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主要更新内容解析
1
作者 晋菲斐 周靖 +1 位作者 黄伟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2023年12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相较于第六版标准,第七版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1)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人员配置和人员资质要求;(2)创伤中心需制定更加结构化及有效的创... 2023年12月,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相较于第六版标准,第七版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1)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人员配置和人员资质要求;(2)创伤中心需制定更加结构化及有效的创伤救治效果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3)创伤中心需制定数据质量计划;(4)创伤中心需面向特定患者制定新的诊疗方案;(5)创伤中心需具备新的专业领域知识;(6)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可用性标准;(7)创伤中心需满足新的学术和科研要求;(8)三级创伤中心若提供神经创伤救治需有相应资质证明;(9)儿童创伤中心的新要求;(10)四级创伤中心标准。近10年来学者在创伤领域发表的研究文献为上述更新内容提供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即结合这些证据对第七版标准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卫生资源 循证医学 标准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载耕耘,硕果满枝——中国创伤救治300期回顾与憧憬
2
作者 张连阳 白祥军 +1 位作者 张茂 王天兵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自2016年7月启动以来已历经8年,实现了除港澳台地区的全国覆盖,标准版举办300期。4个版本共举办415期,培训34761人。“创伤救治云端论道”举办了43期。出版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等9部教材,至少发表了14篇文献(...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自2016年7月启动以来已历经8年,实现了除港澳台地区的全国覆盖,标准版举办300期。4个版本共举办415期,培训34761人。“创伤救治云端论道”举办了43期。出版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等9部教材,至少发表了14篇文献(包括4篇英文文献)。本文着眼突破创伤救治瓶颈,对培训对象进行分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强强联合打造系列教材,遵循安全理念开展培训等主要创新点,并提出CTCT下一步持续改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西部地区创伤救治现状的考察及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建 黄博轩 +2 位作者 郎克 Henry Xiang 王天兵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短期走访考察,探讨我国以青海省为代表的西部边远高原地区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立的条件,设计及实施方法。方法2018年8月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的4个县(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同仁...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短期走访考察,探讨我国以青海省为代表的西部边远高原地区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立的条件,设计及实施方法。方法2018年8月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的4个县(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同仁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走访考察,初步调查了4个县人民医院的基本急诊急救情况,对各医疗机构的规模,科室设置,患者类型,地理、人文情况,以及医疗机构间的交通、路况等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座谈。结果4所县人民医院均为所在县最大的且唯一的二级甲等西医综合性医院,主要负责辖区内百姓的慢病治疗、公共卫生以及创伤患者的救治。创伤为各家医院急诊疾病谱中的第一位疾病。黄南藏族自治州为高原地区,4所州人民医院的平均海拔为2928.2 m,汽车为创伤急救及转运的唯一交通工具,4所医院之间的平均汽车时间为122.5 min,4所医院间的平均车程为110.2 km,4所医院距青海省创伤救治中心的平均车程为199.25 km,汽车时间平均为175 min。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3个县规模较小,只设有综合内科及综合外科。急诊科正在建设或建立不久,缺乏合理规范的救治分区,设备尚齐备,但人员缺乏系统规范培训。结论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代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随着西部大开发及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创伤发生率高,但相应的救治条件和水平有待提高,建立以省会医院为创伤医学中心,州人民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县人民医院为创伤救治点的符合地域特点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并大力开展创伤从业人员相关培训可以提高当地的创伤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西部地区 转运 急救体系 交通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4
作者 杜哲 黄伟 +9 位作者 王志伟 周靖 熊建 李明 张鹏 刘中砥 朱凤雪 王传林 姜保国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中心 MDT 模式 严重创伤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
5
作者 马勇 杜昌 +4 位作者 郭维 朱继红 朱凤雪 党育 郭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 目的: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练周”),及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钢架雪车项目(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受伤、救治情况,参考和借鉴《冬季雪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标准》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分析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事故发生点位等。结果:参加国际训练周和北京冬奥会总计743名运动员,比赛期间共发生翻车、翻撬、碰撞事故58次,其中有28次(运动员28例)出现了运动员受伤,占事故总数的48.3%,占运动员总数3.8%,其中男性9例(32.1%),女性19例(67.9%),平均年龄(26.3±4.7)岁。28例受伤运动员中20例(71.4%)为Ⅰ类伤,在现场得到了救治处理,8例(28.6%)伤情较重的,其中Ⅱ类伤(7例)、Ⅲ类伤(1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3例(10.7%)出现了多发损伤,其中2例为2部位受伤,1例为3部位受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脚踝及脚趾(10/32,31.3%)。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1例(3.6%)同时出现了2种受伤类型,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关节和(或)韧带损伤(11/29,37.9%)。赛道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为第9弯道(18/58,31.0%)。结论:通过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好地为今后我国开展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运动提供经验和参考,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奥运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医疗保障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永刚 阮兴隆 +4 位作者 李明 王传林 梁正云 喻廷江 陆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8月—2019年8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前37个月收治的110例严...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8月—2019年8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前37个月收治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1年10月即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后26个月收治的7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紧急输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损伤控制手术申请到手术开始时间、损伤控制手术1 h内开始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的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紧急输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损伤控制手术申请到手术开始时间、总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损伤控制手术1 h内开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能有效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死亡率 严重多发伤 实体化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建CTCT^(R)线上平台助力创伤中心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连阳 白祥军 +1 位作者 张茂 王天兵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485-488,共4页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R))自2016年7月启动,迄今已近5年,在全国同道的大力支持下高速推进,已经建设了标准版、基层版、护理版和主任版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创伤中心和体系的建设。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前所未有地改...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R))自2016年7月启动,迄今已近5年,在全国同道的大力支持下高速推进,已经建设了标准版、基层版、护理版和主任版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创伤中心和体系的建设。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医院工作环境、学术交流和任职教育等,也增加了各地创伤中心建设的难度,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CTCT^(R),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CTCT^(R)相关微信群的基础上,2020年10月推出了"创伤救治云端论道",并将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推出CTCT^(R)在线学院。本文小结了CTCT^(R)进展,并介绍了"微信CTCT^(R)在线学院+腾讯会议云端论道案例讨论+CTCT^(R)微信群"三位一体的CTCT^(R)线上课程建设框架,为各位同道积极参与线上交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建设 救治培训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创伤救治培训现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慧娟 程晶 +2 位作者 张敏 陈水红 孙丽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78-80,F0003,共4页
随着经济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是一个挑战。护士作为创伤救治小组的角色之一,在创伤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知识水... 随着经济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是一个挑战。护士作为创伤救治小组的角色之一,在创伤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知识水平及必备的技能非常有限,为其提供充足的培训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护理人员创伤救治培训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管理者及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护理 培训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的一致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逸凡 刘中砥 +1 位作者 张鹏 黄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通过3名临床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一致性分析,确定该评分对于临床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对医疗资源分配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 目的:通过3名临床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一致性分析,确定该评分对于临床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对医疗资源分配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伤或严重创伤患者(ISS≥16分),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数据分别交由3名创伤外科专业临床医师作为评价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并进行ISS评分,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对各项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并使用Fleiss kappa检验对3名医师之间ISS评分可信度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通过3名评价者对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ISS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得出总Fleiss kappa值为0.581,整体一致性为中等。根据ISS评分计算规则对不同分值进行一致性分析,其中单部位严重创伤简明损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为4分或5分、ISS评分为16或25分的患者,3名评价者间Fleiss kappa值分别为0.756及0.712,有较高的一致性;各部位AIS均≥4分,即ISS总评分≥41分的严重创伤患者,3名评价者间Fleiss kappa值均≥0.8,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根据3名评价者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ISS评分一致性分析可知,当救治或转运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时,该评分在用于科室间沟通或医院间转运时存在一定的准确性误差,不同评价者对于同一损伤的评分一致性中等,可能造成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误判以及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当,但对于单部位或多部位AIS评分≥4分的创伤患者,ISS评分在不同评价者间高度一致,可准确表明及传达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损伤严重度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救治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慧娟 刘洋 孙丽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创伤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大的卫生问题,是青壮年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专业化的创伤救治中心以及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创伤救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救治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现... 创伤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大的卫生问题,是青壮年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专业化的创伤救治中心以及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创伤救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救治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质量控制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医疗保障团队的筹备与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慧娟 孙丽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对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医疗保障团队的筹备与建设、应战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赛场医疗环境、人员配备及其工作职责、物资协调、培训、成果,以期为今后类似冬季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奥会 雪橇 雪车 医疗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司筱芊 赵秀娟 +1 位作者 朱凤雪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5~82.00)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RDS组(n=89)和非ARDS组(n=225),通过判定差异寻找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是否出现ARDS的回归模型。结果: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发生率为28.3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别为4.01(95%CI:1.75~9.20)、5.22(95%CI:1.29~21.08)、1.07(95%CI:1.02~1.57)、2.53(95%CI:1.21~5.28)和1.26(95%CI:1.02~1.57),P值分别为0.001、0.020、0.009、0.014和0.034。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男性0.59(95%CI:0.51~0.68)、冠心病史0.55(95%CI:0.46~0.64)、APACHEⅡ评分0.65(95%CI:0.57~0.73)、受伤原因为车祸伤0.58(95%CI:0.50~0.67)、肌钙蛋白Ⅰ0.73(95%CI:0.66~0.80),总体预测值为0.81(95%CI:0.74~0.88)。结论:ARDS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冠心病史、高APACHEⅡ评分、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这几项指标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出血性休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处坠落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的院前因素
13
作者 杜哲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分析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的院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ISS评分≥16的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 目的:分析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的院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ISS评分≥16的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自杀倾向、精神疾病,以及坠落高度、接触介质的性质、身体着地的部位、简明损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是否接受手术,并统计院内死亡人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I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60例,其中男1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56±15.85)岁,有自杀倾向者36例(22.50%),有精神障碍者12例(7.50%),坠落高度平均(7.20±8.33)m,接触介质软者48例(30.00%),身体着地部位为头部40例(25.00%)、下肢26例(16.25%)、腹侧16例(10.00%)、背侧40例(25.00%)、侧方38例(23.75%)。ISS评分22.8±6.85,GCS评分13.49±3.39,ICU停留时间(9.96±8.12)d,接受手术者142例(88.75%)。本组院内死亡8例,均为头部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00%(8/160)。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ISS评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有自杀倾向(P=0.01)和身体着地部位(P=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有自杀倾向和头部撞击地面是IS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收集高处坠落伤患者在院前的信息,尤其是是否有自杀倾向、是否为头部着地,可有效预测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提早诊断、提早护理、提早治疗,从而避免可预防的死亡,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意外跌倒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院前因素 坠落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与发展
14
作者 姜保国 王天兵 《中华创伤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的急诊、创伤、神外、胸外、监护、康复等科室创设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开展交通伤救治及研究工作。2010年,北京大学... 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的急诊、创伤、神外、胸外、监护、康复等科室创设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开展交通伤救治及研究工作。2010年,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牵头科研专项并在多地开展试点,构建了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形成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2016年,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立,推动了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建设、理念推广及信息互联。2019年,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立,在临床诊疗、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公共救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的创伤救治体系。笔者从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及国家级创伤救治平台建设两方面就上述内容展开阐述,并展望中国创伤医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中国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口服抗血栓药物患者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维 石茂静 +1 位作者 郭杨 王天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85-293,共9页
创伤是世界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死亡原因为创伤,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580万[1]。创伤后大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首要的可预防因素[1]。抗血栓药物是易栓疾病(如房颤、冠心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血栓形成和栓... 创伤是世界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死亡原因为创伤,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580万[1]。创伤后大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首要的可预防因素[1]。抗血栓药物是易栓疾病(如房颤、冠心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的防治基石。随着人口老龄化,易栓疾病诊断和防治的进展,应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在不断增加。在美国,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已高达6百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领域 抗血栓药物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急性创伤 创伤患者 抗凝药物 血栓形成 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辅政 赵秀娟 +3 位作者 邓玖旭 杜哲 王天兵 朱凤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第...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第1组:淋巴细胞减少后在5 d内恢复正常;第2组:淋巴细胞减少后未恢复正常;第3组:淋巴细胞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并记录各组患者在住院28 d后的转归情况。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创伤早期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同时,为排除年龄的影响,依据年龄是否≥65岁进行分层,并根据住院时间是否≥28 d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非延长组,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探讨淋巴细胞变化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83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17例,主要受伤机制为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为(30±11)分。根据连续5 d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分组,第1组32例,第2组33例,第3组18例。第2组33例患者中,在住院28 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15.2%(5/33),未出院9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进一步按年龄进行分层后,发现在高年龄患者中淋巴细胞处于低水平是住院时间≥28 d的危险因素,但在低年龄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偏高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一直处于低水平与预后不佳密切相关,尤其在高年龄患者中明显,淋巴细胞可作为一项可靠指标用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淋巴细胞减少 适应性免疫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解鹏 李纾 +4 位作者 赵秀娟 郭辅政 薛海岩 王振洲 朱凤雪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是否并发AKI,将所有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是否并发AKI,将所有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86例,其中AKI组患者79例,非AKI组患者207例。AKI组年龄、砸压伤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APACHEⅡ评分是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年龄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6(95%置信区间:0.585~0.727,P<0.001),最佳截断值为76.50岁,敏感度为53.2%,特异度为72.5%,约登指数为0.26。APACHEⅡ评分预测的AUC为0.696(95%置信区间:0.629~0.764,P<0.001),最佳截断值为18.50分,敏感度为60.8%,特异度为68.1%,约登指数为0.29。结论年龄及APACHEⅡ评分是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出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心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菁菁 郑铭 王天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心脏损伤作为创伤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其损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直接严重的心脏创伤致死率极高,有95%的患者发生院前死亡。而随着创伤救治的进步及院前死亡率降低,创伤后继发性心脏损伤也愈发常见,如失血性休克、烧伤或多发伤后均可... 心脏损伤作为创伤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其损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直接严重的心脏创伤致死率极高,有95%的患者发生院前死亡。而随着创伤救治的进步及院前死亡率降低,创伤后继发性心脏损伤也愈发常见,如失血性休克、烧伤或多发伤后均可导致继发性心脏损伤;心脏损伤也是多发伤预后不良及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因素。创伤性心脏损伤的机制涉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释放、炎症反应、补体激活、钙稳态失衡、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等一系列不尽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本文旨在概述创伤性心脏损伤,尤其是原发性心脏损伤和继发性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脏损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炎症 钙稳态失衡 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伤害救治核心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哲 王传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870-872,共3页
动物伤害是急诊常见的临床问题,致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病原致病力之间的较量。需提高人体抵抗力,降低病原致病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疫苗注射。动物伤害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可分为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包括:评估伤情,清创术,预防... 动物伤害是急诊常见的临床问题,致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病原致病力之间的较量。需提高人体抵抗力,降低病原致病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疫苗注射。动物伤害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可分为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包括:评估伤情,清创术,预防破伤风及抗过敏治疗。伤情评估需及早确定致伤动物种类,询问相关病史,完善体格检查以综合制订治疗方案;清创术的目的为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早期伤口冲洗,积极止血,应用抗生素及疫苗预防是关键;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合理注射破伤风疫苗;抗过敏治疗需合理应用抗敏药物,积极治疗过敏性休克并对症治疗。个性问题包括:人咬伤后传染病预防(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暴露),猴咬伤(猴B病毒感染),猫狗咬伤(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哺乳动物咬伤(狂犬病病毒),蛇咬伤(蛇中毒),蜈蚣咬伤(毒素),海蜇蜇伤(毒素+过敏反应),水蛭致伤(水蛭素),马陆蜇伤(毒素)等。需要根据不同动物致伤机制,确定相应细菌、病毒、毒素或过敏反应等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综上,针对动物伤害:预防伤害为第一(做好预防工作),识别动物为第二(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尽早冲洗为第三(进行高效可行的治疗),提高救治水平是保障(消除治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伤害 核心问题 救治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复苏单元功能分级及配置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慧娟 杜哲 +2 位作者 胡畔 黄伟 王天兵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创伤复苏单元是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进行复苏及损伤控制的重要场所。不同级别的创伤中心对于创伤复苏单元的要求不尽相同,从简单固定、液体复苏到完成影像学检查和损伤控制手术,不同配置的创伤复苏单元承载不同的功能。本文就不同功... 创伤复苏单元是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进行复苏及损伤控制的重要场所。不同级别的创伤中心对于创伤复苏单元的要求不尽相同,从简单固定、液体复苏到完成影像学检查和损伤控制手术,不同配置的创伤复苏单元承载不同的功能。本文就不同功能分级的创伤复苏单元相应设备配置情况进行讨论,以帮助完成创伤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复苏单元 创伤中心 仪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