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空动态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贤军 夏青 +2 位作者 杨琳 蔡洪信 夏作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02-77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及二者时空、时效关系的比较。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3~48h,3~6d后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及二者时空、时效关系的比较。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3~48h,3~6d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坏死细胞主要集中于梗死区,凋亡细胞分布于半暗带区,二者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光照后3h梗死中心有大量坏死细胞出现,而凋亡细胞于梗死后6h才出现,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坏死细胞于梗死后24h达高峰,凋亡的神经细胞在3d达高峰。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坏死细胞主要位于梗死区,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半暗带区,并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细胞凋亡的出现较晚,可能使抗凋亡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梗死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及白花丹参叶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贤军 曲世清 +1 位作者 夏青 夏作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两组各25只,每组又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2,24,48,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5只。造模前,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大鼠给予20g/kg白花丹参叶水提物灌服,1次/d,连续7d,然后两组同时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局灶性脑梗死组大鼠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梗死区周围。②预防性应用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嗜睡现象,受损皮质表面积红染区、蓝染区明显减小。各时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阳性反应均明显减少,较单纯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的表达: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敬忠 王贤军 +2 位作者 夏青 王涛 夏作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局灶性脑梗死组72只,...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局灶性脑梗死组72只,局灶性脑梗死组根据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3,6,9,12,24,36,48h,3,4,5,6d共12组,每组6只。采用光化学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动物处死前1h注射10g/L伊文思兰1mL。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完整的颅骨,按要求时间点麻醉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参加实验的8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脑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前者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脑梗死区周围。②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未发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的阳性表达。结论: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部位一致,以坏死区为中心呈放射状空间分布特征。②二者均在30min开始表达,48h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表达增多,这种时间变化规律说明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最终通路有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