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历史学者林燊禄教授来华南农业大学作学术报告
1
作者 谢萍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 学术报告 台湾 教授 历史 学者 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著名中国农业史学者渡部武教授来华南农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
作者 刘崚嵘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西南 学术交流 农业史 教授 学者 日本 科学技术史 传统农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淑美 伍慕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农业考古》 《中国农史》 农史研究 目录索引 论文 国际学术讨论会 资料索引 研究单位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英德农业历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4
作者 倪根金 赵艳萍 梅伟丽 《农业考古》 2002年第3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广东 农史 英德市 农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研究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赵飞 谢萍 《古今农业》 2012年第4期109-116,共8页
2012年9月22—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广东... 2012年9月22—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社联、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农业展览馆、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州大学、惠州市博物馆、惠州学院、嘉应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博物馆 学术研讨会 广东省 文化遗产 惠州市 农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农业史研究新进展——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6
作者 谢萍 江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2010年9月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参会学者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2010年9月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参会学者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其中关于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研究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扩大交流,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与会专家学者,就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畅谈自己的观点,以期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农业史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东亚 华南农业大学 综述 日本农业 韩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农业发展史看未来的农业与环境 被引量:21
7
作者 彭世奖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6-90,F003,共6页
该文以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 ,将中国农业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掠夺式农业 ,循环式农业 ,投入式农业 ,通过分析在每一阶段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该文进而指出以精耕细作和施用有机肥为特点的传统农业 ,不仅自身具有鲜明... 该文以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 ,将中国农业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掠夺式农业 ,循环式农业 ,投入式农业 ,通过分析在每一阶段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该文进而指出以精耕细作和施用有机肥为特点的传统农业 ,不仅自身具有鲜明的可持续性 ,而且使物质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 ,使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未来农业应在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优势 ,从而成为一种全新的产业 ,即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业环境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探 被引量:14
8
作者 向安强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23-43,共21页
前言湖南省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它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物产富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活动场所。历史时期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 前言湖南省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它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物产富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活动场所。历史时期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和著名的“鱼米之乡”。考古资料表明: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自远古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并且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洞庭湖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后段至新石器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存(特别重要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均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原始农业 大溪文化 稻作农业 屈家岭文化 下层文化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史研究的又一丰碑──《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读后记 被引量:2
9
作者 彭世奖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2,F003,共4页
关键词 农学史 书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屈大均在广东农业文化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世奖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屈大均〔1630-1696年)素以诗人、文学家和反清志士闻名于世,但对他在广东农业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却鲜有提及。该文即着重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屈氏对广东的生物资源、稻作文化、花果文化、牧渔文化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 屈大均〔1630-1696年)素以诗人、文学家和反清志士闻名于世,但对他在广东农业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却鲜有提及。该文即着重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屈氏对广东的生物资源、稻作文化、花果文化、牧渔文化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精确而生动的记述,总结了不少广东人民的创造,其中有些是我国历史上的首次记载,对后世的有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认为屈大均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农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农学家 广东农业 贡献 农业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林业发展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陈志国 陈建平 谢萍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42,共7页
关键词 农史研究会 林业发展 广东省 第七届 年会 华南农业大学 综述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杨品优 冼秀芝 《古今农业》 2010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农业史 水运 水利 水稻 综述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赵艳萍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387,共4页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农业历史 惠州市 广东省 农史 中国农业博物馆 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世界与东亚农业——第11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王福昌 《古今农业》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第11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17日至22日在日本北海道网走市东京农业大学分校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农业大学、韩国农史学会、农... 第11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17日至22日在日本北海道网走市东京农业大学分校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农业大学、韩国农史学会、农业振兴厅、江原大学等单位的5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农业史 东亚 南京农业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中国农业博物馆 综述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林业发展”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翟麦玲 《古今农业》 200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关键词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林业发展研讨会 华南地区 传统农业 生态环境 林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16
作者 杨柳 周米亚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9-321,4,共3页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农史 广东 华南农业大学 综述 农业历史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淑美 欧阳中一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387,共91页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茶艺馆 中华茶文化 欧阳勋 婺源茶 郑启五 茶文化研究 茶艺表演 婺绿 第一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护林碑刻的演进及在环境史研究上的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倪根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33,249,共10页
关键词 护林碑刻 中国 文化传统 环境史 植树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谚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倪根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88,共10页
本文着重从整体上对《齐民要术》中农谚进行初步考察。一,在明确农谚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检索,认为《要术》至少有45条农谚。二,初步探讨了《要术》农谚的来源、特征和价值。指出:作者亲自从民间采集是其主要来源,形式古朴、分... 本文着重从整体上对《齐民要术》中农谚进行初步考察。一,在明确农谚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检索,认为《要术》至少有45条农谚。二,初步探讨了《要术》农谚的来源、特征和价值。指出:作者亲自从民间采集是其主要来源,形式古朴、分布不均衡等是其重要特征,而帮助理解古代农业技术、保存早期农谚等是其主要价值。三,在全面考虑诸说的前提下,对两则争议最大的农谚提出管见,认为:"作暴"即"放弃不做";而"回车倒马"则是反映区田法下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农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求 农谚 古代农业技术 来源 特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民国时期西藏蝗灾及其应对研究——以西藏地方历史档案资料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根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关键词 历史时期 蝗灾 档案资料 西藏 民国时期 对研 边疆地区 雪域高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