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足踝,踝关节”为中文检索词,以“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KAATSU,ankle,foot”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3年7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足踝部的应用中,血流限制训练主要用于对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和踝部肌力的研究,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跟腱断裂后及外踝骨折后。单次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减小,而长期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增加。血流限制训练能预防健康人群肌力下降,同时低强度血流训练能促进损伤患者踝部肌力的恢复。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发现与血流限制相关的不良事件,未来研究应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疗效,优化研究内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骨折麻醉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行罗哌卡...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骨折麻醉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行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患儿行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感觉、运动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改良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FLACC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56.241,P_(时间)<0.001;F_(组间)=18.962,P_(组间)<0.001;F_(交互)=32.557,P_(交互)<0.001)。两组患儿术后2~48 h FLACC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2~48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四肢骨折麻醉的效果较好,能加快神经阻滞起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足踝,踝关节”为中文检索词,以“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KAATSU,ankle,foot”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3年7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足踝部的应用中,血流限制训练主要用于对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和踝部肌力的研究,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跟腱断裂后及外踝骨折后。单次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减小,而长期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增加。血流限制训练能预防健康人群肌力下降,同时低强度血流训练能促进损伤患者踝部肌力的恢复。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发现与血流限制相关的不良事件,未来研究应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疗效,优化研究内容。
文摘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骨折麻醉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行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患儿行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感觉、运动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改良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FLACC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56.241,P_(时间)<0.001;F_(组间)=18.962,P_(组间)<0.001;F_(交互)=32.557,P_(交互)<0.001)。两组患儿术后2~48 h FLACC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2~48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四肢骨折麻醉的效果较好,能加快神经阻滞起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