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建筑空间设计对大学生地方感知的影响——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玉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6期66-67,共2页
地方感知是指人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刻记忆和明确意图而对某个地点形成的主观感受。地方感知研究因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因素的差异而产生多种维度和结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索了北京建筑大学不同校区大学生的校园地方感... 地方感知是指人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刻记忆和明确意图而对某个地点形成的主观感受。地方感知研究因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因素的差异而产生多种维度和结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索了北京建筑大学不同校区大学生的校园地方感知状况。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地方感知的因素有:建筑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和学科特色的融合、学生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家庭居住地等。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不仅要考虑设计者们的表达,也应该考虑实用功能和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加学生与校园空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提升校园体验,有助于校园地方感知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知 建筑空间设计 学科特色 互动 家庭居住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诊所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北京建筑大学的实践
2
作者 袁力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7期138-140,共3页
北京建筑大学于2009年将法律诊所课程纳入2009版法学本科培养方案。诊所教育实施以来,在推动学院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案件... 北京建筑大学于2009年将法律诊所课程纳入2009版法学本科培养方案。诊所教育实施以来,在推动学院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案件来源、师生积极性、课程开设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诊所教育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建筑大学女大学生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8年第7期00299-00299,301,共2页
许多的女大学生不运动都会以懒惰和没兴趣来当借口,其实在这些原因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诱因,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社会凝视和社会阶层流动角度分析女大学生运动影响因素。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运动现状 运动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实务能力培养的思考——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经验借鉴
4
作者 高春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年第9期142-143,共2页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关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基于在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探讨了实务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课堂教学、实习设置以及社会资...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关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基于在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探讨了实务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课堂教学、实习设置以及社会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实务能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路径建构——以北京两所高校调查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尹保红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7,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对北京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发现,讲座报告和课堂教学等传统媒介是大学生获得认知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信任度不高,新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对北京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发现,讲座报告和课堂教学等传统媒介是大学生获得认知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信任度不高,新兴媒体没有成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媒介、日常生活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认同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老城建筑遗产“主题式整合”保护路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秦红岭 王浩 《华中建筑》 2019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针对北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历史连续性断裂、建筑遗产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文化效能等问题,强调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着力点是修补断裂的文脉,强化建筑遗产的关联性,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将老城散点建筑遗产连线成片... 针对北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历史连续性断裂、建筑遗产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文化效能等问题,强调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着力点是修补断裂的文脉,强化建筑遗产的关联性,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将老城散点建筑遗产连线成片保护与利用的"主题式整合"方法,将建筑遗产资源有机融入整体保护与展示系统之中,形成一种线性或网状结构的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框架。阐述了北京老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在"主题式整合"方法运用方面的探索,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北京老城 建筑遗产 整体保护 主题式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北京智慧旅游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
作者 邵希言 徐玉洁 +1 位作者 潘雨婷 刘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7-96,共10页
不计报酬、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的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青年的一种精神追求[1],志愿者服务将会极大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该项目以北京智慧旅游特定群体的需求为切入点,从志愿者的角度出发,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 不计报酬、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的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青年的一种精神追求[1],志愿者服务将会极大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该项目以北京智慧旅游特定群体的需求为切入点,从志愿者的角度出发,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北京大学生志愿者对开展北京智慧旅游服务的理解,调查其开展北京智慧旅游服务的状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促进北京智慧旅游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北京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6
8
作者 秦红岭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6,共5页
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筑伦理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建筑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安全与行善原则、适用与人本原则以及美观与和谐原则。建筑伦理的三组基本原则既来源于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基本... 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筑伦理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建筑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安全与行善原则、适用与人本原则以及美观与和谐原则。建筑伦理的三组基本原则既来源于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基本原则的指导,更来源于以维特鲁威建筑三原则为核心的建筑文化传统,他们构成了建筑伦理价值理念之间相互支撑、具有一定融贯性的价值准则框架,是指导建筑行为与建筑活动的一般性、原则性规范和根本性的道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伦理 维特鲁威建筑三原则 安全原则 行善原则 适用原则 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建筑遗产独特的情感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秦红岭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58-63,共6页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特殊的衍生价值,它既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的情感价值,又是一种与岁月价值紧密相关的具有复杂情感色调的审美意象。通过探讨乡愁价值,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建筑遗产 建筑遗产保护 情感价值 场所感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室之制与宫室之治:中国古代建筑伦理制度化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红岭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2,共6页
文章以先秦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宫室建筑的伦理制度化问题。这种伦理制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即"宫室之制"与"宫室之治"。"宫室之制"主要指古代建筑的礼制化,即宫室建筑在形制上的程式化和数量上的等级... 文章以先秦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宫室建筑的伦理制度化问题。这种伦理制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即"宫室之制"与"宫室之治"。"宫室之制"主要指古代建筑的礼制化,即宫室建筑在形制上的程式化和数量上的等级化,以宗法伦理制度形态表现出的一整套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其典型表现;"宫室之治"主要指在"宫室之制"的基础上,使建筑发挥维系宗法政治秩序的显著政治功能,并成为划分和巩固等级人伦秩序和推行道德教化的伦理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室 礼制 中国古代建筑 伦理制度化 建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伦理与城市文明的本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锐英 孙希磊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9期82-84,共3页
本文从建筑作为人类精神安顿的需要出发,指出视知觉和触知觉作为人类精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知觉来源,由此引发了人类时空观和生命观的伟大精神追求,即:基于时空的超视距想象力和基于生命的超触摸想象力的精神追求,从而构成天人合于... 本文从建筑作为人类精神安顿的需要出发,指出视知觉和触知觉作为人类精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知觉来源,由此引发了人类时空观和生命观的伟大精神追求,即:基于时空的超视距想象力和基于生命的超触摸想象力的精神追求,从而构成天人合于一心——人类诗性与仁性之心的建筑伦理基础,从而奠定城市文明的根基,并因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东西方不同的建筑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建筑伦理 建筑文化 城市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约翰·罗斯金的建筑伦理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红岭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1期36-41,共6页
约翰·罗斯金不仅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建筑伦理的最早探索者之一。该文主要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文本依据,从三个维度阐释和评价了罗斯金的建筑伦理思想,即建筑的宗教伦理功能、建筑... 约翰·罗斯金不仅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建筑伦理的最早探索者之一。该文主要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文本依据,从三个维度阐释和评价了罗斯金的建筑伦理思想,即建筑的宗教伦理功能、建筑的基本美德和建造中的劳动伦理,并简要分析了他的建筑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建筑发展的价值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斯金 建筑伦理 建筑美德 奉献明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筑美德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红岭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建筑美德是一种物化形态的美德,它是一种通过建造活动展现出来的人为自己造福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人利用人造物来满足生命需求、追求更好生活的外在表征。维特鲁威提出的三个基本建筑美德——坚固、实用和美观,蕴含普适隽永的价值。维... 建筑美德是一种物化形态的美德,它是一种通过建造活动展现出来的人为自己造福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人利用人造物来满足生命需求、追求更好生活的外在表征。维特鲁威提出的三个基本建筑美德——坚固、实用和美观,蕴含普适隽永的价值。维特鲁威之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们对其建筑价值观的认识、评价与发展,折射出西方建筑美德观的流变。追寻当代建筑美德,除了遵守建筑的传统美德外,尤其应强调能够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美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美德 维特鲁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职业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焕玲 周虹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0期48-50,共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该文以我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实践为主要考察对象,分别从其人生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该文以我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实践为主要考察对象,分别从其人生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该文认为,饱受中西学洗礼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高远的职业理想、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等将为当今青年建筑师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建筑师 职业价值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遗产保护伦理初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红岭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6-20,28,共6页
建筑遗产保护作为一种社会性和价值性活动涉及诸多伦理议题.可从两个层面探讨建筑遗产保护伦理:其一是基于何种价值基础确定"保护什么"的问题上,揭示建筑遗产保护价值要素的伦理寓意,并从伦理功能上将遗产的价值要素区分为&qu... 建筑遗产保护作为一种社会性和价值性活动涉及诸多伦理议题.可从两个层面探讨建筑遗产保护伦理:其一是基于何种价值基础确定"保护什么"的问题上,揭示建筑遗产保护价值要素的伦理寓意,并从伦理功能上将遗产的价值要素区分为"厚的伦理价值"与"薄的伦理价值",提出遗产的伦理价值与保护对象的价值成正相关关系;其二是确立依据何种行为准则解决"怎么保护"的问题上,从伦理维度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中取得共识的两个原则,即真实性原则和合理利用原则,这两个原则也是建筑遗产保护伦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保护 保护伦理 真实性原则 合理利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京旧城中轴线的设计特征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红岭 《华中建筑》 2014年第3期26-30,共5页
作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重要标识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重要魅力之源。这条中轴线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营造方面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城市"中心之轴"的强烈可意象性、作为城市"文化之轴&... 作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重要标识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重要魅力之源。这条中轴线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营造方面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城市"中心之轴"的强烈可意象性、作为城市"文化之轴"的丰富人文性和作为城市"审美之轴"的有机和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古都风貌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要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红岭 《中国名城》 2013年第7期18-22,26,共6页
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是价值问题。通过分析建筑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要素,有利于阐明其多维本质,更透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虽然每个时代对建筑文化遗产价值要素的强调各有侧重,但总的说来建筑文化遗产呈现出... 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是价值问题。通过分析建筑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要素,有利于阐明其多维本质,更透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虽然每个时代对建筑文化遗产价值要素的强调各有侧重,但总的说来建筑文化遗产呈现出多重性、多元化的价值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即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其中,文化价值具有丰富涵义,它具体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非文化价值要素与经济价值要素的简单加和,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中,对各种价值要素既要共同考虑,又要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遗产 价值要素 建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的多维探讨——“第六届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红岭 李美艳 孙衍金 《中国名城》 2016年第6期93-96,共4页
近些年来,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探讨和研究建筑伦理问题,成了国内外建筑理论界与应用伦理学界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进一步开拓“建筑伦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鼓励从不同切入点和多元视野展开对建筑伦理的跨学科研究,北京建筑大学建... 近些年来,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探讨和研究建筑伦理问题,成了国内外建筑理论界与应用伦理学界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进一步开拓“建筑伦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鼓励从不同切入点和多元视野展开对建筑伦理的跨学科研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伦理研究所及市级“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于2016年4月23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举办了第六届“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建筑 伦理问题 城市文化 研讨会综述 应用伦理学 学术创新团队 跨学科研究 国际酒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红岭 《中国名城》 2015年第11期10-15,31,共7页
尝试从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子系统的文化规划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有机更新基础上的整体保护原则与强化传统建筑文化认同基础上的适宜性开发原则。前者作为核心原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 尝试从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子系统的文化规划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有机更新基础上的整体保护原则与强化传统建筑文化认同基础上的适宜性开发原则。前者作为核心原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规划作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路径,旨在推动综合性、整体性地发挥建筑文化资源的作用。后者作为扩展性原则,旨在促进城市开发机构与建筑遗产保护部门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遗产资源,使其与城市的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功能有机结合,提升传统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公众的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 建筑遗产保护 整体保护原则 适宜性开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建筑遗产文化价值构成及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红岭 《中国名城》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对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认识及其评估,较少结合建筑遗产对城市历史空间形态的贡献及场所营造的作用加以评估,忽略从城市设计视角对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认识与评估。从城市设计层面拓展了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构成要素,... 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对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认识及其评估,较少结合建筑遗产对城市历史空间形态的贡献及场所营造的作用加以评估,忽略从城市设计视角对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认识与评估。从城市设计层面拓展了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构成要素,将场所/文脉价值作为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并在建筑遗产文化价值评估指标框架的建构中,引入"历史脉络""地方依恋""时间结构的多样性"等概念,强化了建筑遗产评估中的文化关联性,补充了城市设计视角的价值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建筑遗产 文化价值 价值评估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