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邢佩
房小怡
+6 位作者
张宁
程宸
王昕瑶
刘勇洪
杜吴鹏
杨若子
党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8,共11页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模型
高分辨率
下垫面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强对流天气中X波段双偏振雷达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歌
雷蕾
+1 位作者
马建立
马俊岭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63-69,共7页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强有力手段。在冰雹识别上,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相关系数(ρ_(hv))是2个重要的偏振量,Z_(DR)较小,接近0,有时为负值;ρ_(hv)<0.9。在强降水识别方面,Z_(DR)大值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能够较好地指示雨强较大的降水。低仰角的Z_(DR)达5 dB以上,K_(DP)在8°·km^(-1)以上,ρ_(hv)达0.95以上时,地面5 min雨量≥10 mm。从2种雷达的对比分析来看,反射率因子强度(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均较SA天气雷达强度偏强。此外,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单部雷达的探测波束经过强降水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电磁衰减,致使强降水后部的降水回波强度偏弱,严重影响预报员对降水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的判断,需要与SA天气雷达配合使用或者利用多部X波段雷达组网进行强降雨的监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冰雹识别
强降水偏振参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岛一次强飑线系统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邢峰华
黄彦彬
+2 位作者
李光伟
敖杰
李思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50,共9页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带西北边缘地区,地面受准静止锋控制,冷空气强度偏弱,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配合地面辐合线及合适的热力条件提供较好的环境触发因素。在飑线成形至后续发展演变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始终保持较强盛状态(大片云体超过55 dBZ);在飑线初始阶段(16:20—16:43),云系内部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出现大片区域超过5 dB(垂直方向伸展至8~9 km);在飑线影响过程中海口站和文昌站上空的ZDR均在降水前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降水的逐渐增大而进入减弱阶段,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基本与降水强度的变化呈现同升同降趋势。此外,地闪频数在降水前期15~20 min内有明显跃升趋势,并且较ZDR提前6~12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比KDP提前24~48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系统
海南岛
上升气流
双偏振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邢佩
房小怡
张宁
程宸
王昕瑶
刘勇洪
杜吴鹏
杨若子
党冰
机构
北京市
气候中心
北京市城市气象研究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上海市
气象
科学
研究
所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8,共11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733)
北京市气象局科技项目(BMBKJ201704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08和51538005)共同资助
文摘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风场模型
高分辨率
下垫面
建筑
Keywords
wind field model
high resolution
underlying surface
buildings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强对流天气中X波段双偏振雷达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歌
雷蕾
马建立
马俊岭
机构
北京市
房山区
气象
局
北京市
气象
台
北京市城市气象研究院
出处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63-69,共7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01):X波段雷达在对流性降水天气中的应用。
文摘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强有力手段。在冰雹识别上,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相关系数(ρ_(hv))是2个重要的偏振量,Z_(DR)较小,接近0,有时为负值;ρ_(hv)<0.9。在强降水识别方面,Z_(DR)大值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能够较好地指示雨强较大的降水。低仰角的Z_(DR)达5 dB以上,K_(DP)在8°·km^(-1)以上,ρ_(hv)达0.95以上时,地面5 min雨量≥10 mm。从2种雷达的对比分析来看,反射率因子强度(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均较SA天气雷达强度偏强。此外,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单部雷达的探测波束经过强降水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电磁衰减,致使强降水后部的降水回波强度偏弱,严重影响预报员对降水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的判断,需要与SA天气雷达配合使用或者利用多部X波段雷达组网进行强降雨的监测分析。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冰雹识别
强降水偏振参数特征
Keywords
X-band dual polarization radar
hail recognition
heavy precipitation polarization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12.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岛一次强飑线系统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邢峰华
黄彦彬
李光伟
敖杰
李思腾
机构
海南省
气象
科学
研究
所
海南省南海
气象
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城市气象研究院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50,共9页
基金
珠江流域(华南区域)气象科研开放基金项目(ZJLY202308)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QN372)共同资助。
文摘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带西北边缘地区,地面受准静止锋控制,冷空气强度偏弱,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配合地面辐合线及合适的热力条件提供较好的环境触发因素。在飑线成形至后续发展演变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始终保持较强盛状态(大片云体超过55 dBZ);在飑线初始阶段(16:20—16:43),云系内部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出现大片区域超过5 dB(垂直方向伸展至8~9 km);在飑线影响过程中海口站和文昌站上空的ZDR均在降水前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降水的逐渐增大而进入减弱阶段,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基本与降水强度的变化呈现同升同降趋势。此外,地闪频数在降水前期15~20 min内有明显跃升趋势,并且较ZDR提前6~12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比KDP提前24~48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飑线系统
海南岛
上升气流
双偏振雷达
Keywords
squall line
Hainan Island
updraft
dual-polarization radar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
邢佩
房小怡
张宁
程宸
王昕瑶
刘勇洪
杜吴鹏
杨若子
党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强对流天气中X波段双偏振雷达特征及应用
宋歌
雷蕾
马建立
马俊岭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南岛一次强飑线系统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邢峰华
黄彦彬
李光伟
敖杰
李思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