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霜疫霉游动孢子及卵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荣 陈俊巧 +1 位作者 姜子德 陈厚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为了更深入理解荔枝霜疫霉在果园内侵染流行规律.利用植物病理学方法.通过离体培养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荔枝霜疫霉游动孢子释放、萌发及卵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荔枝果肉培养基中,孢子囊萌发的温度等于或小于孢子囊形成的温度时... 为了更深入理解荔枝霜疫霉在果园内侵染流行规律.利用植物病理学方法.通过离体培养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荔枝霜疫霉游动孢子释放、萌发及卵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荔枝果肉培养基中,孢子囊萌发的温度等于或小于孢子囊形成的温度时.孢子囊主要以释放游动孢子的方式萌发.28℃是荔枝霜疫霉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临界温度。荔枝霜疫霉在荔枝果肉培养基中,于26℃下培养7d后,游动孢子释放最适温度范围为12~20℃,最适pH值为5~7;游动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4℃,最适pH值为7-9;孢子囊在水滴中才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滴中方可萌发。荔枝霜疫霉在荔枝果皮和叶片煎汁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卵孢子。当温度为28℃,pH值为5,12h光暗交替光照时,卵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到49.68%;温度是影响孢子囊萌发和萌发方式的主要因素.水是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必要条件。卵孢子广泛存在于果园中,为翌年初侵染源:荔枝霜疫霉主要以游动孢子再次侵染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 游动孢子 卵孢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SAU0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杀线虫活性
2
作者 刘泽文 蔡腾 +6 位作者 杨玉婷 陈诗琦 李逸彤 刘天颐 王宏洪 毛子翎 单体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共分离得到10株形态差异明显的细菌,其中菌株SAU03含有较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且杀线虫活性最强,经16SrD NA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从菌株SAU03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二芳基醚类化合物(4-{[4-(2-甲氧基-2-氧亚基乙基)苯基]氧基}苯基)乙酸(1)和8个已知的化合物N-乙酰酪胺(2)、环-(L-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D-顺式-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4)、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苯乙酸(7)、2-氨基苯甲酸(8)和胸腺嘧啶(9)。其中,化合物8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下的杀线虫活性最好,且在24和36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效果强于阳性对照鱼藤酮。本研究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厨余垃圾降解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引起火龙果茎部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显梅 白成艳 +1 位作者 王晗 张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火龙果茎斑病广泛发生在火龙果种植区。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火龙果茎斑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茎斑病的病原菌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pH值为6-7。
关键词 火龙果茎斑病 病原菌 鉴定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控制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思华 李曼 +2 位作者 陈淳 徐春玲 谢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2-479,共8页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0=31.4605)、内禀增长率(rm=0.2313/d)和周限增长率(λ=1.2603)均分别高于取食腐食酪螨(R0=26.8800;rm=0.1973/d;λ=1.2181),而种群倍增时间(Dt=2.9962d)低于取食腐食酪螨(Dt=3.5126 d)。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取食水稻干尖线虫比取食腐食酪螨更有利于其各项生命活动。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用HollingII型圆盘方程拟合得到的公式为Na=0.5645N0/(1+0.002484N0),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能力a/Th为128.30,最大理论捕食量为227.27条/d。巴氏新小绥螨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最佳温度为25℃,在该温度条件下,饥饿4 d的雌螨对线虫的捕食量最大。研究结果证实了巴氏新小绥螨具有较强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能力,可以作为水稻干尖线虫潜在的天敌捕食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水稻干尖线虫 生长发育特征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云锋 聂燕芳 王振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107,共7页
分泌蛋白质组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由组织或细胞等分泌的全部蛋白质。在病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病原真菌会分泌大量的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在病原真菌对植物的侵入、定殖和扩展等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 分泌蛋白质组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由组织或细胞等分泌的全部蛋白质。在病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病原真菌会分泌大量的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在病原真菌对植物的侵入、定殖和扩展等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分泌蛋白质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中的作用、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及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等,对于全面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质组学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稻瘟菌二肽基肽酶V基因DppV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聂燕芳 冷梅钦 +3 位作者 李冠军 李洁玲 李华平 李云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2-722,共11页
为明确二肽基肽酶V(dipeptidyl-peptidase V,DppV)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在线软件对稻瘟菌Dpp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其在稻瘟菌分生孢子不同... 为明确二肽基肽酶V(dipeptidyl-peptidase V,DppV)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在线软件对稻瘟菌Dpp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其在稻瘟菌分生孢子不同萌发时间的表达量,通过基因敲除和功能回补、致病力测定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菌DppV蛋白含有信号肽,定位于胞外,不含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为经典分泌蛋白,含DAP2结构域;其与小麦顶囊壳Gaeumannomyces tritici、早熟禾巨座壳Magnaporthiopsis poae、新烟曲霉Aspergillus novofumigatus和巴斯德伊蒙菌Emergomyces pasteurianus蛋白序列的相似度较高,分别为68.92%、68.41%、51.09%和49.96%;在稻瘟菌分生孢子萌发早期DppV基因均有表达,但当萌发时间为24 h时,其相对表达量最高,为5.61;稻瘟菌DppV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明显下降,产孢量(8.18×10^(4)个/cm^(2))和4个产孢相关基因MoHox2、MoCon8、MoSec22和MoCo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分生孢子萌发率(56.21%)明显下降,对SDS、NaCl、山梨醇和H2O2胁迫更加敏感,对水稻的致病力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内真菌生物量明显减少,而稻瘟菌DppV基因回补菌株的表型、耐胁迫能力和致病力等则恢复到稻瘟菌野生型菌株的水平。表明DppV基因在稻瘟菌营养生长、产孢、致病力、对外界胁迫的应答及其在水稻体内的定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二肽基肽酶V 基因敲除 产孢量 致病力 胁迫 萌发率
原文传递
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分泌蛋白与效应子的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艳秋 颜瑞 +4 位作者 蒙姑 杨文静 王振中 李云锋 聂燕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 race 1,Foc1)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分泌蛋白作为一类重要致病因子,在Foc1与香蕉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ignalP、WoLF PSORT、Ta...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 race 1,Foc1)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分泌蛋白作为一类重要致病因子,在Foc1与香蕉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ignalP、WoLF PSORT、TargetP、TMHMM和big-PI Predicto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Foc1全基因组编码的15 438条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及效应子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Foc1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988个经典分泌蛋白,占编码蛋白总数的6.40%。蛋白特征分析表明,其氨基酸长度主要集中在101~500个氨基酸(占总数的71.26%),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7~20个氨基酸(占61.94%),信号肽切割位点以SPaseⅠ型为主(占92.91%)。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mes)分析表明,有281个分泌蛋白属于CAZymes,其中以糖苷水解酶家族最多。对细胞壁降解酶类分析表明,有27个分泌蛋白属于纤维素降解酶类,73个属于果胶降解酶类,42个属于木聚糖降解酶类。以氨基酸长度≤400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为筛选条件,发现Foc1经典分泌蛋白中有378个候选效应子。qRT-PCR分析表明,7个候选效应子均在香蕉组织提取物诱导后获得上调表达,从实验角度证实了其为真正的效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效应子 碳水化合物酶类
原文传递
鸦胆子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晗 曾叔青 +2 位作者 袁远钜 陈晓琦 张荣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18,共8页
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栽培鸦胆子褐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其病原菌对温度和pH的适应性以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鸦胆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病原菌温度和pH生... 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栽培鸦胆子褐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其病原菌对温度和pH的适应性以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鸦胆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病原菌温度和pH生长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由方程计算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6℃,最适pH为5.3。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鸦胆子褐斑病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且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褐斑病 病原菌鉴定 杀菌剂 防治
原文传递
效应蛋白MoUPE4参与调控稻瘟菌致病力
9
作者 李洁玲 丘麒 +4 位作者 马旖旎 马香旭 李华平 李云锋 聂燕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95,共13页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效应蛋白作为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鉴定的效应蛋白大多为经典分泌蛋白。在前期工作中,本研究室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建...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效应蛋白作为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鉴定的效应蛋白大多为经典分泌蛋白。在前期工作中,本研究室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建立了稻瘟菌分泌蛋白质组数据库。其中,一个未表征的分泌蛋白(DUF967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命名为MoUPE4)被预测为候选效应子,其不含信号肽,属于非经典的分泌蛋白。本研究利用qRT-PCR、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基因过表达、生物学表型、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对MoUPE4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UPE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稻瘟菌侵染水稻早期显著上调。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试验中,MoUPE4能抑制由BAX引起的烟草叶片细胞坏死反应和H_(2)O_(2)积累。与稻瘟菌野生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OE-MoUPE4在菌落生长、对胁迫因子的敏感性、产孢量、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变化,但对水稻的致病力显著上升,在水稻植株内的真菌生物量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MoUPE4为稻瘟菌的新效应子,参与稻瘟菌在水稻体内的定殖及在致病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效应蛋白 基因过表达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