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眼角膜Q值相关因素与双眼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磊 栗静 +2 位作者 李新宇 汪明红 朱爱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Q值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的对称性。方法使用OrbscanII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305例610眼近视患者角膜6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Q值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的对称性。方法使用OrbscanII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305例610眼近视患者角膜6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厚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5例610眼角膜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16±0.11(-0.51~0.20)。Q值与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和Zernik系数Z40之间呈线性相关,而与球镜、等效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3mm和5mm区不规则指数、模拟角膜镜读数、角膜直径、角膜厚度、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性别、年龄之间不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Q值个体间差异较大,与眼部多个因素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对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值引导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栗静 刘磊 +1 位作者 李新宇 朱爱斌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研究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value guided customized LASIK,Q-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Q-LASIK术治疗近视患者49例(94只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和屈光度等检查,并针对... 目的研究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value guided customized LASIK,Q-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Q-LASIK术治疗近视患者49例(94只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和屈光度等检查,并针对术后患者视觉主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相比,其改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仅3只眼(3.19%)主诉暗光下视觉质量不良。结论Q-LASI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且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值引导个体化LASIK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4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磊 栗静 +2 位作者 李新宇 屈英 朱爱斌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μm,术前等效球镜度-6.00~-1.50D(-3.74±1.27)D。检查术后4年的视力、屈光状态、Irreg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术前及术后早期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术后4年均未发生继发进行性角膜扩张或医源性圆锥角膜,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5±0.53)D,其中122只眼(89.7%)在-0.50~+0.50D之间,屈光回退≥1.00D者8只眼(5.9%);术后各阶段视力、等效球镜度、3mIrreg、5mIrreg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早期Diff值较术前明显增长(P<0.05),但3个月后出现递减趋势。结论LASIK手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近视 LASIK 角膜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主导眼改变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磊 王渝龙 +1 位作者 栗静 徐曼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共19例;C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低眼,共17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及确定主导眼(卡洞法),术后1个月接受远、近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LASIK术前右眼为主导眼125例(65.8%),左眼65例(34.2%);术后右眼为主导眼92例(48.4%),左眼98例(51.6%).59例(31.1%)患者在术后发生主导眼转变.B组患者中主导眼转变率(47%)高于A组(29%)和C组(29%)(x2=5.38,P<0.05).屈光参差患者术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为(-0.29±0.89)D,较非主导眼[(-0.42±0.91)D]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448,P=0.015).主导眼改变和未改变患者的远、近视觉满意度分别为2.33、2.40和3.62、3.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存在主导眼的改变,即关键期后,眼优势具有可塑性,尤其在术前有屈光参差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术后非主导眼较主导眼更偏近视.但主导眼改变与否对术后视觉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主导眼 优势柱 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