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内科学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1
作者 刘广杰 李然 +2 位作者 白澎 胥杰 孙永昌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呼吸内科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据统计呼吸系统疾病(肺癌除外)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4位,在农村则占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并发症)已是我国总人口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呼吸内科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据统计呼吸系统疾病(肺癌除外)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4位,在农村则占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并发症)已是我国总人口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学 双语教学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病多发病 内科系统疾病 死亡病因 常见病因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刘广杰 李然 +1 位作者 刘涌 胥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需要既熟练掌握最新医学成果同时又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培养适合当前形势的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是医学教... 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需要既熟练掌握最新医学成果同时又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培养适合当前形势的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本文分析总结了笔者在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方法与手段。采用分层方式制定教学方案,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青年医生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双语讲授;同时以问题为中心,与学生和青年医生开展良好的互动,通过分层互动的模式开展包括双语查房、双语专题讲座、双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既能调动学生和青年医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开阔了学术的视野,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中专业英语水平和教学效果,丰富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经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学 双语教学 分层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和运动中呼吸困难及焦虑、抑郁状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广杰 胥杰 +1 位作者 王扬 罗秀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肺部疾病,也是周身的系统性疾病,提倡采用4方面评价的BODE评价标准,包括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评价因子。中重度COPD患者活动时呼吸困难常是门诊就医时的主诉,也是轻度COPD...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肺部疾病,也是周身的系统性疾病,提倡采用4方面评价的BODE评价标准,包括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评价因子。中重度COPD患者活动时呼吸困难常是门诊就医时的主诉,也是轻度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CB)病程进展的结果,本文目的是观察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中呼吸困难及焦虑抑郁状态,以便加深对COPD的认知。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例;COPD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Ⅱ级稳定期COPD患者18例;Ⅲ级稳定期COPD患者12例,Ⅳ级稳定期COPD患者5例。运动方案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评价采用勃氏分级(Borg scale,BS),焦虑、抑郁状态评价采用HAD评价方法。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为410±65m,Ⅱ级COPD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为368±46m。Ⅲ+Ⅳ级COPD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为238±55m,与慢性支气管炎和中度COPD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明显(P<0.0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Ⅱ级COPD患者运动过程中无明显呼吸困难,Ⅲ+Ⅳ级COPD患者运动中呼吸困难明显,有些患者运动过程中需要休息方完成6分钟的步行。Ⅲ+Ⅳ级COPD患者BS运动初始为4.0±1.0,2分钟时为6.2±2.0,4分钟时为5.0±2.0,6分钟时为6.6±2.0,与慢性支气管炎和Ⅱ级COPD患者的BS差异明显(P<0.01)。经HAD评价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没有焦虑或抑郁状态,COPDⅡ级患者抑郁1例,COPDⅢ+Ⅳ级患者焦虑5例,抑郁3例,焦虑和抑郁5例,共计13例,与COPDⅡ级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较,明显增多(P<0.01)。结论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的平地运动能力下降,运动中呼吸困难明显,一些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 呼吸困难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卓婕 陈东宁 董云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的易患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6月RICU接治的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分为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的易患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6月RICU接治的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分为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分析FVAP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FVAP组全身激素应用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例显著大于NFVAP组(P〈0.05);FVAP的例数以插管后第7~14天最多;FVAP组痰标本共培养出真菌12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属10株,占83.3%(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占50.0%;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占16.7%;克柔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各1株,各占8.3%);烟曲霉菌2株,占16.7%。结论为避免FVAP的发生应减少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明确感染菌株及其敏感药物,对临床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真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顾海彤 刘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 对我院 83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现状的调查分析 ,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真菌感染领域的高度重视。方法 将留取的合格痰液经培养、鉴定分离出真菌 98株 ,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 目的 对我院 83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现状的调查分析 ,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真菌感染领域的高度重视。方法 将留取的合格痰液经培养、鉴定分离出真菌 98株 ,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5 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均患有肺部疾病 ,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真菌感染最多 ,共占 6 8% ;住院日的延长、广谱、多种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医源性因素易导致真菌感染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在分离的真菌中 ,以类酵母菌为主 ,仅念珠菌属即占 90 % ,特别是白色念珠菌 (占 71% ) ,其他真菌分离率均小于 10 % ;98株真菌对 6种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 5 氟胞嘧啶有 90 %的敏感率 ,可作为抗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咪康唑、伊曲康唑对真菌已分别有 2 3.4 %、2 7.1%的耐药率。结论 PFIH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肺部真菌感染 病历 临床资料 病原学分布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鲁启超 左大鹏 +1 位作者 王秋萍 鞠淑英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1,共1页
C反应蛋白在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观察鲁启超,左大鹏,王秋萍,鞠淑英为了鉴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我们采用免疫金标技术,检测末梢血CRP的含量,简便,快速,10分钟即可报告结果。现报告如下... C反应蛋白在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观察鲁启超,左大鹏,王秋萍,鞠淑英为了鉴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我们采用免疫金标技术,检测末梢血CRP的含量,简便,快速,10分钟即可报告结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 病毒性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杰 卓婕 +3 位作者 王扬 罗秀芳 胥杰 陆吉贤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索COPD患者的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状态,评价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呼吸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CO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和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无创气体交换方法求取无氧阈。COPD患者... 目的探索COPD患者的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状态,评价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呼吸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CO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和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无创气体交换方法求取无氧阈。COPD患者予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日120μg,分3次吸入,4周后再次测定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指标。结果 COPD组的PI max为4.8±2.1kPa,低于健康人组的PI max7.1±2.4kPa;PEmax为7.2±3.9kPa,与健康人组的PEmax7.6±3.5kPa没有差别;AT为15.8±3.5 ml/(min·kg),低于健康人组19.6±3.1 ml/(min·kg)。COPD患者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4周前后FEV,分别为1.48±0.39L,1.61±0.43L;V_(50)分别为0.88±0.22L/min,1.21±0.31L/min;PImax分别为4.8±2.1kPa,5.9±2.0kPa,均明显改善。结论 COPD患者不仅存在着肺部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也存在呼吸肌肉和外周肌肉的功能降低,最大吸气压力PI max和无氧阈AT可以作为康复运动设计的呼吸生理学指标。M胆碱受体拮抗药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最大吸气压力 无氧阈 M胆碱受体拮抗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呼吸驱动和呼吸肌力对静息状态与最大运动时呼吸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广杰 王扬 +2 位作者 卓婕 胥杰 罗秀芳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索慢阻肺(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功能状态,明确COPD患者静息和运动时呼吸困难和动脉血氧含量的改变。方法对20例COP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检测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及0.1 s口腔压力(P_(0.1)),行运... 目的探索慢阻肺(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功能状态,明确COPD患者静息和运动时呼吸困难和动脉血氧含量的改变。方法对20例COP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检测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及0.1 s口腔压力(P_(0.1)),行运动负荷试验。以BS评价受试者的呼吸困难,以经皮无创血氧仪测定受试者的血氧饱和度。结果COPD组的PI_(max)为(4.9±2.2)kPa,低于健康人组的PI_(max)(7.2±2.5)kPa(P<0.05),PE_(max)为(7.3±3.8)kPa,与健康人组的PE_(max)(7.6±3.4)kPa没有差别(P>0.05);P_(0.1)为(0.38±0.13)kPa,高于健康人组的P_(0.1)(0.25±0.08)kPa(P<0.05)。COPD组的BSrest为(2.2±1.7),高于健康人组的BSrest(0±0)(P<0.01),BS_(max)为(6.8±1.7),高于健康人组的BS_(max)(3.2±1.6)(P<0.01);SpO_2 rest为(92±6)%,低于健康人组的SpO_2 rest(95±3)%(P<0.05),SpO_2_(max)(86±3)%明显低于健康人组的SpO_2_(max)(92±2)%(P<0.01)。结论COPD患者不仅存在着肺部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也存在呼吸中枢异常和呼吸肌功能降低。COPD患者在最大运动时呼吸困难指数高于健康人,并存在体内氧含量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最大吸气压力 0.1秒口腔压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东宁 白 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 BiPAP呼吸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8例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 目的 探讨 BiPAP呼吸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8例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C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BIPAP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硅沉着病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广杰 王扬 罗秀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硅沉着病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等运动呼吸生理的不同表现,进而为临床上用药选择和康复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20例硅沉着病患者进行了静态肺功能检查和运动负荷试验,测定...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硅沉着病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等运动呼吸生理的不同表现,进而为临床上用药选择和康复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20例硅沉着病患者进行了静态肺功能检查和运动负荷试验,测定了每分钟氧摄取量(VO2),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困难勃氏分级指数(BS)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硅沉着病患者运动中BS与VO2均正相关,得到相关斜率(BSS),运动中COPD患者的BSS显著大于硅沉着病患者BSS,BSS分别为(10.9±3.8)BS/(L.min)和(7.2±1.9)BS/(L.min)(P<0.01),但静息时COPD患者的BS小于硅沉着病患者的BS;最大运动时COPD和硅沉着病患者SpO2均下降,但COPD患者较硅沉着病患者SpO2下降更为明显,分别是86±3%和88±4%(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硅沉着病患者运动中BS与VO2均正相关,运动中COP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速率快于硅沉着病患者,最大运动时两者体内均有缺氧状态,在COPD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硅沉着病 呼吸困难 运动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运动时呼吸困难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广杰 王扬 罗秀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索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运动负荷表现,为临床上应用运动负荷试验判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和20位正常人进行了静态肺功能检查和运动负荷试验,测定了每分钟氧摄取量... 目的探索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运动负荷表现,为临床上应用运动负荷试验判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和20位正常人进行了静态肺功能检查和运动负荷试验,测定了每分钟氧摄取量(VO2)、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困难勃氏分级指数(BS)等指标。结果IL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明显运动中和最大运动时BS增加,SpO2明显下降,ILD患者VO2max小于正常人。结论ILD患者最大运动能力降低,运动中发生低氧血症,呼吸困难明显是主要运动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D 正常人 运动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障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东宁 张沪生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8期611-614,共4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氧血症 酸中毒 呼吸肌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得欣治疗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秦杰 张沪生 顾海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3期50-51,共2页
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我科使用海南省海灵制药厂生产的药物半合成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泰得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00例,进行疗效观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全部为住院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2... 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我科使用海南省海灵制药厂生产的药物半合成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泰得欣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00例,进行疗效观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全部为住院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29~81岁,平均60.2岁。其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4例,支气管扩张症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肺炎34例,原发性肺脓肿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得欣 治疗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刘国梁 薛立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83-188,共6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开放性胸腔镜术。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 目的:研究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开放性胸腔镜术。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PaCO2)皆无明显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侧卧位肺功能低于术前坐位、术前侧卧位肺功能,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相应指标均有高度相关性(校正R2〉0.90,P〈0.05);术前侧卧位肺活量(VC)与术中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高度相关。10例患者术中发生一过性ECG变化(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开放式胸腔镜术是相对安全的,大多患者可以耐受。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指标与术中侧卧位肺功能高度相关,完全可以通过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检查来评估和预测患者术中的肺功能。术中VC〈1.0L、FEV1〈0.5L,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内科胸腔镜术前应行侧卧位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术中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肺功能 胸腔镜术 局麻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呼吸机患者气管插管的配合及基本护理
15
作者 朱晋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呼吸机 气管插管 护理 呼吸心跳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16
作者 张友平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8期3-3,共1页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哮喘等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老年人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原因如下:老年人由于组织代谢机能减退,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同时随着机体抵抗...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哮喘等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老年人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原因如下:老年人由于组织代谢机能减退,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同时随着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如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人 机体抵抗能力 上呼吸道疾病 免疫功能减退 支气管炎 感染性疾病 机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肺动脉高压关系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白澎 陈东宁 孙永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AECOP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同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82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AECOP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同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82例AECOPD患者中有41例存在肺动脉高压,另外41例及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肺动脉高压。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和加重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作为分别体现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指标,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代谢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晓芳 张沪生 +1 位作者 王召平 卓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2-44,共3页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骨代谢指标的观察,并与正常人作统计比较,以了解长期慢性缺氧等因素是否会造成COPD患者骨质疏松,从而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预防性治疗。方法按性别分组测定COPD患者(男16例,女13例)...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骨代谢指标的观察,并与正常人作统计比较,以了解长期慢性缺氧等因素是否会造成COPD患者骨质疏松,从而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预防性治疗。方法按性别分组测定COPD患者(男16例,女13例)血清Ca、P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尿脱氧吡啶酚(DpD),同时测定股骨Neck、ward's和Troch三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对上述结果进行同年龄段成对数据单尾t检验。结果COPD组血Ca、血P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清BGP较正常组升高(男31%,女40%,P<0.05);COPD组的DpD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男144%,女156%,P<0.01);COPD组的BMD值降低,男性均值为正常的69.8%,女性为72.5%(P<0.01)。结论COPD患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但骨吸收程度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患者骨量减少,引发骨质疏松。临床工作中对这类患者除治疗原发病、纠正低血氧外,可预防性地补充钙及VitD,避免骨质疏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患者 正常 COPD 观察 骨质疏松 慢性阻塞性肺病 骨吸收 临床工作 骨代谢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温慧敏 庞剑 +1 位作者 饶金霞 李建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作用,并评估护理质量及生命质量。方法:将100例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评估两...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作用,并评估护理质量及生命质量。方法:将100例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哮喘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知识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哮喘症状评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0±0.95)分、(4.10±0.73)d和(8.06±1.18)d,评分低于对照组(9.57±0.91)分、(5.39±0.61)d和(9.47±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知识评分、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为(105.36±3.45)分、(86.59±5.14)分、(98.34±2.50)分和(99.02±1.32)分,高于对照组(92.61±3.71)分、(79.52±5.06)分、(93.62±2.31)分和(91.39±1.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治疗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基础上,应用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好转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 护理质量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吸入剂及其联合口服缓释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广杰 胥杰 罗秀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联合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6例,分为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组(玉组)37例和布地奈德吸入剂和茶碱...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联合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6例,分为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组(玉组)37例和布地奈德吸入剂和茶碱联合用药组(Ⅱ组)39例。观察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检测肺功能、药物不良反应,评估Ⅰ、Ⅱ组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Ⅰ、Ⅱ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哮喘控制率(Ⅰ组:86.5%,Ⅱ组:97.4%)、ACT评分[Ⅰ组:(23.2±3.2)分,Ⅱ组:(24.3±1.6)分]、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预计值)[Ⅰ组:(88.3±6.9),Ⅱ组:(95.2±7.8)%]、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Ⅰ组:(78.2±6.0)%,Ⅱ组:(83.9±6.0)%],分别较治疗前各指标[哮喘控制率:Ⅰ组18.9%、Ⅱ组17.9%,ACT评分:Ⅰ组(15.9±3.2)分、Ⅱ组(16.0±3.2)分,PEF%预计值:Ⅰ组(70.1±6.6)%、Ⅱ组(68.9±6.8)%,FEV1豫预计值:Ⅰ组(68.1±6.4)%、Ⅱ组(69.1±5.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Ⅱ组哮喘控制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肺功能指标PEF豫预计值、FEV1豫预计值均优于Ⅰ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干粉吸入治疗和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联合茶碱治疗哮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且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和茶碱联合治疗的疾病控制率更高,改善病情更快,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茶碱 糖皮质激素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