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预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廖爱华 崔淑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2期85-92,共8页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留学预科课程为案例,分别介绍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及培养方案,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来全面评估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学生学习提高情况及入专业后的成绩进行跟踪与统计。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预科课程...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留学预科课程为案例,分别介绍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及培养方案,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来全面评估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学生学习提高情况及入专业后的成绩进行跟踪与统计。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预科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预科课程 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 问题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项目定制管理的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利物浦交换生项目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单韵鸣 李雪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7年第4期74-80,共7页
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利物浦交换生项目为实例,探讨来华留学特殊项目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管理中"定制管理"的理念,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教师参与观察、定期访谈、持续性问卷调查等方式,根据学生的总体需求以及在不同阶... 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利物浦交换生项目为实例,探讨来华留学特殊项目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管理中"定制管理"的理念,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教师参与观察、定期访谈、持续性问卷调查等方式,根据学生的总体需求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对项目进行定制管理,实施具体教学活动,以此提出构建新的培养模式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 定制管理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场域下广州大学城语言景观研究
3
作者 李冰 陈欣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55-60,共6页
该文抽取广州大学城内5所高校,运用拍摄手段收集了3752个语言景观样本,从语种性质、语种数量、语种类型、语码优先4方面对语言景观样本展开了分析。经分析发现:语种性质上,大学城语言景观超一半的语言标识为多语标识,形成了一定的多语环... 该文抽取广州大学城内5所高校,运用拍摄手段收集了3752个语言景观样本,从语种性质、语种数量、语种类型、语码优先4方面对语言景观样本展开了分析。经分析发现:语种性质上,大学城语言景观超一半的语言标识为多语标识,形成了一定的多语环境;语种数量多为1—2种,语种类型多是汉、汉—英两种,汉语优先是主要的语码优先类型。该文还对大学城语言景观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探讨了大学城语言景观的受众取向;同时发现大学城中很多重要的语言标识,如安全警示类并没有进行双语化,以及路名、街名等标识上的翻译未进行统一等,未来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教育场域 广州大学城 多语现象 语码优先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孔子学院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以美国某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爱平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5期24-32,共9页
在访谈和课内外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美国孔子学院大学生汉语学习以兴趣性内在动机为主,具有美国特点,利于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不同学生学习汉语的目标、重点不一致,需要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汉语学习的困... 在访谈和课内外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美国孔子学院大学生汉语学习以兴趣性内在动机为主,具有美国特点,利于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不同学生学习汉语的目标、重点不一致,需要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汉语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汉字与读音,美国学生认为汉字的形音义是三个各自独立的体系,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汉语教学需要设置汉语概论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汉字是一个有机系统的认知观念;汉语学习使学生对汉语及中国的认知从浅层、片面走向深入、全面,从情感上对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及人民有亲切感,这不仅与汉语本身的魅力有关,也与汉语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及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学习需求 汉语系统 汉语认知 中国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评估维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然 何国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既建立在跨文化认知、适应、传播能力的基础之上,也体现在媒介传播与文化展示的过程中,最终衡量的标准表现为对受众认知、情感、行为的积极影响或改变。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可通过基础层级、传导层级... 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既建立在跨文化认知、适应、传播能力的基础之上,也体现在媒介传播与文化展示的过程中,最终衡量的标准表现为对受众认知、情感、行为的积极影响或改变。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可通过基础层级、传导层级、结果层级进行建构,以跨文化能力五要素理论、跨文化适应ABC理论为基础,得出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评估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文化展示能力、媒介传播能力、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跨文化 传播影响力 评估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孔子学院网站新闻传播案例分析——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程 安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2-596,共5页
选取美国孔子学院网站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孔子学院网站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大力提升孔子学院网站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其报道技术形式,更多地体现网站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及汉... 选取美国孔子学院网站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孔子学院网站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大力提升孔子学院网站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其报道技术形式,更多地体现网站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及汉语学习者的参与性,多途径增加反向链接的数量,提高反向链接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孔子学院网站 新闻传播 案例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评估体系建构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安然 何国华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8,共8页
跨文化传播能力是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是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结果和体现。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集中体现在由基础层级→传导层级→结果层级所对应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文化展示能力、媒介传... 跨文化传播能力是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是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结果和体现。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集中体现在由基础层级→传导层级→结果层级所对应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文化展示能力、媒介传播能力、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等五个维度和相应指标及整个传播过程中。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评估体系是其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孔子学院质量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跨文化传播影响力 理论建构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基于阴阳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国华 安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1-89,共9页
在对"传播影响力"及第二层次"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是个动态、双向博弈、多维取向的过程,其结果呈现为正面、负面、中性的多维取向。从阴阳视角对孔子... 在对"传播影响力"及第二层次"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是个动态、双向博弈、多维取向的过程,其结果呈现为正面、负面、中性的多维取向。从阴阳视角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中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理论关系进行解读,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既是过程也是结果的体现。现实中的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正如阴阳两面,呈现为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复合,两者相互矛盾。基于跨文化研究的要义,旨在以共同性为目标寻求视域创新,超越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博弈,从视域创新角度厘清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实质,并以AMO三因素为理论框架,寻求提升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跨文化传播 影响力 自我形象 他者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工科院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安然 吴招胜 梁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
将华南理工大学同从全国理工科重点院校中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所较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横向比较,归纳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运用博弈和孙子兵法等相关理论,对当前留学生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紧... 将华南理工大学同从全国理工科重点院校中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所较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横向比较,归纳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运用博弈和孙子兵法等相关理论,对当前留学生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紧张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就华南理工大学如何发展留学生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出奇制胜,获取后动优势,提出了有益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留学生教育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阅读文化与阅读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尚卿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章在概述阅读文化和阅读幸福感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阅读文化与阅读幸福感的关系。同时,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对阅读态度与应对方式、阅读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文化 阅读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动词“够”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单韵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40,共8页
广州话动词"够"表示数量上可以满足,或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词义的虚化、重新分析和主观化,"够"派生出作动词表示比较以及作语气副词表达贬抑之义的用法。文章在考察"够"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讨论... 广州话动词"够"表示数量上可以满足,或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词义的虚化、重新分析和主观化,"够"派生出作动词表示比较以及作语气副词表达贬抑之义的用法。文章在考察"够"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讨论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并联系普通话动词"够"的演变,提出研究语法化问题要重视词语在不同方言或不同语言系统中的实际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够” 语法化 主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的变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韵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4,164,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模拟情景调查和语料库搜索等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人最常用"VCO+佢"的形式;"VCO"式常用度排行第二,说明在不用"佢"的情况下,VO语序的"VCO"... 通过问卷调查、模拟情景调查和语料库搜索等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人最常用"VCO+佢"的形式;"VCO"式常用度排行第二,说明在不用"佢"的情况下,VO语序的"VCO"式仍是表示处置义的优选句式;"‘将’字句+佢"排第三;"将"字句排最后,是广州人说得最少的形式。结果反映出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依然是方言特征明显的形式占优,未有出现向普通话真正靠拢的趋势。语料库搜索到的语料还证明不管是"‘将’字句+佢"还是"将"字句都常见于谈论时政类话题的话语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处置句 变异 调查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动词完成体的变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韵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7,共9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语料库的封闭性检索,运用计量分析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动词完成体的变异。结果表明完成体形式的发展趋势在广州人和香港人里面都呈现一致。通过动词的变调来表示完成(V*〔1〕),这一形式的常用度远远不及动词后加体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语料库的封闭性检索,运用计量分析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动词完成体的变异。结果表明完成体形式的发展趋势在广州人和香港人里面都呈现一致。通过动词的变调来表示完成(V*〔1〕),这一形式的常用度远远不及动词后加体标记的形式(V+咗)。"V+咗"的常用度跟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呈正相关,文化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使用共同语的标准形式体标记来表示完成体,教育是共同语向方言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动词用于"V*"的常用度的高低与动词个体相关,与动词的声调关系不大;高频动词用于"V*"的机会可能会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完成体 变异 问卷调查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以广州地区五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珊珊 王国长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中国文化类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能极大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对广州地区五所高校中国文化类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五所高校231名留学生进行了课程现状以及课程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五所高校... 中国文化类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能极大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对广州地区五所高校中国文化类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五所高校231名留学生进行了课程现状以及课程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五所高校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知识类文化课程应增加"饮食""工作""社会""思想观念"等相关话题,删减"文学""哲学"等相关话题,并且增加出外实践和师生互动的时间。中华才艺类文化课程应将多项短期体验式技能合并成一门课程,并据此编写教材。增加地域文化类课程。调查结果能对高校中国文化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类课程 知识类文化课程 中华才艺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中的方言语法变异实证研究——以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韵鸣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4,共9页
方言语法的变异研究是语言变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话的短暂体"V+下"式要比"VV"式常用得多。"VV"式在语言竞争中虽仍处于... 方言语法的变异研究是语言变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话的短暂体"V+下"式要比"VV"式常用得多。"VV"式在语言竞争中虽仍处于劣势,但一直坚持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向广州话渗透。如今它的使用在某些动词上已有所突破,有些单音节动词用于"VV"式比用于"V+下"式要多;有些低调值的动词可以绕过语音屈折的路径,直接在不变调的"VV"式中出现。"VV"式在广州话中的持续渗透是方言语法向共同语靠拢的一个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方言 短暂体 变异 语言渗透 词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感知研究现状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淑慧 徐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对国内外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城市形象研究可分为塑造与感知两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感知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多,感知研究少;经验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在城市形象... 对国内外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城市形象研究可分为塑造与感知两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感知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多,感知研究少;经验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在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中,强调城市形象是一种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综合表现和具体感知的结合。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感受到一所城市的理念、精神所在。城市形象的一系列建设也是为了使人们感受到其所彰显的价值理念和特色。基于此,对城市形象的研究要塑造与感知并重,对城市形象感知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广州 塑造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州话语篇中的“量+名”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单韵鸣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对选定语料进行封闭性调查,从话语篇章的角度说明广州话用“量+名”表示有定是篇章回指和情景所指的一种常见形式,“量+名”结构在语段中的位置能大致判定宾语位置上的“量+名”是有定还是无定。
关键词 广州话 有定 “量+名”结构 话语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移民视角下闽粤客方言在印尼的传播
18
作者 单韵鸣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5,共13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印尼华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以闽、粤、客方言为主。为了全面探究华人移民在印尼对汉语方言的传播,本文综合使用文献和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梳理了华人移民在印尼的流布,从人际和群...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印尼华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以闽、粤、客方言为主。为了全面探究华人移民在印尼对汉语方言的传播,本文综合使用文献和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梳理了华人移民在印尼的流布,从人际和群体语言、组织语言、公共语言和跨文化语言多个维度描写闽、粤、客方言在印尼的传播。研究发现:(1)汉语方言在多个场域都是华人仅次于印尼语的交际语,在家庭域和华人家庭聚会上更超越印尼语,显示出最大的活力;(2)汉语方言也有向印尼本地人传播的迹象;(3)闽南话和客家话保留较好的代际传播链条,粤语的代际传播出现危机,汉语方言活力强弱差异导致方言转用的出现;(4)汉语方言在印尼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其传播动力主要依赖于华人对祖籍地的情感依恋;(5)汉语方言承担了印尼华人身份认同、祖籍地情感纽带、华语学习催化剂、交际工具、华族文化印记等多种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华人 移民 汉语方言 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话“(口的)+名词”语义新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韵鸣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年第2期173-174,共2页
文章对广州话“(口的)+名词”语义进行了新辨。
关键词 广州话 “Di+名词”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人语言态度与粤语认同传承 被引量:36
20
作者 单韵鸣 李胜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3期42-50,共9页
通过对近300名广州人的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发现:广州人的母语已不单纯是粤语,且正在出现代际语言转移现象,90%的广州人是双言者。广州人对粤语的评价最高,显著高于普通话和英语,尤其在情感方面,表现出对地域方言和身份的强烈认同;然而,... 通过对近300名广州人的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发现:广州人的母语已不单纯是粤语,且正在出现代际语言转移现象,90%的广州人是双言者。广州人对粤语的评价最高,显著高于普通话和英语,尤其在情感方面,表现出对地域方言和身份的强烈认同;然而,超过一半广州人对粤语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对英语的评价略高于普通话,英语教育趋低龄化;粤语传承预测在女性、移居家庭背景等人群中会受到挑战。参考语言活力评级标准,粤语可评价为"有活力,但受到冲击、活力出现下降苗头"。传承粤语要社会多方合力,方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使用者需全面认识粤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态度 广州人 粤语 认同 语言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