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针刺“颅底七穴”对脑梗死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IL-6、Hcy、BDNF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1
作者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观察“颅底七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颅底七穴”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
目的:观察“颅底七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颅底七穴”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胺酸(Hcy)、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cy降低,5-HT、GAS、BDNF升高;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cy低于对照组,5-HT、GAS、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椎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3.08%)(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针刺“颅底七穴”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神经因子,改善脑部血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颅底七穴
脑梗死后抑郁症
肝郁气滞型
白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递质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2
作者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CI)恢复期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及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加用针刺颅底七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卒中量表(N...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CI)恢复期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及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加用针刺颅底七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颅底七穴辅治CI恢复期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颅底七穴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颅底七穴”对脑梗死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IL-6、Hcy、BDNF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1
作者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中医针灸科
中国
中医
科
学院望京
医院
针灸
科
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创新团队(编号:CI2021B012)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课题(编号:Cl2021A03516)。
文摘
目的:观察“颅底七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颅底七穴”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胺酸(Hcy)、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cy降低,5-HT、GAS、BDNF升高;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cy低于对照组,5-HT、GAS、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椎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3.08%)(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针刺“颅底七穴”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神经因子,改善脑部血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
颅底七穴
脑梗死后抑郁症
肝郁气滞型
白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递质
脑血流
Keywords
acupuncture
seven acupoints at the base of the skull
poststroke depression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IL-6
BDNF
neurotransmitters
cerebral blood flow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2
作者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中医针灸科
中国
中医
科
学院望京
医院
针灸
科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641-1643,共3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课题(Cl2021A03516)。
文摘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CI)恢复期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及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加用针刺颅底七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颅底七穴辅治CI恢复期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颅底七穴
对照治疗观察
分类号
R245.319.34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针刺“颅底七穴”对脑梗死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IL-6、Hcy、BDNF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山东中医杂志》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刺颅底七穴辅治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凌梦馨
陈枫
张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