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汉果中新的天然皂苷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秀伟 张建业 钱忠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研究罗汉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罗汉果中分离和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Ⅱ)、山柰苷(Ⅲ)、罗汉果皂苷E(... 目的研究罗汉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罗汉果中分离和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Ⅱ)、山柰苷(Ⅲ)、罗汉果皂苷E(Ⅳ)、罗汉果皂苷(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Ⅵ)、罗汉果皂苷A(Ⅶ)、光果木鳖皂苷(Ⅷ)、罗汉果皂苷(Ⅸ)和罗汉果皂苷A1(Ⅹ)。结论化合物Ⅶ和Ⅹ为新的天然产物,Ⅰ为首次从罗汉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ⅣA 罗汉果皂苷Ⅱ 山柰酚 山柰酚7-O-a-L-鼠李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药材GAP基地产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琦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 目的:研究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42个色谱峰,鉴定了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6%。总结了川芎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主要存在侧链断裂脱烯/烃和开环脱水再脱羰基两个电子轰击裂解途径。并以此为依据,推测了4,5-二氢-3,1′-二羟基-3-戊基苯酞的结构。结论:"川芎GAP都江堰示范基地"种植川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苯酞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4,5-二氢-3,1′-二羟基-3-戊基苯酞为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中药材GAP基地 挥发油 4 5-二氢-3 1’-二羟基-3-戊基苯酞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水提取物中的人参三萜在人肠内菌体外温孵体系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秀伟 张雷 +3 位作者 徐嵬 郑飞 白雪媛 陈长宝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7期1172-1181,共10页
目的:研究人参水提取物中的人参三萜在人源肠内细菌作用下的生物转化。方法:将人参水提取物中人参三萜样品与人源肠内细菌进行温孵培养,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UF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人肠内细菌转化前后人参皂苷的... 目的:研究人参水提取物中的人参三萜在人源肠内细菌作用下的生物转化。方法:将人参水提取物中人参三萜样品与人源肠内细菌进行温孵培养,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UF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人肠内细菌转化前后人参皂苷的动态变化。通过人参三萜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总结原人参二醇(PPD)型、原人参三醇(PPT)型和齐墩果烷(OLE)型人参三萜在人肠内细菌作用下的转化途径。结果:与对照品比对,共鉴定了49个化合物。人参皂苷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以脱糖基转化为主,其中人肠内细菌对PPD型人参皂苷的转化能力要明显强于对PPT型人参皂苷的转化能力,尤其是人参皂苷化合物K和20(S)-PPD的含量上升明显,甚至能达到初始值的数十倍;随着温孵时间的延长,含有乙酰基的人参皂苷含量迅速下降。结论:人参皂苷经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后更利于其吸收进入系统循环,为人参皂苷在体的吸收代谢和生物学活性发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人源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杨秀伟 刘晓艳 +4 位作者 徐嵬 张鹏 赵威 龚云 刘逆夫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49-67,共19页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的排泄动力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雄性SD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30 g·kg^(–1),以生药量计),分别在给药后的2、4、6、8、12、24、48 h收集每组的粪便和尿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的排泄动力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雄性SD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30 g·kg^(–1),以生药量计),分别在给药后的2、4、6、8、12、24、48 h收集每组的粪便和尿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大鼠排泄物样品,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鉴定和定量鸡血藤水提取物中化合物。结果:在大鼠48 h排泄的尿液和粪便中可检测到20个原型化合物,即烟酸(1)、对羟基苯甲酸(2)、水杨酸(3)、6,9-二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酮(4)、大豆苷(5)、8,9-二羟基大柱香波龙-4,6-二烯-3-酮(6)、异落叶松脂素(7)、芒柄花素(8)、4′,8-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异黄酮(9)、(+)-松脂酚(10)、(+)-表松脂酚(11)、8-甲雷杜辛(12)、芒柄花素钠(13)、3′-甲氧基大豆素(14)、鸡血藤黄醇A (15)、毛蕊异黄酮(16)、艳紫铆素A (17)、奥刀拉亭(18)、鹰嘴豆芽素A (19)和(6a R,11a R)-高丽槐素(20)。结论:鸡血藤中的一些原型化合物可通过大鼠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黄酮 木脂素 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巍 梁鸿 +2 位作者 尹婷 王邠 赵玉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3-837,共5页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品,研究苦参黄酮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首先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7,2′,4′-三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1)、异黄腐醇(2)、3β,7,4′-三羟基-5-甲氧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3)、降苦参酮(4)、苦参酮(5)和苦参醇I(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植物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和5的13C 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二氢黄酮 2′-羟基异黄腐醇 5-甲氧基-7 2′ 4′-三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半夏中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美华 杨秀伟 +1 位作者 钟国跃 张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 ternata鲜块茎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利用微孔板紫外吸收比色法,体外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 ternata鲜块茎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利用微孔板紫外吸收比色法,体外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半夏鲜块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香豆醇(1),3,4-二羟基桂皮醇(2),阿魏酸(3),落叶松脂醇(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稀-3-醇]-苯氧基}-丙烷-1,3-二醇(5),去氢二松柏醇(6),异落叶松脂醇(7),4-羟苯丙烯基-O-β-D-吡喃葡糖苷(8)和松柏苷(9)。化合物1,2,3,8和9在10~mol·L^-1浓度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4.1%,57.6%,40.2%,82.7%和62.0%。结论:化合物1,2和4~8系首次从半夏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系首次从半夏分离得到。化合物1,2,8和9为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4~7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半夏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化合物1,2,3,8和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鲜块茎 化学成分 苯丙素 木脂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白芷根中新的天然产物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爱红 杨秀伟 +3 位作者 杨鑫宝 刘建勋 王秋玲 王文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00-2407,共8页
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 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8)、花椒毒酚(9)、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0)、奥氏芹二醇(11)、伞形花内酯(12)、香柑内酯(13)、欧前胡素(14)、珊瑚菜内酯(15)、异茴芹素(16)、6-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17)、补骨脂素(18)、异东莨菪内酯(19)、滨蒿内酯(20)、花椒毒素(21)、当归醇A(22)、氧化前胡素乙醇醚(23)、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24)、尤劳帕替醇(25)、独活属醇(26)、栓翅芹烯醇(27)。结论:化合物8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3,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白芷 化学成分 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
原文传递
芙蓉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秀伟 邹磊 +1 位作者 吴琦 傅德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5-908,共4页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7松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眉.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7松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眉.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乌苏蛤争11-酮(6),尿嘧啶(7)和5-0-甲基-myo-肌醇(8)。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菊 化学成分 三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款冬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玉峰 杨秀伟 武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378-2381,共4页
目的:研究款冬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款冬花的干燥花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目的:研究款冬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款冬花的干燥花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金丝桃苷(7),芦丁(8),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和山柰酚(11)。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款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干燥花蕾 绿原酸 黄酮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玉峰 杨秀伟 刘铜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7年第8期7-9,11,共4页
目的:分析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叶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54个色谱峰,鉴定了41个化合物,... 目的:分析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叶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54个色谱峰,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92%。结论:其中,壬酸(1.73%)、十四碳烷酸(7.22%)、十五碳烷酸(2.58%)、十六碳烷酸(48.86%)、十八碳烷酸(1.31%)、反式-9-十八碳烯酸(6.04%)、6,10,14-三甲基-2-十五碳酮(8.22%)、4,8,12,16-四甲基十七碳烷酸内酯(2.31%)、叶绿醇(1.91%)、异叶绿醇(1.38%)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科 沉香叶 挥发油 毛细管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鑫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肉豆蔻炮制品 挥发油 毛细管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中藁苯内酯二聚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路新华 张金娟 +2 位作者 张雪霞 梁鸿 赵玉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96-2201,共6页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利用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当归中分离鉴定了8个藁苯内酯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vistolide A(1),川芎酽内酯O(2),(3Z,3Z′)-6.8′,7.3′-双藁苯内酯(3),tokinolide B(4),...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利用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当归中分离鉴定了8个藁苯内酯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vistolide A(1),川芎酽内酯O(2),(3Z,3Z′)-6.8′,7.3′-双藁苯内酯(3),tokinolide B(4),isotokinolide B(5),当归双藁苯内酯A(6),E,E′-3.3′,8.8′-双藁苯内酯(7)和当归双藁苯内酯B(E,E′-3.3′,8.8′-异双藁苯内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藁苯内酯二聚体 当归双藁苯内酯A 当归双藁苯内酯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黄连碱和小檗红碱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莲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523-2527,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盐酸黄连碱(coptisine chloride,COP)和小檗红碱(berberrubine,BRB)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COP和BRB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盐酸黄连碱(coptisine chloride,COP)和小檗红碱(berberrubine,BRB)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COP和BRB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COP和BRB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COP和BRB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103±0.162)×10-5,(1.309±0.102)×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app分别为(0.300±0.041)×10-5,(1.955±0.055)×10-5cm.s-1,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2.23±0.10)×10-5cm.s-1]的基本一致。COP和BRB的Papp A→B/Papp B→A分别为3.67和0.67;BRB外流是摄取的1.49倍。结论:COP和BRB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良好吸收的药物,在两者的吸收转运过程中,油/水分配系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BRB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o-2细胞单层 盐酸黄连碱 小檗红碱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毛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秀伟 张虎 胡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从疏毛吴茱萸干燥近成熟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谱学数据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其分别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7β-羟基吴茱萸次碱(3),N14-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4),去氢吴茱萸碱(5),吴茱萸果酰胺... 从疏毛吴茱萸干燥近成熟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谱学数据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其分别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7β-羟基吴茱萸次碱(3),N14-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4),去氢吴茱萸碱(5),吴茱萸果酰胺-I(6),胡萝卜苷(7)和金丝桃苷(8)。其中,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毛吴茱萸 生物碱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艳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3-表去氢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EDHTA)、猪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PPAC)和6α-羟基猪苓酸C(6α-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HPPA)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3-表去氢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EDHTA)、猪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PPAC)和6α-羟基猪苓酸C(6α-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HPPA)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EDHTA,PPAC和HPPA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上述3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EDHTA,PPAC和HPPA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分别为(9.99±1.08)×10^(-6)、(10.06±0.53)×10^(-6)和(3.32±0.66)×10^(-6)cm·s^(-1);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值分别为(17.76±0.91)×10^(-6)、(19.23±1.16)×10^(-6)和(8.19±0.57)×10^(-6)cm·s^(-1)。与本实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_(app)值(1.45×10^(-5)cm·s^(-1))和呈难于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_(app)值(4.22×10^(-7)cm·s^(-1))比较,EDHTA和PPAC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HPPA介于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之间。EDHTA、PPAC和HPPA的P_(app)A→B/P_(app)B→A比值分别为0.56,0.52和0.4l;EDHTA,PPAC和HPPA外流分别是摄取的1.78,1.91,2.47倍。结论:EDHTA,PPAC和HPPA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EDHTA和PPAC属于良好吸收的化合物;HPPA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EDHTA、PPAC和HPP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单层 茯苓 3-表去氢土莫酸 猪苓酸C 6α-羟基猪苓酸C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秀伟 王莹 +1 位作者 欧阳荔 杨彬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肉豆蔻药材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铜、砷的残留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汞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六... 目的:分析中药肉豆蔻药材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铜、砷的残留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汞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结果:肉豆蔻药材中含总重金属小于100 mg·kg^(-1),其中铅、镉、砷、铜和汞的残留量分别为0.04~0.73,17.7×10^(-3)~85.4×10^(-3),0.01~0.09,11.0~13.5,0.06~0.34 mg·kg^(-1)。在所有样品中皆未检出滴滴涕;在某些样品中检出六六六,残留量为35.49~63.36μg·kg^(-1)。结论:肉豆蔻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铜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很低;10个样品中,4个样品的汞残留量稍超过国家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所有样品中皆未检出滴滴涕,某些样品中检出六六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重金属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中6种香豆素类成分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秀伟 郭庆梅 王莹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研究独活中6种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甲氧基欧芹素、二氢欧山芹素、二氢欧山芹醇乙酯、当归醇-A和当归醇-B)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和转运。方法: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由绒毛面... 目的:研究独活中6种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甲氧基欧芹素、二氢欧山芹素、二氢欧山芹醇乙酯、当归醇-A和当归醇-B)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和转运。方法: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和从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AP和BL侧的含量,计算表现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_(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采用ATP耗竭剂碘乙酰胺和MRP2抑制剂MK571添加法探讨当归醇-B的转运机制。结果:6种香豆素类成分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Caco-2细胞吸收、转运。伞形花内酯、甲氧基欧芹素、二氢欧山芹素、二氢欧山芹醇乙酯、当归醇-A和当归醇-B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分别为(2.679±0.263)×10^(-5)、(1.306±0.324)×10^(-5)、(0.595±0.086)×10^(-6)、(0.293±0.041)×10^(-6)、(1.532±0.444)×10^(-5)和(1.413±0.243)×10^(-5)cm/s;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分别为(3.381±0.410)×10^(-5)、(0.898±0.134)×10^(-5)、(0.510±0.183)×10^(-6)、(0.222±0.025)×10^(-6)、(1.203±0.280)×10^(-5)和(0.754±0.092)×10^(-5)cm/s。在本实验条件下,易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值为2.18×10^(-5)cm/s,不易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值为2.77×10^(-7)cm/s。上述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中,伞形花内酯、甲氧基欧芹素、当归醇-A和当归醇-B的P_(app)值与普萘洛尔的P_(app)值在一个数量级;二氢欧山芹素和二氢欧山芹醇乙酯的P_(app)值在易吸收和不易吸收的阳性对照药之间。以EBSS代替HBSS作为转运介质,在碘乙酰胺和MK571存在下,当归醇-B从AP侧到BL侧和从BL侧到AP侧转运的P_(app)值与HBSS为转运介质的对照组相比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回收率实验中,伞形花内酯的平均总回收率为(83.31±3.52)%、当归醇-A的平均总回收率为(77.39±7.38)%;甲氧基欧芹素、二氢欧山芹素和当归醇-B的平均总回收率在50%~65%之间,二氢欧山芹醇乙酯的平均总回收率低于10%。甲氧基欧芹素和二氢欧山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蓄积率分别为(36.15±5.87)%和(53.90±4.39)%。结论:6种香豆素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Caco-2细胞单层吸收和转运;伞形花内酯、甲氧基欧芹素、当归醇-A和当归醇-B是良好吸收的化合物,二氢欧山芹素和二氢欧山芹醇乙酯的吸收性属中等。在Caco-2细胞中,甲氧基欧芹素和二氢欧山芹素有蓄积,二氢欧山芹醇乙酯具有代谢不稳定性。当归醇-B的转运不受转运介质EBSS(pH 6.5)的影响,碘乙酰胺或MK571的存在亦不影响当归醇-B在两个方向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香豆素类 肠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梦瑶 王旗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吴茱萸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 GC-MS 法研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中药吴茱萸中的残留。吴茱萸样品经石油醚-丙酮(4:1,v/v)混合液超声提取,无水硫酸钠-氟罗里硅土-无水硫酸... 目的:分析中药吴茱萸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 GC-MS 法研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中药吴茱萸中的残留。吴茱萸样品经石油醚-丙酮(4:1,v/v)混合液超声提取,无水硫酸钠-氟罗里硅土-无水硫酸钠三层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 GC 法对净化液进行检测。结果:一次进样可对吴茱萸样品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准确定量和确证。在检测的11批生药吴茱萸中,皆有氯氰菊酯残留,其次为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未检出。结论:GC-MS 法是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中药吴茱萸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可达到同时定量和确证的目的,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拟除虫菊酯农药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前胡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鹏 杨秀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狭叶羌活和宽叶羌活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紫花前胡苷(ND)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SD大鼠(200~220)g随机分组,每组5只,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量为80mg.kg-1,从眼眶静脉丛分时取血、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恒速洗... 目的研究中药狭叶羌活和宽叶羌活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紫花前胡苷(ND)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SD大鼠(200~220)g随机分组,每组5只,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量为80mg.kg-1,从眼眶静脉丛分时取血、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恒速洗脱,应用外标法测定ND在SD系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应用3P87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ND的保留时间为6.7min;标准曲线为Y=2.0×10-4X+0.4(r=0.9999),在0.2~80mg.L-1的血浆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血浆中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1(S/N=3),最低定量浓度为0.1mg.L-1(S/N=10);在1.0、10.0和40.0mg.L-1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提取回收率为76.23~83.72;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5.60%(n=3)。在室温和冷冻—解冻试验中,N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按80mg.kg-1单剂量单次静脉给药后,ND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t1/2β、AUC、Vc、Vp、Vss和CL分别为7.02min、219.27min、1384.34mg.min.L-1、0.92L.kg-1、6.04L.kg-1、6.96L.kg-1和0.06L.kg-1.min-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满足ND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按80mg.kg-1单剂量单次静脉给药后,ND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消除速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前胡苷 药代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对“都梁丸”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韦玮 王力 +3 位作者 梁丽 王逾珍 海丽娜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7期944-955,共12页
目的:研究中药药对"都梁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都梁丸"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鉴定了41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中药药对"都梁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都梁丸"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鉴定了41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香草醛(2),阿魏酸(3),松柏醛(4),花椒毒素(5),佛手酚(6),镰叶芹二醇(7),洋川芎内酯H(8),洋川芎内酯I(9),洋川芎内酯D(10),4-羟基-3-丁基苯酞(11),洋川芎内酯A(12),Z-藁本内酯(13),3-丁烯基苯酞(14),新蛇床内酯(15),欧当归内酯A(16),β-谷甾醇(17),异茴芹内酯(18),邻苯二甲酸正丁酯(19),邻苯二甲酸异丁酯(20),川芎二内酯R1(21),白术内酰胺(22),香柑内酯(23),补骨脂素(24),异氧化前胡内酯(25),珊瑚菜内酯(26),独活属醇(27),牧草栓翅芹酮(28),异白当归脑(29),欧前胡素(30),异欧前胡素(31),别异欧前胡素(32),水合氧化前胡内酯(33),白当归素(34),印枳苷(35),(2'S,3'R)-3'-羟基印枳苷(36),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7),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8),(2'R,3'S)-3'-羟基紫花前胡苷(39),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糖苷(40),腺苷(41)。结论:香豆素以及香豆素类成分应来源于复方中的白芷;藁本内酯类化合物应来源于复方中的川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梁丸 药对 白芷 川芎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