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谷氨酸受体的低温胁迫响应研究
1
作者 文婷婷 张雪飞 +4 位作者 郭璇 朱姣姣 Shamsur Rehman 李广贤 曾威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水稻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易受到损害。谷氨酸受体(GLRs)作为一种冷感受器在线虫、小鼠和人类神经元中传递低温信号,但关于植物GLRs的低温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了解。为了深入研究水稻GLRs的低温响应功能,本实验开展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经谷氨酸受... 水稻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易受到损害。谷氨酸受体(GLRs)作为一种冷感受器在线虫、小鼠和人类神经元中传递低温信号,但关于植物GLRs的低温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了解。为了深入研究水稻GLRs的低温响应功能,本实验开展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经谷氨酸受体激动剂(gly)处理后表型、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0 mmol/L浓度的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处理能够增强水稻苗期耐低温性。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水稻苗期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表达来提高低温环境下的耐冷性。此外,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OsGLR6.5和OsGLR6.9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发现OsGLR6.5基因在水稻低温胁迫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这些发现对深入理解水稻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氨酸受体 耐冷性 基因表达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框架下山东省农业国际合作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2
作者 韩喜艳 刘伟 张馨瑞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规则和标准,构建区域间国际合作机制,将为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以山东省为例,基于统计数据和实际调研,分析山东省与RCEP其他... 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规则和标准,构建区域间国际合作机制,将为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以山东省为例,基于统计数据和实际调研,分析山东省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业国际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营商环境优化、农业资源引入、农业优势产能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我国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RCEP框架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高水平对外开放 农业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抗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瑶 王荣焕 +4 位作者 冯铃洋 张璐 赵琦 王家乐 赵久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杂草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防除杂草是农作物田间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是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抑制ACCase活性,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从... 杂草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防除杂草是农作物田间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是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抑制ACCase活性,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从而灭杀杂草。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抗性杂草的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创制和选育抗除草剂的优异新种质及新品种是预防田间杂草的有效策略,并对单双子叶作物复合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然突变、化学诱变、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已在多种作物和杂草中发掘了有效变异位点,并进行了育种应用。本文针对抗ACCase抑制剂类作物种质的开发和利用,详述了ACCase的性质和作用机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分类和抗性分子机制,以及目前已发现的有效变异位点等,进而提出创制高抗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优异新种质的高效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 复合种植 种质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VQUAL模型的农民合作社内部化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4
作者 徐爱华 谢永超 +2 位作者 李田田 丁卓智 郑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了解社员对合作社内部化服务质量内心期望与实际感知的差距,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升合作社的内部化服务质量。本文运用SERVQUAL模型来评价合作社的内部化服务质量,辅助以IPA分析法探寻合作社内部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测评结果显示,被调研... 了解社员对合作社内部化服务质量内心期望与实际感知的差距,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升合作社的内部化服务质量。本文运用SERVQUAL模型来评价合作社的内部化服务质量,辅助以IPA分析法探寻合作社内部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测评结果显示,被调研合作社内部化服务质量评价总体得分为负值,经配对样本t检验,大多数指标(P-E)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社员内心期望与实际感知存在一定差距;IPA分析发现,合作社的服务类型供给与需求联结效率、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基础服务配套设施设备、“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以及激励手段等方面是影响社员内心期望与实际感知差距的重要原因。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搭建与社员沟通桥梁、优化合作社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加强合作社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合作社内部化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内部化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评价 SERVQUAL模型 IPA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三大粮食主要生产国的单产变化趋势比较研究
5
作者 胡瑞法 黄季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粮食单产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在比较过去60年中国与三大粮食主要生产国的单产水平变动趋势和差异,并采用Tornqvist指数法分别测算1980—2020年中国三大粮食单产的投入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 粮食单产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在比较过去60年中国与三大粮食主要生产国的单产水平变动趋势和差异,并采用Tornqvist指数法分别测算1980—2020年中国三大粮食单产的投入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分析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粮食的单产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不同的趋势,这一差异与政府研发体制和新技术采用的差异有关。中国未及时采用转基因玉米技术进一步扩大与美国的玉米单产差异。相对于知识产权容易保护的杂交玉米等作物,以跨国公司为主的种子公司对知识产权难以保护的小麦品种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使美国等国家的小麦单产水平增长慢于中国;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扩大了美国、巴西等国家玉米单产与未批准该技术商业化种植国家玉米单产的差距。中国三大粮食单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小麦>水稻>玉米,粮食单产增长主要以劳动节约和资金替代劳动的技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单产 国际比较 全要素生产率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与农业农村转型
6
作者 凤洁 胡瑞法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随着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电子信息、智慧感知与控制、卫星遥感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已经或者正在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等各个环节改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实现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与升级,全面... 随着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电子信息、智慧感知与控制、卫星遥感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已经或者正在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等各个环节改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实现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与升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产业融合 卫星遥感技术 电子信息 大数据时代 技术创新 颠覆性技术 智慧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S开发中的NSOperation并发编程研究
7
作者 张啸岳 李卫丽 +2 位作者 金小俊 于佳琳 韩康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23期150-153,共4页
随着移动应用生态和功能的日渐丰富,构建高性能和高响应性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移动开发研究的热点。其中,多线程并发技术可以最大化系统资源使用率,因而在软件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NSOperation以及与之对应的队列NSOperationQueue是实现iO... 随着移动应用生态和功能的日渐丰富,构建高性能和高响应性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移动开发研究的热点。其中,多线程并发技术可以最大化系统资源使用率,因而在软件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NSOperation以及与之对应的队列NSOperationQueue是实现iOS中并发编程的主要API。NSOperation可以用于建立状态、优先级、依赖性和取消等模型,相比GCD其提供的API颗粒度更细,且操作范围更广。对iOS开发中的NSOperation的并发原理进行阐述,并就实际中应用的场景特征进行分析,对于移动应用特别是iOS应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开发 并发编程 NSOperation 队列和任务 G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喷施系统的并联除草机器人研制与仿真分析
8
作者 李鑫 聂宇成 +3 位作者 杨婕 金小俊 陈勇 于佳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解决草坪与牧草的杂草精准防控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并联执行机构的精准喷药除草机器人,可分别满足草坪与牧草的精准除草需求。基于草坪与牧草常见杂草种类和除草剂杀草谱设计了双喷施药系统,该系统具备2个药箱,可通过三通电磁阀选择... 为解决草坪与牧草的杂草精准防控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并联执行机构的精准喷药除草机器人,可分别满足草坪与牧草的精准除草需求。基于草坪与牧草常见杂草种类和除草剂杀草谱设计了双喷施药系统,该系统具备2个药箱,可通过三通电磁阀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分析,在MATLAB中绘制出并联机构的理论工作空间的图像,可得工作空间在X、Y、Z轴上的极值,X_(max)=320.9 mm、X_(min)=−321.3 mm、Y_(max)=319.5 mm、Y_(min)=−320.7 mm、Z_(max)=−175.3 mm、Z_(min)=−662.8 mm,包含给定工作空间。基于以上结果制造样机,并对机器人实际可达的工作空间范围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套药液输送系统的并联除草机器人符合设计要求,可用于除草剂精准喷施的草坪与牧草杂草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除草机器人 除草剂杀草谱 精准喷施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绿茶智能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艳霞 陈燕飞 +2 位作者 金小俊 于佳琳 陈勇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阐述名优绿茶智能化采摘研究中的茶叶新梢与嫩芽识别、采摘点定位以及采茶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化采摘关键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指出复杂多扰动环境下,密集交错的多目标智能识别、精准定位与无损采摘等相关学科领域具有... 阐述名优绿茶智能化采摘研究中的茶叶新梢与嫩芽识别、采摘点定位以及采茶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化采摘关键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指出复杂多扰动环境下,密集交错的多目标智能识别、精准定位与无损采摘等相关学科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科学难题。通过总结现有技术存在的嫩芽识别精度低、定位误差大和采摘损伤芽头等问题,展望名优绿茶智能化采摘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智能化采摘 嫩芽识别 采摘定位 机器人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青椒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谦谦 孙艳霞 +3 位作者 徐星星 金小俊 于佳琳 陈勇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3,共5页
为解决青椒智能识别问题,以在自然环境中采集的苏椒1614图像为识别对象,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选择YOLO-v3,Faster R-CNN和CenterNet 3种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并比较分析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的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Faster R-CNN为... 为解决青椒智能识别问题,以在自然环境中采集的苏椒1614图像为识别对象,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选择YOLO-v3,Faster R-CNN和CenterNet 3种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并比较分析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的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Faster R-CNN为青椒识别的最优模型,其精度、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92.4%,79%和85.2%,证明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图像特征。研究为青椒的智能化识别与采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识别 自然环境 深度学习 智能化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用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献文 胡颖雄 +2 位作者 郑洪建 张兴平 徐云碧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
特用玉米是一类对于营养品质、质地、风味等有特殊要求的玉米类型,品质性状是特用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许多特用玉米重要的品质性状基因已被定位与克隆,利用分子育种方法加速特用玉米品质改良已经成为可能。特用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 特用玉米是一类对于营养品质、质地、风味等有特殊要求的玉米类型,品质性状是特用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许多特用玉米重要的品质性状基因已被定位与克隆,利用分子育种方法加速特用玉米品质改良已经成为可能。特用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爆裂玉米等类型。研究证实控制前三类玉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均与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的酶相关,由于基因序列发生插入、缺失、重组及单核苷酸变异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引起淀粉合成途径的酶失去或降低活性,导致胚乳中糖与淀粉的组分与含量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质性状。特用玉米品质性状重要基因包括甜质基因sh2、bt1、bt2、su1、ae1,淀粉合成调控基因se1与wx1,高蛋白基因o2等。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发现,sh2、bt2、su1、ae1、wx1、o2等基因存在多种自然突变类型,且不同的突变类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基因序列结构差异。针对这些重要基因的功能标记已被开发与利用,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技术的高效特性也得到了验证。爆裂玉米Ga1-S基因具有单向杂交不亲和特性,能够有效阻止外源花粉污染。培育带有Ga1-S基因的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用玉米,可以减少大田栽培下此类玉米雌穗受外源花粉污染的概率,提高玉米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基于特用玉米分子育种现状,应进一步开展特色玉米测序和深度重测序,分析特色营养品质性状的分子机理,构建基因与环境互作模型,开发复杂数量性状的高通量芯片精准检测技术,探索多重育种技术的整合方案,建立特用玉米品种分子保护机制,从而提高特用玉米分子育种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加快特用玉米育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用玉米 品质性状 分子育种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动机及障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李田田 徐爱华 +2 位作者 谢永超 丁卓智 郑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44-152,共9页
【目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合作社事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的动机... 【目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合作社事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的动机以及障碍因素,对加快实现合作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4家农民合作社、6家联合社及30家联合社成员社的调研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组建合作社联合社的动机及障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充分提炼原始访谈数据,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流程,不断比较归纳、概括,深入分析各类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动机及障碍因素模型。【结果】构建模型中的利益型动机、价值型动机、交互型障碍、管理型障碍、素质型障碍和社会环境6个主范畴对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利益型动机和价值型动机是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内在动力,选取A1~A3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对该结果加以验证;交互型、管理型、素质型障碍对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意愿的产生起抑制作用,选取A4~A8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验证该结果;社会环境因素在组建意愿向组建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选取A9~A15合作社的代表性描述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验证。影响联合社组建的因素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由关注数量合作向注重质量合作的转变,二是由侧重生产前端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的转变,三是由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的转变,四是由形式合作向实际建设转变。【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强化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利益型和价值型动机,加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中的交互性沟通,规范组建联合社的带头社的内部管理,发挥理事长在组建联合社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强化政府对组建联合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联合社 扎根理论 动机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丽丽 李美娆 刘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102,共11页
数字普惠金融对满足粮食生产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力量。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粮... 数字普惠金融对满足粮食生产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力量。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粮食生产安全,并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农地流转水平、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和深化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在粮食生产领域的应用;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服务粮食生产的效率;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与粮食生产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粮食生产安全 农业技术创新 农地流转 风险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品种及材料对3种真菌病害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甜 黄大跃 +9 位作者 刘欣 张兴平 利继东 徐兵划 顾妍 刘璐 张雪莲 谢芸霞 黄雅娴 孙玉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枯萎病、蔓枯病和白粉病是常见的西瓜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西瓜的产业发展。为筛选出具有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抗性的西瓜品种或材料,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对44个西瓜品种或材料分别进行枯萎病小种1、小种2、蔓枯病、白粉病苗期... 枯萎病、蔓枯病和白粉病是常见的西瓜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西瓜的产业发展。为筛选出具有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抗性的西瓜品种或材料,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对44个西瓜品种或材料分别进行枯萎病小种1、小种2、蔓枯病、白粉病苗期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苏创3号、苏梦5号、2103WMH0120、2108WME0002兼抗枯萎病小种1、蔓枯病、白粉病3种病害。其中,苏创3号与同属于中果红瓤类型的早佳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5.24%,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3.9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2.20%;苏梦5号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6.0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8.89%,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32%;2103WMH0120与同属于小果红瓤类型的早春红玉相比,枯萎病病情指数下降了98.73%,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9.75%,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69.48%;2108WME0002与同属于小果黄瓤类型的小兰相比,枯萎病小种1病情指数下降了98.65%,蔓枯病病情指数下降了30.90%,白粉病病情指数下降了51.04%。另外也有不少材料分别表现出了对枯萎病小种1、枯萎病小种2、蔓枯病、白粉病的抗性。通过本次试验,对江苏徐淮地区自主培育的多个西瓜品种及重要西瓜材料的苗期抗病性进行了初步评估,为今后抗病品种的推广及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蔓枯病 白粉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田精准除草作业区域检测方法
15
作者 李卫丽 金小俊 +1 位作者 于佳琳 陈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蔬菜生长随机,杂草种类众多。传统杂草识别算法复杂,且仅识别出杂草,未能精准确定除草作业区域。本研究以蔬菜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拟探索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杂草识别与精准除草作业区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将原图切分网... 【目的】蔬菜生长随机,杂草种类众多。传统杂草识别算法复杂,且仅识别出杂草,未能精准确定除草作业区域。本研究以蔬菜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拟探索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杂草识别与精准除草作业区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将原图切分网格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识别蔬菜、杂草及土壤,将包含杂草的网格图像标记为除草作业区域。选取ShuffleNet、DenseNet和ResNet模型开展识别试验,并采用精度、召回率、F_(1)值和总体准确率、平均准确率分别对验证集和测试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所选的3种网络模型均能较好地识别杂草和蔬菜,其中ShuffleNet为杂草识别最优模型,其对杂草的识别具有较为均衡的精度和召回率,分别为95.5%、97%,且其识别速度也达最优,为68.37 fps,能够应用于实时杂草识别。【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除草作业区域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极佳的识别效果,可用于蔬菜田间杂草的精准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杂草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作业区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蔓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产孢及接种方法比较
16
作者 白甜 刘璐 +6 位作者 黄大跃 刘欣 程瑞 许文钊 罗德旭 张兴平 孙玉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为了明确西瓜蔓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最佳产孢方法和最佳接种方法,为西瓜蔓枯病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西瓜蔓枯病的产孢及接种方法展开研究。从蔓枯病分生孢子的产孢时间、产孢量、孢子形态等... 为了明确西瓜蔓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最佳产孢方法和最佳接种方法,为西瓜蔓枯病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西瓜蔓枯病的产孢及接种方法展开研究。从蔓枯病分生孢子的产孢时间、产孢量、孢子形态等方面比较2种常见的产孢方法,发现紫外诱导产孢法与黄瓜诱导产孢法相比产孢时间短、产孢量多且稳定、孢子形态正常、成本低,是目前西瓜蔓枯病的最佳产孢方法。分别用离体菌饼接种法、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接种西瓜抗感材料,从操作难易程度、准确性等方面对3种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3种接种方法各有优劣。离体菌饼接种法和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接种后,西瓜抗感材料抗感差异明显,而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接种后有感病材料表现为中抗。通过比较发现,离体菌饼接种法和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较为可靠,但离体菌饼接种法病情分级标准划分不够精细,材料间抗性的微小差别难以体现;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准确性较高,但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操作简单,但难以准确控制接种体的量,准确性一般。因此建议大批量材料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时可采用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初步筛选,少量材料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时可采用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离体菌饼接种法可作为辅助方法进一步验证接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蔓枯病 产孢 接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和杂草识别
17
作者 金慧萍 牟海雯 +2 位作者 刘腾 于佳琳 金小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0,共9页
针对青菜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且分布复杂导致识别效率低、精度差和稳健性不足等问题,以苗期青菜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和杂草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图像处理方法标记出包含绿色植物的图像,进而利用神... 针对青菜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且分布复杂导致识别效率低、精度差和稳健性不足等问题,以苗期青菜及其伴生杂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和杂草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图像处理方法标记出包含绿色植物的图像,进而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青菜和杂草进行区分。为探究不同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分别选取DenseNet模型、GoogLeNet模型和ResNet模型对图像中包含青菜或者杂草图像进行识别,并以F1值、总体准确率和识别速度作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3种神经网络模型均能有效区分青菜和杂草,其中ResNet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在测试集的总体准确率和识别速度分别为97.2%和78.34帧·s^(-1)。提出的青菜和杂草识别方法可有效降低杂草识别的复杂度,并能够提升识别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为青菜田间杂草精准防控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青菜识别 杂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卷积神经网络与颜色分割的青菜杂草识别
18
作者 金慧萍 朱文鹏 +2 位作者 刘腾 于佳琳 金小俊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杂草种类繁多且分布随机导致杂草识别难度大、准确率低和实时性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杂草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切分后的网格图像进行青菜识别,以此排除青菜网格图像。进而运用图像处理技... 杂草种类繁多且分布随机导致杂草识别难度大、准确率低和实时性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青菜杂草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切分后的网格图像进行青菜识别,以此排除青菜网格图像。进而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包含青菜的网格进行图像分割,识别出不含绿色像素的背景网格图像,并将剩下的网格图像标记为杂草图像。试验结果表明:DenseNet模型、RegNet模型和ShuffleNet模型在测试集识别青菜的总体准确率均高于0.965,展现良好的识别效果。识别速度方面,ShuffleNet模型具有最高的计算效率,识别单张原始图像仅耗时14.12 ms,相应帧率为70.84 fps,满足实时杂草识别应用需求。识别青菜进而区分杂草与土壤,有效降低杂草识别的复杂度,同时提高杂草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杂草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颜色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征、挑战与对策
19
作者 黄季焜 廖文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4-68,共5页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等,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呈现“百花齐放”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等,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彰显强劲动能。但仍尚未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面临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链条尚不健全、价值分配较为不均、品牌特色不足、产品宣传不够等挑战。应着力制定跨县市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协同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农民能力与组织化程度、努力打造优质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因素调控小麦开花时间的分子与表观遗传机制
20
作者 牛德 何跃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0,共11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的广适性和生态类型多样性与其开花时间密切相关,而开花时间也是决定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冬季的持续低温和... 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的广适性和生态类型多样性与其开花时间密切相关,而开花时间也是决定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冬季的持续低温和春夏的长日照是确保冬小麦适时开花结实的两个关键季节性因素,小麦分别通过春化作用路径和光周期调控路径来感知并响应这两种环境信号,从而适时开花结实。本文分别对小麦春化途径和光周期调控途径进行了概述,对目前研究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化 光周期 小麦开花时间调控 VRN1 P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