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发展如何实现协同效应——以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精密传动机构团队为例
1
作者 田青 李心韵 +2 位作者 谢胜 袁瑞贤 王静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作为中国航天伺服技术的开创者、引领者,持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突破。研究所精密传动机构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作为中国航天伺服技术的开创者、引领者,持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突破。研究所精密传动机构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立足于高性能机电伺服技术对行星滚柱丝杠的需求,从零起步,历经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控制 精密传动 人才强企战略 行星滚柱丝杠 设备研究所 伺服技术 关键技术攻关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起点 新征程 新超越——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
2
作者 朱成林 孔建平 《航天工业管理》 2010年第6期32-34,共3页
2010年5月28日是一个载人航天伺服史册的日子,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迎来了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着50年辉煌历史的航天伺服专业及10年来从联合、融合走向和... 2010年5月28日是一个载人航天伺服史册的日子,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迎来了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着50年辉煌历史的航天伺服专业及10年来从联合、融合走向和谐发展的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设备 专业发展 研究所 伺服 机电 北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载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密操作执行末端三维力感知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梦雪 王臻 +2 位作者 周锦华 吴学斌 伊兴中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1期163-172,180,共11页
机器人执行器末端三维传感器需要对三维方向受力大小进行精确感知,对微结构三维力传感器进行了研究,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微结构三维力传感器,对传感器进行了三维力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最小二乘法的静态解耦,并应用... 机器人执行器末端三维传感器需要对三维方向受力大小进行精确感知,对微结构三维力传感器进行了研究,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微结构三维力传感器,对传感器进行了三维力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最小二乘法的静态解耦,并应用该算法完成传感器的三维力静态解耦;将求解出来的关系式,下载到传感器内部MCU中,实现线上解耦,最后对传感器的指标参数进行了量化评估以及误差原因分析;试验标定数据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精度,Ⅰ类误差径向误差小于3%,轴向误差为4.6892%,Ⅱ类误差三方向均不大于0.3%;经实际应用可满足面向精密操作执行末端的三维力测量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执行末端 三维力 标定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动静态性能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璐 张朋 +2 位作者 赵守军 史正强 张小红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86,共5页
提出融合陷波器、非线性PID和前馈的提高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动静态性能的控制算法。陷波器用于抑制负载结构谐振。在此基础上,设计非线性PID和前馈算法,研制了样机,解决了纯比例控制器难以兼顾... 提出融合陷波器、非线性PID和前馈的提高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动静态性能的控制算法。陷波器用于抑制负载结构谐振。在此基础上,设计非线性PID和前馈算法,研制了样机,解决了纯比例控制器难以兼顾静态精度、谐振峰值和相位的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研制样机,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惯性模拟负载台(转动惯量1000kg·m^2),进行0.1°频率特性测试,相比以往算法,在负载结构抑制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跟踪精度提高一倍,-45°相频带宽从18.5rad/s扩展至25rad/s,验证了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实现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高性能摇摆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静压 控制算法 非线性PID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伺服机构模糊变结构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玉平 包钢 +1 位作者 李立毅 王祖温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8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机电伺服机构数学模型,开发了一种对参数摄动不敏感、不存在抖振现象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算法。并以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喷管负载为控制对象,电流环采用PI控制,位置环采用模糊变结构控制,对模糊变结构控制器... 本文研究了基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机电伺服机构数学模型,开发了一种对参数摄动不敏感、不存在抖振现象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算法。并以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喷管负载为控制对象,电流环采用PI控制,位置环采用模糊变结构控制,对模糊变结构控制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并能快速准确的跟踪位置指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伺服机构 变结构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数字控制伺服系统离线参数自寻优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弘枨 刘山 +2 位作者 许文波 张博 李沛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6,106,共5页
由于伺服阀小信号流量特性存在一定散布,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参数需要进行匹配调试,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参数离线自寻优方法,目标特性由控制系统任务书和人工调试结果确定,参数寻优范围根据伺服系统稳定性分析结... 由于伺服阀小信号流量特性存在一定散布,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参数需要进行匹配调试,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参数离线自寻优方法,目标特性由控制系统任务书和人工调试结果确定,参数寻优范围根据伺服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和批产工艺数据包络确定,寻优计算时间约为100~240 s。与人工调试相比,可以大幅提高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参数的批产调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寻优方法 电液伺服系统 控制参数整定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伺服系统的珠承喷管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史晨虹 陈晨 +2 位作者 徐志书 杨金鹏 潘龙 《机电信息》 2019年第33期104-105,107,共3页
对基于机电伺服系统作为控制执行机构,采用珠承喷管技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推力矢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珠承喷管的负载动力学特性,并基于机电伺服系统对推力矢量控制的整体特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珠承喷管 机电伺服 推力矢量控制 负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机电伺服系统PI控制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晨 欧阳权 +1 位作者 许文波 王志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空气舵机电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控制指令,并驱动负载按指令角度摆动,在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未知干扰给机电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干扰补偿... 空气舵机电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控制指令,并驱动负载按指令角度摆动,在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未知干扰给机电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干扰补偿的空气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首先进行空气舵机电伺服系统模型分析,其次运用径向基函数设计神经网络的状态观测器,将不可测量的舵面角度用估计值替代进行反馈控制,最后应用Lyapunov方法分析了有限时间收敛条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机角度反馈相比,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使空气舵机电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少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舵机电伺服系统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干扰观测器 舵面控制 抗干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机电伺服组合变阻尼滑模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凡昊 王跃轩 +2 位作者 魏泽宇 陈娟 许文波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航天机电伺服系统的任务载荷复杂,尤其以摩擦力矩为主要力矩形式的喷管负载稳定性差,导致伺服控制性能出现较大的测试偏差。针对以上问题,推导了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带载数学模型,采用位置、转速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以提升系统鲁棒性和... 航天机电伺服系统的任务载荷复杂,尤其以摩擦力矩为主要力矩形式的喷管负载稳定性差,导致伺服控制性能出现较大的测试偏差。针对以上问题,推导了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带载数学模型,采用位置、转速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以提升系统鲁棒性和抗扰能力。其次,为了优化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在传统指数型滑模趋近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组合变阻尼滑模趋近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组合变阻尼滑模控制算法具有更短的趋近时间和更小的抖振幅度,动态过渡过程更加平滑,进一步缓解了系统调节时间与超调量的矛盾,并且明显改善了系统频域性能,有效提升了系统频宽及相频特性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伺服系统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趋近律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控制数字化过盈偶件精密装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卫卫 刘凤江 +4 位作者 常冬艳 赵东明 邵冲 杨振宇 陈增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84,共6页
目的开展自动控制数字化的压装技术研究,以改善手工装配过盈偶件周期长、装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方法通过制定电机键槽宽度测量方法,获取合适的过盈量范围;随后设计狭小空间平键压装工装,计算不同材质的压装力,仿真分析压装力的范围... 目的开展自动控制数字化的压装技术研究,以改善手工装配过盈偶件周期长、装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方法通过制定电机键槽宽度测量方法,获取合适的过盈量范围;随后设计狭小空间平键压装工装,计算不同材质的压装力,仿真分析压装力的范围。结果过盈偶件过盈量为0.004~0.007 mm,合理压装力的范围为1~2.5 kN。结论通过量化过盈偶件的压装力,能够有效分析产品的传递扭矩或定位基准,为产品的关键工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 过盈偶件 精密压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负载下行星滚柱丝杠性能退化测试研究
11
作者 陈魁 赵永胜 豆永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究时变载荷对行星滚柱丝杠的承载性能和传动精度退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时变载荷下行星滚柱丝杠性能退化的测试方法。搭建了行星滚柱丝杠的性能测试装置,设计了补偿行星滚柱丝杠加载测试装置由于驱动链和加载链同轴度误差造成的倾... 为了探究时变载荷对行星滚柱丝杠的承载性能和传动精度退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时变载荷下行星滚柱丝杠性能退化的测试方法。搭建了行星滚柱丝杠的性能测试装置,设计了补偿行星滚柱丝杠加载测试装置由于驱动链和加载链同轴度误差造成的倾覆力矩影响的连接结构,并对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精度测试装置进行了误差校正。进行了时变工况下行星滚柱丝杠的性能退化测试,对比分析了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精度在带载测试和空载测试时的不同。根据测试的结果将行星滚柱丝杠性能退化分为3个阶段:正常退化阶段、加速退化阶段和失效阶段。为行星滚柱丝杠的动态性能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滚柱丝杠 测试方法 时变载荷 误差校准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航天器全局有限时间姿态容错控制
12
作者 朱婉婉 杨玉凯 宗群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8,共7页
本文针对在模型不确定性、外界干扰与执行器故障影响下柔性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该算法包括标称控制部分和补偿控制部分.首先,标称控制部分用于实现不考虑综合不确定影响下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其次,补偿... 本文针对在模型不确定性、外界干扰与执行器故障影响下柔性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该算法包括标称控制部分和补偿控制部分.首先,标称控制部分用于实现不考虑综合不确定影响下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其次,补偿控制部分基于积分滑模理论进行设计,该补偿控制器通过对综合不确定有效估计,在控制器中作补偿,减少对姿态控制精度的影响,提高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该算法特点在于可实现柔性航天器全局有限时间姿态控制,放宽角速度或其导数、执行器故障或其导数有界的假设.同时,基于Lyapunov函数严格证明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自适应控制 干扰观测器 柔性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实时飞行仿真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琼 费庆 +2 位作者 耿庆波 马宏宾 兰天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欠驱动、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文中研究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闭环飞行控制系统。自抗扰控制技术中,扩张观测器与基于误差的非线性反馈控制是其重要的两个部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欠驱动、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文中研究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闭环飞行控制系统。自抗扰控制技术中,扩张观测器与基于误差的非线性反馈控制是其重要的两个部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以实现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动态补偿;此外,采用基于误差的非线性反馈可以改善控制效果。为保证飞行任务中精确的航迹跟踪,文中分析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制导策略,并构建实时可视化飞行仿真系统以实现对所设计的制导策略和自抗扰飞行控制系统更为严格有效的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设计的制导策略和闭环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导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动力学 自抗扰控制技术 制导策略 xPC技术 Flightgear飞行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的故障隔离与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春 赵守军 +2 位作者 何俊 陈鹏 曲颖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针对高可靠应用需求,介绍一型双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试验样机,采用一台非对称式液压作动器及与其集成于一体的两套伺服电机泵驱动组件。重点分析了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故障隔离和重构技术方案,采用含M型工位的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 针对高可靠应用需求,介绍一型双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试验样机,采用一台非对称式液压作动器及与其集成于一体的两套伺服电机泵驱动组件。重点分析了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故障隔离和重构技术方案,采用含M型工位的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故障通道的隔离与卸荷,提出故障工况下将剩余正常通道的位置误差比例增益加倍的控制律重构方法。理论分析和故障模拟试验数据表明,双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具备突出的可靠性设计优势和良好的故障容错能力,具有应用于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静压 双余度 故障隔离 重构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器的数字阀动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家厅 陈祖希 宁振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数字伺服阀是未来伺服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伺服阀大多采用驱动机构直接驱动阀芯滑动的方式,驱动机构的动态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阀的性能,根据负载特性和实际应用对高动态的要求,在传统PI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了前馈控制器,并对... 数字伺服阀是未来伺服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伺服阀大多采用驱动机构直接驱动阀芯滑动的方式,驱动机构的动态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阀的性能,根据负载特性和实际应用对高动态的要求,在传统PI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了前馈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控制算法理论模型等效、幅频和相频分析、程序算法设计及具体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前馈控制的引入有效的改善了数字阀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阀 前馈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系统阀泵联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泽生 仲悦 +1 位作者 王效亮 颜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液压作动系统在向高压化及大功率方向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发展阶段,在当前数字伺服快速发展的阶段里,阀泵联合控制技术得到了发展与应用。该文介绍了阀泵联合控制技术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其技术特点,提出了关键技术。阀泵联合控制技... 液压作动系统在向高压化及大功率方向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发展阶段,在当前数字伺服快速发展的阶段里,阀泵联合控制技术得到了发展与应用。该文介绍了阀泵联合控制技术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其技术特点,提出了关键技术。阀泵联合控制技术结合了阀控与泵控两种控制方式,兼顾了液压作动系统的响应及效率,应用领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系统 阀泵联合控制 数字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玉强 赵守军 +2 位作者 何俊 张朋 刘会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9,共5页
针对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在摇摆未来火箭发动机中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其高动态实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大惯量摇摆发动机自身偏低的结构固有频率,泵控液压作动器可以有足够高的液压固有频率。采用结构一体化的伺服电机泵和伺... 针对大功率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在摇摆未来火箭发动机中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其高动态实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大惯量摇摆发动机自身偏低的结构固有频率,泵控液压作动器可以有足够高的液压固有频率。采用结构一体化的伺服电机泵和伺服机构本体设计,可以消除传统连接导管等对液压固有频率的负面影响,结合成熟的伺服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满意的频宽。通过进行理论仿真分析、样机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在1000 kg·m2大惯量模拟负载条件下,输入5%满幅值指令时,10 k W级别样机的-3 d B幅频带宽达71.2 rad/s,-45°相频带宽达18.5 rad/s,且负载谐振抑制性能良好。由此可见,机电静压伺服机构具备应用于火箭摇摆发动机之类的大功率场合的高动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静压 动态特性 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游动发动机伺服控制中的摩擦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毅 李昌 +2 位作者 刘慧 王剑 曲颖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2,共4页
分析了火箭游动发动机摩擦阻尼特性对伺服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伺服控制模型仿真分析,说明了等效游动发动机特性的二阶振荡环节阻尼比大小对伺服控制回路稳定裕度的显著影响。试验研究确认了某游动发动机摇摆轴摩擦力矩对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了火箭游动发动机摩擦阻尼特性对伺服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伺服控制模型仿真分析,说明了等效游动发动机特性的二阶振荡环节阻尼比大小对伺服控制回路稳定裕度的显著影响。试验研究确认了某游动发动机摇摆轴摩擦力矩对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摩擦力矩与等效二阶环节阻尼比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对于火箭游动发动机的装配力矩的量化控制和伺服机构的控制算法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发动机 摩擦 阻尼 稳定性 伺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春庆 姜玉峰 +2 位作者 于丹 王贺龙 赵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针对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强耦合、强时变、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良好鲁棒性能的自适应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采用机理法建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工作频段范围内将系统模型简化降阶处理。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Popov... 针对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强耦合、强时变、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良好鲁棒性能的自适应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采用机理法建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工作频段范围内将系统模型简化降阶处理。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Popov超稳定性理论,引入补偿器,设计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律。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电机力矩系数和铰链力矩差异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舵 位置伺服系统 模型参考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的减振降噪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洋 苑利维 +1 位作者 魏思维 汪远银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
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一些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面临着因开关频率所造成的高频振动问题。为了将驱动器输出的电流谐波抑制到最小,首先对随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RSVPWM)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阐述了RSVPWM和正弦波滤波器的减振降噪机... 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一些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面临着因开关频率所造成的高频振动问题。为了将驱动器输出的电流谐波抑制到最小,首先对随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RSVPWM)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阐述了RSVPWM和正弦波滤波器的减振降噪机理,并对正弦波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MATLAB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RSVPWM和正弦波滤波器的抑制谐波效果进行了仿真与试验分析。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将驱动器的高频谐波降低,从而减小电机的高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抑制 正弦波滤波器 随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