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1
-
-
作者
张凤仪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6期17-19,共3页
-
文摘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是我校党政领导做职工思想工作时选用的一种“特别施爱法”。特别施爱体现一种文明的导向,表达一种有形的肯定,释放一种无声的提倡,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就会送去一种有效的动力,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
-
关键词
永顺小学
教职工
思想工作
教师
职业道德
-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9.2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遍、辨、变、辩”:让阅读能力成功叠加
- 2
-
-
作者
赵红梅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教育家》
2016年第48期66-67,共2页
-
文摘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的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通过读多遍,遍读书、变换读、辨别读、辩证读,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语文情境、思想、艺术、语文之美,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变换读、辨别读、读多遍又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和写的基础。
-
关键词
朗读训练
阅读能力
课文内容
小兴安岭
西沙群岛
北海公园
叶圣陶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巧用评价促学生发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彦松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第1期93-93,共1页
-
文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适当的评价,能够更好地落实活动课程的各项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评价应注重三个方面。
-
关键词
学生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评价
巧用
学生参与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
分类号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彦松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第12期85-85,共1页
-
文摘
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开发活动课程学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挑选出一些适合的主题按照不同年段开展活动。低年级活动主题为“我有一双小巧手”,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掌握纸工、陶泥制作的简单技法,同时选择日常生活材料,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玩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教育实效性
探究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不倒翁
手工制作
落地生根
有机整合
-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彦松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第4期93-93,共1页
-
文摘
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兴趣而非外界强加的。那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1.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情境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新问题的新奇和富有挑战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活动情境
自主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探究欲
心理状态
挑战性
创设
-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儿童化语言让课堂“活”起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孟秀亮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第6期88-88,共1页
-
文摘
'儿童化语言'是指符合儿童心理、儿童语言习惯和认知水平的规范化口语。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运用贴近儿童心理的语言与其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1.儿童化语言让课堂更有秩序教一年级时,我会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学具,但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常常变'学具'为'玩具',结果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课堂纪律难以维持。
-
关键词
儿童化
儿童心理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让学生在戏剧中践行“真善美”
- 7
-
-
作者
赵红梅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2期59-59,共1页
-
文摘
戏剧教育是融合戏剧表演和教育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1.遇见戏剧,发现“真”初识戏剧,从学生发挥想象并尝试以身体动作、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的过程中,我们读出了鲜活的童真。例如,语文学科尝试将戏剧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多维度地感悟文本。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发挥想象
戏剧教育
身体动作
语文学科
口语表达
戏剧表演
年龄特征
-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有效引导,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 8
-
-
作者
武儒先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第7期89-89,共1页
-
文摘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首先,引导学生互评,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
关键词
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互评
小学科学课程
适时点拨
教师引导
有效引导
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9
-
-
作者
赵荣红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8期71-72,共2页
-
文摘
学校始终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积极营造“在辛苦与快乐中成长”的工作氛围,倡导“尊重+公正=快乐”“实干+巧干=效率”的工作原则,力求在教师中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第一,推行两个模式,让教师发展有重点。
-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发展
自我提升
自我创新
第一要务
工作氛围
积极营造
-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现代教育技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
- 10
-
-
作者
王彦松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第12期77-77,共1页
-
文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集社会性、资源性、活动性为一体的活动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交流、活动、探索和发现,给予学生充分发展主体地位的时间和空间。
-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提升
现代教育
实效性
学习动机
活动课程
学习兴趣
发展主体
-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 11
-
-
作者
赵凤俊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10期83-83,共1页
-
文摘
阅读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1.解读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公式,其语言表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概念要仔细推敲,挖掘重要的词语、句子,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例如,在北京版教材第五册"24时记时法"的教学中,我出示了24时记时法的概念,通过三种途径让学生对文字进行阅读理解。
-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阅读能力
解读教材
挖掘教材
数学概念
语言表述
利用教材
阅读理解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琴乐歌画入诗境 吟诵想象悟诗意
- 12
-
-
作者
赵红梅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第8期84-84,共1页
-
文摘
古诗以其语言之精练、韵律之优美、蕴涵之丰富,成为我国语言文化中的精髓。然而,有的古诗用词用字生僻晦涩,虽蕴涵深刻,但学生读来不免觉得吃力。为此,我尝试通过歌画声色创设情景,用吟哦想象引导学生感悟诗意,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
关键词
诗意
想象
诗境
乐歌
吟诵
古诗教学
语言文化
引导学生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戏剧教育为孩子的多彩人生打好底色
- 13
-
-
作者
张晓光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北关中学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第2期54-54,共1页
-
文摘
我国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戏剧教育共同体学校共谋发展,旨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北京市通州区北关中学、永顺小学在共同体学校的带动下,进行课程教学多元化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
关键词
教育共同体
多元化改革
戏剧教育
北京市通州区
复合型人才
课程教学
应用型
学生的全面发展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建学习型教研团队 促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 14
-
-
作者
齐久波
王占利
-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第1期76-76,共1页
-
文摘
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学习型教研团队,为教师构建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目标体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1.围绕课题研修,形成教研特色学习型教研团队引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一是教学研究接地气。
-
关键词
教研团队
教师专业能力
学习型
-
分类号
G627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