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扣子七中人参皂苷的HPLC-MS-MS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坤 刘朝霞 +2 位作者 朱姝 蔡少青 小松かつ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扣子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大叶三七 Panaxjaponicus C.A.Mey.var.major(Burkill)C.Y.Wu et K.M.Feng的干燥根茎,分布于云南,重庆,湖北等地[1].在渝东鄂西,扣子七用于养阴,清肺,散淤,止血,定痛[2],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 扣子七 人参皂苷 HPLC-MS-MS 植物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液质定性分析
2
作者 张静 郝北泉 +5 位作者 李寅庆 皮国沛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_(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_(2)和H_(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168种化学成分,参考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对照品数据共鉴定/指认了其中的78种化学成分,包括3种蒽醌类成分、29种蒽酮类成分、35种色酮类成分、7种α-吡喃酮类成分、4种其他类成分;78种化学成分中有23种为新发现的库拉索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其中aloinoside D、isoeleutherin、ethylidene-aloenin等14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药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芦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HPLC-DAD-ESI-IT-TOF-MS^(n) 蒽醌 蒽酮 色酮 化学成分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天胶囊及其原料芦荟在大鼠体内的存在形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郝北泉 +5 位作者 李寅庆 王光路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1660,共20页
为了阐明组方药材芦荟对天天胶囊体内存在形式(原形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贡献,首次对芦荟、天天胶囊及去芦荟天天胶囊在大鼠体内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7 d。收集给药7 d的全部尿液和粪便,最后一次灌胃给药... 为了阐明组方药材芦荟对天天胶囊体内存在形式(原形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贡献,首次对芦荟、天天胶囊及去芦荟天天胶囊在大鼠体内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7 d。收集给药7 d的全部尿液和粪便,最后一次灌胃给药后分别于0.5、1、1.5 h收集血液。采用UHPLC⁃Q⁃TOF⁃MS检测和鉴定生物样品中的存在形式,分别鉴定了芦荟给药组、天天胶囊给药组、去芦荟天天胶囊给药组生物样品中的原形成分34、28、2个及代谢产物64、94、0个。代谢反应类型主要为甲基化、氢化、羟基化、脱羟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等。该研究首次阐明了芦荟、天天胶囊、去芦荟天天胶囊在大鼠体内的存在形式和部分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揭示其显效形式奠定基础,并对中药芦荟和天天胶囊的作用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天胶囊 芦荟 UHPLC⁃Q⁃TOF⁃MS 体内代谢
原文传递
《中国药典》3种百部的止咳作用比较 被引量:40
4
作者 胡君萍 张囡 +5 位作者 毛一卿 杨东辉 谭焕然 倪斯然 刘晓秋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96-3104,共9页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收载的对叶百部、直立百部、蔓生百部3种百部药材的止咳作用强弱。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以可待因作为阳性对照药,比较研究了3种百部(包括对叶百部3种化学类型)的水煎液、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提取物,以及各3个...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收载的对叶百部、直立百部、蔓生百部3种百部药材的止咳作用强弱。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以可待因作为阳性对照药,比较研究了3种百部(包括对叶百部3种化学类型)的水煎液、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提取物,以及各3个产地和2种百部炮制品的止咳作用,观察2 min内小鼠咳嗽次数。结果:3种百部的水煎液、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提取物均有止咳作用,且前两者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ED50值显示水煎液和总生物碱提取物止咳强度均为:对叶百部(Ⅰ型)>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总生物碱提取物止咳作用强于水煎液和非生物碱提取物;对叶百部的3种不同化学类型止咳作用强弱为:对叶百部Ⅰ型>对叶百部Ⅲ型>对叶百部Ⅱ型;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间的止咳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百部止咳作用强弱不受产地影响;蜜百部止咳作用强于百部片。结论:百部药材种内和种间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不同极性部位及炮制方法对其止咳作用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止咳作用 直立百部 蔓生百部 对叶百部
原文传递
HPLC-UV波长转换法测定玄参药材及饮片中哈巴苷与哈巴俄苷的含量 被引量:34
5
作者 白云娥 袁鹏飞 +7 位作者 王庆辉 王苏丽 葛跃伟 钮正睿 尚明英 刘广学 李晨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97-2702,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玄参中哈巴苷与哈巴俄苷的HPLC-UV双波长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炮制对2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提出玄参药材和饮片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限度建议。方法:应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C18(4.6mm×250 mm,5μ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玄参中哈巴苷与哈巴俄苷的HPLC-UV双波长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炮制对2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提出玄参药材和饮片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限度建议。方法:应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采用双波长检测13 min前用210 nm,13 min以后用280 nm作为检测波长。结果:哈巴苷和哈巴俄苷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离。哈巴苷线性范围为0.054 9~1.46μg;哈巴俄苷线性范围为0.022 5~0.900μg。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2.4%(n=9);98.8%,RSD 4.3%(n=9)。10批玄参商品药材中含量哈巴苷为0.277%~0.620%,哈巴俄苷为0.078%~0.362%;10批玄参商品饮片中含量哈巴苷为0.276%~1.059%,哈巴俄苷为0.059%~0.183%;即哈巴苷平均含量玄参饮片(0.567%)高于药材(0.448%),哈巴俄苷平均含量饮片(0.128%)低于药材(0.237%)。而同批次玄参药材在自制加工成饮片后哈巴苷含量值升高13.7%~96.0%,哈巴俄苷含量值降低11.0%~73.9%。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玄参质量控制。玄参药材加工成饮片的过程可使哈巴苷含量值升高、哈巴俄苷含量值降低。建议玄参药材及饮片均以其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含量以干燥品计算应不低于0.45%为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哈巴苷 哈巴俄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钮正睿 王如峰 +2 位作者 荆宇 尚明英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建立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根据4因素3水平正交表安排试验。用HPLC测定配方颗粒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如下:玄参饮片加入8倍量水浸泡0.5h,煎煮2h,药渣再加入6倍量... 目的:建立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根据4因素3水平正交表安排试验。用HPLC测定配方颗粒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如下:玄参饮片加入8倍量水浸泡0.5h,煎煮2h,药渣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1.5h。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776~1.552μg(r=0.9999)和0.01446~0.4339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4%(RSD1.98%,n=6)和98.27%(RSD1.35%,n=6)。测定了10批配方颗粒中上述两种成分的含量。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可靠,含量测定方法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配方颗粒 制备工艺 含量测定 HPLC
原文传递
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金耳环中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耀利 闫紫珊 +4 位作者 郭芳 胡传芹 尚明英 徐风 蔡少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耳环药材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马兜铃内酰胺I(AL-I)和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7-OCH3-AL-IV)5种成分含量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并研究5种成分在金耳环药材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耳环药材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马兜铃内酰胺I(AL-I)和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7-OCH3-AL-IV)5种成分含量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并研究5种成分在金耳环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的分布。方法岛津Shimadzu Shim-pack XR-ODSⅢ色谱柱(2.0 mm×75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柱温40℃,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PCI),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MRM)测定。结果5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金耳环药材不同部位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AL-I和7-OCH3-AL-IV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50~16.71、28.59~177.20、2.46~22.48、46.39~324.04、12.95~251.04 ng·mg^-1;其中花和叶中7-OCH3-AL-IV的含量[(52.14~251.04)ng·mg^-1]均高于根中含量[(28.54~40.73)ng·mg^-1];花中AL-I的含量[(171.93~324.04)ng·mg^-1]远高于根部含量[(78.44~124.56)ng·mg^-1];花和叶部两种马兜铃内酰胺总含量大于根部;根茎、叶和花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3.57~22.48)ng·mg^-1]均大于同样品根中的含量[(2.46~7.29)ng·mg^-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其中金耳环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为首次报道。由AL-I、7-OCH3-AL-IV和甲基丁香酚在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结果来看,金耳环应该以根入药,根茎、叶和花部位应该摘除,并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环 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含量测定 3 4 5-三甲氧基甲苯 3 5-二甲氧基甲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不忘初心承使命,鞠躬尽瘁兴国药——深切缅怀楼之岑老师
8
作者 蔡少青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楼之岑先生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图1)。楼先生楼老194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师从生药学教授范尔朋,专攻生药学研究,直至1995年去世,48年间一直潜心从事生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在... 楼之岑先生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图1)。楼先生楼老194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师从生药学教授范尔朋,专攻生药学研究,直至1995年去世,48年间一直潜心从事生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在生药形态组织和中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是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生药学乃至世界生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方法 药学人才 药学家 生药学研究 药学教育 英国伦敦大学 不忘初心 楼之岑
原文传递
不忘初心承使命,鞠躬尽瘁兴国药--深切缅怀楼之岑老师
9
作者 蔡少青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4期294-303,共10页
楼之岑先生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图1)。楼先生楼老194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师从生药学教授范尔朋,专攻生药学研究,此后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51年归国工作,直至1995年去世, 48年间一直潜心从事生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楼之岑先生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图1)。楼先生楼老194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师从生药学教授范尔朋,专攻生药学研究,此后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51年归国工作,直至1995年去世, 48年间一直潜心从事生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在生药形态组织和中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是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生药学乃至世界生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方法 药学人才 药学家 生药学研究 药学教育 博士学位 英国伦敦大学 不忘初心
原文传递
基于HPLC-DAD-ESI-IT-TOF-MS^n技术的小叶莲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蔼华 马立满 +4 位作者 范珊珊 刘广学 徐风 尚明英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应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对小叶莲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 应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对小叶莲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分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高分辨质谱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共指认了54个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类成分18个和黄酮类成分36个,鉴定了其中50个化合物,其中27个化合物为小叶莲中首次报道。HPLCDAD-ESI-IT-TOF-MSn技术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小叶莲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为控制小叶莲药材质量、阐释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小叶莲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莲 HPLC-DAD-ESI-IT-TOF-MS^n 木脂素 黄酮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旋覆花药材中旋覆花素和去乙酰旋覆花素的含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立满 刘震 +3 位作者 尚明英 刘广学 徐风 蔡少青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旋覆花药材中旋覆花素和去乙酰旋覆花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旋覆花素和去... 目的:建立测定旋覆花药材中旋覆花素和去乙酰旋覆花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旋覆花素和去乙酰旋覆花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2-0.005、0.0001-0.0017μg/ml(r=0.9998、0.999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103.56%、95.98%-101.21%,RSD分别为1.26%、1.84%(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旋覆花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旋覆花素 去乙酰旋覆花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HPLC-MS^n法分析当归极性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璐 范珊珊 +3 位作者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924-4931,共8页
该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对当归乙醇提取物正丁醇和水溶性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 该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对当归乙醇提取物正丁醇和水溶性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的色谱柱,以柱温为28℃,流动相为0.1%甲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的条件进行样品分析。通过对当归正丁醇和水溶性部位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共指认25个化合物,其中11个苯酞糖苷类成分为当归中首次报道;从大鼠含药尿液中共指认出19个化合物,包括2个原形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其中17个代谢产物为新代谢产物。HPLC-DAD-ESI-IT-TOF-MSn能准确、快速地指认药材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及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该实验的研究结果为阐明当归的药效物质及显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极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HPLC-MS^(n)分析小叶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珊珊 尚明英 +3 位作者 徐风 刘广学 李耀利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5-660,共16页
采用HPLC-MS^(n)联用技术对藏族药小叶莲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应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 采用HPLC-MS^(n)联用技术对藏族药小叶莲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应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分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高分辨质谱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共指认了10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成分67个和木脂素类成分35个,其中小叶莲中首次报道的化合物45个(43个为黄酮类化合物,2个为鬼臼木脂素类化合物),新化合物19个(18个为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1个鬼臼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PharmMapper对首次在小叶莲中报道的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发现有20个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该研究发现小叶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存在较多的同分异构体,共发现同分异构体19组,其中分子式为C_(21)H_(2)O_(8)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最多,共有18个化合物,均为α-peltatin或其异构体;其次是C_(21)H_(2)O_(7),共有10个化合物,均为8-prenylquercetin-3-methyl ether或其异构体。HPLC-MS^(n)技术能快速指认小叶莲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阐释小叶莲抗乳腺癌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莲 HPLC-MS^(n) 异戊烯基黄酮 环木脂内脂木脂素
原文传递
用于黄芩提取物质量评价及制法影响因素考察的HPLC特征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秋燕 杨志伟 +3 位作者 杨兴鑫 王丹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938-4948,共11页
建立并验证黄芩提取物特征图谱方法,对市售黄芩提取物质量及影响质量的制法因素进行评价。采用HPLC特征图谱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黄芩提取物及含黄芩提取物的制剂进行检测,以特征峰为评价指标考察制法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建立并验证黄芩提取物特征图谱方法,对市售黄芩提取物质量及影响质量的制法因素进行评价。采用HPLC特征图谱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黄芩提取物及含黄芩提取物的制剂进行检测,以特征峰为评价指标考察制法工艺对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化学识别模式对特征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特征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31份黄芩提取物样品和4份制剂中有10个特征峰,提取物制法工艺影响黄芩提取物特征峰的峰面积差异;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除去黄芩苷后,其中9份样品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0,说明市售黄芩提取物质量具有差异性;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5个厂家黄芩苷规格为85%的样品中4号、6号、7号特征峰相对峰面积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黄芩提取物质量差异性主要体现在4号、6号、7号特征峰(分别为去甲汉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聚类分析根据10个特征峰将31份黄芩提取物样品和4份制剂归为5类,而主成分分析对提取物特征峰综合评价并对其质量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黄芩苷含量越高的样品,其得分值(F)越低,从统计学角度评价黄芩提取物质量应以多成分为指标,而非单一黄芩苷成分。该研究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准确、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有利于黄芩提取物及含黄芩提取物的制剂的整体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物 HPLC特征图谱 制法影响因素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Academician Zhicen Lou and 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ognosy in Peking University
15
作者 Shaoqing Ca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楼之岑院士(1920–1995)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是国内外生药学领域著名学者,是我国当代生药学权威。楼之岑先生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他领导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科研教学方面,他开创... 楼之岑院士(1920–1995)是中国杰出的药学家、药学教育家,是国内外生药学领域著名学者,是我国当代生药学权威。楼之岑先生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他领导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科研教学方面,他开创了中国学者对中药材进行形态组织学详细研究的先例,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富有特色的生药学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我国生药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落后的状况,为我国生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关于中药材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他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人类的科学事业,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骨干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生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学家 生药学 药学教育 科研教学 骨干人才 楼之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