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丹丹 任诗扬 +1 位作者 马天雨 叶宗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7-9,共3页
伴随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制约其微型化、集成化的热交换设备高传热负荷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高效、高传热性能的新型能量输运工质,纳米流体可以有效提高工质的导热性能,并改善散热系统的换热性能。因此,对于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 伴随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制约其微型化、集成化的热交换设备高传热负荷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高效、高传热性能的新型能量输运工质,纳米流体可以有效提高工质的导热性能,并改善散热系统的换热性能。因此,对于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探究纳米流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潜力,也有助于热交换设备传热性能的提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尽管现今已有大量针对纳米流体强化机理的科学研究,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较低,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将从纳米流体在单相对流传热、池沸腾传热、流动沸腾传热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针对纳米流体强化的传热机理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单相 池沸腾 流动沸腾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腔冷凝现象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的影响
2
作者 李艳霞 史壮壮 刘中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随气流运动对冷凝液膜的冲刷作用,揭示了不同热流密度和充液率时相变腔冷凝面传热传质特性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影响的内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受重力影响,水蒸气在冷凝面上凝结有液滴和液膜共存并相互转化的特性,冷凝面热阻在相变腔总热阻中占比65%~88%,适宜的充液率有利于沸腾气泡冲刷冷凝壁面,加快冷凝液的回流,改善冷凝面及相变腔的传热性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沸腾过程变得剧烈,冷凝面受沸腾气泡的冲刷频率提高,冷凝液回流速度加快,冷凝面热阻减小,传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相变腔 凝结与沸腾共存 充液率 气泡冲刷 冷凝液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加密的正弦波纹微通道强化传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蒙 马丹丹 夏国栋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3-51,共9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局部加密的新型正弦波纹微通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局部加密位置(上游、中部、下游)对波纹微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矩形直通道,波纹微通道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底面最大温差大幅降低.这主要归结于波纹形... 文中提出了一种局部加密的新型正弦波纹微通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局部加密位置(上游、中部、下游)对波纹微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矩形直通道,波纹微通道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底面最大温差大幅降低.这主要归结于波纹形状的弯曲壁面使流体产生扰动,促进了流体混合;波纹微通道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增强了对流换热效果.局部加密波纹微通道结构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流换热,同时也带来流动阻力的增大.在相同泵功下,局部加密型微通道的换热性能由差到好排序依次为上游加密型、中部加密型、下游加密型,较矩形微通道,下游加密的微通道结构的热阻降低了1.54倍~2.15倍.下游加密型微通道促进了流体混合使换热增强,有效改善了通道尾部由于热边界层变厚带来的换热恶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微通道 局部加密 强化换热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过程竖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强 何聪 +3 位作者 智瑞平 鹿院卫 吴玉庭 杨桂春 《华电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54-61,共8页
为了得到储热过程竖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圆柱间距S/D=5~10(S为相邻2根圆柱之间的间距,D为管排圆柱的直径)的2~8根竖排圆柱表面自然对流传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排中每一根圆柱表面的自然对流传热... 为了得到储热过程竖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圆柱间距S/D=5~10(S为相邻2根圆柱之间的间距,D为管排圆柱的直径)的2~8根竖排圆柱表面自然对流传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排中每一根圆柱表面的自然对流传热与该圆柱在管排中的位置和圆柱间距S/D有关。整个管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平均努赛尔数(Nua)是由圆柱的间距S/D、圆柱根数N和瑞利数(Ra)决定的。当S/D较小时(S/D=5),多根管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Nua随着管排中圆柱根数的增加而减小;当S/D较大时(S/D=10),多根管排圆柱表面熔盐自然对流传热Nua随着管排中圆柱根数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熔盐蓄热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熔盐 管排 圆柱间距 努赛尔数(Nu) 瑞利数(Ra) 传热规律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强化四元溴化盐熔化潜热及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栗博 熊亚选 +3 位作者 吴玉庭 史建峰 徐鹏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56-2761,共6页
高温熔盐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和蓄热工质,其熔点的高低和熔化潜热的大小决定着熔盐的工作温度和相变蓄热能力。以化学纯Na Br、KBr、CaBr_2、LiBr为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一种混合四元溴化盐。为改善该混合熔盐的性能,将纳米SiO_2以一定... 高温熔盐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和蓄热工质,其熔点的高低和熔化潜热的大小决定着熔盐的工作温度和相变蓄热能力。以化学纯Na Br、KBr、CaBr_2、LiBr为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一种混合四元溴化盐。为改善该混合熔盐的性能,将纳米SiO_2以一定质量分数均匀加入混合溴化盐中,配制得到SiO_2纳米溴化盐。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四元溴化盐和SiO_2纳米溴化盐的熔点和熔化潜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溴化盐的熔点随纳米SiO_2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而缓慢下降,下降幅度在2.5℃以内;熔化潜热随纳米SiO_2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呈近似直线规律升高,当纳米SiO_2含量达到1.5%时,该纳米SiO_2溴化盐的熔化潜热达到最大,较四元溴化盐升高了89.6%;纳米SiO_2的添加提高了四元溴化盐的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纳米SIO2 熔点 熔化潜热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的固-液界面传热特性
6
作者 齐凯 朱星光 +1 位作者 王军 夏国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4-161,共8页
在固体表面布置纳米结构是一种强化固-液界面传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较弱时,由于纳米结构并不能被液体浸润,纳米结构的存在反而会弱化固-液界面之间的传热,而外电场的施加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分子动力... 在固体表面布置纳米结构是一种强化固-液界面传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较弱时,由于纳米结构并不能被液体浸润,纳米结构的存在反而会弱化固-液界面之间的传热,而外电场的施加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结构固-液界面在外电场作用下的传热特性.通过在2块平行金属板布置数量相同的正负电荷,产生垂直于板面的均匀电场,并在下层金属板上布置了不同尺寸的纳米结构.结果表明:在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处会产生电润湿现象,固-液界面的润湿状态能够从Cassie态变为Wenzel态,界面处的Kapitza热阻长度明显减小,因而热流密度显著增大;当电荷量增至发生电冻结的临界值,液态水会产生电冻结现象,其热导率骤增至1.2 W/(m·K),热流密度也随之发生骤增;继续增加电场强度,由于电冻结现象的发生,固-液界面热阻则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润湿 纳米结构 外电场 固-液界面热阻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物流速和湿度对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文彩 鹿院卫 +2 位作者 常梦媛 王伟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分析流速和湿度对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影响,在搭建光催化氧化分析动态实验台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涂膜法制得TiO2光催化剂薄膜进行甲醛的光催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逐步由传质控制过程过渡到... 为了分析流速和湿度对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影响,在搭建光催化氧化分析动态实验台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涂膜法制得TiO2光催化剂薄膜进行甲醛的光催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逐步由传质控制过程过渡到光催化氧化控制过程;而湿度对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则存在一最佳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光催化 TIO2 流速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熔盐蓄热罐内温度分布与散热损失实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武军 吴玉庭 +3 位作者 熊亚选 刘闪威 孟强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2-167,共6页
为了研究熔盐蓄热罐内的温度分布变化与散热规律,采用课题组搭建的槽式聚光熔盐集热、传热与蓄热实验台中的熔盐罐作为实验装置,通过加热、内循环及冷却等实验,得到了罐体在各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数据,并分析拟合得到了自然冷却降温阶... 为了研究熔盐蓄热罐内的温度分布变化与散热规律,采用课题组搭建的槽式聚光熔盐集热、传热与蓄热实验台中的熔盐罐作为实验装置,通过加热、内循环及冷却等实验,得到了罐体在各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数据,并分析拟合得到了自然冷却降温阶段熔盐罐散热功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时,加热器下部熔融盐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混合均匀后的冷却降温过程,熔融盐基本不出现温度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蓄热罐 温度分层 热损失 太阳能热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芯片冷却用微型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刚 吴玉庭 +2 位作者 雷标 马瑞 马重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的不同匹配对系统压力、蒸发器侧的制冷效果、压缩机功耗及性能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充注量或减短毛细管长度都会导致蒸发压力升高,两组热沉被冷却至平衡时的表面温度也升高,且压缩机功耗增大,系统性能系数下降。当充注量为120 g、毛细管长度为3 m时,实验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好,两组热沉温度能维持在约12℃不变,压缩机功耗41 W,系统制冷COP能达到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冷却 蒸汽压缩 微型制冷系统 制冷剂 毛细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3 位作者 刘闪威 崔武军 马重芳 李德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运行解决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易于凝固堵塞管路和设备、非聚光状态下能耗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熔盐 体积流量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重力热管启动特性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强 吴玉庭 +4 位作者 熊亚选 崔武军 刘闪威 马重芳 李德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08-2913,共6页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工质,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传热、核反应堆传热、金属热处理的工业过程中。以配制的一种混合硝酸熔盐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设计制造了管壳为316L不锈钢、外径Φ22 mm、壁厚2 mm、管壳长度980 mm的硝酸熔盐重力热管,...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工质,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传热、核反应堆传热、金属热处理的工业过程中。以配制的一种混合硝酸熔盐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设计制造了管壳为316L不锈钢、外径Φ22 mm、壁厚2 mm、管壳长度980 mm的硝酸熔盐重力热管,并对硝酸熔盐重力热管的启动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硝酸盐重力热管的启动特性、稳定性以及倾角对热管启动的影响。然后将采用40 g混合硝酸盐工质的重力热管实验结果与采用40 g萘工质的重力热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硝酸盐热管的启动时间比萘热管的时间短,且启动后稳定性高于萘热管;分析认为,该混合硝酸盐的沸点在250℃左右,在倾角为50°时热管启动性能优于在30°、70°、90°时的情况。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混合硝酸盐作为热管工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硝酸盐 重力热管 启动特性 汽化 相变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协同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鹿院卫 王丁会 +1 位作者 盛建平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4-668,共5页
为了提高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效率,将催化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相结合,通过实验分析了NTP协同作用下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TP协同光催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且污染物去除率随着等离子体激发电压... 为了提高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效率,将催化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相结合,通过实验分析了NTP协同作用下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TP协同光催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且污染物去除率随着等离子体激发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在最大激发电压下,污染物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因此,将光催化技术与NTP技术相结合是光催化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净化 等离子体 纳米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对自然对流条件下霜层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新华 刘中良 +3 位作者 王皆腾 勾昱君 孟声 马重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直流电场对竖直表面上霜层的厚度和结霜质量的影响.拍摄了有、无电场的情况下霜层生长的照片,发现外加电场可以控制霜层的厚度.另外,还分别研究了在电场条件下冷壁温度和环境温度对霜层厚度和结霜质量的影响.实...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直流电场对竖直表面上霜层的厚度和结霜质量的影响.拍摄了有、无电场的情况下霜层生长的照片,发现外加电场可以控制霜层的厚度.另外,还分别研究了在电场条件下冷壁温度和环境温度对霜层厚度和结霜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条件下,冷壁温度能够影响霜层的厚度,但对霜层质量影响较小;环境温度能够明显地影响霜层的质量,但对霜层的厚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结霜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含气率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博 夏国栋 +2 位作者 贾玉婷 周燕昭 宗露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74-2480,共7页
应用电导探针测量技术,对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含气率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气相折算速度下,应用电导探针测量了弹状流弹单元的长度,并与可视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电导探针的可靠性,并为信号处理选择合适的阈值。分别在... 应用电导探针测量技术,对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含气率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气相折算速度下,应用电导探针测量了弹状流弹单元的长度,并与可视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电导探针的可靠性,并为信号处理选择合适的阈值。分别在泡状流、弹状流及环状流三种流型的条件下,分析了气相与液相折算速度对局部含气率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螺旋通道气液两相局部含气率呈非对称的抛物线形分布,这种非对称性受流型和液相折算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 气液两相流 电导探针 局部含气率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溴化盐对碳钢的高温腐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亚选 史建峰 +3 位作者 吴玉庭 李德英 矫育青 马重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5-258,共4页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蓄热工质,其在熔盐传热蓄热系统中对熔盐泵、阀门、各种传感器、管道等金属材料设备的腐蚀特性是熔盐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确定熔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至关重要。为研究四元溴化盐对碳钢(Q235)的高温腐蚀性能,...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蓄热工质,其在熔盐传热蓄热系统中对熔盐泵、阀门、各种传感器、管道等金属材料设备的腐蚀特性是熔盐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确定熔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至关重要。为研究四元溴化盐对碳钢(Q235)的高温腐蚀性能,以浸没法在450℃温度下进行碳钢样片的静态腐蚀实验,得到样片在溴化盐腐蚀环境中的腐蚀动力曲线,并对样片腐蚀区域进行扫描电镜和X射线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溴化盐腐蚀环境中,碳钢样片被腐蚀的质量损失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腐蚀360h后样片质量损失达到24.14mg/cm2;样片表面产生了电化学腐蚀,腐蚀产物以铁、锰的氧化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碳钢 腐蚀 浸没法 太阳能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重力热管工质选择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强 熊亚选 +3 位作者 吴玉庭 吕博夫 史建峰 马重芳 《化工机械》 CAS 2015年第6期759-763,共5页
实验研究了熔盐重力热管工质的优选准则,提出以相容性、热稳定性及液相传输系数等为标准,来优选熔盐作为重力热管的工质。同时以液相传输系数为准则,分析了熔盐工质的表面张力、密度、粘度和汽化潜热的测量方法,初步提出熔盐重力热管工... 实验研究了熔盐重力热管工质的优选准则,提出以相容性、热稳定性及液相传输系数等为标准,来优选熔盐作为重力热管的工质。同时以液相传输系数为准则,分析了熔盐工质的表面张力、密度、粘度和汽化潜热的测量方法,初步提出熔盐重力热管工质的优选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熔盐工质 相容性 热稳定性 液相传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溴化熔盐密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建峰 熊亚选 +3 位作者 李德英 吴玉庭 杜丽娜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73-1778,共6页
基于阿基米德法测量密度的原理改进测量高温熔盐密度的实验系统,并以LiNO_3和Solar Salt混合盐验证实验系统测量密度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KBr、Li Br、Na Br、CaBr_2为基础配制出6种不同组分含量的混合溴化盐,测量6种混合溴化盐在不同... 基于阿基米德法测量密度的原理改进测量高温熔盐密度的实验系统,并以LiNO_3和Solar Salt混合盐验证实验系统测量密度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KBr、Li Br、Na Br、CaBr_2为基础配制出6种不同组分含量的混合溴化盐,测量6种混合溴化盐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拟合得到混合溴化盐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Ca Br2含量对混合溴化盐密度大小起到关键作用,混合溴化盐密度随温度升高线性下降,与绝大部分已知熔体密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密度 阿基米德法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传热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供热技术节能指标与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志伟 刘静 +3 位作者 石英 陆颖 肖荣晖 王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6-162,共7页
基于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结合北方采暖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采暖技术。清洁采暖技术及采暖热源的选择,也应适时地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费用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经技术经济分析... 基于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结合北方采暖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采暖技术。清洁采暖技术及采暖热源的选择,也应适时地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费用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故以北方地区某采暖工程为例,基于电能供热、天然气供热、热泵供热等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方式,本文介绍了各分布式集中供热技术原理,分析了各清洁采暖技术各自的优劣势对比,采用具体算例并结合成本、使用寿命及一次能源消耗等评价指标对供暖区域的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与节能性综合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北方地区供热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供暖 空气源热泵 相变蓄热电采暖 低谷电力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盐传热蓄热及其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玉庭 任楠 +1 位作者 刘斌 马重芳 《新材料产业》 2012年第7期20-26,共7页
一、熔融盐及其特性 熔融盐是盐的熔融态液体,通常说的熔融盐是指无机盐的熔融体,广义上的熔融盐还包括氧化物熔体及熔融有机物,表1列出了构成熔融盐的主要元素。除了表1提到的单一无机盐外,将同一类熔融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或者... 一、熔融盐及其特性 熔融盐是盐的熔融态液体,通常说的熔融盐是指无机盐的熔融体,广义上的熔融盐还包括氧化物熔体及熔融有机物,表1列出了构成熔融盐的主要元素。除了表1提到的单一无机盐外,将同一类熔融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或者将不同种类的熔融盐按照一定的配方混合,可以形成多种新型混合共晶熔融盐。这些混合熔融盐可以根据成分配比的不同,获得各种熔点和使用温区的熔融盐工质,能够避免硝酸盐使用温度低、氯化盐熔点温度高等缺点,同时保留熔融盐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饱和蒸汽压低、比热容大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寻找性能优越的混合熔融盐成为熔融盐传热蓄热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 太阳能热发电 应用 蓄热 传热 比例混合 熔点温度 氧化物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熔盐传热储热分布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亚选 王慧慧 +2 位作者 宋超宇 吴玉庭 马重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3-830,共8页
为研究纳米熔盐传热储热性能分布的均匀性,以二元硝酸盐为基盐、SiO2(30 nm)为纳米材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纳米熔盐,在纳米熔盐不同位置处采集9个样品,对其传热储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SS6的比热最高,固态区比热比9个纳米熔盐... 为研究纳米熔盐传热储热性能分布的均匀性,以二元硝酸盐为基盐、SiO2(30 nm)为纳米材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纳米熔盐,在纳米熔盐不同位置处采集9个样品,对其传热储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SS6的比热最高,固态区比热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比热高11.69%,液态区比热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比热高12.62%;样品SS7的比热最低,固态区比热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比热低9.01%,液态区比热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比热低9.61%。样品SS6的熔化潜热最高,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熔化潜热高5.44%;样品SS7的熔化潜热最低,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熔化潜热低5.94%。样品SS6的导热系数最高,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导热系数高19.84%;样品SS1的导热系数最低,比9个纳米熔盐样品的平均导热系数低19.13%。不同位置搅拌强度的差异造成纳米熔盐中云核的尺寸、分布及聚集程度不同,是导致纳米熔盐传热储热性能存在较大不均匀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纳米熔盐 差示扫描量热法 激光闪光法 传热储热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