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数字流域实验室介绍
1
作者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过现场考察和答辩,并经过专家组论证和科技处审核,以北京师范大学首批'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徐宗学为主任、鱼京善教授为副主任的数字流域实验室获得学校批准,学校正式立项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成员人,其中教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校级重点 水科学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水文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中游地区 耦合机理 产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北京大红门排水片区雨洪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刚 庞博 +2 位作者 徐宗学 杜龙刚 钟一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大红门地区属于北京市洪涝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进一步加剧.本研究基于SWMM模型构建了该区域一维管网、河网模型相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并分别选用20000808、20030627、20010724号实测三场暴雨和洪水资料,对模... 大红门地区属于北京市洪涝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进一步加剧.本研究基于SWMM模型构建了该区域一维管网、河网模型相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并分别选用20000808、20030627、20010724号实测三场暴雨和洪水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率定期流量相对误差分别为3.37%和-7.45%,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分别为-7.65%和-9.84%,峰现时间相对误差分别为2h和0;检验期20010724号洪水流量相对误差为18.28%,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为14.4%,峰现时间相对误差为0.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北京大红门排水片区的雨洪过程,可为该区域的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门 SWMM 城市雨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基准的确定方法探究
3
作者 丁航 银森录 易雨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 【目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往往通过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生态基准作为水生态健康状况的衡量标准,为水生态健康状况变化提供一个“基线”。兼具科学与合理性的生态基准的确定通常考虑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理想状况与人类管理需求相结合,旨在提升水生态健康评价的准确性。【方法】从生态基准的概念与参照状态的四种形式出发,梳理了几种典型的基准确定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劣。梳理、总结、分析物理生境、理化性质、水生生物三大类指标基准的确定方法。【结果】重点阐述了生态基准确定在长江流域不同水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成效,对比了我国不同管理部门出台的水生态评价相关标准/细则的异同。讨论了生态基准确定存在的难点,如参照点位的选择,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数据的积累,基准确定的区域差异性及确定的创新方法。【结论】生态基准确定方法多且较为复杂,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未来的研究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实现科学、准确、差异化制定,为我国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生态基准 参照点位法 预测模型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下游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对水沙调控的响应规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劼 易雨君 +3 位作者 周扬 贾文飞 高艳宁 李军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130,共10页
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广泛分布于河流生态系统,发挥着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对于环境条件的波动较为敏感。本文于2018—201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下游河流进行了调查采样,得出水环境因... 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广泛分布于河流生态系统,发挥着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对于环境条件的波动较为敏感。本文于2018—201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下游河流进行了调查采样,得出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与细菌群落的定量结果,以明确在不同调水调沙阶段下游河流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和细菌群落的演变规律及相互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分别明确了调水调沙影响下浮游生物以及细菌群落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调水调沙不同阶段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溶解氧(在调水调沙前影响系数最大,为0.86)、温度(在调水调沙期间影响系数最大,为0.76),以及电导率(调水调沙后影响系数最大,为0.82)等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影响最明显,而溶解氧(在调水调沙前)和叶绿素a(调水调沙期间至调水调沙后)对于细菌群落的影响最大。此外,调水调沙过程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内部关系,削弱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同时也使得悬浮和沉积状态的细菌群落在样点之间的差异性增大。本研究明确了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在水沙调控不同阶段下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对下游河流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细菌 生物多样性 调水调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侯传莹 易雨君 +1 位作者 宋劼 杨雨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37,共6页
为了了解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过程对下游河道水质变化的影响,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断面进行采样,分析了水沙调控前、中、后3个时期下游河道水体的水质及氮磷因子变化趋势,并对其营养状况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水沙调控后水体中电导率、TDS... 为了了解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过程对下游河道水质变化的影响,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断面进行采样,分析了水沙调控前、中、后3个时期下游河道水体的水质及氮磷因子变化趋势,并对其营养状况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水沙调控后水体中电导率、TDS明显低于调控前;水沙调控过程中艾山、泺口、利津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水体中硅酸盐含量变化规律为水沙调控前<水沙调控中<水沙调控后;水沙调控后TN、PO4-P浓度明显高于调控前、中期,水沙调控前、中期TP浓度变化幅度不大。水沙调控3个时期中叶绿素与水温、DO、pH值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水沙调控前NO3-N与TN、TP、NO2-N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水沙调控中PO4-P与TP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水沙调控过程中水体TLI(Σ)值均小于30,为贫营养状态,水沙调控前、后期为中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控 水质因子 变化趋势 营养状态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丹 丁爱中 +3 位作者 林学钰 孙寓姣 郑蕾 陈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结合理化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综合反映出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综述了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原理、特点、分类及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快速、准确地评价河流健康和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监测 评价 河流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易雨君 程曦 周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7-893,共7页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物种—生境关系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包括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多元统计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物种和群落的统计分析,归纳了各个方法的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栖息地适宜度时的优势和不足。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有二元、单变量、多变量3种格式,前2种方法只考虑单一因子,实际应用中多变量格式应用较多。多变量格式方法直观、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实际操作性强,是栖息地定量化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然而其对专家经验依赖较多,主观性较强。近些年来,多元统计方法在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它考虑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模糊逻辑法在处理栖息地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更合理的处理建模过程中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考虑了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考虑的变量数增加时,模糊规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给计算带来不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隐性地找出响应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其解释能力不足,并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排序分析或梯度分析可以对多物种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度 单变量 多变量 统计学方法 模糊逻辑 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宗学 刘晓婉 刘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30,I0011,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循环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雅鲁藏布江 大气环流模式(GCMs) 统计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上中游植被蒸散发时空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春晓 徐宗学 +2 位作者 张淑荣 刘昌明 王志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结合遥感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001—2012年蒸散发(ET)时空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对比分析地表温度(LST)、空气温度、降雨、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6个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2年时间段黑河上中游年ET有略... 结合遥感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001—2012年蒸散发(ET)时空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对比分析地表温度(LST)、空气温度、降雨、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6个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2年时间段黑河上中游年ET有略微下降趋势(R2=0.01),12a的年平均ET为470.3mm,年ET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2002年发生了"突增",2003—2007年呈现上下波动趋势,2008年发生了"突降",2008—2012年呈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R2=0.97),同时上、中游区域年平均ET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对整个研究区域生长季内ET呈显著影响的因子为降雨、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同时,由于气象条件及地表供水条件的时空变化,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影响ET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也发生变化,除空气温度和水汽压之外,农田ET对能量供给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较为敏感,草地ET对水分供给的降雨变化较为敏感,林地ET则对表征大气湍流情况的风速变化较为敏感,而灌木ET对地表温度的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中游 蒸散发 气象/水文因子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MM模型在城市暴雨洪水模拟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史蓉 庞博 +3 位作者 赵刚 杜龙刚 钟一丹 左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城市降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型采用离散化的空间参数来描述区域的水文变化特性,从物理意义上描述了城市雨洪过程.但众多不确定的参数影响了模型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其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将SWMM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大红门排水片区,采用... 城市降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型采用离散化的空间参数来描述区域的水文变化特性,从物理意义上描述了城市雨洪过程.但众多不确定的参数影响了模型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其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将SWMM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大红门排水片区,采用2000—2003年3场独立场次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Morris筛选法定量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大红门片区的暴雨洪水过程,径流量相对误差皆在20%之内.在上述参数中,模拟洪峰和相对误差都对N-Imperv(不透水区曼宁系数)、Imperv(不透水率)及Slope(坡度)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对N-Imperv(不透水区曼宁系数)和Slope(坡度)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Morris筛选 参数敏感性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大学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欣 徐宗学 +2 位作者 殷旭旺 于松延 窦同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山东大学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差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态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山东大学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等.基于GIS分析技术,得到了山东大学一级、二级和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一级分区以集水区水文条件3大水系为依据,分别为黄河水系、小清河水系和徒骇马颊河水系,划分3大流域外加城区组成.二级水生态分区则以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为主导因子.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则反映二组分区内功能差异,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境维持、水环境支持、水资源支持4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叠加方法,按主导功能类型完成流域内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分区 山东大学 功能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紊动能量转化与耗散规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舒安平 张科利 费祥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基于两相挟沙水流紊动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得出了紊动能转化率kt,表达式以及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s表达式。通过应用室内水槽平衡输沙试验实测数据,分析了紊动能转化率kt与有效雷诺数Rem之间关系,并探讨了紊动能转化率kt、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 基于两相挟沙水流紊动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得出了紊动能转化率kt,表达式以及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s表达式。通过应用室内水槽平衡输沙试验实测数据,分析了紊动能转化率kt与有效雷诺数Rem之间关系,并探讨了紊动能转化率kt、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s和泥沙悬浮功Es等表述能量的三大特征值随含沙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在高含沙水流(Sv≥0.15)情况下kt、es和Es三者均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变化规律,表明泥沙含量的增加不会给水流增加额外的能量负担,高含沙水流这种特有的紊动能量转化与耗散规律,为黄河具有“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紊动能量 泥沙悬浮功 紊动能转化率 泥沙悬浮效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山东大学水生态健康状况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欣 徐宗学 +3 位作者 刘麟菲 窦同文 赵长森 王博涵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23-130,141,共9页
基于2014年5—6月对山东大学4个生态区中4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干扰程度最小原则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参照系统,按河流型和水库型样点分别构建IBI指数。通过对28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判... 基于2014年5—6月对山东大学4个生态区中4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干扰程度最小原则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参照系统,按河流型和水库型样点分别构建IBI指数。通过对28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河流型B-IBI的4个构成指数:水生昆虫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个体百分比、BI指数、BWMP指数,以及水库型B-IBI的3个构成指数(水生昆虫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数百分比和多样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分别构建了河流型和水库型B-IBI指数,利用其B-IBI值对山东大学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型36个样点中各有7个处于极差和较差状态,11个为一般,8个为亚健康,3个为健康。12个水库样点中有1个为健康,6个为亚健康,4个为一般,1个为极差;黄河区健康状态最好,城区最差。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变量是水体中氮含量和城建用地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 水库 健康评价 山东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应急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春晖 田雨桐 +1 位作者 赵彦伟 王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1-1167,共7页
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环境,使水生生物受到威胁,社会经济遭受损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并采取应急预防控制措施是减小事故危害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述了以突发水... 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环境,使水生生物受到威胁,社会经济遭受损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并采取应急预防控制措施是减小事故危害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述了以突发水污染风险识别为前提的风险评价与应急对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取专家意见法提出环境风险受体量化分级依据。并采用类比法对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式进行归类,依据环境风险特征对应急对策进行研究。归纳出突发水污染风险源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动污染源两种,得出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包含3种方式:定性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及定量评价法,构建了应急预案的预警指标体系,并按照反应时间流程对应急预案进行了梳理。未来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应急对策将进一步拓展风险源识别,构建完善的评价技术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 风险源 风险受体 风险评价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突发性场地污染模拟的解析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家军 王浩 +1 位作者 全向春 文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2-78,95,共8页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实用、适于各类型污染物的场地污染数学模型。通过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包气带、饱和带迁移转化的概化,建立了污染物运移的自由入渗模型以及降雨入渗模型并给出各自相应...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实用、适于各类型污染物的场地污染数学模型。通过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包气带、饱和带迁移转化的概化,建立了污染物运移的自由入渗模型以及降雨入渗模型并给出各自相应的解析解。无降雨时,考虑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随包气带向下渗透的作用,建立一维垂直入渗模型。有降雨时,考虑污染场地(包气带)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对流作用、扩散作用及挥发、生物降解、吸附、根系吸收等作用,建立包气带剖面二维溶质运移模型和饱和带平面二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假定降雨量的平均分布及土壤质地、水力参数以及有机物成分、种类均相同,同时假定污染物与多孔介质间的作用为线性吸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遵循一级动力学。基于模型的解析解,实现案例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模拟高效快捷等优点,能够较准确预测污染发生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动向、到达饱和带的时间以及饱和带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污染 污染场地 降雨入渗 包气带 饱和带 溶质运移 解析解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母猪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左德鹏 徐宗学 +2 位作者 李福林 张明芳 刘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在山东胶东半岛母猪河流域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月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母猪河流域近年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米山水库水文站月径流过程模... 在山东胶东半岛母猪河流域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月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母猪河流域近年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米山水库水文站月径流过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ENS均在0.8左右.母猪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372.5mm,西母猪河源区年均径流深较高,东母猪河子流域较低,流域年径流深基本上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夏两季与年径流深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而秋冬两季径流深空间分布较均匀.汛期7—10月份流域产流量约占全年总产流量84%,极易引发流域性大洪水,而非汛期产流量严重不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时空变化 SWAT 母猪河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宗学 徐华山 吴晓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阐述了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域水环境特征识别、水污染现状分析、污染负荷估算、水文模型和点源污染物削减分配模型构建、非点源污染削减措施制定、点源和非点源削减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 阐述了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域水环境特征识别、水污染现状分析、污染负荷估算、水文模型和点源污染物削减分配模型构建、非点源污染削减措施制定、点源和非点源削减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我国制定和实施流域TMDL计划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日负荷总量 流域 污染负荷分配 水文水质模型 关键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雨君 杨雨风 +1 位作者 张尚弘 周扬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解释环境因子,通过评价剩余偏差来判断模型的表现。水深、水温、底泥氨氮、底泥有机质和沉水植物生物量被用于建立最终优化的广义可加模型。Margalef指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表明该指数与水深和底泥氨氮浓度成线性负相关,与水温和底泥有机质浓度成线性正相关,而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是单峰关系。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呈现显著的强相关性(Pearson R^2=0.847,P<0.001),均方误差较小(MSE=0.013),模型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广义可加模型 环境因子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白洋淀 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渠段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易雨君 唐彩红 张尚弘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复杂水工建筑物影响下的水流特性以及对污染物在渠道内输移、衰减过程的影响,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分析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潜在污染源特征,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输水渠段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倒...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复杂水工建筑物影响下的水流特性以及对污染物在渠道内输移、衰减过程的影响,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分析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潜在污染源特征,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输水渠段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倒虹吸、节制闸、涵洞、隧洞、渡槽、公路桥6种水工建筑物影响下输水渠道内的水流特性,采用七里庄断面实测水位、流量、水质(总磷、氨氮)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核与验证;并运用该模型预测店北公路桥突发水污染事故时,3种输水流量、3种负荷、3种污染物泄露至渠道后污染物沿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复杂水工建筑物下的水动力和污染物输移特性,下车亭分水口处污染物浓度超标与否受输水流量和污染负荷共同影响。针对分水口处水质指标浓度变化,提出合理、有效分水和退水方式,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工建筑物 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松延 徐宗学 +1 位作者 刘麟菲 张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5站生态流势的改变程度.FRISW共分为4组指标,分别反映了河道流量的变化率、极端流量数值、频率及持续时间、时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指标所反映的渭河改变程度有所差异,其中林家村和临潼站的生态流势在1986年后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度改变,表明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中应重视上游林家村站和下游临潼站的径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生态流势 变化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