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被引量:105
1
作者 余胜泉 汪晓凤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6,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决策;变革供给监管,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监管与预警。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又将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个性化、消费驱动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供给 教育公共服务 转型与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 被引量:37
2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共9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的由来,然后从"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核心理论——学习者建模""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和"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之二——教育数据挖掘"等三个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的由来,然后从"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核心理论——学习者建模""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和"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之二——教育数据挖掘"等三个方面,对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论述。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促进个性化学习,主要是通过智能技术所支持的"适应性教学系统"实现,所以本文最后强调,适应性系统的研发必须满足"四维适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学习者建模 人工智能 教育数据挖掘 适应性教学 自适应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中国特色创客教育体系——实现“双创”目标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克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比较西方的"创客教育"与我国的"创新教育",发现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由此发现当前西方"创客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为此,我国应从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 比较西方的"创客教育"与我国的"创新教育",发现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由此发现当前西方"创客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为此,我国应从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着手,去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加快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以推动创客教育与教育体系的融合,而不是作为一种补充或是只处于"业余化"水平。推动中国特色"创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须在选址"物理创客空间"时作公平及长远考虑,在培训教师时作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双重创造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灵活学习环境与学习能力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灵活学习环境"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具体阐述有关"学习能力"的概念——主要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能够有效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灵活学习环境"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具体阐述有关"学习能力"的概念——主要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能够有效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灵活学习环境",着重从其组成要素及相关教学策略支持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同时还对成效较显著、并已产生较大影响的灵活学习环境设计的典型应用案例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 灵活学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教学设计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30,126,共11页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编撰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简称《手册》)在国际教育技术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2008年发行的第三版和2014年发行的第四版,由于主编及撰写团队的阵容强大,其内容更具...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编撰的《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简称《手册》)在国际教育技术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2008年发行的第三版和2014年发行的第四版,由于主编及撰写团队的阵容强大,其内容更具创新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手册》第四版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哪些亮点使我们最受启迪与教育,然后,着重对第8章关于"2000年以来技术和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的主要内容作了较深入的剖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播与技术(AECT) 教学设计 讯息设计 学习环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趋势:利用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支持学习——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五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9,共10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为标志的新型界面技术产生的现实背景,然后探讨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的起源、分类及相对于传统界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技... 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为标志的新型界面技术产生的现实背景,然后探讨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的起源、分类及相对于传统界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交互界面与交互空间"技术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并行协作学习"和"动觉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两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界面技术发展新趋势对"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有什么样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界面 交互空间 界面技术 并行协作学习 动觉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模的全新教学方式及其重要意义与作用——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四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7,共9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增强的、基于建模的教学"(TMBI)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TMBI如何促进科学探索、TMBI如何促进基于建模的思维、TMBI如何促进协作式学习和支架式TMBI的设计与应用等,论述了TMBI方式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增强的、基于建模的教学"(TMBI)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TMBI如何促进科学探索、TMBI如何促进基于建模的思维、TMBI如何促进协作式学习和支架式TMBI的设计与应用等,论述了TMBI方式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增强的、基于建模的教学(TMBI) 定性思维 定量思维 计算思维 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 2.0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多样化实践——《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对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Web 2.0应用,由于能使个人超越时间、空间或技术的限制进行创造、分享、沟通和协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与方式。支撑"Web 2.0应用"的三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用... Web 2.0应用,由于能使个人超越时间、空间或技术的限制进行创造、分享、沟通和协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与方式。支撑"Web 2.0应用"的三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用于支持协作学习的Web 2.0应用必须能支持学习者自主或合作创建人工制品、并能借鉴彼此工作成果共同取得进步;必须能支持基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或视频)来随意交流思想;必须有利于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灵活的、多层次的沟通与互动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当前国际上利用"Web 2.0应用"进行的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主要有6种类型:即"发布和分享学习进展与成绩"、"用于支持和完成各种协作任务"、"通过有形人工制品使思考、协作流程和产品可视化"、"通过多媒体功能进行思想交流和人工制品传播"、"真实学习环境中的社交网络"以及"在真实且有意义的环境中创建学习实践社群"。这些多样性实践探索表明:要想通过"Web 2.0应用"来促进协作学习并真正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必须把握协作学习主题与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两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2.0应用 协作学习 基础理论 实践探索 信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影响 被引量:154
9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信息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各自具有的不同作用及内涵,进而,对四大类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但有代表性且深入的、能抓住关键的论述。然后,对四大类新... 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信息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各自具有的不同作用及内涵,进而,对四大类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但有代表性且深入的、能抓住关键的论述。然后,对四大类新兴信息技术各自在教育中应用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特征与优势作出系统归纳和总结。最后,希望各地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能下大力倡导与推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教育这四种类型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以早日实现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信息技术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互联网+教育 数字化校园 智慧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 被引量:86
10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2,共12页
本文在介绍《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提出的伟大目标的基础上,认为要想贯彻落实这一目标,需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 0时代有效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二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 0时代大规模实施中国特色创客教育体系;三是... 本文在介绍《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提出的伟大目标的基础上,认为要想贯彻落实这一目标,需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 0时代有效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二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 0时代大规模实施中国特色创客教育体系;三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 0时代广泛倡导中国式翻转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核心素养 创客与创客教育 翻转课堂 跨越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和教育变革着力点的思考 被引量:36
11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4,共10页
文章首先介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然后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否正在脱离教育创新实践,并被边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育变革的撬动点(着力点)到底是什么?以及"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着力... 文章首先介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然后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否正在脱离教育创新实践,并被边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育变革的撬动点(着力点)到底是什么?以及"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着力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具体事实回答"美国是否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这样一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变革着力点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 被引量:21
12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0,共10页
本文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也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内涵及起源;其余两部分分别对这两种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其中,第二部分是教学代理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和未来发展;第三部分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实... 本文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也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内涵及起源;其余两部分分别对这两种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其中,第二部分是教学代理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和未来发展;第三部分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实施、分类、应用环境和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代理 智能导师系统 自适应学习技术 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主要缺陷与不足——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七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5,共9页
本文对《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五个不足之处,即系统观与教学系统四要素、对TPACK的论述、对建构主义教学问题的认识、对《美国NETP/2010》的论述以及对技术整合内涵的正确界定与理解,从其产生的背景及存在的缺陷,作了较... 本文对《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五个不足之处,即系统观与教学系统四要素、对TPACK的论述、对建构主义教学问题的认识、对《美国NETP/2010》的论述以及对技术整合内涵的正确界定与理解,从其产生的背景及存在的缺陷,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可让人获得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系统 TPACK 建构主义教学 美国NETP 2010 学校的技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 被引量:33
14
作者 何克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4期3-8,共6页
“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互联网+教育”只是解决了教育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问题,并没有涉及“指导教育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科学理论”的... “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互联网+教育”只是解决了教育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问题,并没有涉及“指导教育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开发问题。仅靠“互联网+教育”要想颠覆与重构传统教育是根本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颠覆 重构 传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学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以高中“分子与细胞”主题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健 张前进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科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此研究从科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类型和维度分布三个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三套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关于"分子与细胞"的内容做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科书中科学史单元的比例和每...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科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此研究从科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类型和维度分布三个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三套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关于"分子与细胞"的内容做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科书中科学史单元的比例和每页平均科学史单元数目都高于美国。在呈现方式方面,中美教科书中科学史单元大都出现在正文中。在类型方面,美国教科书四种类型的比重相对均衡,而中国教科书以描述科学家的生平、性格或爱好的类型为主。在维度分布方面,美国教科书分布较为均衡,我国教科书在三个维度的分布比例不均衡,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科学探究和科学情境的比例偏低。在教科书修订时可适当调整三个维度的比重,以更好地从不同角度诠释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教科书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新发展 被引量:60
16
作者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3,共9页
文章针对近年来国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兴热门话题"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 Analytics,简称LA)",从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社会的实际需求及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LA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着重从&qu... 文章针对近年来国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兴热门话题"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 Analytics,简称LA)",从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社会的实际需求及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LA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着重从"学习分析系统"的整体设计(组成结构设计)、"教学行为分析系统(TBAS)"的研究、"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以及"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生成性课程设计与实施"等四个方面作了比较翔实的分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析技术 教学行为分析 个性化自适应学习 学习元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新知识观”——到底是否存在“软知识”与“硬知识”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克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8年第2期36-44,137,共10页
自乔治·西蒙斯于2009年前后率先提出以“软、硬知识”区分为标志的“新知识观”以来,“新知识观”在我国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软、硬知识”划分的四种观点,大都是从知识的表达或运用的角度来... 自乔治·西蒙斯于2009年前后率先提出以“软、硬知识”区分为标志的“新知识观”以来,“新知识观”在我国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软、硬知识”划分的四种观点,大都是从知识的表达或运用的角度来对知识进行分类,而不是从知识的本体与根源上进行划分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新知识观”对于人们认识新事物、新规律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强调对动态知识网络的建构而忽视知识本身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而忽视学习者个体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强调数据相关性分析而忽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的消极作用。我们应在“中国特色教育创新理论”的启示与指引下,辨别“新知识观”中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精华”和必须予以识别并抛弃的“赝品”,指引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知识 硬知识 新知识观 知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育 被引量:27
18
作者 何克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3期114-122,共9页
要想落实广大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培育的“途径”问题;二是培育的“关键”问题。第一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显然就是要实施STEM的理念与模式。第二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如何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 要想落实广大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培育的“途径”问题;二是培育的“关键”问题。第一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显然就是要实施STEM的理念与模式。第二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如何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了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素养,必须从培育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入手。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若不尽快予以批判及清除,将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极大障碍。“横纵思维”是专门应对复杂问题的,与科学的发明和技术的创新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要先掌握“复杂性理论”才能理解“横纵思维”的内涵,所以在进行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时,可先从其他五个更基本的要素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STEM 创造性思维 具身认知 做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现文化自信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9,共3页
关于"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方向这个主题,本文认为应从两种不同视角去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混合式学习逐渐流行的背景及其特定内涵。然后指出,教育信息化应能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即实现教育在... 关于"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方向这个主题,本文认为应从两种不同视角去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混合式学习逐渐流行的背景及其特定内涵。然后指出,教育信息化应能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即实现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最后强调:我国教育信息化要走在国际前列,就应当有自己中国特色的创新,有了教育领域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混合式学习 慕课 核心素养 创造性思维
原文传递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被引量:256
20
作者 何克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92,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包括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包括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能有效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q...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包括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包括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能有效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