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射频消融术和瓣膜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兴山 刘晓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对冠脉搭桥同期行房颠射频消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冠脉搭桥同期行房颠射频消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26例,麻醉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结果:手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5.2... 目的:对冠脉搭桥同期行房颠射频消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冠脉搭桥同期行房颠射频消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26例,麻醉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结果:手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5.2±15.7)min,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50±19.8)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5.5±4.1)h,ICU停留(1.2±0.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1.2)d。全组无住院死亡,出院后短期随访心功能Ⅰ~Ⅱ级,1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在严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下行多个手术不仅减低了费用,而且减轻了多次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影响,本组冠脉搭桥同期行房颠射频消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冠脉搭桥 射频消融 瓣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镇痛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捍东 吴灵潝 +1 位作者 曹经山 李书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30-1231,共2页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OPCABG)患者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 5 0名OPCABG男性患者 ,年龄 40~ 80岁 ,体重 65~ 80kg ,随机分为两组 :D组 (n =3 0 )和V组 (n =2 0 ) ,D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止痛泵 ...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OPCABG)患者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 5 0名OPCABG男性患者 ,年龄 40~ 80岁 ,体重 65~ 80kg ,随机分为两组 :D组 (n =3 0 )和V组 (n =2 0 ) ,D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止痛泵 ,配方为芬太尼 2mg +利多卡因 10 0mg加生理盐水至 2 0 0mL ;V组患者术毕接静脉止痛泵 ,配方为芬太尼 2mg加生理盐水至 2 0 0mL。泵流量为 2mL/h。记录患者术中咪唑安定、芬太尼用量 ,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以及术后 4、8、12、16、2 4h的MAP、HR、SpO2 ,记录苏醒后 1、4、8、12、2 4h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 ,总镇痛舒适评分 ,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4、8、12、16、2 4h的MAP、HR、SpO2 ,苏醒后 1、4、8、12、2 4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总镇痛舒适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患者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比例相当 (P >0 0 5 ) ,仅有V组 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反应。结论 :OPCABG患者术后皮下持续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后镇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给药 芬太尼 利多卡因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OPCABG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病人死亡危险性预评估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赵擎宇 贾清颜 +2 位作者 黄子通 HJ BARDENHEUER E MARTIN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能早期预测其脏器衰竭和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病人与生存病人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四项SIRS指标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尝试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早期评估病人死亡可能性的积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临床指标 炎性介质 死亡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病人的临床指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越擎宇 贾清颜 苏全冠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2)、四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SIRS)指标积分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病人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指标水平 预后 红细胞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27例
5
作者 王义军 廖大成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26-326,共1页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近年来逐渐增加。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4月共施行此类手术27例,现将其麻醉处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26~61岁。其中二尖瓣置换21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5例。在第一...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近年来逐渐增加。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4月共施行此类手术27例,现将其麻醉处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26~61岁。其中二尖瓣置换21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5例。在第一次换瓣中采用生物瓣置换者23例,维持期4~13年,术中所见瓣膜大部分钙化(病理证实)伴不同程度瓣脚撕裂;采用机械瓣置换者4例,至第二次换瓣时间20天~3.5年,换瓣原因中3例为瓣周漏,1例为瓣叶赘生物形成。术前21例有慢性心力衰谒(78%),2例为急性心力衰竭(0.7%),大部分伴有肺功能损害。心功能Ⅳ级18例(67%),Ⅲ级8例(30%),Ⅱ级1例(3%)。心胸比(C/T)0.6±0.09,射血分数(EF)65.15%±12.87%,肺动脉平均压(PAP)6.65±2.46kPa,肺循环阻力(PVR)1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静脉麻醉
原文传递
压宁定降压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间结扎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义军 廖大成 +2 位作者 车毅君 尹雁 耿新社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新型α-受体阻断和中枢性调节双重机制降压药压宁定,用于40例ASAⅠ~Ⅱ级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的控制性降压。随机分为A组(单纯使用硝普钠,对照组),B组(单纯使用压宁定),C组(使用压宁定复合硝普钠),D组(使用压宁... 新型α-受体阻断和中枢性调节双重机制降压药压宁定,用于40例ASAⅠ~Ⅱ级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的控制性降压。随机分为A组(单纯使用硝普钠,对照组),B组(单纯使用压宁定),C组(使用压宁定复合硝普钠),D组(使用压宁定复合硝酸甘油),观察降压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压宁定复合硝普销或硝酸甘油组术中血压维持平稳,心率没有增快的趋势,与单纯使用硝普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RP亦明显下降(P<0.05),对降低心肌耗氧量有临床意义,是控制性降压比较理想的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宁定 控制性降压 动脉导管未闻结扎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