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目的:探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肢体乏力、多汗)、肢体感觉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肢体乏力、多汗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TCSS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HbA1c、2 h 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参考运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肢体乏力、多汗)、肢体感觉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肢体乏力、多汗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TCSS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HbA1c、2 h 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参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