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志 叶雪宁 +3 位作者 沈妙婷 张涛 张雅琪 符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2,417,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安庆、浙江金华、河南嵩县和河南驻马店4个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成分为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安庆、浙江金华、河南嵩县和河南驻马店4个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成分为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辛醚和顺式-甲基异丁香酚。这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时间及相对含量可作为石菖蒲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必要条件。采用"分区"法,将石菖蒲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4个区,并用相对保留值α和相对峰面积S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第Ⅲ区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药效成分区。该区包括28、30和36号色谱峰,对应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γ-细辛醚、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该研究为不同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立方相ZnMgO的制备与紫外受激发射特性研究(英文)
2
作者 张晗 裴磊磊 宿世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5-910,共6页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Zn_(1-x)Mg_xO单晶薄膜,并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能量衍射谱(EDS)确认Zn_(1-x)Mg_xO薄膜的Mg组分为45%。在Zn0.55Mg0.45O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XRD)中观测到...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Zn_(1-x)Mg_xO单晶薄膜,并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能量衍射谱(EDS)确认Zn_(1-x)Mg_xO薄膜的Mg组分为45%。在Zn0.55Mg0.45O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XRD)中观测到了明显的位于36.67°的衍射峰,对应的是(111)晶向的立方相ZnMgO。从透射光谱中可以看出,Zn0.55Mg0.45O具有陡峭的吸收边,没有发生相分离,在透射电镜图谱中也得到了证实。该ZnMgO薄膜还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学特性,在Zn0.55Mg0.45O材料体系中实现了峰位位于310 nm的紫外光泵浦受激发射,其激光发射的阈值仅为22 k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镁 脉冲激光沉积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0
3
作者 曾志 符林 +3 位作者 叶雪宁 张涛 蒙绍金 蒙春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6-1323,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从4种豆蔻中分别鉴定出33、54、37和2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将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总离子流色谱...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从4种豆蔻中分别鉴定出33、54、37和2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将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4个区,对它们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豆蔻挥发油成分与红豆蔻、草豆蔻或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且白豆蔻的药效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其含量远高于红豆蔻或草豆蔻,而在肉豆蔻中未检出该成分,故不宜用红豆蔻、草豆蔻或肉豆蔻代替白豆蔻入药。该研究为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的精油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豆蔻 红豆蔻 草豆蔻 肉豆蔻 挥发油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苍术和茅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3
4
作者 曾志 叶雪宁 +2 位作者 庞世敏 张涛 沈妙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0-476,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分别鉴定出47和50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八强峰法和分区法,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把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5个区,比较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分别鉴定出47和50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八强峰法和分区法,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把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5个区,比较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在总离子流色谱图Ⅳ和Ⅴ区中,从北苍术和茅苍术中均检出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β-桉叶油醇、苍术酮和苍术素,且相对含量较高。这表明《中国药典》将北苍术、茅苍术统称为苍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茅苍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油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中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学规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志 谢润乾 +2 位作者 张涛 谭丽贤 庾秀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93-300,共8页
质谱学在中药药效物质的结构确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化合物质谱的确切解释需要对每一个质谱的关键裂解过程具有足够的了解。本研究报道了川芎中具有不饱和侧链与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学规律。质谱特征峰[M+-29]和[M+-42... 质谱学在中药药效物质的结构确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化合物质谱的确切解释需要对每一个质谱的关键裂解过程具有足够的了解。本研究报道了川芎中具有不饱和侧链与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学规律。质谱特征峰[M+-29]和[M+-42]表明了从这些内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分别失去不饱和侧链上的末端烷基-C2H5和-C3H6基团,这是川芎中具有不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I)的典型质谱特征;质谱特征峰[M+-57]显示了从这些内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失去饱和侧链-C4H9基团,这是川芎中具有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丁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A)的典型质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裂解 中药 川芎 内酯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_2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鉴别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志 谢润乾 +1 位作者 谭丽贤 张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62,共7页
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对川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0和34个化合物,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Z)-藁本内酯。... 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对川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0和34个化合物,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Z)-藁本内酯。超临界CO2提取方法能提取出较多的川芎药效物质,如丁基酞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I。而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除了川芎药效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川芎药效物质的提取比水蒸气蒸馏法的效率高。通过对川芎中带不饱和侧链与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的解析归纳,鉴别了川芎中不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I以及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丁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2提取 质谱 化学成分 结构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