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
余胜泉
汪晓凤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5
|
|
2
|
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7
|
|
3
|
创立中国特色创客教育体系——实现“双创”目标的根本途径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8
|
|
4
|
灵活学习环境与学习能力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2
|
|
5
|
2000年以来教学设计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6
|
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趋势:利用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支持学习——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五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7
|
基于建模的全新教学方式及其重要意义与作用——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四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8
|
Web 2.0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多样化实践——《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对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
何克抗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
2017 |
4
|
|
9
|
21世纪以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影响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4
|
|
10
|
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6
|
|
11
|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和教育变革着力点的思考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6
|
|
12
|
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1
|
|
13
|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主要缺陷与不足——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七 |
何克抗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4
|
“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
2019 |
33
|
|
15
|
中美科学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以高中“分子与细胞”主题为例 |
王健
张前进
|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6
|
“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新发展 |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0
|
|
17
|
也论“新知识观”——到底是否存在“软知识”与“硬知识”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18 |
12
|
|
18
|
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育 |
何克抗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
2019 |
27
|
|
19
|
以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现文化自信 |
何克抗
|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5
|
|
20
|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
何克抗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