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与体制性供给路径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张玉
朱博宇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大城市风险治理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31,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MYB007)
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招标项目“广东城乡基层治理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YF0519)
广州市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基地项目“城乡基层行政区划‘职责异构’运行绩效分析”(项目编号:2020YC032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按照“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组织化模式-集体行动一致性的共同效能”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探寻应急化治理与常态化治理互动融合进程中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发现防护型集体行动中的社会结构与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互构关系。这一互构性是通过“社会结构、历史秩序和行为主体选择”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比较分析当代中国乡村组织中“边缘落后村”和“近郊卫星村”的社会结构和历史秩序,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下,分别基于行为主体“结构-功能”的差异化选择,形成了“能人主导型”和“行政赋能型”两类集体行动的逻辑。前者体现为本土化的能人凭借个体化的社会资本与紧密型村落文化的结合,达成集体行动的逻辑;后者则是经由具备政治资源的“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制度化政策资源的输入与离散型村落文化的整合,达成集体行动的逻辑。二者关于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都是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存在为前提。构建应急化治理与常态化治理互动融合进程中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需要扬弃“国家-社会”二元分离的治理语境,立足于“党-国家-社会”的治理范式。在现实性上,这体现为以政党整合为基础,补足“乡村社会团结再造”的体制性供给路径。
-
关键词
防护型集体行动
“能人主导型”
“行政赋能型”
社会团结
-
Keywords
Protective Collective Action
“Village Governance by Competent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Empowerment”
Social Solidarity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2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