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NT-proBNP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1 位作者 张远卓 吕淑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舒张性心衰(DHF)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心功能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明确诊断收缩性心衰(SHF)患者(LVEF<50%)25例、心腔正常DHF组(LVEF≥50%、E/A≤1)22例和心脏扩大DHF...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舒张性心衰(DHF)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心功能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明确诊断收缩性心衰(SHF)患者(LVEF<50%)25例、心腔正常DHF组(LVEF≥50%、E/A≤1)22例和心脏扩大DHF组28例。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1)NYHA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1),LVEF与NT-proBN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08,P<0.01),NYHA分级之间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尤其对DHF早期诊断,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NT-PROBNP 老年舒张性心衰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老年女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晓丽 张辉 +1 位作者 郭丽红 郭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976-2977,共2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钙化、心肌梗死、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同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收缩压随增龄而增高,诱发心绞痛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较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尤其老年女性更年期后高血压伴心绞痛型在临床表现、...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钙化、心肌梗死、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同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收缩压随增龄而增高,诱发心绞痛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较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尤其老年女性更年期后高血压伴心绞痛型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本文观察老年女性高血压诱发心绞痛的特点,并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及综合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女性 高血压 心绞痛型冠心病 收缩压 舒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丽华 郭华涛 王力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血尿酸 冠心病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58-2659,共2页
关键词 涎腺癌 癌切除术 疲劳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对青年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安思训 陈晓丽 +1 位作者 何欣 董志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青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及大鼠突触老龄性改变,探讨多烯磷脂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及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5月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多烯磷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喂养4周后进... 目的:观察青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及大鼠突触老龄性改变,探讨多烯磷脂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及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5月龄Wistar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多烯磷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喂养4周后进行水迷宫训练,连续训练1周。用免疫组化和MOTAC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SYN)的免疫表达,用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变化。选取老龄鼠(24~26月龄)10只,雌雄各半,相同环境正常饲养,透射电镜观察老龄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SYN表达(O.4300±0.0224)明显高于对照组(O.3567±0.0209)(P〈0.05)。电镜下观察,多烯磷脂组海马CA3区突触数密度[(102.69±8.96).pm。]和活性区膜面积[(0.066±0.010)μm^2/μm^3]高于对照组[(82.89±6.52)μm^-1和(0.046±0.006)μm^2/μm^3](P〈0.05)。青年大鼠突触结构完整,前后膜间隙清晰,棘器清晰活跃;而老龄鼠突触结构不完整,前后膜融合,间隙模糊,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棘器变性。结论:多烯磷脂可明显改善大鼠海马CA3区SYN表达,增加突触活性区面积及突触数量,提高大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 海马CA3区 突触 突触素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过早搏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纪文新 吕淑杰 孙宓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70-971,共2页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律平 过早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对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远卓 徐丽华 +1 位作者 王英超 郭洪亮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5-1176,共2页
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是脑钠肽前体(BNP)的降解产物。脑钠肽通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在心脏功能异常时发挥作用。
关键词 NT-PROBNP 心功能不全 早期诊断 脑钠肽前体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功能异常 降解产物 扩张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丽 张辉 郭丽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中断,继而引起人体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甚至立刻死亡的临床危重急症。由于现在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近几年CA患者死亡人数逐年减少,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消融术后心肌酶变化
9
作者 陈晓丽 张辉 +1 位作者 郭丽红 姜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74-1875,共2页
中年女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较常见,仅次于冠心病,以左心室(右心室)呈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为特征,导致主动脉前庭收缩期压力阶差(LVOTPG),致心律失常和猝死较常见。目前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起搏无... 中年女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较常见,仅次于冠心病,以左心室(右心室)呈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为特征,导致主动脉前庭收缩期压力阶差(LVOTPG),致心律失常和猝死较常见。目前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起搏无效等问题。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消融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术式,其实质是经皮穿刺进入,使用化学方法使室间隔肥厚程度减轻,主动脉前庭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术 肥厚型心肌病 并发症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OX-2和TXA_2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张远卓 刘国庆 郭宏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37-3038,共2页
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认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分别使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降低25%,冠脉搭桥及动脉血栓事件降低48%,肺栓塞减少67%,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23%。但是部分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能... 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认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分别使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降低25%,冠脉搭桥及动脉血栓事件降低48%,肺栓塞减少67%,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23%。但是部分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能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仍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即出现阿司匹林抵抗(AR)。本研究旨在前瞻性研究对冠心病患者AR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其与环氧化酶-2(COX-2)和血栓烷素A2(TXA2)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急性冠脉综合征 环氧化酶 血栓素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陈晓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300-3301,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冠状动脉造影 负性情绪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远卓 王英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观察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 目的:观察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观察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结论: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病死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治疗 多巴胺/治疗应用 呋塞米/治疗应用 右旋糖酐类/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中年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消融术后心肌酶变化与心理干预的预防作用
13
作者 陈晓丽 张辉 +1 位作者 郭丽红 姜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078-3079,共2页
目的:监测中年女性患者室间隔消融术后心肌酶变化特点及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心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观察38例肥厚型心肌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行室间隔消融术后严密监护心电,测定心肌酶变化,每4 h测1次共6次,之后每... 目的:监测中年女性患者室间隔消融术后心肌酶变化特点及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心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观察38例肥厚型心肌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行室间隔消融术后严密监护心电,测定心肌酶变化,每4 h测1次共6次,之后每天测1次共2次,记录术后0~8 h、9~16 h、17~24 h及25~72 h心肌酶变化情况及相应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8例中年女性患者术后0~8 h心肌酶各项指标均升高,不良反应为40次;9~16 h心肌酶各项指标渐渐下降,值仍较高,不良反应为12次;17~24 h心肌酶各项指标持续下降至低值,不良反应为1次;25~72 h心肌酶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不良反应为2次。结论:室间隔消融术后心肌酶的监测有利于指导制定术后的心理干预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术 肥厚性心肌病 并发症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探讨
14
作者 张辉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患病时间,使患者心情舒畅,减轻患者的疼痛,机体功能得到增强,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 护理方法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