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光学频梳的超宽带射频信号信道化合成技术研究(特邀)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飞飞 尹子恺 +2 位作者 谢祥芝 戴一堂 徐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80,共6页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宽带和高频微波射频信号在雷达,通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微波光子信道化技术,文中通过两个自由频谱范围不同的光学频梳,实现了超宽带射频信号的信道化合成。在信道化合成系统中,多个独立的...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宽带和高频微波射频信号在雷达,通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微波光子信道化技术,文中通过两个自由频谱范围不同的光学频梳,实现了超宽带射频信号的信道化合成。在信道化合成系统中,多个独立的窄带信号输入各个信道进行上变频,并在多外差探测中被重组成为一个具有连续频谱的宽带射频信号。在多外差探测中,干扰抑制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合成射频信号可达到的最高频率。在实验中,合成了一个覆盖频率范围8.4~12.4 GHz,瞬时带宽为4 GHz的宽带射频信号。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的抑制率达到了21 dB,表明干扰抑制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输出信号的最高频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双频梳 超宽带信号产生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倍频因子和输出相位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器 被引量:1
2
作者 燕颖 马健新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8-960,共13页
提出一种倍频因子连续可调,且相位连续变化的微波光子移相系统。该方案使用两个并联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通过2×2光耦器与两个双并联的集成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产生可调节的±1~4阶边带,并使用相位调制器对其中一个光波进行... 提出一种倍频因子连续可调,且相位连续变化的微波光子移相系统。该方案使用两个并联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通过2×2光耦器与两个双并联的集成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产生可调节的±1~4阶边带,并使用相位调制器对其中一个光波进行相移。通过调整DPMZM的射频驱动信号和直流偏置电压以及PM的直流电压,可以产生相位从0到360°连续可调的2到8次谐波。仿真结果表明,当射频信号频率为10 GHz时,可产生频率为20~80 GHz的微波信号。当相位调制器的直流偏置电压与半波电压比值在0到2间变化时,对应微波信号的相位从0°到360°变化,可以获得约20 dB的大光边带抑制比(OSSR)和电杂散抑制比(ESSR)。此外,分析了调制器消光比对输出微波信号光载波抑制比和电杂散抑制比的影响,以及光载波的波长和功率对微波信号幅度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移相器 倍频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传感(Ⅰ):基础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弘 吴腾 罗斌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236,共10页
作为当前三大核心量子技术之一的量子传感技术,是量子信息感知与获取的重要物理实现基础,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技术成熟度最高、实际应用范围最广、潜在应用最多的量子技术。文章是量子传感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量子传感的基础理论与方... 作为当前三大核心量子技术之一的量子传感技术,是量子信息感知与获取的重要物理实现基础,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技术成熟度最高、实际应用范围最广、潜在应用最多的量子技术。文章是量子传感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量子传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总结量子传感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指出量子传感“量子性”的由来,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量子传感的技术外延以及分类依据;接着详细介绍了有关量子传感的基本实现架构,以及描述量子传感性能的核心技术指标,归纳了用于提高量子传感性能的物理原理及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传感 原子能级 量子相干 量子传感器 量子信息感知与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基PIN光电探测器电场隔离结构对暗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丰亚洁 何晓颖 +4 位作者 刘巧莉 王华强 李冲 胡宗海 郭霞 《半导体光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2-805,共4页
对Si基PIN光电探测器的电场隔离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场隔离结构的作用以及其与暗电流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模拟与测试分析。电场隔离结构主要将有源区和边缘隔离从而降低暗电流,结合仿真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得到电场隔离结... 对Si基PIN光电探测器的电场隔离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场隔离结构的作用以及其与暗电流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模拟与测试分析。电场隔离结构主要将有源区和边缘隔离从而降低暗电流,结合仿真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得到电场隔离结构主要降低与周长有关的暗电流,对于小尺寸器件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基光电探测器 电场隔离结构 暗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ruption Tolerance Routing Strategy for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被引量:1
5
作者 YANG Hai GUO Bingli +5 位作者 PANG Chengguang CUI Xinbin REN Huilin ZHOU Huichao KANG Chengbin HUANG Shanguo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2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Frequent inter-satellite link(ISL)handovers will induce service interruption in large-scale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s,since traditional distributed/centralized routing strategy-based route convergence/update will con... Frequent inter-satellite link(ISL)handovers will induce service interruption in large-scale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s,since traditional distributed/centralized routing strategy-based route convergence/update will consume considerable time(compared with ground networks)derived from long ISL delay and flooding between hundreds or even thousands of satellites.During the network convergence/update stage,the lack of up-to-date forwarding information may cause severe packet loss.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ISL handovers for close-to-earth constellation are predictable and all the ISL handover information could be stored in each satellite during the network initialization,we propose a self-update routing scheme based on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SUR)to address the slow route convergence problem caused by frequent ISL handovers.First,for predictable ISL handovers,forwarding tables are updated according to locally stored ISL handover information without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flooding.Second,for unexpected ISL failures,flooding could be triggered to complete route convergence.In this manner,network convergence time is radically descended by avoiding unnecessary LSA flooding for predictable ISL handover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acket loss rate caused by ISL handovers is reduced by 90.5%and 61.3%compared with standard OSPF(with three Hello packets confirmation)and OSPF based on interface state(without three Hello packets confirmation),respectively,during a period of topology handover.And the average endto-end delay is also decreased by 47.6%,9.6%,respectively.The packet loss rate of the proposed OSPF-SUR does not chan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 of topology hando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r-satellite link route convergence self-update routing sche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I衬底和外延衬底的高速光电探测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华强 李冲 +3 位作者 刘巧莉 丰亚洁 何晓颖 郭霞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0,共4页
高速硅基光电探测器价格低廉且易于和光接收机集成,在短距离光通信中被广泛应用。对基于绝缘硅(SOI)和外延(EPI)两种不同衬底的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工艺的光电探测器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理论模拟和实验规律一致。实验表明,研制... 高速硅基光电探测器价格低廉且易于和光接收机集成,在短距离光通信中被广泛应用。对基于绝缘硅(SOI)和外延(EPI)两种不同衬底的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工艺的光电探测器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理论模拟和实验规律一致。实验表明,研制的基于SOI衬底的光电探测器的小信号带宽最高为205MHz,响应度为0.051A/W;基于EPI衬底的光电探测器在相同条件下最高带宽为131MHz,响应度为0.21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SOI/EPI衬底 互补金属氧化物工艺 小信号带宽 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光互连网络拓扑可重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雯 郭秉礼 +4 位作者 杨鸿珍 王彦波 范超 孟泠宇 黄善国 《光通信研究》 2022年第1期12-17,57,共7页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电互连网络在应对业务动态流量时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流量波动进行网络拓扑自优化重构的机制。文章所提机制通过网络仿真系统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迭代交互,实现了对拓扑结构与业务流...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电互连网络在应对业务动态流量时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流量波动进行网络拓扑自优化重构的机制。文章所提机制通过网络仿真系统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迭代交互,实现了对拓扑结构与业务流量分布关系的持续训练,进而在实际系统中,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根据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实时收集的业务流量分布信息,实现了网络拓扑的自动优化重构,进而提升了网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给定的流量强度,采用深度强化学习进行训练后的模型可以一步输出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降低了平均网络延迟和丢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互联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网络拓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双光梳锁模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昌喜 赵康俊 +2 位作者 曹博 高晨心 肖晓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9,共17页
双光梳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光谱测量技术,具有超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采样率的特点,在气体吸收谱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监控、非线性光谱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研究表明,仅从一台激光器中产生高相干的双光梳光源,克服了传统双... 双光梳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光谱测量技术,具有超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采样率的特点,在气体吸收谱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监控、非线性光谱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研究表明,仅从一台激光器中产生高相干的双光梳光源,克服了传统双光梳光源产生方法中存在的频率锁定系统复杂、梳齿数量较少、制作工艺困难等缺点,这种光源是理想的双光梳光源之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单腔双光梳的产生方法、单腔双光梳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孤子动力学研究以及单腔双光梳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双光梳光谱技术 单腔双光梳 锁模光纤激光器
原文传递
基于大动态延迟范围全光缓存器的时隙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拥军 张晓磊 +4 位作者 吴重庆 王智 尚超 杨昭怡 忻向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提出利用级联型双环耦合全光缓存器(DLOB)进行全光时隙处理的方案,并对光分组的时隙压缩、时隙扩展、时隙交换或重排等全光时隙处理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DLOB,数据速率为2.448Gb/s的两个光分组的时间间隔可以在24.... 提出利用级联型双环耦合全光缓存器(DLOB)进行全光时隙处理的方案,并对光分组的时隙压缩、时隙扩展、时隙交换或重排等全光时隙处理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DLOB,数据速率为2.448Gb/s的两个光分组的时间间隔可以在24.3μs110ns之间进行压缩,或在100ns26.11μs之间进行扩展,并且可以达到无误码输出。这种利用级联DLOB对光分组的时隙处理方法,对全光缓存器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全光交换 全光缓存器 时隙处理 可配置延迟
原文传递
延时可配置的全光缓存器阵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拥军 吴重庆 +3 位作者 王智 尚超 杨昭怡 忻向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114,共7页
提出一种以基于平行排列3×3耦合器的双环耦合全光缓存器为缓存主体、以非线性光纤环路镜或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选择开关的可动态配置延迟的全光缓存器阵列方案。理论与实验证明,该缓存器阵列可实现不同延迟时间的配置,输出信号能... 提出一种以基于平行排列3×3耦合器的双环耦合全光缓存器为缓存主体、以非线性光纤环路镜或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选择开关的可动态配置延迟的全光缓存器阵列方案。理论与实验证明,该缓存器阵列可实现不同延迟时间的配置,输出信号能满足进一步传输的要求,并可有效降低网络拥塞,减少丢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全光交换 全光缓存器 可配置延迟时间 光控光开关
原文传递
基于FPGA的光OFDM系统中实时色散均衡研究
11
作者 田凤 李现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50-15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实时色散均衡方法,根据色散均衡的原理,搭建了OFDM-PON系统色散均衡的仿真平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色散均衡模块可以有效地补偿色散损伤,在不同的传输距离范... 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实时色散均衡方法,根据色散均衡的原理,搭建了OFDM-PON系统色散均衡的仿真平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色散均衡模块可以有效地补偿色散损伤,在不同的传输距离范围内光信噪比(OSNR)性能提高了0.5~1 dB,同时能够满足信号处理系统的实时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光纤通信 OFDM 色散均衡 FPGA
原文传递
1μm波段宽带可调谐锁模光纤激光器 被引量:6
12
作者 苟斗斗 杨四刚 +5 位作者 尹飞飞 张磊 邢芳俭 陈宏伟 陈明华 谢世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75,共5页
报道了一种工作于1μm波段、正常色散区、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激光器以高掺杂Yb光纤为增益物质,结合可调谐滤波器,形成环形腔结构。采用976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当抽运功率大于16dBm时,激光器可实现1033... 报道了一种工作于1μm波段、正常色散区、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激光器以高掺杂Yb光纤为增益物质,结合可调谐滤波器,形成环形腔结构。采用976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当抽运功率大于16dBm时,激光器可实现1033~1069nm波长范围内重复频率为25.4MHz的宽带可调谐输出,性能稳定,在调谐范围内均可观测到非常规则的矩形输出光谱。在固定抽运功率下,对调谐范围内输出功率、光谱带宽、时域脉宽进行了实验测量和分析。在波长为1064nm时,用单通道光栅对将谱宽为1.745nm、时域脉宽为34.85ps的脉冲压缩至15.45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激光器 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 可调谐 正色散 环形腔 脉冲压缩
原文传递
分子束外延GaAs/Si(001)材料反相畴的湮灭机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春阳 王俊 +10 位作者 李家琛 王海静 贾艳星 马博杰 刘倬良 明蕊 白一鸣 黄永清 任晓敏 罗帅 季海铭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3-38,共6页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了不同温度下GaAs材料中沿{110}、{111}和{112}面传播的反相畴(APD)形成能,探索了反相畴的湮灭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660 K以上时,APD最稳定的传播晶面从{110}转变到{112}。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无偏角S...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了不同温度下GaAs材料中沿{110}、{111}和{112}面传播的反相畴(APD)形成能,探索了反相畴的湮灭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660 K以上时,APD最稳定的传播晶面从{110}转变到{112}。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无偏角Si(001)衬底上生长了1.4μm厚的GaAs外延层。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APD密度降低,不同传播面的湮灭现象增加。反相畴在较高的生长温度下更易于扭折到{112}面,从而与其他反相畴相遇并发生湮灭。该结果对全MBE生长高性能无偏角硅基激光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硅基激光器 第一性原理 分子束外延 反相畴 无偏角Si(001)
原文传递
基于双耦合环辅助的低串扰6-LP光纤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臧鸿飞 田凤 王拥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了降低少模光纤中的模间串扰,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耦合环辅助的少模光纤结构设计。首先用COMSOL仿真软件对6-LP光纤结构进行建模,并分析了影响模式间耦合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双耦合环结构的5个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6-LP少模光纤中... 为了降低少模光纤中的模间串扰,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耦合环辅助的少模光纤结构设计。首先用COMSOL仿真软件对6-LP光纤结构进行建模,并分析了影响模式间耦合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双耦合环结构的5个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6-LP少模光纤中,LP_(21)模和LP_(02)模的有效折射率最接近,其差值是影响串扰的主要因素;该结构中LP_(21)模和LP_(02)模的最小模间折射率差为1.5×10^(-3),是同等条件下传统阶跃结构的1.88倍,少模光纤中的模间串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模分复用 少模光纤 双耦合环结构 光纤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