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与体制性供给路径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玉 朱博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31,共9页
按照“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组织化模式-集体行动一致性的共同效能”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探寻应急化治理与常态化治理互动融合进程中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发现防护型集体行动中的社会结构与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互构关系。这一互构性... 按照“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组织化模式-集体行动一致性的共同效能”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探寻应急化治理与常态化治理互动融合进程中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发现防护型集体行动中的社会结构与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互构关系。这一互构性是通过“社会结构、历史秩序和行为主体选择”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比较分析当代中国乡村组织中“边缘落后村”和“近郊卫星村”的社会结构和历史秩序,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下,分别基于行为主体“结构-功能”的差异化选择,形成了“能人主导型”和“行政赋能型”两类集体行动的逻辑。前者体现为本土化的能人凭借个体化的社会资本与紧密型村落文化的结合,达成集体行动的逻辑;后者则是经由具备政治资源的“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制度化政策资源的输入与离散型村落文化的整合,达成集体行动的逻辑。二者关于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都是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存在为前提。构建应急化治理与常态化治理互动融合进程中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需要扬弃“国家-社会”二元分离的治理语境,立足于“党-国家-社会”的治理范式。在现实性上,这体现为以政党整合为基础,补足“乡村社会团结再造”的体制性供给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型集体行动 “能人主导型” “行政赋能型” 社会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