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E-SAFE和SDE-GC-MS分析贾永信腊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海涛 张宁 +3 位作者 刘洋 程玥 孙宝国 郑福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3,共8页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贾永信腊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烃类6种、醛类20种、醇类10种、酮类11种、酚类4种、脂...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贾永信腊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烃类6种、醛类20种、醇类10种、酮类11种、酚类4种、脂肪酸类16种、醚类3种、酯类1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11种。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6种,包括己醛、庚醛、苯甲醛、壬醛、2-糠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1-羟基-2-丙酮、乙偶姻、2,3-戊二酮、胡椒酮、丁香酚、桉叶油素、茴香脑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永信腊牛肉 挥发性香气成分 加速溶剂萃取-溶剂辅助蒸发(ASE-SAFE) 同时蒸馏萃取(SD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婷婷 杨绍祥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豆腐中挥发性香成分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玉平 苗志伟 +2 位作者 黄明泉 陈海涛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28-231,共4页
为分析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北京产老才臣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对比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43种成分,其中,醇... 为分析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北京产老才臣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对比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43种成分,其中,醇类15种、酸类3种、酯类8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酚类1种、硫醚类4种、杂环类5种、芳香烃类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两种方法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7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含硫化合物和杂环类;对臭豆腐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有吲哚、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2,3,5-三硫杂己烷、苯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豆腐 挥发性成分 萃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分析榴莲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婷婷 刘玉平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9-1234,共6页
为了研究榴莲果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两种固相微萃取纤维提取了榴莲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保留指数和质谱进行定性,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6种,含硫化... 为了研究榴莲果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两种固相微萃取纤维提取了榴莲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保留指数和质谱进行定性,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6种,含硫化合物12种,醇类7种,烃类7种,醛类3种,酸类2种、含氮化合物2种和酚类1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相对含量,相对含量较高的是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1-十四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反-2-丁烯酸乙酯、二乙基二硫醚、2-甲基丁酸丙酯、十四醛、乙硫醇。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榴莲的香气主要是由酯类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赋予的,其中大多数酯类化合物是脂肪酸乙酯,含硫化合物中硫醇和硫醚的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5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0-273,共4页
为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乌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乌梅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 为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乌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乌梅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包括酚类12种、酸类10种、酯类7种、杂环化合物6种、酮类4种、醛类4种和醇类2种等,其中糠醛(44.09%)、乙醇(12.71%)、苯甲醛(11.31%)、乙酸(7.33%)、十六酸(6.65%)、5-甲基糠醛(3.34%)、苯甲醇(2.04%)、乙酸乙酯(1.41%)和丁香酚(1.11%)。通过4次平行GC-MS分析,验证了定性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同时蒸馏萃取 GC-MS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特产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对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分别用DB-5 ms、DB-17 ms和DB-WAX3种类型的色谱柱对其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3种色谱柱都鉴定出乙醇、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乙酸乙酯、糠醇、2-乙酰基吡咯、甲苯...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对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分别用DB-5 ms、DB-17 ms和DB-WAX3种类型的色谱柱对其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3种色谱柱都鉴定出乙醇、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乙酸乙酯、糠醇、2-乙酰基吡咯、甲苯、柠檬烯、邻异丙基甲苯和3-蒈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对各物质的分离程度不同;香其酱的整体香气不是单一物质能体现的,而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其酱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香型香味料的制备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艾娜丝 王静 +2 位作者 张晓梅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80-384,共5页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味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香型香味料 来源 制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酸枣香精的调配 被引量:5
8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1 位作者 陈海涛 孙宝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8-171,共4页
通过对酸枣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的归纳总结以及对酸枣粉香气的感官评价,把酸枣的香气香韵分为酸香、甜香、果香、青香、焦糖香等。为了保证酸枣香精的安全性,根据GB2760,酸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丙酸、戊酸、己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 通过对酸枣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的归纳总结以及对酸枣粉香气的感官评价,把酸枣的香气香韵分为酸香、甜香、果香、青香、焦糖香等。为了保证酸枣香精的安全性,根据GB2760,酸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丙酸、戊酸、己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乳酸、草莓酸,甜香型香料选择了2-十一酮、呋喃酮、乙位突厥烯酮、丁醇;果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壬酸乙酯、乙酸香叶酯、十六酸乙酯;青香型香料选择了己醛、反-2-己烯醛、甲基庚烯酮、丁二酮、糠醇、己醇;焦糖香型香料选择了2-乙酰基呋喃、糠醛、5-甲基糠醛;为了增加酸枣香精的天然感,使用了酸枣酊。通过调配实验,得到了较优的酸枣香精配方,并且对得到的酸枣香精进行了香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香精 香韵 调香 香精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香料3-辛酮的合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绍祥 穆旻 +1 位作者 何昕 刘永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5,共3页
以乙基溴化镁和正己醛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3-辛醇,产率为81.2%;采用PCC对3-辛醇进行氧化得到了食用香料3-辛酮,产率为85.3%。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色质联机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数据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 以乙基溴化镁和正己醛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3-辛醇,产率为81.2%;采用PCC对3-辛醇进行氧化得到了食用香料3-辛酮,产率为85.3%。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色质联机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数据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对合成的3-辛酮进行了香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辛酮 3-辛醇 食用香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昕 官伟 +3 位作者 沈德立 刘玉平 田红玉 孙宝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共4页
以糠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的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 以糠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的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糠醛0.1mol,糠醛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1.5 1∶1.7,催化剂用量占糠醛物质的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30mL,回流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83℃88℃,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可达82.8%。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13CNMR、气质联机等分析手段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香气评价结果表明糠醛1,2-丙二醇缩醛具有甜香和焦香,可用于调配甜味香精和咸味香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香料 糠醛1 2-丙二醇缩醛 糠醛 1 2-丙二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制备橙花醇与香叶醇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绍祥 吕艳羽 +2 位作者 李丽慧 刘永国 田红玉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1-973,共3页
以柠檬醛为原料,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制备橙花醇与香叶醇,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控,证明该反应历程:反式柠檬醛首先被硼氢化钠还原为橙花醇及香叶醇,接着顺式柠檬醛转化为反式柠檬醛,然后再被... 以柠檬醛为原料,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制备橙花醇与香叶醇,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控,证明该反应历程:反式柠檬醛首先被硼氢化钠还原为橙花醇及香叶醇,接着顺式柠檬醛转化为反式柠檬醛,然后再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橙花醇 香叶醇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法制备香紫苏内酯反应废水的有效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绍祥 郝颜峰 +3 位作者 李丽慧 吕艳羽 刘永国 田红玉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38,258,共4页
高锰酸钾氧化法是制备香紫苏内酯的一种主要方法,但该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含Mn^(2+)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实验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分别用饱和NaHCO_3、Na_2CO_3溶液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将废水中MnCO_3沉淀分离,最终达到有效处理废水... 高锰酸钾氧化法是制备香紫苏内酯的一种主要方法,但该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含Mn^(2+)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实验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分别用饱和NaHCO_3、Na_2CO_3溶液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将废水中MnCO_3沉淀分离,最终达到有效处理废水的目的,最后采用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对处理前后的废水中Mn^(2+)含量进行测定,处理前废水中Mn^(2+)含量为20.43 g/L,经NaHCO_3、Na_2CO_3处理后的废水样中Mn^(2+)含量分别为0.086 6、0.953 0 mg/L,均低于国标(GB 8978—1996)的最低排放标准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处理 废水 香紫苏内酯 锰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醛与硫化铵环化缩合反应产物研究
13
作者 官伟 刘玉平 +1 位作者 田红玉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8-1083,共6页
采用乙醇作溶剂,以0.1 mol丙醛与0.18 mol硫化铵水溶液为原料,在0℃下反应5 h,制得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香料化合物;并采用FTIR、傅里叶离子回旋变换质谱、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GC-MS对反应后所得粗... 采用乙醇作溶剂,以0.1 mol丙醛与0.18 mol硫化铵水溶液为原料,在0℃下反应5 h,制得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香料化合物;并采用FTIR、傅里叶离子回旋变换质谱、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GC-MS对反应后所得粗品进行分析,确定了其组成成分主要为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六氢-1,3,5-三嗪、N-亚丙基-1-胺基-1-丙烯、3,5-二乙基-1,2,4-三硫杂环戊烷、2,4,6-三乙基-四氢-1,3,5-噻二嗪、N,N'-二亚丙基丙二胺、3,5-二乙基-4,5-二氢-1,2,4-二噻唑。文中探讨了该反应生成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及其副产物的机理,也探讨了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2,4,6-三乙基-六氢-1,3,5-三嗪和2,4,6-三乙基-四氢-1,3,5-噻二嗪等在GC-MS分析过程中发生分解的情况;最后对2,4,6-三乙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作为潜在的食品香料化合物的安全性问题做了相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醛 硫化铵 2 4 6-三乙基-5 6-二氢-4H-1 3 5-二噻嗪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麝香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德立 穆旻 +3 位作者 何昕 刘玉平 田红玉 孙宝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8-511,共4页
首先以二氢月桂烯和甲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甲酸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酯;然后甲酸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酯在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中皂化,得到了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最后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1-(3,3-二甲基环己... 首先以二氢月桂烯和甲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甲酸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酯;然后甲酸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酯在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中皂化,得到了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最后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了玫瑰麝香酯。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玫瑰麝香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等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玫瑰麝香酯进行了香气评价。结果表明,各步反应中均得到了目标产物;终产物玫瑰麝香酯的收率为91.1%,其具有温和的木香、玫瑰香、果香、甜香,并带有香叶、药草、麝香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玫瑰麝香酯 合成 二氢月桂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洋 张宁 +3 位作者 徐晓兰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1,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乳脂肪及其酶解风味改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梅 艾娜丝 +2 位作者 王静 孙宝国 郑福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乳脂肪是牛乳及其加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脱脂乳制品外,乳脂肪的品质不仅关系到牛乳制品的理化和加工性质,而且对其风味和口感也有重要影响。改善乳脂肪结构与组成的酶解技术,具有绿色、温和、可控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 乳脂肪是牛乳及其加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脱脂乳制品外,乳脂肪的品质不仅关系到牛乳制品的理化和加工性质,而且对其风味和口感也有重要影响。改善乳脂肪结构与组成的酶解技术,具有绿色、温和、可控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乳脂肪的代谢合成、感官风味、酶解机理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 酶解 风味 改善
原文传递
中温α-淀粉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整合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赛 杨建国 +1 位作者 王凤寰 汪兵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中温α-淀粉酶生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64中克隆得到中温α-淀粉酶基因(amy L)并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AX01-amy L。该质粒转化枯草芽孢杆菌264后利用同源重组机制将由木糖操纵子引导的amy L表达盒整合入枯草芽孢杆... 从中温α-淀粉酶生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64中克隆得到中温α-淀粉酶基因(amy L)并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AX01-amy L。该质粒转化枯草芽孢杆菌264后利用同源重组机制将由木糖操纵子引导的amy L表达盒整合入枯草芽孢杆菌染色体的lac A位点,以增加中温α-淀粉酶基因的拷贝数。经淀粉平板产酶初筛及Southern blot鉴定,成功分离获得了可高效分泌表达中温α-淀粉酶的基因工程菌ZHWY。该菌株在摇瓶发酵75 h后α-淀粉酶酶活可达到730 U/m L,比酶活为156 U/mg总蛋白,与原始菌株264相比提高了70%,且继代过程中表达水平稳定。在5 L发酵罐中,枯草芽孢杆菌ZHWY发酵所产中温α-淀粉酶酶活最高达到1450 U/m L,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α-淀粉酶 枯草芽孢杆菌 染色体整合
原文传递
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电转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温赛 杨建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82,共7页
为了解决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工业菌株难以转化的问题,将原生质体制备、电穿孔和原生质体再生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电击转化方法。在对菌体生长状态、溶菌酶作用时间、电转电压、渗透压保护剂... 为了解决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工业菌株难以转化的问题,将原生质体制备、电穿孔和原生质体再生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电击转化方法。在对菌体生长状态、溶菌酶作用时间、电转电压、渗透压保护剂等条件进行优化后,试验了将不同类型的表达载体,即游离型质粒p GJ103(3.3kb)和整合型质粒p AX01(9.3kb),分别转入两株地衣芽孢杆菌工业生产菌株B.licheniformis CICC 10181和B.licheniformis CICC 20204中。实验结果显示,对数生长期后期的菌体酶解40min后制备的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得率为96%,再生率达25%以上。原生质体与质粒DNA在最适电压0.6k V/mm下电击转化,并以0.5mol/L山梨醇或甘露醇作为渗透压保护剂进行再生培养后,最终游离型质粒的转化率可达0.88×102~1.1×102CFU/μg p GJ103,整合型质粒的转化率达到0.45×102~0.52×102CFU/μg p AX01。该方法为地衣芽孢杆菌野生工业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转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原生质体 电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