、农事操作、相关机械),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分析了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水平、构成和潜在影响因素,并探究了碳足迹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化县域稻麦轮作系统稻麦周年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13006.2 kg CO_(2)-eq·hm^(-2)和0.86 kg CO_(2)-eq·kg^(-1)。碳足迹组成中,CH4占水稻季碳足迹的68%,N2O占小麦季碳足迹的45%。除温室气体外,水稻季各部分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肥料、能源消耗、农药和种子,而小麦季中能源消耗占比则高于肥料。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与肥料投入和柴油投入呈正相关关系。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在氮肥偏生产力到达临界值(20.2 kg·kg^(-1))后不变。小麦季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田经济效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随农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兴化县域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的降低有助于其农田经济效益的提升,其中降低肥料投入和能源损耗是调控碳足迹的首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稻麦轮作 生命周期分析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溶铁细菌与AM真菌协同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彭海英 邵雅东 +6 位作者 栗晗 李培根 丁百玲 杨天杰 徐阳春 沈其荣 董彩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接种Advenella kashmirensis(B1)、Arthrobacter cupressi(B2)、Klebsiellavariicola(B3)、Variovorax guangxiensis(B4)和Enterobacter ludwigii(B5)5株细菌,以不接菌处理为对照(CK),筛选出高效溶铁菌株B1、B2和B3。将其与纯培养得到的AM真菌孢子(Rhizoshagu irregularis,Ri)组合,设置单独接种AM真菌(Ri)、单菌与Ri(B1+Ri、B2+Ri和B3+Ri)、菌群与Ri(B1+B2+B3+Ri)共接种处理,进一步探究单菌及菌群与AMF协同促进石灰性土壤难溶性铁的活化和促进植物铁吸收的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接种B1、B2和B3能够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根系和地上部全铁积累量分别提高6.48倍和2.61倍(B1)、4.11倍和2.03倍(B2)、4.37倍和2.25倍(B3);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74.21%、1.33倍和1.75倍。(2)与单接AMF相比,不同共接种组合显著增加番茄生物量,各部位平均全铁积累量显著提高58.32%~119.43%,其中B3+Ri处理、B1+B2+B3+Ri处理下番茄根系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41.47%和44.30%、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12.61%和12.77%。不同共接种组合处理显著提高AM真菌的菌根侵染率,较单接AM真菌处理提高13.35%~30.99%;根系铁还原酶活性增加9.86%~22.07%,根系LeFIT1、LeFRO2和LeMYB7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单接AM真菌相比,B3+Ri和B1+B2+B3+Ri处理下根际土壤pH分别降低0.21和0.09,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提高15.78%和55.23%。综上,AM真菌与3株高效溶铁细菌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并改善植物铁营养,不同类型溶铁细菌与AMF的协同作用机制不同,为解决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低的问题提供了微生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溶铁细菌 土壤有效铁 土壤PH 活性铁 铁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产区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减氮增效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倩红 陆志峰 +4 位作者 赵海燕 郭俊杰 刘文波 凌宁 郭世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907-2918,共12页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250 k...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250 kg·hm^-2)和施氮(N)水平(0、90、135、180、225、270 kg·hm^-2)为控制因素的冬油菜田间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区域冬油菜最佳产量和施肥效益下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及其减肥潜力。【结果】相比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7.7%—43.3%。以最高产量为目标,各试验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荐化肥氮施用量分别为:高淳195 kg·hm^-2,安仁199 kg·hm^-2,沙洋195 kg·hm^-2,休宁179 kg·hm^-2,当涂185 kg·hm^-2。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各试验点达到单施化肥最高产量时,有机肥施用可替代26.7%—45.9%的化肥氮投入,且随着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化肥氮减施潜力增加。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化学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各氮肥梯度下油菜的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各试验点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24.4%—53.0%,化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26.3%—89.9%。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安仁、休宁和当涂试验点在施用180 kg N·hm^-2并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依次为8915、10358和6569元/hm2;而高淳和沙洋试验点在单施化肥(225 kg N·hm^-2)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分别为11252、8500元/hm2。【结论】长江中下游部分冬油菜产区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实现减化肥氮26.7%—45.9%的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或有机肥增收效益,实现减氮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有机无机肥配施 最佳化肥氮用量 减氮潜力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博 李帅帅 +6 位作者 周毅 张莹 陈健 刘田 郭俊杰 凌宁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8-66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当季水稻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耕层土壤磷库组成的影响。[方法]设置水稻-小麦(RW)、水稻-油菜(RO)、水稻-冬闲田(RF)和水稻-结球甘蓝(RC)4种水旱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置不施肥处理(CK)、优化施...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当季水稻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耕层土壤磷库组成的影响。[方法]设置水稻-小麦(RW)、水稻-油菜(RO)、水稻-冬闲田(RF)和水稻-结球甘蓝(RC)4种水旱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置不施肥处理(CK)、优化施肥处理(OPT)以及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FP)3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于成熟期分析水稻产量、水稻磷素吸收与分配以及磷肥利用率,并采用Tiessen-P分级法,分析耕层土壤各形态磷库的变化特性。[结果]OPT和FFP处理RO轮作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98和10.1 t·hm^-2,磷素累积量分别为0.97和1.06 g·kg^-1,磷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5.0和31.5 kg·kg^-1,磷偏生产力分别为166.0和86.4 kg·kg^-1,且相对高于其他3种轮作模式。OPT处理4种轮作模式的磷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比FFP处理平均提高91.0%和91.6%。OPT处理RW模式的NaHCO3-Pi含量,RO模式的NaOH-Pi含量以及RC模式的Resin-P和HCl-P含量最高,分别为31.4、35.4、14.0和425 kg·kg^-1;而FFP处理RW模式的Residues-P,RO模式的NaOH-Pi、NaHCO3-Po和NaOH-Po含量以及RC模式的HCl-P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56、40.9、28.6、24.4和451 kg·kg^-1。[结论]轮作模式和施肥管理是影响水稻生产的2个因素。采用优化施肥方式同时选择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可在减少磷肥施用的基础上既保证水稻获得稳产,又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组分的含量以及调节土壤磷库活性,促进水稻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提升磷肥利用率,最终实现水旱轮作模式水稻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旱轮作 产量 磷肥利用率 Tiessen-P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产量和品质对化肥施用及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费立伟 季煜 +5 位作者 普正仙 王芳 柳展 王敏 郭俊杰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45-1557,共13页
【目的】香稻因其独特的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明确香稻产量和品质对化肥施用的响应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对综合提升香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关键词“水稻”、“香气”、“香味”以及“香稻... 【目的】香稻因其独特的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明确香稻产量和品质对化肥施用的响应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对综合提升香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关键词“水稻”、“香气”、“香味”以及“香稻”和“香米”及其组合进行文献检索,共获得501组试验数据对。将施肥与对照分为两组,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分析了施用氮磷钾肥对香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生育期累积降水量、积温和日照时数条件下的变化率。【结果】施用氮、磷、钾肥,香稻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3.7%、25.8%、18.0%。与不施用氮肥相比,施用氮肥对粳稻和籼稻增产率分别为27.6%和20.2%;与不施用钾肥相比,施用钾肥对粳稻和籼稻的增产率分别为29.9%和7.3%。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香稻碾磨品质(整精米率)和蒸煮品质(粗蛋白含量,胶稠度),施用钾肥可显著增加香稻碾磨品质(整精米率)、蒸煮品质(粗蛋白含量,胶稠度)、外观品质(垩白度)和香味品质(2-乙酰-1-吡咯啉含量,以下简称2-AP)。施用氮肥对籼型常规香稻的品质提升效果显著,而施用钾肥则对籼型杂交香稻的品质提升更显著。此外,施用氮肥下香稻整精米率的变化率随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升高呈持续增加趋势,而随累积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胶稠度的变化率随气候变化(有效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增趋势。施用钾肥下香稻整精米率的变化率随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升高呈现先降后增趋势,而随累积降水量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垩白粒率的变化率随气候变化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胶稠度的变化率随气候变化(有效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结论】施用氮肥或钾肥均有助于香稻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且对籼型香稻增产提质效果更显著。同时生育期内累积降水量、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影响着氮肥和钾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分别达到800~1100 mm、2900~3400℃·d和800~1000 h时,结合氮肥调控可协同提高香稻产量、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分别达到500~800 mm、2900~3400℃·d和400~600 h时,结合钾肥调控可协同提高香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香稻 产量 品质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渣堆肥水解液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和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亚楠 孟晓慧 +3 位作者 梅怡然 谢丹 冉炜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碱解法处理木薯渣堆肥制备水解液以用作液体有机肥料,并研究其对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黄瓜立枯病的防治与促生效果。[方法]为了筛选出最优水解液,分别用不加碱的纯水及0.5、1.0、2.0 mol·L^(...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碱解法处理木薯渣堆肥制备水解液以用作液体有机肥料,并研究其对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黄瓜立枯病的防治与促生效果。[方法]为了筛选出最优水解液,分别用不加碱的纯水及0.5、1.0、2.0 mol·L^(-1)氢氧化钾(KOH)溶液对木薯渣堆肥进行水解,利用化学分析、称重法、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水解液的有机物和养分含量以及水解残余物的分解率和结构特征;在无菌条件下测定无菌水解液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温室水培试验验证水解液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与促生效果。[结果]1.0 mol·L^(-1) KOH溶液处理的水解液最优。该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有机养分溶出效果最好,固体分解率为22.56%,堆肥的木质纤维素受到显著破坏,残渣中木质素含量降低52.09%,大量移出到水解液中。稀释10、20、40、80倍的无菌水解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水解液稀释倍数的降低,抑制效果增强,当培养基中水解液的稀释倍数为10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47.52%。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外源添加稀释10、20、40、80、120倍的木薯渣堆肥水解液处理条件下的黄瓜幼苗在接种病原菌10 d后未出现发病症状,其中在稀释20倍的水解液环境中生长的黄瓜幼苗(T2)长势最好,株高、茎粗、叶面积较对照(CK)分别增加181.79%、49.64%、166.74%。[结论]本研究提出了1种以木薯渣堆肥为原料制备液体有机肥的新方法,制备的水解液富含水溶性有机物和植物养分元素,能够促进黄瓜苗生长,有效防治黄瓜立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堆肥 碱法水解 水解液 黄瓜 立枯病 液体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Meta分析
8
作者 林曦照 李星陆 +3 位作者 姜筱雨 贺鹏 王雪薇 凌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5-1765,共11页
为明确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的普遍规律,并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收集了119条放牧草地的土壤真菌原始数据,使用统一的生物信息学处理方式和Meta分析方法探究放牧草地土壤真菌α-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 为明确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的普遍规律,并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收集了119条放牧草地的土壤真菌原始数据,使用统一的生物信息学处理方式和Meta分析方法探究放牧草地土壤真菌α-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群落的变化,并使用加权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使土壤真菌α-多样性降低,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病原真菌、木腐真菌、土壤腐生真菌、内生真菌的相对丰度。土壤真菌α-多样性降低以及功能真菌相对丰度的改变依赖于不同地区环境因素的变化。在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较低以及年均降水量高的地区,放牧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负效应被适当缓解。初始有机碳含量和禁牧时间影响了土壤功能真菌丰度变化的趋势。长期禁牧能够恢复土壤腐生型和共生型真菌的相对丰度。随初始碳氮比的升高,放牧条件下病原真菌相对丰度的减少程度减弱,而腐生真菌相对丰度的减少程度增强。降水量越低的地区,放牧会更大程度减少腐生和共生真菌的相对丰度。总体而言,放牧对中国北部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和功能产生负效应,但负效应程度和趋势依赖于当地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放牧 真菌群落 生态功能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园土壤及香蕉植株不同组织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5 位作者 陶成圆 欧燕楠 王蓓蓓 阮云泽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8-109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著。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抑病型土壤 内生菌 假单胞菌 可培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俊杰 朱晨 +3 位作者 刘文波 王建中 凌宁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1-759,共9页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农田土壤氮循环过程中不同功能微生物群落基因丰度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施肥模式调控下氮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为改善农业生产中氮素的管理策略提供理...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农田土壤氮循环过程中不同功能微生物群落基因丰度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施肥模式调控下氮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为改善农业生产中氮素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始于2011年,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南渡镇,供试土壤为白土型水稻土,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试验包括单施化肥(NPK)、化肥+畜禽有机肥(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以及相邻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点不施肥对照(CK),共4个处理。于2014年水稻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土壤硝化(amoA)、反硝化(narG、nirS、nirK、norB、nosZ)、固氮(nifH)、硝酸盐异化还原(napA)等氮循环过程的相关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变化。以氨氧化微生物为模式微生物,测定添加与不添加1-辛炔情况下的土壤硝化潜势,分析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硝化功能的内在联系。【结果】与CK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OBamoA、narG、nosZ和nifH基因的丰度。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AOB-amoA、narG、nosZ、nifH以及nirK基因的丰度。与CK相比,除AOA-amoA、nirS、napA基因以外,NPK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所有氮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AOB-amoA基因丰度的变化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整体变异影响最大。AOB主导了施肥土壤的硝化过程(81.90%~84.42%)。土壤总硝化潜势与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相关,但与AOA-amoA基因丰度相关性不显著。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主要受到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和NO3–含量的影响。【结论】畜禽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能够进一步刺激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增长,促进土壤氮循环。土壤pH、SOC和NO_(3)^(–)含量是影响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关键因素。施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AOB-amoA功能基因的丰度,进而提高土壤硝化潜势,因此在控制土壤硝化作用时应重点关注AOB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氮循环 功能基因 土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对辣椒促生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瑞敏 商美妮 +6 位作者 李荣 刘红军 王其传 吴亚胜 沈宗专 沈标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87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不同木霉菌数量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长及其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的影响,揭示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与作物促生效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室内育苗及田间试验研究含不同数量级木霉菌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不同木霉菌数量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长及其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的影响,揭示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与作物促生效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室内育苗及田间试验研究含不同数量级木霉菌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物量、壮苗指数以及种苗移栽后辣椒株高、茎粗、单株果实重及根际木霉菌数量的影响。[结果]两季辣椒育苗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含木霉菌的普通育苗基质对照(SCK)相比,含107 CFU·g^(-1)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S4)种苗的地上部干重均显著增加42.9%和75.0%,而含107 CFU·g^(-1)(S4)、106 CFU·g^(-1)(S3)及105 CFU·g^(-1)(S2)的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壮苗指数第1季显著增加61.4%、40.4%和15.8%;第2季显著增加66.7%、50.0%和18.8%。与普通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对照(CK)相比,含107和106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的辣椒根际土壤木霉数量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8.1%和5.4%;含107、106和105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T2)的辣椒单株果实重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61.2%、39.6%和21.4%。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木霉数量与辣椒种苗地上部干重、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及根际土木霉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木霉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大于105 CFU·g^(-1)对辣椒育苗及其移栽后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促生增产效应随功能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生物育苗基质 促生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文丽 金涵 +3 位作者 从炳成 周蕾 韦中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4-1182,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复合微生物菌剂并研究其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拮抗番茄青枯菌的放线菌及细菌各2株,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理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青枯菌经放线菌上清液...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复合微生物菌剂并研究其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拮抗番茄青枯菌的放线菌及细菌各2株,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理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青枯菌经放线菌上清液处理前、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定量测定细菌产SOD酶活性;利用番茄盆栽试验筛选及验证复合菌剂的防病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探究复合菌剂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2株拮抗放线菌WL-3、WL-4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2株拮抗细菌CW-02、XL-2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菌株WL-3、WL-4发酵上清液与青枯菌共培养24 h后,经透射电镜观察,青枯菌细胞分泌的胞外多糖显著减少。芽胞杆菌CW-02及XL-2产SOD活性分别为120.88和116.72 U·mL^(-1)。利用育苗基质小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的菌剂组合为链霉菌WL-4+芽胞杆菌CW-02,经土壤盆栽试验验证复合菌剂(WL-4+CW-02)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为45.58%;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能够增加番茄根际细菌α与β多样性,提高潜在有益细菌类群(Sphingomonas、Pseudomonas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劳尔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结论]施用复合菌剂(WL-4+CW-02)能够较好防控番茄青枯病并改善番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芽胞杆菌 复合菌剂 青枯劳尔氏菌 生防效果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种群异步性与稻麦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明辉 冯绪猛 +3 位作者 郭俊杰 郭世伟 沈其荣 凌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0-1682,共13页
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异步性的影响,可为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以维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采集长期稻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施氮水平下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的土壤样品,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氮水平... 研究稻麦轮作体系中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异步性的影响,可为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以维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采集长期稻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施氮水平下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的土壤样品,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异步性的影响,研究施氮水平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异步性对稻麦产量产生的影响。小麦季和水稻季的施氮水平梯度分别为:0、50、100、200、300 kg·hm^(–2)和0、90、180、270、360 kg·hm^(–2);土壤样品采集时期分别为:小麦种植前、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和水稻种植前、最大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均产生显著影响。施氮水平可解释约12%的水稻季微生物丰富度变异(P<0.05)。当小麦季和水稻季施氮水平分别为100和18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群落在作物多个生长阶段均能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的丰富度。施氮水平可解释9%~11%的小麦季/水稻季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异(P<0.05)。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季土壤中Phenylobacterium、Sphingomonas、Cyanobacteria GpI、Desulfovirga、Lacibacter、Terrimonas属和水稻季土壤中Desulfovirga、Spartobacteria genera incertae sedis、Ohtaekwangia、Acidobacteria Gp7、Arenimonas、Niastella属的种群异步性显著上升。其中,Phenylobacterium、Desulfovirga属的种群异步性和Desulfovirga、Spartobacteria genera incertae sedis、Ohtaekwangia、Arenimonas属的种群异步性分别与小麦、水稻的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稻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施氮水平的持续性影响,并随生育期推移而发生变化。施氮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微生物种群异步性,从而影响微生物功能的互补性,进而对稻麦系统的产量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异步性 氮肥 作物产量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Shaker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响应低钾和盐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雨濛 李岩 +4 位作者 杨晗 阚丽平 徐阳春 董彩霞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6-886,共11页
[目的]Shaker基因家族在植物应对低钾环境胁迫和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杜梨是我国梨生产中应用较广的砧木,鉴定梨Shaker基因家族并研究其在杜梨低钾和盐胁迫下的响应,为提高杜梨耐低钾和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已公布的梨... [目的]Shaker基因家族在植物应对低钾环境胁迫和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杜梨是我国梨生产中应用较广的砧木,鉴定梨Shaker基因家族并研究其在杜梨低钾和盐胁迫下的响应,为提高杜梨耐低钾和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已公布的梨全基因组及拟南芥基因组相关数据,鉴定梨Shaker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进化特征,通过RT-qPCR技术分析在低钾和盐胁迫下基因在杜梨幼苗根部表达特征。[结果]在全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梨Shaker家族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梨7条染色体上,根据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族(Ⅰ—Ⅴ)。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87~1481、(67.91~168.80)×10^(3)和6.23~8.80,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各亚族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但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不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PbShaker的启动子含有与抗氧化剂、低温、激素、干旱胁迫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杜梨幼苗根中PbAKT 1.1、PbAKT2/3和PbKC1.2在低钾胁迫15 d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而盐胁迫下所有基因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bAKT 1.1/1.2和PbKC1.1在轻度盐胁迫下表达量高于重度盐胁迫的表达量,表明重度盐胁迫抑制其转录丰度;PbKC 1.2随盐胁迫程度增加其表达量增加。[结论]梨Shaker基因家族成员在低钾和盐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响应,表明其在耐低钾和耐盐方面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r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钾胁迫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接种原生动物和木霉对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雅旎 郭赛 +6 位作者 欧燕楠 焦子轩 黄若菱 李荣 沈宗专 Geisen Stefan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吞噬性原生动物、真菌及两者联合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供试黄瓜品种为‘露丰黄瓜’,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接种对照(CK)、单独接种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 4742)(T处理)、单独...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吞噬性原生动物、真菌及两者联合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供试黄瓜品种为‘露丰黄瓜’,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接种对照(CK)、单独接种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 4742)(T处理)、单独接种丝竹虫(Cercomomnas lenta)(C处理)、组合接种丝竹虫和贵州木霉(T+C处理)4个处理,处理2周后采集植株及土壤样品,评估各处理对黄瓜性状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K,T、C和T+C 3个处理黄瓜株高分别增加6.0%、12.5%和21.5%,生物量分别提高5.6%、12.9%和24.0%,即贵州木霉和丝竹虫均能促进黄瓜生长且两者组合能够进一步增强促生效应。基于主坐标分析发现,3个处理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随机森林模型进一步发现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是影响黄瓜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与CK相比,3个处理分别激发22、51和82个关键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2、6和16个关键真菌OTU;T+C处理激发了更多的与黄瓜促生相关的OTU,其中,有21个关键细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Parasediminibacterium、Fluviicola和Roseimaritima;有11个关键真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隔指孢属、Melanoleuca和毛壳菌属。[结论]相比于单一接种,丝竹虫和木霉组合接种后能更显著促进黄瓜生长,两者协同调控土著细菌和真菌群落,激发并富集潜在的土著功能微生物以塑造更有利于黄瓜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原生动物 木霉 接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冠梨’钾转运体基因PbKT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晓倩 申长卫 +5 位作者 刘慧冉 李岩 谢昶琰 杨晗 徐阳春 董彩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6-712,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黄冠梨’钾转运体 PbKT 8 基因,对基因定位及表达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黄冠梨’果实中克隆 PbKT 8 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同源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含GFP载体并通过激...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黄冠梨’钾转运体 PbKT 8 基因,对基因定位及表达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黄冠梨’果实中克隆 PbKT 8 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同源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含GFP载体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精确定位蛋白位置,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施钾处理下该基因在果实成熟期的表达特征。[结果]钾转运体 PbKT 8 基因序列全长2 328 bp,编码775个氨基酸,PbKT8蛋白与苹果( Malus domestica )进化关系最相近,同源序列相似性高达99.10%;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bKT8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PbKT 8 基因转化酵母突变菌株R5421在低于5 mmol · L^-1 K^+培养基上恢复生长;qRT-PCR结果表明, PbKT 8 基因在果实和叶片中相对表达量随施钾水平增加而上升。[结论] PbKT8蛋白定位在质膜上具有转运钾离子的功能,在果实成熟期受高钾响应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PbKT8基因 亚细胞定位 酵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CT205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作用及盆栽防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涵 李梦雅 +2 位作者 姚感 王小姣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检测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和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NVOC),并研究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效果。[方法]分别将线虫悬液... [目的]检测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和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NVOC),并研究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效果。[方法]分别将线虫悬液和新鲜线虫卵悬液与白刺链霉菌CT205发酵上清液共同培养,测定发酵上清液对根结线虫J2s和虫卵的毒杀作用。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CT205产生VOC的主要组分及含量,采用二分平板来检测CT205 VOC杀线虫活性。通过固体发酵制备白刺链霉菌CT205制剂,开展黄瓜盆栽试验测定CT205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效果。[结果]CT205发酵上清液对根结线虫J2s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24 h时校正死亡率达91.21%;对根结线虫虫卵同样具有较强的抑卵孵化作用,处理时间在72 h后相对抑制率达80%以上。CT205产生的主要VOC有烯烃类、醇类等化合物,能显著抑制根结线虫J2s活性。CT205菌剂可有效降低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促进黄瓜植株生长,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45.80%。[结论]白刺链霉菌CT205制剂对根结线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链霉菌 发酵液 挥发性有机物 根结线虫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与施用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倩红 陆志峰 +2 位作者 赵海燕 凌宁 郭世伟 《中国农技推广》 2019年第S01期96-98,共3页
通过有机替代实现长江流域冬油菜减肥增效的目标,为该区域油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在长江流域3省(共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在化肥减量25%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有机肥用量处理。结果表明单纯化肥减施25%导致油菜籽粒平均减... 通过有机替代实现长江流域冬油菜减肥增效的目标,为该区域油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在长江流域3省(共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在化肥减量25%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有机肥用量处理。结果表明单纯化肥减施25%导致油菜籽粒平均减产7.3%,在化肥减施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籽粒增产18.9%~48.0%。投入75 kg/亩有机肥时,籽粒产量即可超过习惯施肥处理,当投入量达到150 kg/亩时,可获得最高施肥效益。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能够在油菜减肥25%的同时实现油菜的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有机肥 有机替代 化肥减施 增产增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