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胃癌图像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谢意 周生源 +3 位作者 董彬 沈琳 张立 陈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胃癌的图像组学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内镜图像和视频中的早...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胃癌的图像组学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内镜图像和视频中的早期病变,可提高筛查效率与准确率;在病理学中,AI能自动分析组织切片,检测癌前病变和肿瘤,并量化病理特征,预测分子分型;在影像组学中,AI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数据,可非侵入性评估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治疗反应,并探索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免疫反应。AI技术推动了胃癌精准医疗的发展,但仍面临数据标准化、隐私保护、伦理规范化等挑战。本文旨在概述AI技术在胃癌内镜学、病理学、影像组学等图像组学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工智能 图像组学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平台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平文 鄂维南 +1 位作者 袁晓如 傅毅明 《大数据》 2018年第4期85-93,共9页
针对我国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弱、大数据算法应用和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的总体技术框架,详细分析了我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五大共性技术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思路,并阐述了创新平台中四大支撑平台... 针对我国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弱、大数据算法应用和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的总体技术框架,详细分析了我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五大共性技术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思路,并阐述了创新平台中四大支撑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应用方向,最后对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数据挖掘 可视分析 智能数据管理 国家工程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规模数据的回归分析及拆除率估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德斌 金泽宇 +1 位作者 柯志发 徐芳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4,共8页
针对不同统计年鉴中竣工面积统计数据差异较大的问题,结合统计年鉴中关于城市用地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等相关数据,运用加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数据源民用建筑的竣工面积统计值,并对数据源进行分析与确认。针对全国及分省只有累积拆除... 针对不同统计年鉴中竣工面积统计数据差异较大的问题,结合统计年鉴中关于城市用地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等相关数据,运用加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数据源民用建筑的竣工面积统计值,并对数据源进行分析与确认。针对全国及分省只有累积拆除面积数据以及缺失逐年拆除面积统计值的问题,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城市用地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等相关数据,建立约束回归分析模型,提出分省逐年拆除面积计算方法,估算拆除面积和拆除率。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我国近20年建筑规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规模数据 竣工面积 拆除面积 拆除率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金融知识图谱的实体和关系联合抽取算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扬 闫宏飞 陈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在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中,传统方法先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再进行关系抽取,导致任务间关联信息的丢失,而且忽略了实体间的重叠关系。为此,基于能识别重叠关系的Bi-LSTM+CRF模型,通过参数共享实现两个任务联合学习,充分利用任务间联系来优化... 在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中,传统方法先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再进行关系抽取,导致任务间关联信息的丢失,而且忽略了实体间的重叠关系。为此,基于能识别重叠关系的Bi-LSTM+CRF模型,通过参数共享实现两个任务联合学习,充分利用任务间联系来优化结果。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在实体识别上取得了78.4%的f1值,在非重叠关系和重叠关系的抽取上取得了50.5%和45.0%的f1值。为验证该方法可后续用于金融知识图谱构建,提取了小型金融数据集来验证其在金融数据上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关系抽取 联合抽取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网的低空遥感影像全卷积神经网络水质等级分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春 杨怿 +1 位作者 周源 周骁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6-46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像素级标注算法。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集建立、全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和训练流程,实现水体的水质等级分类及像素级标注。使用上海市嘉定区某区域和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某区域的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对该算法进行...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像素级标注算法。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集建立、全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和训练流程,实现水体的水质等级分类及像素级标注。使用上海市嘉定区某区域和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某区域的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平均水质等级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87.96%和7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遥感 水质等级分类 全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Conv1D-2Bi-LSTM模型的交通流预测
6
作者 张瑜 刘德斌 +1 位作者 戴志敏 杨子兰 《计算机仿真》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在智能交通中,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预测对市民的出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智能交通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一维卷积和双层双向长短时记忆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模型结合了一维卷积模块和两层双向长短时记忆... 在智能交通中,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预测对市民的出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智能交通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一维卷积和双层双向长短时记忆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模型结合了一维卷积模块和两层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块提取交通流的时空特征和前后依赖的周期性特征,同时引人注意力机制关注不同时刻的交通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对比模型,说明所提模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流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一维卷积模块 循环神经网络 交通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预警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新阈值的设定
7
作者 陈铭 陈羿 +12 位作者 刘嘉澍 王严茹 李楠 张梦宇 李菲 王广宇 陈焕珍 杨昕 张立娟 苏斌 朱冰 李鸿 曲伸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预警前列腺癌(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新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151例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为金标...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预警前列腺癌(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新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151例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为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进行比较,其中合并PCa的患者分为PCa-T2DM组和PCa-非T2DM组。采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T2DM人群中预警PCa的PSA新阈值(原阈值4.0 ng/ml),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采用概率函数拟合估算总体人群中PSA水平的分布情况,支持向量机计算新阈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检验其诊断效能。结果:2151例患者的PCa检出率为35.89%(772/2151)。将所有受试者分为T2DM组496例(23.06%)和非T2DM组1655例(76.94%)。T2DM组患者的PSA低于非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T2DM人群筛查PCa的PSA新阈值为3.27 ng/ml。T2DM组以PSA=3.27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3%和41.36%。全部人群以PSA=4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4%和46.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PSA水平降低,针对T2DM人群的PSA新阈值(3.27 ng/ml)具有较好的前列腺癌预警作用,有利于提高T2DM患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原文传递
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关键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曹东江 王帅 +3 位作者 熊润群 刘云淮 罗军舟 何田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8-1754,共17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应用在通信范围、能耗、时延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产生.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多样性,异构设备间存在通信壁垒不能进行直接通信.由于信息交互能力的缺失,广泛部署的异构物联网设备相互竞争频...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应用在通信范围、能耗、时延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产生.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多样性,异构设备间存在通信壁垒不能进行直接通信.由于信息交互能力的缺失,广泛部署的异构物联网设备相互竞争频谱资源并导致通信干扰日益严重.此外,异构设备间的通信障碍限制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传统的利用网关实现异构设备间的通信需要额外的开销.研究人员提出了不需要网关设备进行协议间转换的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技术,使得异构设备能够进行直接通信.本文首先分析和总结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的关键技术:数据包级、信号级和符号级的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技术;之后,介绍了所提相关技术在异构物联网设备共存场景下的抗干扰协调应用;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了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无线网络 异构物联网直联通信 无线通信协议 数字调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