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牙髓病学专科教育体系对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建设的借鉴意义
1
作者 田福聪 王晓燕 高学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9期497-503,共7页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口腔医学专科的建立与发展,但如何发展并无经验可循。美国在牙科专科的认定与管理方面有长期而成熟的制度。本文第一作者分别接受过中美两个体系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训练,曾分别任教于中美两国的牙学院。本文目...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口腔医学专科的建立与发展,但如何发展并无经验可循。美国在牙科专科的认定与管理方面有长期而成熟的制度。本文第一作者分别接受过中美两个体系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训练,曾分别任教于中美两国的牙学院。本文目的在于结合美国牙科协会下属委员会负责的牙科专科申请与认定标准,美国牙髓专科医师的培养现状与包括教育机构、师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培养要求等,探讨如何借鉴或参考美国的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生培训体系。作者认为,培养后的专科医师认证制度对整个培养体系必不可缺,规范的转诊制度是专科医师有效服务的重要保证。以此为基础,回顾我国的牙体牙髓专科教育与培训体制,期望本文为进一步明确专科定义,完善专科培养制度并最终建立规范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科医师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学 牙髓病学 专科教育 专科认证 转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17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2
作者 岳林 张路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承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17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于2024年10月9—1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思想为“传...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承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17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于2024年10月9—1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思想为“传承赓续,创新发展”。会议设置了以下6个特色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会 牙体牙髓病学 口腔医院 香格里拉饭店 学术会议纪要 口腔医学院 主题思想
原文传递
氟保护漆抗牙根面酸蚀脱矿的耐久性体外研究
3
作者 田洪琰 蔡雪 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在牙根面应用氟保护漆的抗酸蚀脱矿作用的耐久性。方法:制备人离体牙冠部和根部样本,涂布多乐氟形成保护膜,对保护膜-牙本质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氟元素含量能谱分析,比较氟保护漆在冠和根上应用的差异。制备人离体牙根面样... 目的:研究在牙根面应用氟保护漆的抗酸蚀脱矿作用的耐久性。方法:制备人离体牙冠部和根部样本,涂布多乐氟形成保护膜,对保护膜-牙本质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氟元素含量能谱分析,比较氟保护漆在冠和根上应用的差异。制备人离体牙根面样本,涂布多乐氟形成保护膜,在常温去离子水中放置14 d使其发生老化,然后用pH 4.5的乙酸脱矿4 d,再对保护膜-牙本质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氟元素含量能谱分析,并与未使用多乐氟的脱矿样本和使用多乐氟但未经过老化的脱矿样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乐氟的即刻渗透深度在冠部牙本质较强,在根部牙本质较弱。未使用多乐氟的对照组样本经酸蚀后发生明显脱矿。使用多乐氟的样本不经老化时,酸蚀后未发生脱矿,多乐氟中的氟元素渗透达界面下方(76.00±8.94)μm;经过老化再酸蚀,保护膜结构破坏,但牙本质未发生脱矿,界面下方(5.00±3.53)μm处仍存留有氟元素。结论:多乐氟在牙根面具有抗酸蚀脱矿作用,此种作用在失去保护膜结构后仍可发挥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可用于预防根面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氟化物 多乐氟 牙根龋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砥砺共行70载
4
作者 王晓燕 岳林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共11页
本文梳理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自1953年创刊至2023年7月发表的所有牙体牙髓病学相关文章,共1247篇,占《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刊发文章(9961篇)的12.5%,承载着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前行的历程。本文记录了开创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的5位前辈... 本文梳理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自1953年创刊至2023年7月发表的所有牙体牙髓病学相关文章,共1247篇,占《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刊发文章(9961篇)的12.5%,承载着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前行的历程。本文记录了开创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的5位前辈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9位主任委员带领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事业进步的足迹。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近30年来发展迅猛,无论从临床诊治技术还是前沿科学研究,均有直追国际先进水平的表现。70年来,我国在龋病、牙髓治疗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牙齿咬合疾病、牙发育性疾病方面多有独到的建树;在牙髓生物学和牙髓根尖周病、牙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中也紧随国际热点。学者们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虽然只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部分工作,但通过本文的回顾,仍可触及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领域的卓越成绩及传承发展的清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论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牙体牙髓病学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龋病 牙髓根尖周病 牙髓治疗 牙体治疗 牙髓生物学 牙齿咬合疾病 牙发育异常性疾病
原文传递
以牙髓及根尖周状况指导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云娇 赵笑 +3 位作者 杨帆 张晓 王晓燕 刘云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重新修复是口腔临床中的常见问题,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情况复杂多样,常常需要多个学科协作诊疗。然而,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尚缺乏系统而简洁的指导原则。笔者结合修复临床工作经验及牙体牙髓专业专家的意见... 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重新修复是口腔临床中的常见问题,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情况复杂多样,常常需要多个学科协作诊疗。然而,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尚缺乏系统而简洁的指导原则。笔者结合修复临床工作经验及牙体牙髓专业专家的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未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的患牙、曾行RCT的患牙及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修复体拆除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牙髓及根尖周状态、RCT质量等情况,总结了以下治疗建议。①对于未行RCT的患牙,拆冠后需要评估牙髓活力、是否发生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再次预备量大小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RCT。②对于曾行RCT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应视情况行根管再治疗(root canal retreatment,re⁃RCT)、观察或直接修复治疗,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建议re⁃RCT后再行修复治疗。③对于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患牙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建议观察或直接冠修复,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如果桩细而根管壁较厚,可尝试拆桩后re⁃RCT,如果桩粗而根管壁薄,可保留桩核,尝试根尖手术。对于牙体缺损过大或牙周条件极差难以保留者,建议拔除患牙。笔者将上述建议精炼成一套诊疗流程,以期为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牙修复 牙冠 牙髓 根尖周病 牙修复失效 根管治疗 再治疗 桩核技术 根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人牙髓细胞的抗炎修复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婧宜 王赛楠 董艳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的抗炎和修复作用,探索可适宜于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的药物。方法:取新鲜拔除的人类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hDPCs... 目的:研究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的抗炎和修复作用,探索可适宜于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的药物。方法:取新鲜拔除的人类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hDPCs原代培养,消化传代至4~6代,向培养基中加入1 mg/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培养24 h,获得LPS刺激后的hDPCs(LPS-hDPCs),实验组使用含有不同浓度(1、10、100μmol/L)NSAIDs(阿司匹林或美洛昔康)的培养基培养LPS-hDPCs,普通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在第1、3、5、7天对细胞增殖活力进行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法于6 h检测炎症基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培养7 d后检测成牙分化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表达;采用茜素红染色法于第14天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氯化十六烷基吡啶进行矿化结节钙半定量检测。结果:MTT结果显示,1~100μmol/L阿司匹林或美洛昔康对hDPCs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该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100μmol/L美洛昔康或100μmol/L阿司匹林均可显著下调LPS-hDPCs炎症基因TNF-α和IL-6表达(P<0.05),且100μmol/L美洛昔康的该作用效果显著强于100μmol/L阿司匹林(P<0.05)。100μmol/L美洛昔康可以显著促进LPS-hDPCs成牙向分化基因DSPP、DMP-1的表达和矿化(P均<0.05)。结论:美洛昔康可促进hDPCs增殖,在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升高的同时,可促进炎症状态下hDP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和矿化,美洛昔康可能在牙髓炎症中发挥抗炎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药 非甾类 脂多糖类 牙髓 细胞 培养的 美洛昔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专科医师应用锥形束CT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叶佳学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调查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牙髓专科医师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CBCT在牙髓根尖周病诊治中作用,为CBCT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调查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牙髓专科医师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CBCT在牙髓根尖周病诊治中作用,为CBCT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包括临床病历、放射申请单/报告及二维和三维影像学资料,除外因正畸或修复等原因而拍摄者。分析临床资料,调查应用CBCT的牙髓医师经验及培训背景、全年接诊患者数量,同时检索CBCT检查目的和兴趣区、CBCT拍摄的技术参数(如机型和视野)、拍摄后的报告,评估对诊断的影响。应用Wilcoxon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CBCT兴趣区的分布,应用卡方检验及两两比较分析不同临床经验的牙髓专科医师(高、中、低年资)应用CBCT的情况。结果:共61名临床医师全年接诊34952人,申请CBCT扫描共3308份,其中受检者3218例(男∶女约为1∶2),年龄中位数35岁(28,49),占全年接诊患者数量10%;其中98%的CBCT检查在拍摄二维根尖片后,96%的CBCT扫描投照视野小于10 cm×10 cm。3308份CBCT中83%的扫描兴趣区为上下颌后牙区,拍摄数高于前牙17%(Z=-2.278,P<0.05),受检最多的上下颌第一磨牙占受检患牙的35%。统计CBCT扫描目的主要包括三方面:明确临床诊断、指导手术和非手术牙髓治疗(包括牙髓治疗并发症处理)及疗效评估,分别为1111份(34%)、1745份(54%)、311份(10%),其他占2%。CBCT用于明确临床诊断,主要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炎、牙根折裂、牙根吸收和牙外伤,其中353份CBCT检查用于牙根折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阳性诊断率为35%(125/353)。为揭示根管系统解剖而拍摄的846份CBCT中,297份为治疗失败后明确是否有遗漏根管,其中58%(171/297)病例确认存在遗漏根管。在治疗并发症的处理中,CBCT主要用于辅助侧穿的诊断和分离器械的定位。311份CBCT检查应用于疗效评价,包括根管治疗后240份和根尖手术后71份,拍摄原因为复查或治疗后有临床症状、二维根尖片显示持续存在病损。使用CBCT的61名医师包括高年资医师23名,占开具CBCT检查总数的45%,中、低年资医师分别为15、23名,开具CBCT检查占比分别为30%和25%。高年资与低年资医师申请CBCT检查各占接诊患者的10%,高于中年资医师的8%(χ_(1)^(2)=39.4,χ_(2)^(2)=29.1,P<0.001)。主任医师申请比例为18%,高于副主任医师的9%(χ_(1)^(2)=139.4,P<0.001)。CBCT拍摄后医师改变诊断或调整计划者约31%(1009/3308)。结论:牙髓专科医师应用CBCT获得更加丰富的临床信息,有助于诊断和精准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体牙髓病 牙髓专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牙髓干细胞外泌体形态及微小RNA表达谱特征
8
作者 叶雨阳 岳林 +1 位作者 邹晓英 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9-696,共8页
目的:研究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下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来源外泌体的特征,比较其与普通培养下DPSCs来源外泌体的微小RNA(microRNA)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1)分别采用α-基础伊格尔(氏)培养基(αmini... 目的:研究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下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来源外泌体的特征,比较其与普通培养下DPSCs来源外泌体的微小RNA(microRNA)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1)分别采用α-基础伊格尔(氏)培养基(αminimum Eagle’s medium,α-MEM,Hyclone公司,美国)和成牙本质方向分化培养基培养DPSCs 21 d,使用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在两种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命名为普通培养条件下DPSCs外泌体(dental pulp stem cells-exosomes,DPSCs-Exo)和成牙本质方向分化培养条件下DPSCs外泌体(dental pulp stem cells-odontogenic-exosomes,DPSCs-OD-Exo)。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法、纳米粒子示踪分析法和蛋白印迹法观察比较两种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外泌体标记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microRNA芯片法分析DPSCs-Exo和DPSCs-OD-Exo的microRNA表达谱差异,选择差异表达最显著的3种micro-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验证。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采用microRNA目标预测数据库及基因信号通路数据库进行分析,预测microRNA在DPS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中的信号传导途径。结果:(1)普通培养条件下的DPSCs呈梭形、多角形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成牙本质方向诱导分化21 d后的DPSCs也基本呈梭形、多角形。成牙本质方向诱导分化条件下的细胞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结果镜下可见大量色暗沉积物形成,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颜色深染呈深蓝色,而普通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则未见明显染色。两种培养条件下的DPSCs-Exo和DPSCs-OD-Exo形态一致,均呈茶托样,具有双层膜结构。DPSCs-Exo粒径峰值为(114.67±9.07)nm,DPSCs-OD-Exo粒径峰值为(134.00±8.54)nm。DPSCs-OD-Exo的粒径峰值稍大于DPSCs-Ex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0,P<0.05)。DPSCs-Exo和DPSCs-OD-Exo均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TSG)101蛋白、CD63,符合外泌体特征。(2)microRNA芯片结果显示DPSCs-Exo与DPSCs-OD-Exo的microRNA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19个增加2倍以上,1个减少64%。real-time PCR验证结果显示,micro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1246、microRNA-100-5p和microRNA-494-3p在DPSCs-Exo与DPSCs-OD-Exo中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icroRNA目标预测数据库及基因信号通路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进行分析,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靶向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及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结论:DPSCs-OD-Exo与DPSCs-Exo均符合外泌体特征,两者的microRNA表达谱存在差异,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参与调控DPS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细胞在3种生物活性支架上的生长能力 被引量:5
9
作者 魏蔷薇 董艳梅 +2 位作者 陈晓峰 李玉莉 苗国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4-488,共5页
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生物活性支架上的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DPCs,传至第4代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基质前体细胞抗原-1(stro-mal precursor antigen-1,STRO... 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生物活性支架上的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DPCs,传至第4代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基质前体细胞抗原-1(stro-mal precursor antigen-1,STRO-1)表达率。实验使用3种支架,包括胶原(collagen,COL)支架、胶原-生物活性玻璃(collagen-bioglass,COL-BG)支架及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collagen-bioglass-polycaprolacton,COL-BG-PCL)支架。将hDPCs植入支架,采用MTT法于6 h、1 d、3 d、5 d、7 d、14 d和21 d测定hDPCs增殖,在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实验所用hDPCs中含有STRO-1阳性细胞;hDPCs在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的增殖显著高于COL支架(P<0.05),尤其在14 d和21 d 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的光密度值是COL支架的5倍;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区明显较COL支架广泛。结论:hDPCs在COL-BG支架及COL-BG-PCL支架上增殖和分化活跃,优于传统的COL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组织支架 胶原 生物活性玻璃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人牙髓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米姗姗 董艳梅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人牙髓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作用。方法:取人无龋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牙髓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代作为实验用细胞。实验用生物活性玻璃包括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人牙髓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作用。方法:取人无龋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牙髓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代作为实验用细胞。实验用生物活性玻璃包括溶胶-凝胶法制备的58S、纳米58S(Nano-58S)和传统熔融法制备的45S5。用含有1 g/L(mg/mL)的58S、Nano-58S和45S5浸提液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Dulbecco’s mim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培养人牙髓细胞,对照组为不含生物活性玻璃的DMEM培养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溶液[(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于第1、3、5、7天测定细胞增殖,第14天检测细胞的ALP活性。结果:Nano-58S组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Nano-58S组和58S组的细胞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5S5组的细胞增殖(P<0.01)和ALP活性(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Nano-58S和58S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能够促进人牙髓细胞增殖和ALP活性,对人牙髓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羟乙基壳聚糖基水凝胶理化性能及其对人牙髓细胞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春玲 杨聪翀 +2 位作者 屈小中 韩冰 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制备羟乙基壳聚糖(glycol-chitosan,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比较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水凝胶内三维培养增殖和分化情况,探究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及其理化性能对hDP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组成配... 目的:制备羟乙基壳聚糖(glycol-chitosan,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比较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水凝胶内三维培养增殖和分化情况,探究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及其理化性能对hDP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组成配比的GC基单网络水凝胶(GC31)和GC基双网络水凝胶(DN3131、DN6262)。用双联注射器在恒力下推注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测定其可注射性能。用失重法测定水凝胶的体外耐降解性能,并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材料断裂应力。在水凝胶内包封hDPCs进行三维培养,用CCK-8法和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测定hDPCs的增殖情况。成牙本质向诱导培养14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测定各组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基因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和矿化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变化,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3组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能,GC31推注时间最短,DN6262推注时间较DN3131长(P<0.05)。GC31水凝胶在体外降解速率高于双网络水凝胶组(P<0.05),DN3131和DN6262的降解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31断裂应力为1.10 kPa,DN3131和DN6262断裂应力分别为7.33 kPa和43.30 kPa,双网络水凝胶的抗压缩性能较单网络水凝胶有明显增强。hDPCs在3种水凝胶内均处于良好的增殖状态,GC31组的增殖能力高于DN3131和DN6262组(P<0.05),DN3131组的增殖能力高于DN6262组(P<0.05)。在成牙本质向诱导培养14 d后,DN3131和DN6262组的DSPP、DMP-1、ALP表达水平较GC31组升高(P<0.05),DN3131和DN6262组的DMP-1和AL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3131和DN6262组体外培养2周后均可见明显生成棕黑色的团块状矿化结节,而GC31组仅观察到浅棕色钙沉积染色,为零星颗粒状散在分布。结论:不同组成配比的GC基单/双网络水凝胶均满足可注射需求,GC单网络水凝胶力学性能较低,hDPCs在其中表现出更好的增殖能力;而双网络水凝胶具备更好的耐降解性能和更高的力学性能,hDPCs在其中表现出更好的成牙本质向分化潜力和矿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水凝胶 牙髓再生 支架 双网络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春玲 韩冰 王晓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水凝胶是一种柔软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网络体系,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支架材料。牙髓再生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将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后植入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以被吸收降解的生物支架上,诱导牙髓干细胞形成牙髓-牙本质复... 水凝胶是一种柔软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网络体系,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支架材料。牙髓再生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将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后植入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以被吸收降解的生物支架上,诱导牙髓干细胞形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类牙髓样组织。水凝胶支架在牙髓再生中发挥着模拟微环境、传递信号分子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不同成分、性质的水凝胶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支架 牙髓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转运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心韵 高晓敏 +1 位作者 邹晓英 岳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3-899,共7页
目的:探讨胞内转运途径受到抑制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变化,为了解SCAP迁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共染色方法和原位邻... 目的:探讨胞内转运途径受到抑制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变化,为了解SCAP迁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共染色方法和原位邻近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检测SCAP胞内CXCR4与细胞胞内转运相关细胞器标记蛋白的共定位,检测指标包括早期胞内体标记蛋白Rab5、循环胞内体标记蛋白Rab11A、溶酶体标记蛋白Lamp1。分别采用80μmol/L的内吞抑制剂Blebbistatin、80μmol/L的内吞抑制剂Dyanasore对SCAP进行预处理1 h,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表面阳性表达CXCR4的SCAP所占百分比,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荧光共染色结果显示,CXCR4在SCAP胞内的表达位置与早期胞内体标记物Rab5、循环胞内体标记物Rab11A的表达位置重合,小部分与溶酶体标记物Lamp1的表达位置重合。PLA结果显示,CXCR4在SCAP胞内与Rab5、Rab11A、Lamp1均存在共定位。阴性对照组SCAP 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为0.13%±0.10%,经Blebbistatin、Dynasore抑制内吞后,表面CXCR4阳性表达的SCAP显著增多,分别为13.34%±1.31%、4.03%±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62,P<0.001),且Blebbistatin组多于Dynaso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内吞抑制剂抑制CXCR4的胞内转运途径,可使表面表达CXCR4的SCAP增多,提升了SCAP迁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受体4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迁移 胞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摄取外泌体的介导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晓敏 邹晓英 岳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摄取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外泌体的作用,为揭示其内吞外泌体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提取DPSCs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 目的:探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摄取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外泌体的作用,为揭示其内吞外泌体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提取DPSCs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法、纳米粒子示踪分析法以及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2)采用PKH-26膜标记技术标记DPSCs外泌体,37℃条件下将其与SCAP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4℃条件下将其与SCAP共培养作为低温处理组,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SCAP内红色荧光标记情况。(3)通过胞吞抑制方法观察SCAP摄取外泌体的胞吞途径,分别采用10μmol/L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抑制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作为CPZ组、200μmol/L金雀异黄素(genistein,抑制小窝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作为Genistein组、50μmol/L LY294002抑制巨胞饮(macropinocytosis)作用作为LY294002组处理SCAP,将PKH-26标记的DPSCs外泌体与SCAP共培养,同时设置溶剂对照组(添加与抑制剂组等量的DMSO),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SCAP内红色荧光标记情况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有红色荧光标记的SCAP百分比。结果:(1)DPSCs外泌体形态呈茶托样,具有双层膜结构,粒径峰值为144 nm,能够表达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TSG)101蛋白、CD63蛋白,二者皆为外泌体标志蛋白,符合外泌体特征。(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7℃共培养6 h后可见SCAP内有大量红色荧光(PKH-26)标记,而4℃共培养6 h后,SCAP内未见明显红色荧光(PKH-26)标记。(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胞吞抑制后,SCAP内部红色荧光(PKH-26)标记减少,流式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红色荧光标记的SCAP占35.0%,阴性对照组红色荧光标记的SCAP占0.5%,溶剂对照组红色荧光标记的SCAP占29.7%,CPZ组、Genistein组、LY294002组分别下降至13.7%、16.6%、20.9%。结论:SCAP能够摄取DPSCs外泌体,低温可影响该摄取过程;SCAP摄取外泌体主要依赖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小窝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以及巨胞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外泌体 胞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45S5体外对根尖牙乳头细胞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彩云 董艳梅 +3 位作者 邱莞迪 刘玉三 王雯虹 李言君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81-286,317,共7页
目的明确生物活性玻璃(45S5)对人根尖牙乳头细胞体外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浓度为0.1 mg/mL的45S5浸提培养液与人根尖牙乳头细胞共培养,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45S5浸提培养液硅、钙、磷离子浓度,细胞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R... 目的明确生物活性玻璃(45S5)对人根尖牙乳头细胞体外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浓度为0.1 mg/mL的45S5浸提培养液与人根尖牙乳头细胞共培养,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45S5浸提培养液硅、钙、磷离子浓度,细胞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PCR检测细胞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相关基因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的表达,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钙结节半定量分析矿化结节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S5浸提培养液中硅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45S5浸提培养液连续诱导培养根尖牙乳头细胞3、5、7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45S5浸提培养液连续诱导培养根尖牙乳头细胞7 d,细胞DSPP、DMP-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S5生物活性玻璃体浸提培养液连续诱导培养根尖牙乳头细胞14和21 d,茜素红染色后观察45S5组和矿化诱导培养液(OM)组均见明显红染矿化结节,对照组未见明显红染矿化结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钙结节半定量分析各组钙离子浓,45S5和OM组OD值高于对照组(P<0.05),45S5组OD值高于OM组(P<0.05)。结论0.1 mg/mL生物活性玻璃45S5体外促进根尖牙乳头细胞增殖、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相关基因高表达和矿化结节形成,45S5体外促进根尖牙乳头细胞成牙本质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根尖牙乳头细胞 成牙本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流动牙胶封闭剂GuttaFlow2单尖充填弯曲根管的封闭效果
16
作者 何佩瑶 包旭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评估常温流动牙胶封闭剂单尖充填法对弯曲根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3D打印轻、中、重度弯曲根管模型各20例,分别采用热垂直加压技术(warm vertical compaction,以AH-Plus为封闭剂,以下称WVC组,n=10)和单尖充填技术(以GuttaFlow2为... 目的:评估常温流动牙胶封闭剂单尖充填法对弯曲根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3D打印轻、中、重度弯曲根管模型各20例,分别采用热垂直加压技术(warm vertical compaction,以AH-Plus为封闭剂,以下称WVC组,n=10)和单尖充填技术(以GuttaFlow2为封闭剂,以下称GF2组,n=10)充填根管,在距根尖2 mm(根尖部)、4 mm和6 mm(根中部),以及距根尖8 mm(根冠部)处切片,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计算根管截面的空隙面积百分比。(2)选取离体恒磨牙轻、中、重度弯曲根管各16例,同样分别采用热垂直加压技术(WVC组,n=8)和GuttaFlow2单尖充填技术(GF2组,n=8)充填根管,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计算距根尖2 mm(根尖部)、5 mm(根中部)和8 mm(根冠部)处各个截面上封闭剂渗入牙本质小管区域的渗透百分比。结果:(1)根管空隙面积百分比:GF2组和WVC组轻、中、重度弯曲根管根尖部均无明显空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部两种充填方法产生的空隙面积百分比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根冠部GF2组相较于WVC组在轻度弯曲根管中出现了更多的空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封闭剂对牙本质小管渗透百分比:GF2组在轻、中、重度弯曲根管根尖部,封闭剂对牙本质小管渗透百分比分别为36.10%、55.80%、65.08%,重度弯曲根管显著高于轻度弯曲根管(P=0.001);组间比较提示,根尖部GF2组轻、中、重度弯曲根管牙本质小管渗透百分比均明显高于WVC组(分别为15.78%、20.70%、15.61%,P=0.001),根中部GF2组轻、中度弯曲根管牙本质小管渗透百分比也明显高于WVC组(P=0.001),但根冠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流动牙胶封闭剂单尖法充填弯曲根管在根尖和根中段对根管的封闭效果和热垂直加压技术相同,而对牙本质小管则具有更好的渗透封闭效果,尤其对于重度弯曲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材料 弯曲根管 单尖充填 热垂直加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型粘接剂对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傅昭然 田福聪 +2 位作者 张路 韩冰 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一步法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与不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匹配使用时,光固化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Opti Bond Versa(VSA)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步法... 目的:研究一步法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与不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匹配使用时,光固化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Opti Bond Versa(VSA)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Opti Bond All in One(AIO)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B)作为对照,同时选择Rely X Ultimate(RLX)和Nexus 3 Universal(NX3)作为不同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收集新鲜无龋磨牙80颗,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根据粘接剂种类、粘接剂是否进行光固化和水门汀种类的不同组合分为16组,每组随机5颗。按照说明使用各组粘接剂,光固化(10 s)或者不进行光固化后,在粘接剂上方放置树脂水门汀厚度为1 mm,光照20 s(650 m W/cm^2),然后在水门汀上方分层填压复合树脂并固化(厚度5 mm)。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慢速切片机制备横截面积1 mm×1 mm的条形树脂-水门汀-牙本质样本,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SBU光固化后与RLX和NX3联合使用,粘接强度[(35.45±7.04)MPa和(26.84±10.39)MPa]显著高于未光固化组[(17.93±8.93)MPa和(10.07±5.89)MPa,P<0.001]。SBU在相同光固化模式下,与RLX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与NX3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P<0.05)。与对照AIO相比,SBU光固化后与RLX匹配使用时的粘接强度高于AIO组[(35.45±7.04)MPa vs.(24.86±8.42)MPa,P<0.05],而未光固化下SBU的粘接强度低于AIO组[(17.93±8.93)MPa vs.(22.28±7.57)MPa,P<0.05]。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VSA与对照粘接剂SEB在不同的光照模式及联合使用不同的水门汀各组之间的粘接强度(25.98~32.24 MP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的固化模式以及双固化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对于两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固化模式以及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剂 树脂黏固剂 牙本质黏结剂 牙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T基因移码突变导致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18
作者 张真伟 徐欣然 +2 位作者 高学军 董艳梅 田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纳入1例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符合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的患者家系,在中国人群中发现RELT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相关,分析其突变效应,探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采集家系成员... 目的:纳入1例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符合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的患者家系,在中国人群中发现RELT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相关,分析其突变效应,探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等生物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其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利用SIFT、PolyPhen-2等网站预测突变的致病性;利用Uniprot网站对比不同物种的蛋白序列,分析蛋白保守性;利用Alphafold 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蛋白在三维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先证者表现为典型的钙化不全型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磨耗重,釉质较软,表面粗糙着色,部分釉质丧失,其他家系成员不具有类似的口腔表现。WES和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先证者携带RELT基因的纯合移码突变,即NM_032871.3:c.1169_1170del,其父母均为携带者,该突变被预测为能致病。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显示,与野生型RELT蛋白相比,突变蛋白p.Pro390fs35构象提前终止,影响该蛋白正常功能。结论:通过对一个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家系进行表型分析、基因测序及功能预测等,发现RELT基因的纯合移码突变可造成蛋白结构异常,导致钙化不全型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RELT基因 移码突变 釉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妇女牙周状况与骨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洁 李建红 +2 位作者 袁婷婷 和璐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体重指数等。检查并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探诊后出血百分比等反映牙周状况的指标;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在曲断图像中测量下颌骨下缘颏孔处对应的皮质骨厚度。检查者和测量者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侧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T值(测得的骨质密度与年轻白人女性的平均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和非骨质疏松组(T值≥-2.5),比较两组间的牙周指标和曲面断层片中测量的颏孔处皮质骨厚度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98名受试者中,共检查出骨质疏松者47例,所占比例为47.9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年龄和绝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59.64±4.58)岁vs.(56.94±4.26)岁,P<0.05]、绝经时间更长[(10.17±5.37)年vs.(6.02±4.48)年,P<0.05];绝经年龄和体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后出血阳性比例分别为21.43%±17.09%(非骨质疏松组)和29.43%±21.12%(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等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随着全身骨质密度减低而减少,均值分别为(4.25±0.77)mm(非骨质疏松组)和(3.61±1.04)mm(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与全身骨质密度间无相关性,但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的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这提示可利用颌面部影像显示的颌骨皮质骨厚度来推断全身骨密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妇女 骨质疏松 牙周炎 皮质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牙根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晨 章文欣 +2 位作者 戚苈源 高学军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2,共6页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 目的:以组织学切盘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使用旋转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30/0.09,每次更换器械,使用1%(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应用扫频OCT(swept source OCT,SS-OCT)系统及驱动装置,对牙根根尖部进行360°均匀环扫,对距根尖孔1、2和3 mm处的牙根横断面进行图像重建,由两名观察者诊断扫描图像中的牙根裂。OCT扫描后,对牙根进行组织学观察,在距根尖孔1、2和3 mm处制作横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根裂的发生情况,并作为金标准评价OCT诊断根管预备后牙根裂的准确性。结果:20个离体下颌切牙样本进行根管预备后,组织学检查60个(20牙×3截面/牙)根尖区牙根截面上,有9颗牙共13个截面存在牙根裂;应用OCT扫描成像,正确诊断了其中12个截面牙根裂,即OCT扫描阳性预测值为1.000;对于组织学切盘检查未发现根裂的47个牙根截面,OCT无误诊发生,OCT发现根裂的阴性预测值为0.979。OCT诊断牙根裂的准确性为0.983,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1.000。结论:OCT系统可以准确诊断根管预备后根尖部管壁牙根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根管预备 牙根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