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被引量:32
1
作者 舒坤尧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 民风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舒坤尧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45,共2页
伴随新技术对文化产业驱动力增强,新文创战略应运而生,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将助力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发展、创新与弘扬。当前,传统文化发展遇到一些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AR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 伴随新技术对文化产业驱动力增强,新文创战略应运而生,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将助力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发展、创新与弘扬。当前,传统文化发展遇到一些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AR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助力传统文化朝着大众化、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延续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文化的文化融合与崛起之路 被引量:4
3
作者 舒坤尧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0-141,共2页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进中原崛起掀开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文化发展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的修辞建构--以习近平外交演讲语篇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魏新强 闫亚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5-42,共8页
当今时代,话语博弈已成为国家间看不见的新战场。元首外交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因此,在元首外交演讲中,如何通过话语的战略性选用即修辞手段,有效而得体地构筑国家间的"群内成员关系... 当今时代,话语博弈已成为国家间看不见的新战场。元首外交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因此,在元首外交演讲中,如何通过话语的战略性选用即修辞手段,有效而得体地构筑国家间的"群内成员关系",从而确保双方在众多领域和国际场合保持合作与一致立场,已成为关乎国家的生存、荣辱和地位,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内容。在考察分析习近平大量外交演讲语篇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其外交演讲语篇中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修辞建构的词汇修辞手段、语篇修辞手段以及积极修辞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外交演讲 群内成员关系 修辞建构 修辞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英译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新强 荣之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实施的重要省份,河南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河南省红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阐述译者在翻译河南省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在"... 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实施的重要省份,河南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河南省红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阐述译者在翻译河南省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中做出的适当选择,实现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更好地翻译和传播河南省红色文化、展示河南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翻译河南 河南省红色文化 生态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儒家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坤尧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6-128,共3页
先秦时期儒家围绕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幸福观。儒家认为仁爱之心是幸福的源泉,以仁爱道义来节制人的欲望是实现幸福的重要保证。儒家认为社会共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它既是个人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 先秦时期儒家围绕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幸福观。儒家认为仁爱之心是幸福的源泉,以仁爱道义来节制人的欲望是实现幸福的重要保证。儒家认为社会共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它既是个人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儒家的幸福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幸福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仁爱 幸福观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美地区中华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闫亚平 喻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做好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国际中文教师的应有之责。在拉美地区中文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面临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找寻文化对等、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和可理解度,创设多形式文化融合与互动、增强文化... 做好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国际中文教师的应有之责。在拉美地区中文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面临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找寻文化对等、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和可理解度,创设多形式文化融合与互动、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与可接受度,发掘文化共鸣点、增强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与共情度等本土化策略,提升拉美地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地区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传播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交语篇引用的修辞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新强 《外文研究》 2020年第3期46-52,108,共8页
外交语篇通过引用这种积极修辞手段,引用相关引语,不仅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地表情达意,也发挥重要的政治“现实”建构功能。这种政治“现实”建构功能就具体表现为国家形象与立场的修辞建构和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 外交语篇通过引用这种积极修辞手段,引用相关引语,不仅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地表情达意,也发挥重要的政治“现实”建构功能。这种政治“现实”建构功能就具体表现为国家形象与立场的修辞建构和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的修辞建构。同时,从语篇视角考察,外交语篇中的引用也发挥重要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或上承下启,或润滑语段、推进话题,或点明语篇主旨,使得整个外交语篇变得更加过渡自然、语义连贯、主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语篇 引用 修辞建构 语篇衔接与连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思维层次和领导艺术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坤尧 王智 《管理观察》 2018年第31期56-58,共3页
作为领导者需要具备思维层次与领导艺术两个层面,才能在组织中产生持续性的积极影响。面对组织架构中的人、财、物等不同资源,领导者需善于居中调节,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组织的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提高组织的综合效率,最终实... 作为领导者需要具备思维层次与领导艺术两个层面,才能在组织中产生持续性的积极影响。面对组织架构中的人、财、物等不同资源,领导者需善于居中调节,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组织的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提高组织的综合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层次 领导艺术 提升路径 管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及政治“现实”建构功能
10
作者 魏新强 闫亚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7-61,共5页
隐喻是人类共性的基本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它不仅能够传达使用主体的观点、信仰、立场、态度、评价和情感等,也深含富有成效的隐性劝导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乃至重塑交际受体的认知。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得体使用,不仅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 隐喻是人类共性的基本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它不仅能够传达使用主体的观点、信仰、立场、态度、评价和情感等,也深含富有成效的隐性劝导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乃至重塑交际受体的认知。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得体使用,不仅有助于交际主体国家生动、形象的表情达意,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现实”建构功能,即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的建构和国家形象与立场的建构。习近平外交话语中的隐喻体现了这一政治建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话语 隐喻 政治“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文化的文化融合与崛起之路
11
作者 舒坤尧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0年第3期59-64,共6页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进中原崛...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进中原崛起掀开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文化发展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