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水冷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为术 路统 +4 位作者 赵鹏飞 梁诚胜 王汉 王林川 毕勤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56-3361,共6页
在压力23~28 MPa、质量流速700~1 300 kg/(m2·s)、热流密度200~800 kW/m2的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棒径D=8 mm、栅距比P/D=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及管壁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力、热流密... 在压力23~28 MPa、质量流速700~1 300 kg/(m2·s)、热流密度200~800 kW/m2的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棒径D=8 mm、栅距比P/D=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及管壁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管壁温度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与环形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区,类四边形子通道管壁温度随着焓值的增大而逐渐上升,换热系数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峰值,低焓值区的换热系数比高焓值区大;随压力增大,壁面温度升高,换热系数峰值减小;热负荷的增大和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使壁面温度升高,换热系数减小,削弱传热强化。与环形通道对比发现,在低焓值区,类四边形通道与环形通道内壁温度和换热系数相差不大;超临界水在类四边形子通道内比在环形通道内更容易渡过拟临界区,拟临界区对类四边子形通道的影响比对环形通道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类四边形子通道 管壁温度 传热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在垂直上升类矩形通道内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维晖 朱晓静 +2 位作者 王为术 邱庆刚 崔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9-825,共7页
在压力为23~28MPa,质量流速为700~1300kg/(m2?s),内壁热负荷为200~1000k 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在垂直上升类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类矩形通道周向存在传热不均匀性,由于流动阻塞效应的影响,... 在压力为23~28MPa,质量流速为700~1300kg/(m2?s),内壁热负荷为200~1000k 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在垂直上升类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类矩形通道周向存在传热不均匀性,由于流动阻塞效应的影响,通道中心区的传热优于窄缝区。系统参数的改变对传热特性及流动阻力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直接与超临界水剧烈的物性变化相关。通过与经典公式的比较发现,Mokry公式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其在低焓值区与试验结果偏差较大。基于Mokry公式的形式,提出了适用于类矩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得到了较高精度的传热系数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类矩形通道 传热特性 阻力特性 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堆类三角形子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为术 张斌 +2 位作者 雷佳 朱晓静 陈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3-1199,共7页
基于类三角形子通道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建立了超临界水冷堆三角形子通道物理模型。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SSG,在压力为23~28 MPa、质量流速为700~1 300kg/(m^2·s)、热流密度为200~1 000kW/m^2参数范围内,对棒径8mm、栅距比为1.4的... 基于类三角形子通道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建立了超临界水冷堆三角形子通道物理模型。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SSG,在压力为23~28 MPa、质量流速为700~1 300kg/(m^2·s)、热流密度为200~1 000kW/m^2参数范围内,对棒径8mm、栅距比为1.4的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焓区的二次流特性。结果表明:采用SSG模型对超临界水冷堆三角形子通道内流动传热的CFD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质量流速越高,传热能力越强;子通道换热系数峰值随压力的提高而减小;热负荷越高,内壁温度越高;在大比热容区换热系数峰值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传热存在恶化趋势。超临界区子通道内在与主流垂直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二次流,存在6个对称的漩涡,二次流速最大值出现在子通道窄缝区间隙。通道内不同焓区二次流结构相似,但二次流强度随焓的提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类三角形子通道 传热特性 二次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循环水泵进水流道水力特性及整流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为术 崔强 +2 位作者 苗世昌 吴小川 张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循环水泵进水条件的优劣对循环水泵效率及是否出现汽蚀和振动有显著影响。针对某电站300 MW机组循环水泵振动问题,采用RNG湍流模型对其进水流道水力特性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进水流道整体水流流态、泵吸水喇叭口附近区域流场、... 循环水泵进水条件的优劣对循环水泵效率及是否出现汽蚀和振动有显著影响。针对某电站300 MW机组循环水泵振动问题,采用RNG湍流模型对其进水流道水力特性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进水流道整体水流流态、泵吸水喇叭口附近区域流场、泵体周围流速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整流优化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水流道斜坡坡度较大,导致水流扩散不均匀,表面流速较大,在斜坡底面和进水池存在较大漩涡;泵吸水喇叭口截面水流严重不对称,出现较明显偏流,泵进水条件恶劣;采取有效整流消涡措施可以改善循环水流道水流流态,均匀流速,改善泵进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循环水泵 循环水流道 数值模拟 流场 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烟道飞灰颗粒电除尘捕获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为术 王鑫 +3 位作者 张春杰 王纪宏 王保文 姚明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07-1014,共8页
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1台连接于锅炉烟道的线板式静电除尘器(ESP)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ESP内烟气流场分布、电晕电场以及飞灰颗粒的荷电特性和运动轨迹,并分析了电场力与湍流作用对烟气流动和飞灰颗粒捕获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1台连接于锅炉烟道的线板式静电除尘器(ESP)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ESP内烟气流场分布、电晕电场以及飞灰颗粒的荷电特性和运动轨迹,并分析了电场力与湍流作用对烟气流动和飞灰颗粒捕获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分布板能均化烟气流场,降低电场区入口烟气流速;电场区飞灰颗粒质量浓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放电极电压的增加使得飞灰颗粒荷电量增加,较强的电场力增强了收尘极板对飞灰颗粒的捕获,提高了收尘效率;在较高的烟气流速下飞灰颗粒所受惯性力增大,克服电场力逃脱收尘极板捕获的能力增强,使得ESP收尘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除尘器 飞灰颗粒 湍流 收尘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内R113降膜蒸发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为术 马自强 +2 位作者 朱晓静 王涛 赵冰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59,54,共6页
为研究降膜蒸发换热特性,在进口质量流量为0.0121~0.0225 kg/s,热通量为1.02~3.35k 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对R113在垂直管内的降膜流动蒸发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蒸汽质量流量与热通量密切相关,随着热通量的增加,出口蒸... 为研究降膜蒸发换热特性,在进口质量流量为0.0121~0.0225 kg/s,热通量为1.02~3.35k 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对R113在垂直管内的降膜流动蒸发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蒸汽质量流量与热通量密切相关,随着热通量的增加,出口蒸汽质量流量逐渐增加;换热系数随着进口质量流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增加进口质量流量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换热;在较小进口质量流量下,增大热通量不利于换热,在较大进口质量流量下,传热系数随着热通量增加先增后减,存在某个临界值使得降膜蒸发换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蒸发 R113 垂直管 管内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600 MW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仿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为术 黄志豪 +2 位作者 赵世飞 陈昌 姚紫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本文采用Ebsilon软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600 MW燃煤发电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该系统主压缩机入口/出口压力、再热透平入口压力、压缩分流系数以及主/再热气温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发电功率和循环效率随主/... 本文采用Ebsilon软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600 MW燃煤发电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该系统主压缩机入口/出口压力、再热透平入口压力、压缩分流系数以及主/再热气温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发电功率和循环效率随主/再热气温的提升而升高;主压缩机入口和出口压力存在最佳值;系统循环效率受压缩分流系数的影响较大,压缩机的总耗功量随压缩分流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导致系统发电功率降低;再热透平入口压力对系统循环效率影响较小。通过遗传算法对发电系统多参数进行优化可得,当主压缩机入口及出口压力分别为7.94、30.94 MPa,再热透平入口压力和压缩分流系数分别为17.88 MPa和0.30时,系统循环效率最高可达4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热力学性能 循环效率 发电功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四边形堆芯子通道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为术 崔强 +2 位作者 赵鹏飞 陈刚 毕勤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75-2180,共6页
基于类四边形堆芯子通道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建立棒径为8 mm、栅距比为1.2的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类四边形堆芯子通道物理模型,采用SSG湍流模型,在 p=23~28 M Pa超临界压力范围,研究了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 基于类四边形堆芯子通道超临界水的传热试验,建立棒径为8 mm、栅距比为1.2的超临界水冷反应堆(SCWR)类四边形堆芯子通道物理模型,采用SSG湍流模型,在 p=23~28 M Pa超临界压力范围,研究了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力、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等热工参数对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数值研究计算得到的内壁温度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在拟临界区,随压力的增大,相应的换热系数峰值逐渐降低。质量流速的增加,在整个焓区均能明显加强子通道内传热现象。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内壁温度逐渐升高,对应的换热系数峰值降低,同时逐渐向低焓区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 类四边形子通道 超临界水 传热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除尘器飞灰颗粒除尘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为术 张春杰 +1 位作者 王鑫 郑梦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95-200,共6页
针对350 MW超临界热电机组静电除尘飞灰颗粒除尘系统,基于FLUENT软件,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三维数值研究飞灰颗粒的除尘特性。研究了粉尘比电阻、颗粒粒径、流速以及电压对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尘器飞灰... 针对350 MW超临界热电机组静电除尘飞灰颗粒除尘系统,基于FLUENT软件,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三维数值研究飞灰颗粒的除尘特性。研究了粉尘比电阻、颗粒粒径、流速以及电压对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尘器飞灰颗粒收尘效率随比电阻的增大而减小;放电电压、颗粒粒径和烟气流速对静电除尘器的影响很明显。收尘效率随放电电压提高而增大;颗粒粒径越大,收尘效率越高;降低烟气流速,提高颗粒物的收尘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电站飞灰粉尘超净排放技术改善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 粉尘比电阻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内熔盐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为术 雷佳 +2 位作者 张斌 朱晓静 上官闪闪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建立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在熔盐入口温度200℃~400℃.速度0.6~3.0m/s,加热面热流密度200—400kW/m^2参数范围内,对内径16mm,壁厚2mm的集热管内熔盐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管出口截面温... 建立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在熔盐入口温度200℃~400℃.速度0.6~3.0m/s,加热面热流密度200—400kW/m^2参数范围内,对内径16mm,壁厚2mm的集热管内熔盐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管出口截面温度分布规律和集热管传热性能,对比不同参数管内壁周向温度不均习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集热管出口截面管壁温度差异较大,熔盐存在温度梯度;熔盐入口温度越低,换热效果越好;不同热流密度对Nu影响很小。Re相同时Nu相同;集热管内壁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增加入口速度和降低热流密度有助于改善温度周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管 不均匀加热 熔盐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火电机组间接空冷塔流动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为术 张雨飞 常娜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采用Fluent6.3软件对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的环境风速下空冷塔内流场特性和换热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冷塔在风速为零的情况下流场较为稳定,散热量和通风量最大,随着风... 采用Fluent6.3软件对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的环境风速下空冷塔内流场特性和换热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冷塔在风速为零的情况下流场较为稳定,散热量和通风量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大,空冷塔内流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散热量和通风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对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大型电站锅炉间接空冷塔的运行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速 空冷塔 散热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质热源有机朗肯循环效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为术 闫广 +2 位作者 彭岩 时小宝 刘怀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1,共5页
有机朗肯循环是有效的低品位能源利用方式,有机朗肯循环的流程设计和参数的选择对循环效率有很大影响,其中主蒸汽参数是最重要的热力循环参数。针对循环参数选取、主蒸汽过热对循环效率与余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特性,建立了有机朗肯循环模型... 有机朗肯循环是有效的低品位能源利用方式,有机朗肯循环的流程设计和参数的选择对循环效率有很大影响,其中主蒸汽参数是最重要的热力循环参数。针对循环参数选取、主蒸汽过热对循环效率与余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特性,建立了有机朗肯循环模型,并利用EES建立饱和蒸汽循环与过热蒸汽循环的计算方程,通过变参数计算得到有机朗肯循环主蒸汽参数与循环效率和余热回收率的对应曲线,并比较四类工质的热力循环特点总结有机质热力特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质热 有机朗肯循环 蒸汽过热 循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内带定位格架的类三角形堆芯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为术 许鹏 +2 位作者 徐维晖 朱晓静 毕勤成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0-756,共7页
采用结构化多面体网格和商用CFD软件对反应堆堆芯棒径D=8 mm,栅距比P/D=1.4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内带定位格架类三角形堆芯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得出的内壁温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定... 采用结构化多面体网格和商用CFD软件对反应堆堆芯棒径D=8 mm,栅距比P/D=1.4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内带定位格架类三角形堆芯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G湍流模型计算得出的内壁温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定位格架会导致工质产生扰动,阻流片型定位格架比标准型定位格架对流体扰动影响大。定位格架可强化堆芯通道内超临界水传热,阻流片型定位格架末端强化换热能力要优于标准型定位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 类三角形子通道 定位格架 流动特征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布膜器垂直管内R113降膜蒸发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为术 田苗 +2 位作者 崔强 彭岩 时小宝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0-715,743,共7页
通过建立垂直管内降膜蒸发物理数学模型,对环形插头型布膜器管内R113的气液两相逆流降膜蒸发换热特性进行二维非稳态数值研究,分析了管内液膜流动分布以及壁面温度和液膜表面温度分布,对比了加热前后液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膜... 通过建立垂直管内降膜蒸发物理数学模型,对环形插头型布膜器管内R113的气液两相逆流降膜蒸发换热特性进行二维非稳态数值研究,分析了管内液膜流动分布以及壁面温度和液膜表面温度分布,对比了加热前后液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膜蒸发过程的进行,液膜下端开始出现液滴飞溅,且不断向上端发展;R113在管内降膜蒸发过程中壁面温度和液膜表面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升高,气相温度变化趋势则相反;从壁面到管中心,温度沿径向逐步降低,在近壁面1mm前后其分布趋势相反;加热后液膜厚度明显减小,且下游液膜厚度变得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蒸发 R113 壁面温度 液膜温度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MW压水堆稳态热工水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为术 郭会军 +1 位作者 梁诚胜 徐维晖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53,共5页
针对900 MW压水堆,建立了堆芯稳态热工分析模型.采用COBRA-IV进行堆芯稳态热工水力计算分析.获得堆芯燃料元件温度,堆芯冷却剂流量分配及温度和堆芯各通道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结果表明:堆芯冷却剂出口最高温度达338.2℃;堆芯燃料最高... 针对900 MW压水堆,建立了堆芯稳态热工分析模型.采用COBRA-IV进行堆芯稳态热工水力计算分析.获得堆芯燃料元件温度,堆芯冷却剂流量分配及温度和堆芯各通道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结果表明:堆芯冷却剂出口最高温度达338.2℃;堆芯燃料最高温度达1 350℃;所有通道燃料包壳外表面温度和燃料芯块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堆芯中心偏上的位置;堆芯进口附近的偏离泡核沸腾比要远高于堆芯出口附近,且最小DNBR值出现在堆芯中心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子通道分析 堆芯传热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省煤器H型鳍片管优化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为术 崔强 +2 位作者 田苗 陈刚 路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为研究低压省煤器H型鳍片管的传热特性及阻力特性,采用realizable湍流模型数值研究H型鳍片管管束外烟气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型鳍片管具有均匀气流的作用,在管壁面形成的漩涡能够加强通道内绕流作用,利于强化传热;当烟气的流... 为研究低压省煤器H型鳍片管的传热特性及阻力特性,采用realizable湍流模型数值研究H型鳍片管管束外烟气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型鳍片管具有均匀气流的作用,在管壁面形成的漩涡能够加强通道内绕流作用,利于强化传热;当烟气的流速越高,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越大,流动阻力逐渐增大;当鳍片节距增加,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增加,流动阻力逐渐降低;在节距为18 mm时,鳍片管传热系数较高,流动阻力最小,选用18 mm的鳍片节距最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鳍片管 流场分布 传热系数 流动阻力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WR类三角形通道超临界流动传热定位格架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维晖 闫友志 +1 位作者 王为术 崔强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2-877,共6页
基于带定位格架类三角形子通道超临界水流动传热试验,数值研究了棒径为8 mm,栅距比为1.4的超临界水冷堆(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Reactor,SCWR)类三角形通道超临界流动传热定位格架结构影响,分析了同型定位格架典型结构参数和不同... 基于带定位格架类三角形子通道超临界水流动传热试验,数值研究了棒径为8 mm,栅距比为1.4的超临界水冷堆(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Reactor,SCWR)类三角形通道超临界流动传热定位格架结构影响,分析了同型定位格架典型结构参数和不同定位格架型式对堆芯通道超临界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定位格架可强化堆芯通道超临界水传热,同型格架本体厚度越大,压力损失越高,格架处壁面温度越低,局部换热能力越好,当增大格架本体厚度,弱化程度无明显差异;阻流片型定位格架下游局部换热能力提高显著,阻流片直径越大,上游压力越大,局部壁温越低,换热系数越高,增大阻流片直径可减小传热弱化区域大小,强化传热能力;不同定位格架型式对比研究发现交错叶片型弱化区域最大,阻流片型定位格架弱化区域最小,阻流片型定位格架具有最佳的传热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SCWR) 定位格架 类三角形 传热特性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 MW压水堆一回路系统水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维晖 梁诚胜 +2 位作者 王为术 路统 郭会军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7,共7页
针对压水堆水力过渡过程,建立了三环路900 MW压水堆一回路系统水锤完整的数理模型及边界条件。采用特征线法,开发了FORTRAN水锤仿真程序,并对三泵并联在启动和切换工况下的水锤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启动和切换过程中,发生2次流... 针对压水堆水力过渡过程,建立了三环路900 MW压水堆一回路系统水锤完整的数理模型及边界条件。采用特征线法,开发了FORTRAN水锤仿真程序,并对三泵并联在启动和切换工况下的水锤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启动和切换过程中,发生2次流量突变、流向逆转、压差突变和振荡;流量突变和逆转均发生在阀门关闭支路,呈振荡衰减的波动趋势,最大倒流流量达1 370 m3/h;压差突变发生在后启动支路,压差振荡最大值达40kPa;并联泵启动方式决定倒流流量和压差突变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法 反应堆一回路 水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定位格架的类三角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数值研究
19
作者 徐维晖 侯彦亮 +1 位作者 王为术 马自强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超临界反应堆类三角形子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数值研究了不同栅距比定位格架作用下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特性、二次流及流动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定位格架对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换热影响显著;不同栅距比下的壁面温度、换... 针对超临界反应堆类三角形子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数值研究了不同栅距比定位格架作用下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传热特性、二次流及流动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定位格架对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换热影响显著;不同栅距比下的壁面温度、换热系数的轴向分布都具有相同的趋势,定位格架附近壁面温度下降,换热系数上升;定位格架下游壁面温度分布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随栅距比减小而更加明显;定位格架下游截面形成四个对称旋涡,栅距比较小时,二次流强度较大;不同栅距比堆芯子通道流动阻塞率不同,流动阻力随栅距比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格架 类三角形子通道 栅距比 超临界水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旋风燃烧器冷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徐维晖 黄志豪 +3 位作者 房凡 王为术 王涵 何小可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1期24-28,34,共6页
针对立式纯燃高碱煤旋风燃烧器,按4∶1比例建立旋风燃烧器冷态物模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叶片倾角下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叶片倾角对燃烧器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以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 针对立式纯燃高碱煤旋风燃烧器,按4∶1比例建立旋风燃烧器冷态物模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叶片倾角下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叶片倾角对燃烧器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以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旋风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良好,轴向速度沿径向方向呈W型对称分布,叶片倾角越大,旋风燃烧器内轴向速度越小;在研究工况范围内,随着叶片倾角的增加,煤粉停留时间增加,旋风燃烧器出口温度先上升后降低,NO_(x)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叶片倾角为30°时,旋风燃烧器内燃烧温度较高,燃烧器出口NO_(x)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风燃烧器 叶片倾角 冷态实验 空气动力场 数值模拟 NO_(x)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