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PD-1免疫抑制剂诱发早期心肌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焱 耿峰 +2 位作者 宛新安 李霞 章春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期间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评估ICIs诱发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ICIs...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期间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评估ICIs诱发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ICIs治疗的3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1个周期(T1)、2个周期(T2)、3个周期(T3)、4个周期(T4)内进行实验室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标记物、左心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RT-3DE参数变化、2D-STI参数变化。结果 在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心脏标记物、血压、心率、心室腔大小的显著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到与T0相比,CK、CK-MB、LDH、BNP在T1~T2时有升高趋势,在T3、T4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的LVEF均>50%。与T0相比,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LVGLS降低,并且在T1~T3期上述变化已明显,T4时显著;T0~T4期间LV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6-SD/R-R(%)、T16-Dif/R-R(%);T12-SD/R-R(%)、T12-Dif/R-R(%);T6-SD/R-R(%)、T6-Dif/R-R(%)在T1~T3期升高,T4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I联合RT-3DE是预测免疫抑制剂相关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的最佳方法,其诊断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8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无明显LVEF降低的ICIs诱发早期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 PD-1免疫抑制剂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与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宋焱 于辉 耿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与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收治的疑似PFO患者119例,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同步完成c-TCD、c-...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与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收治的疑似PFO患者119例,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同步完成c-TCD、c-TTE检查。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为PFO诊断金标准,比较c-TCD与c-TTE在PFO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TCD、c-TTE在静息状态下和在Valsalva动作下对心脏右向左分流(RLS)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息状态相比,在Valsalva动作下c-TCD、c-TTE对RLS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在静息状态下,c-TTE与c-TCD量化RLS分流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CD对大量分流更有诊断优势;在Valsalva动作下,c-TTE与c-TCD量化RLS分流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E与c-TCD检出RLS半定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3例患者完成c-TEE,以c-TEE为诊断PFO金标准,c-TTE诊断PFO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3.3%、约登指数0.72,c-TCD诊断PFO的灵敏度96.3%、特异度66.7%、约登指数0.63。c-TCD与c-TTE联合诊断PFO的灵敏度为100.0%。结论 在Valsalva动作下c-TTE及c-TCD对PFO的检出率均提高,在静息状态下c-TCD对RLS的分流等级量化更有优势。c-TCD诊断PFO的灵敏度高于c-TTE,特异度低于c-TTE,二者联合诊断PFO比其中任一种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