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手外科医生的前行之路 被引量:4
1
作者 郭阳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197-199,217,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之后工、农业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手创伤患者急剧增加,存在着巨大的医治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1958年王澍寰院士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中国第1个治疗手创伤与疾患的独立科室,...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之后工、农业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手创伤患者急剧增加,存在着巨大的医治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1958年王澍寰院士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中国第1个治疗手创伤与疾患的独立科室,中国手外科专业自此诞生。之后,在王澍寰院士的提议及带领下,全国手外科同仁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外科医生有了自己专业的权威学术组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中华医学会 手外科 劳动密集型企业 创伤患者 手创伤 王澍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外科急诊的特点
2
作者 黄志峰 王志新 +9 位作者 李斌 刘畅 李峰 李文军 胡琪 刘波 杨勇 孙丽颖 陈山林 田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不同时期手外科急诊就诊的特点。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和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将2020年全年数据和2019年数据对比,并把2020年1月至12月中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不同时期手外科急诊就诊的特点。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和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将2020年全年数据和2019年数据对比,并把2020年1月至12月中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疫情对于手外科急诊患者情况的影响。结果2020年全年的就诊量和手术量均比2019年略有增加;疫情严重时期就诊量显著下降;疫情缓解后就诊量显著反弹。男性和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后呈现不同的发病规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对手外科急诊的就诊量产生巨大影响。疫情控制对于急诊工作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急诊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形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凌宇 田光磊 王满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应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及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的形状。方法复制20名健康成人正常右手拇、示、中、环指、右足第2趾的石膏模型,采集其三维CT数据并重建,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趾腹减凸术、趾狭窄膨隆术,... 目的应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及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的形状。方法复制20名健康成人正常右手拇、示、中、环指、右足第2趾的石膏模型,采集其三维CT数据并重建,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趾腹减凸术、趾狭窄膨隆术,勾画出所需皮瓣形状。结果模拟趾狭窄膨隆术所需皮瓣形态大致分为两型:蟹爪型和十字型。模拟趾腹减凸术所需皮瓣也可分为两型:水滴型和椭圆型。同一患者的拇、示、中、环指的皮瓣基本属于同一型。结论本方法可较为直观地估算出第2趾与拇、手指指腹的形态差异,可以获得整形皮瓣的立体形状,皮瓣形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为每一名患者个性化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三维重建 外科皮瓣 第2足趾移植 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涛 袁珍 +1 位作者 李淳 苏彦农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58例手部血管球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并与X-线,MRI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手部血管球瘤的主要声像图特征:(1)软组织内肿瘤,呈现以低回声为主... 目的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58例手部血管球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并与X-线,MRI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手部血管球瘤的主要声像图特征:(1)软组织内肿瘤,呈现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2)肿瘤无包膜回声,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晰;(3)瘤体内多数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52/58)。超声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9.7%,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超声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手部血管球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高频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人工全腕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畅 陈山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观察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人工全腕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20年11月3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对非特异性腕关节炎的患者采用金属3D打印的定制化人工腕关节假体行全腕关节置换术。术后6周进行临床功能随访,评价指标包括腕关节活动... 目的观察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人工全腕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20年11月3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对非特异性腕关节炎的患者采用金属3D打印的定制化人工腕关节假体行全腕关节置换术。术后6周进行临床功能随访,评价指标包括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简略版(quick DASH)以及患者自评腕关节评价量表(PRWE)评分。结果患者术后6周可恢复主动屈伸活动42°,旋转活动基本同术前。VAS评分由3分降到术后0分。quick DASH与术前一致,PRWE术后因两项动作无法完成而无法统计。结论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人工全腕关节假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获得一定的主动活动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假体 金属3D打印 定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研究先天性手畸形与足畸形的诊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2期65-66,共2页
上个世纪,王澍寰院士在《先天性手畸形》一书的前言中写到:“……国内已发表的有关手部先天畸形的文献不多,杂志上偶见有个别病例报导,尚未见有专著问世……”[1]。当时,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年诊疗先天性手部畸形约100例左右,且局限于... 上个世纪,王澍寰院士在《先天性手畸形》一书的前言中写到:“……国内已发表的有关手部先天畸形的文献不多,杂志上偶见有个别病例报导,尚未见有专著问世……”[1]。当时,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年诊疗先天性手部畸形约100例左右,且局限于多指、并指等一些较为简单的病种;诊断基本为形态学诊断;治疗方法简单、粗浅,多数畸形的病因不清楚或无法确定。如今,先天性手部畸形的数量、种类、复杂程度、治疗方法,特别是病因学研究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形态学诊断 手外科 病因学研究 足畸形 手部畸形 诊治方法 病例报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拇指发育不良特点及合并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帆 刘畅 +1 位作者 李秋雅 陈山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207-212,217,共7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拇指发育不良的疾病特征和相关合并症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住院治疗的127例(159侧)拇指发育不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男女比例为1.54∶1,月龄(32.73±22.12)个月;左侧37... 目的了解并分析拇指发育不良的疾病特征和相关合并症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住院治疗的127例(159侧)拇指发育不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男女比例为1.54∶1,月龄(32.73±22.12)个月;左侧37例,右侧58例,双侧32例;按照Manske改良的Blauth分型,共有Ⅱ型12侧,ⅢA型19侧,ⅢB型44侧,Ⅳ型72侧,Ⅴ型12侧。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拇指发育不良特点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与特点。结果共65例(51.2%)有合并症;34例(26.8%)合并心脏或大血管疾病;31例(24.4%)合并其他四肢畸形;4例(3.1%)合并泌尿系统畸形;3例(2.4%)患者合并消化系统畸形;3例(2.4%)合并头面部畸形;1例(0.8%)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共31例有综合征;其中27例患心手综合征;4例患VACTERL综合征。合并的肢体畸形中桡骨发育不良、尺桡骨近端融合、小指发育不良多发生于拇指发育不良同侧(分别为15/16侧,3/3侧,3/3侧在同侧);复拇畸形多发生于对侧(1/10侧在同侧)。不同性别间Manske分型(双侧患病者取重的一侧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4,P=0.07)。单侧受累者中右侧患者的Manske分型较左侧更重(χ2=12.25,P=0.03)。不同性别及不同患侧的组间合并症累及系统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anske分型间合并症累及系统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Ⅴ型组较ⅢB型组的合并症累及更多系统(原始P=0.003,调整后P=0.026)。合并桡骨发育不良或尺桡骨近端融合会增加其他合并症累及的系统数量(χ2=8.556,P=0.01)。结论拇指发育不良多见于男性、右侧,51.2%患者存在合并症。随着分型加重,合并症有累及更多系统的趋势。在诊断及治疗中,应在多学科合作中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及评估,以明确诊治相关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骨发育不全 合并症 心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燕琨 张友乐 +1 位作者 李祥 邓玖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方法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 目的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方法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结果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结论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异体肌腱移植 粘连 松解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系统在掌指关节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成 田光磊 +3 位作者 温准 田文 张友乐 王洪业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介绍切开复位局限性内固定与微型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掌指关节的Pilon骨折。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恢复关节面平整度,用直径约0.8—1mm细克氏针进行不超关节的局限性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超关节的加强固定,并将关节... 目的介绍切开复位局限性内固定与微型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掌指关节的Pilon骨折。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恢复关节面平整度,用直径约0.8—1mm细克氏针进行不超关节的局限性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超关节的加强固定,并将关节间隙撑开约1—2mm。随访中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手部功能锻炼。4—6周拆除外固定架,6—8周拔除内固定克氏针。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关节面的平整度,通过测量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手指捏力进行手功能评定,结合患者主观感觉和主观满意度评分,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8个月(7.8~14.2个月)。16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8周。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患指总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MP+PIP+DIP)达到正常侧的80%~97%,手指捏力达正常侧75%以上。其中2例出现近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分别为受限10°和20°。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均未发生针道感染,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切开复位局限内固定与微型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法是治疗掌指关节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外固定架在治疗中起到协助复位,加强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的挛缩、减轻关节粘连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关节 关节内骨折 微型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指蹼瘢痕挛缩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万绅 诸寅 +2 位作者 李玉成 王丹 薜云皓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手部第一指蹼瘢痕挛缩病例在临床中较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应寻找一种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带第一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旋转覆盖第一指蹼挛缩松解后的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最大切取面积... 目的手部第一指蹼瘢痕挛缩病例在临床中较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应寻找一种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带第一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旋转覆盖第一指蹼挛缩松解后的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最大切取面积5.5cm×2.5。供皮区可直接缝合。结论此种手术方法简单,指蹼外形漂亮,皮瓣质地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 第一掌骨 逆行岛状皮瓣 动脉 临床应用 修复 松解 结论 最大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带法治疗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栗鹏程 胡琪 +2 位作者 田伟 陈山林 田光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介绍张力带方法治疗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的技术,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6月间的10例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评分进行手指的客观运动... 目的介绍张力带方法治疗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的技术,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6月间的10例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评分进行手指的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VAS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6-8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PIP关节屈曲平均100°(90°~110°),伸直平均2.5°(0°-10°)。按TAM法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100%。VAS主观满意度9.2分。结论采用张力带法治疗PIP关节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便,结合术后早期功能练习,最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关节骨折脱位 指骨骨折 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在复杂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丽颖 赵俊会 +8 位作者 田文 钟文耀 郭阳 杨勇 李斌 殷悦涵 张楠 赵宗璇 李清扬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2期67-74,共8页
目的评价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在复杂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多拇畸形64例,平均年龄2.7(1~20)岁,均为桡侧指近端发育可,远端发育不良,而尺侧指远端外形美观,近端发育不良的病例。W... 目的评价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在复杂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多拇畸形64例,平均年龄2.7(1~20)岁,均为桡侧指近端发育可,远端发育不良,而尺侧指远端外形美观,近端发育不良的病例。WasselⅣ型6例、WasselⅤ型1例、WasselⅥ型典型者9例,非典型者35例,WasselⅦ型10例,不符合Wassel分型者3例。采用将尺侧指向桡侧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方法治疗。术后采用Tada评分、测量虎口、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评估拇指外形及功能。结果患者行尺侧指直接移位者17例,行尺侧指移位+M形皮瓣开大虎口者43例,采用尺侧指甲瓣套接者1例,分期行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者3例。平均随访时间3.9(1~9)年。患者非常满意44例,满意9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Tada评分优者55例,良9例。术后双手虎口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拇畸形中,针对桡、尺侧指远、近端非对称性发育不良者,采用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拇指 骨疾病 发育性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异体肌腱修复伸指肌腱自发断裂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木举 武竞衡 +1 位作者 张有乐 李文军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伸指(拇)肌腱断裂的的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自发性伸指(拇)肌腱断裂患者共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59.2(29~86)岁。手术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原... 目的分析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伸指(拇)肌腱断裂的的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自发性伸指(拇)肌腱断裂患者共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59.2(29~86)岁。手术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原动力重建伸指(拇)功能。术后石膏固定于伸指(拇)功能位4周,拆除石膏后开始在医师指导下主动功能锻炼2周。术后6周后逐渐进行负重锻炼。本组18例平均随访8.1(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炎性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无肌腱再次断裂的病例。根据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优11例,良3例,可3例,差1例。功能差1例为术后出现严重的肌腱粘连,4个月后再次行肌腱松解手术,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对修复自发性伸肌腱断裂,短期随访观察到患者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这项技术可逐渐广泛地应用到肌腱修复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移植 同种 肌腱 拇长伸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肌腱解剖变异之桡侧腕短屈肌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明杰 熊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241-242,共2页
患者,女,54岁,因摔伤后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 d于2020年11月11日被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7 d前患者骑电动三轮车不慎摔倒,致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受伤时无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胸... 患者,女,54岁,因摔伤后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 d于2020年11月11日被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7 d前患者骑电动三轮车不慎摔倒,致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受伤时无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示左桡骨远端骨折、右第1掌骨骨折,予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复查X线示骨折再次移位;体格检查见左腕肿胀,皮下瘀斑,触痛,可触及骨擦感及反常活动,尺桡动脉搏动可触及,指端血运、感觉基本正常,右第1掌骨底部肿胀,触痛,拇指屈伸活动可,内收、外展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解剖变异 触及骨擦感 手外科 电动三轮车 皮下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指掌侧掌指关节脱位合并掌骨头骨折一例
15
作者 王天达 刘畅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患者女,21岁。主因“被人扭伤致右手示指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于2020年12月4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急诊。患者1天前因与人发生肢体冲突,被人向手背侧扭伤右手示指,即感右手示指掌指关节处剧烈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后渐肿胀,无其他不... 患者女,21岁。主因“被人扭伤致右手示指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于2020年12月4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急诊。患者1天前因与人发生肢体冲突,被人向手背侧扭伤右手示指,即感右手示指掌指关节处剧烈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后渐肿胀,无其他不适,休息后症状未缓解,来本院就诊。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右手示指肿胀明显,以掌指关节显著,背侧皮肤青紫,示指呈屈曲、桡偏、轻度旋后位。掌指关节背侧明显压痛,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受限,桡侧应力实验阳性。指端感觉、血运正常。右示指手正斜位X线片示,第2掌骨头关节面明显变平,掌骨头桡侧可见骨折。右手CT示,右手第2掌骨头背侧骨折,骨折块脱位转向掌侧,骨折块前后径约掌骨头的62%(图1)。诊断为右手第2掌指关节脱位合并掌骨头骨折。于急诊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右上肢外展位,臂丛神经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掌指关节 掌骨头 明显压痛 外科急诊 屈伸活动 皮肤青紫 前后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武竞衡 田光磊 +3 位作者 赵俊会 李淳 张友乐 潘勇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分析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年至2006年收治的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治疗方法、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对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 目的分析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年至2006年收治的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治疗方法、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对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巨指中,示指受累最多,其次为拇、中指;巨趾中,第2趾受累最多。静止型巨指(趾)12例,均为出生后即有;进展型巨指(趾)61例,发病时间不一:出生即有39例,2岁以内17例,2岁以上5例。巨指(趾)偏斜共37例;并指3例;巨拇合并大鱼际饱满16例;多指粗大合并手掌及前臂增粗8例。结论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示、拇及中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趾多见。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指(趾)粗大可出生即有,并可合并并指、指(趾)偏斜、大鱼际饱满、手掌及前臂增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足畸形 先天性 巨指(趾) 指(趾)肥大
原文传递
大面积烧伤后晚期的手功能重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勇卫 韦加宁 +2 位作者 杨博贵 赵俊会 田光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 ,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 ,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共收治 7例烧伤面积 85 %~ 96 % ,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 ,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 目的 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 ,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 ,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共收治 7例烧伤面积 85 %~ 96 % ,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 ,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用 ,遂将手背瘢痕挛缩彻底松解 ,并将松解的瘢痕皮肤保留尺侧为蒂 ,在腹部瘢痕较轻的部位设计皮瓣 ,覆盖手背创面 ,然后将手背瘢痕瓣互换到腹部 ,以覆盖腹部皮瓣供区缺损。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 4年 ,临床效果满意 ,术后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此术式为全身大面积烧伤后晚期手功能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 大面积烧伤 瘢痕 晚期 手背 松解 正常皮肤 恢复
原文传递
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树锋 薛云浩 +4 位作者 刘佳勇 栗鹏程 褚寅 熊革 孙燕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7-392,共6页
目的观察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15具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闭孔神经及腰骶丛神经根。测量闭孔神经从主干起始部至闭孔入口处的长度及其在闭孔入口处的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 目的观察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15具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闭孔神经及腰骶丛神经根。测量闭孔神经从主干起始部至闭孔入口处的长度及其在闭孔入口处的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相同方法测量并计算股神经相应指标。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为5例腰骶丛损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移位术。行健侧闭孔神经经椎体前腹膜后通路移位与患侧股神经直接吻合4例,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1例。结果闭孔神经的平均长度为(10.5±0.9)cm,横径(2.03±0.37)mm,纵径(2.78±0.29)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5974±1996)根;股神经横径(3.79±0.58)mm,纵径(6.53±0.61)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15860±4350)根。术后3-7d,所有患者供肢内收肌肌力均减弱至2-3级;术后3个月,4级2例,3级2例,2级1例(至术后1年时,内收肌肌力恢复3级)。4例修复患侧股神经的患者,术后分别随访8个月~5年,股四头肌肌力4级2例,2级1例,1级1例;1例行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神经根直接吻合的患者,术后11个月时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肌力恢复至3级。结论闭孔神经可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动力神经源,用其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创伤和损伤 神经移位 闭孔神经
原文传递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解剖入路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立山 潘勇卫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总结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研究。方法对112例掌骨骨折且接受了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神经、肌腱的并发症。对16侧成人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 目的总结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手术人路的解剖学研究。方法对112例掌骨骨折且接受了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神经、肌腱的并发症。对16侧成人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尺神经手背支及伸肌腱的走行特点,测量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人针点到周围神经及肌腱的距离。结果112例中有8.0%(9/112)的患者术后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障碍,其中7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症状。无肌腱粘连、肌腱刺激或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解剖学研究显示,第四掌骨人针点距尺神经手背支的中间支约(4.9±1.4)mm,距横支(12.9±2.8)mm,距小指指伸肌腱(2.8±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4.9±1.5)mm;第五掌骨人针点距尺侧支(4.7±2.1)mm,距中间支(5.7±1.5)mm,距小指固有伸肌腱(3.0±1.5)mm。结论第四、五掌骨基底尺背侧为神经、肌腱的“裸区”,是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相对安全的人针区域。但仍要谨慎操作,才能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供足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立山 潘勇卫 +2 位作者 田光磊 郭险峰 童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步态及足底应力的改变。方法利用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行步态分析及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共38例,术后随...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步态及足底应力的改变。方法利用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行步态分析及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共38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4-182个月)。10例传统拇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的步态周期持续时间、双支撑相所占比例均有延长的趋势;部分供足拇趾的峰压力、峰压强异常增高,而另有部分供趾的则明显降低甚至缺失;供足第三、四跖骨头的峰压强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力亦有增高趋势;供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前移的距离明显变小。18例改良蹲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拇趾峰压力及压强.时间积分小于健侧拇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峰压强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步态周期及其各步态时相所占比例及双侧前足各跖骨头部位的峰压力、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健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基本相同。其他再造术式术后供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各种游离足部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拇甲皮瓣移植对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而改良游离拇甲皮瓣移植对供足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步态 再造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