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囊性扩张症(1型)-3D腹腔镜手术切除术
1
作者 宋京海 贺修文 李喆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1,F0002,共2页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胆总管囊肿可能。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余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轻度黄染 胆总管囊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外胆管 胃灼热 迂曲扩张 油腻食物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及相关功能和潜在药物研究
2
作者 谭天华 许静涌 宋京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构建一个预后模型,并选择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作为独立预后蛋白。通过独立预后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另外行免疫相关性分析,评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最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组患者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根据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出预后模型公式:风险评分=(1.25968690844101×ADAMTS5表达)+(0.332985729856301×CTSA表达)+(-0.31683170952125×FBLN5表达)+(0.346521502281786×P3H1表达)。免疫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差异基因包括Cytolytic_activity、Type_Ⅰ_IFN_Reponse、Type_Ⅱ_IFN_Reponse和MHC_class_Ⅰ。单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201和1.132,1.274(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174和1.102,1.25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1、3和5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显示所构建的模型C-index值最大。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在Cyclopamine、Epothilone B、Foretinib、Imatinib、Midostaurin、Obatoclax Mesylate、Paclitaxel、Pyrimethamine、Sorafenib、Thapsigargin、Tipifarnib和Vinorelbine等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的预后模型对肝癌预后有潜在预测价值,其免疫相关性分析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可提供肝癌免疫状态和个体化治疗信息,可为肝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工具和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预后模型 免疫检查点 基底膜基因 免疫功能 相关性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京海 陈剑 +2 位作者 贺修文 谢东辉 韦军民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1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住腹腔镜下行胆道探查的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经胆囊管或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下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住腹腔镜下行胆道探查的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经胆囊管或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16例,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本组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6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进行探查10例,取石28枚。术后无1例胆瘘发生,住院时间5~8天,随访12个月均未见胆管结石再发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及其汇入部微切开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更符合微创外科治疗理念,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胆囊管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其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崔红元 朱明炜 +4 位作者 杨鑫 吕骅 乔江春 刘燕南 韦军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以Child-pugh分级和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ICG R15)评价术前肝脏功能,应用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标准评价肝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营养状态与围术期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112例患者中,70例(62.5%)为A级,34例(30.3%)为B级,8例(7.1%)为C级,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7.5%(B+C级42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86例(86.0%)为A级,14例(14.0%)为B级,无C级病例,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4.0%(B+C级14例),观察组患者总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19.73,P<0.001)。观察组患者ALB、PA、BMI、AC、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2例肝癌患者术前应用Child-pugh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其中A级81例(72.3%),B级20例(17.9%),C级11例(9.8%)。术前应用ICG R15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ICG R15<10%65例(58.0%),10%≤ICG R15<40%32例(28.6%),ICG R15≥40%15例(13.4%)。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者79例(70.5%),肝功能轻度不全28例(25%),肝功能重度不全5例(4.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前Child-pugh分级(r_s=0.829,P<0.001),术前ICG R15的方法(r_s=0.879,P<0.00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r_s-=0.89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差,并与其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CHILD-PUGH分级 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贺修文 唐大年 +1 位作者 刘亚林 韦军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胆囊破裂、第一次手术及是否再手术、胆囊结石病程长短和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11例意外胆囊癌术后诊断,1例尸检诊断,3例术中诊断。术后诊断的时间1周到2年不等,4例有胆囊破裂,术后7个月死于胆囊癌,11例无胆囊破裂术后存活。本组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TNM分期或Nevin分期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P=0.0007,与胆囊破裂的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P=0.0003。术后较早诊断的意外胆囊癌以早期胆囊癌多,术后较晚诊断的多是晚期胆囊癌。晚期意外胆囊癌多见于胆囊结石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结论意外胆囊癌的发现时间、TNM或Nevin分期、第一次手术方式和再手术、有无胆囊破裂、胆囊结石的病程、患者年龄是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和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偶然发现 治疗结果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术后胰瘘防治的若干热点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许静涌 杨尹默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601-604,共4页
手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部分胰腺切除等术后发生的胰管与外界的异常交通。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胰腺数据中心(China Pancreas Data Center,CPDC)2022年... 手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部分胰腺切除等术后发生的胰管与外界的异常交通。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胰腺数据中心(China Pancreas Data Center,CPDC)202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胰腺癌术后A级胰瘘即生化漏的发生率为58.0%,临床相关胰瘘中B级胰瘘为25.5%,C级胰瘘为2.5%,是胰腺术后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也是引发术后出血、感染等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诊治(附6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君 乔江春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临床罕见。上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是最常见症状,内镜、CT 和MRI 为最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5例采用十二指肠节段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临床罕见。上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是最常见症状,内镜、CT 和MRI 为最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5例采用十二指肠节段切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合并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术后随访7~51个月,6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首选方法,肿物完整切除是减少复发的手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水平部 胃肠道间质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陈剑 龙海空 韦军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 ,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约 2~ 3mm ,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 ,不放置T管 ,直接 (一期 )...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 ,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约 2~ 3mm ,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 ,不放置T管 ,直接 (一期 )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 :自 1996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0月间 ,已施行此术式 4 4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 2 7例 5 6枚 ,术中结石取净率为 10 0 % (2 7/2 7) ,阴性探查 17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为 5~ 2 0min ,平均 10min ,无一例发生胆瘘。术后住院时间为 7~ 10d ,平均8d。 4 0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 3个月~ 2 4个月 ,平均为 13.6个月。经B超和CT证实 ,无一例有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 ,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 ,病人术后反应小 ,安全、方便等优点。此方法免除了病人术后带T管的痛苦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并且适用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孔电子纤维内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9
作者 贺修文 韦军民 +1 位作者 黄美雄 唐红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74-75,共2页
二十世纪90年代,腹腔囊切除术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发展、推广、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过程,并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微创外科手术在不同学科的... 二十世纪90年代,腹腔囊切除术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发展、推广、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过程,并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微创外科手术在不同学科的广泛应用探讨的序幕,使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肝囊开窗术、腹腔镜食道裂孔修补术等已取代传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纤维内镜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性病变 电子 脐孔 微创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彤瑜 王官玺 +2 位作者 崔红元 乔江春 韦军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9-392,共4页
临床中胆囊囊肿很罕见,大部分为后天性囊肿,极少数为先天性。患者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黄疸,也可无明显症状。而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国内外期刊尚无报道。现将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 临床中胆囊囊肿很罕见,大部分为后天性囊肿,极少数为先天性。患者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黄疸,也可无明显症状。而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国内外期刊尚无报道。现将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肝疾病 胆囊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朱青 马洁 +6 位作者 庞明泉 戴尧 尹凤娇 王志鑫 王海久 崔红元 樊海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生化检验等信息。将病人分为发生感染并发症和未发生感染并发症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营养风险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关系。结果:106例肝棘球蚴病病人有营养风险者26例(24.5%),存在营养风险者总住院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延长(Z=-2.24,-2.986,均P<0.05),医疗总费用也显著增加(Z=-2.482,P<0.05)。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21例,发生率19.8%。单因素分析NRS 2002评分、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住院期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NRS 2002评分是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62,P<0.001)。结论:NRS 2002评分为肝棘球蚴病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营养风险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棘球蚴病 感染并发症 NRS 2002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超声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静涌 葛云鹏 杨尹默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793-797,共5页
急腹症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地诊断及正确地处理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传统的急腹症诊断多依赖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部分患者甚至需行剖腹探查以明确病因并予针对性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的发展,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活检... 急腹症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地诊断及正确地处理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传统的急腹症诊断多依赖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部分患者甚至需行剖腹探查以明确病因并予针对性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的发展,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活检、引流等技术逐步应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治,特别是包括有外科医师参与的介入超声技术,切实提高了诊断效率,拓宽了治疗思路。本文就介入超声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诊断 引流术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短期内认知功能下降与生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启示
13
作者 胡慧秀 孙超 +2 位作者 赵雅洁 李想 李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1-2578,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行为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3月—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追踪随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行... 目的分析不同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行为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3月—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追踪随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行为调查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是否出现可靠的临床认知功能变化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和未下降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短期内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最终共随访385例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有113例(29.4%)出现认知功能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多被动认知活动、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差是社区轻度认知降碍老年人短期内认知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社交活动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短期内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较高,应积极引导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如良好社交活动、较少被动认知活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较好睡眠质量等,以延缓甚至逆转其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生活行为 认知功能下降 队列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中晚期肝癌TACE联合免疫靶向转化治疗后右半肝切除术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燕京 乔江春 宋京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7-230,共4页
患者男,41岁,因"右上腹胀痛1月余"于2021年9月26日入院。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前肝占位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15年,口服抗病毒药物规律治疗,其余... 患者男,41岁,因"右上腹胀痛1月余"于2021年9月26日入院。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前肝占位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15年,口服抗病毒药物规律治疗,其余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右上腹轻叩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完善辅助检查,实验室指标:RBC 3.69×10^(12)/L,WBC 9.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5%,TB 17.1 μmol/L,DB 7.8 μmol/L,AST 51 U/L,ALT 49 U/L,TP 63 g/L,ALB 31 g/L,PT 14.4 s,AFP 14.4 μg/L,HBsAg(+),HBV-DNA定量未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肝右叶不均匀强化肿块影,范围约为10.1 cm×7.3 cm×12.1 cm,门静脉右支及分支管腔内见多发低密度充盈缺损影,肝门区见稍肿大淋巴结影,余腹膜后见多发小淋巴结(图1a)。MRI平扫示右半肝一巨大肿块影,以肝Ⅵ、Ⅶ段为主,较大截面大小约9.1 cm×7.8 cm,分叶状,似多结节融合,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减低,门静脉右支增粗,内见类似信号(图1b)。患者入院诊断为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CNLCⅢa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转化治疗 右半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术中微切开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剑 韦军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8月已施行此术式42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26例54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26/26),阴性探查16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在5~20min,平均用时10min,无一例胆瘘发生。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为8d。3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14个月。经B超和CT证实,无一例有胆道狭窄表现。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反应小,安全、方便等优点,免除了病人术后的带T管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且适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检查 切开 术中 术后住院时间 2003年8月 肝外胆管结石 经胆囊管 1996年 结石取净率 术后并发症 一期缝合 探查指征 阴性探查 随访时间 胆道狭窄 术后反应 胆道结石 推广应用 病人 安全性 检查后 入路 微切口 平均
原文传递
微型营养评定精法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骅 杨鑫 +6 位作者 陈伟 吴咏冬 崔红元 许静涌 朱明炜 石汉平 韦军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在筛查和评价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5月对≥65岁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MNA—SF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其营养状态;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MNA...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在筛查和评价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5月对≥65岁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MNA—SF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其营养状态;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MNA—SF与体重指数(BMI)、握力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不同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符合人选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各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472例,平均(72.1±5.9)岁,BMI(22.3±3.7)kg/m2,握力(21.7±19.0)kg;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6.7%,胰腺癌30.9%、胆管癌24.1%、食管癌21.2%居前三位,乳腺癌5.4%发生率最低;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合并为存在营养问题者,本组发生率为59.2%(营养不良16.7%+营养不良危险42.5%),其中胆管癌82.8%最高,乳腺癌28.6%最低;MNA—SF识别的营养不良(评分在0~7分)与BMI诊断的营养不良(〈18.5)的一致性高度符合;而与握力诊断的营养不良一致性较差;MNA—SF识别的存在营养问题(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危险)与NRS2002发现的营养风险(评分≥3分)结果一致性高度符合;存在营养问题(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危险)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并发症为9.29%,高于营养正常者的5.14%(P=0.006);总住院时间为(15.4±10.7)d,长于营养正常者的(12.8±10.4)d(P=0.00)。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恶化临床结局,MNA—SF可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型营养评定精法 营养评价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胆道探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剑 谢东辉 +4 位作者 宋京海 贺修文 常志刚 高戈 韦军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164,共2页
胆石症胆道探查手术自1890年由Ludwig Courvossier首创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120年历史,传统的胆道探查要求探查后必须留置T管以防胆漏和胆道狭窄,以及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但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以及微创理念的普及,在胆道镜时... 胆石症胆道探查手术自1890年由Ludwig Courvossier首创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120年历史,传统的胆道探查要求探查后必须留置T管以防胆漏和胆道狭窄,以及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但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以及微创理念的普及,在胆道镜时代,肝外胆管结石残石已几近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道探查 胆囊管汇入部 微切开 胆道镜
原文传递
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的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修文 刘亚林 +1 位作者 韦军民 王在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术后出血是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该文对130例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出血情况、术前及术后凝血相分析,并与同期无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进行比较,以探讨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 术后出血是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该文对130例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出血情况、术前及术后凝血相分析,并与同期无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进行比较,以探讨肝硬化病人腹部手术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腹部手术后 肝硬化病人 获得性 防治 术后严重并发症 术后出血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修文 唐大年 +2 位作者 刘亚林 韦军民 楚德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是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是否可提高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将278例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根据其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损伤控制性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是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是否可提高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将278例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根据其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损伤控制性手术组和确定性手术组。根据梗阻性疾病的良恶性分层分析,比较其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结果损伤控制性手术组11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2%,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组16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8%,术后病死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良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6.3%和4.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恶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5%,术后病死率为0;应用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35.29%和10.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降低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提高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胆管疾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肝癌开腹射频治疗适应证选择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东辉 陈剑 +3 位作者 常志刚 宋京海 刘燕南 韦军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索开腹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26例46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开腹射频消融(RFA)治疗,同期,经皮不可切除肝癌射频治疗17例。... 目的探索开腹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26例46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开腹射频消融(RFA)治疗,同期,经皮不可切除肝癌射频治疗17例。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术后定期行AFP、B超和(或)CT检查,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AFP增高10例,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1例CT发现可疑针道残留,3例随访过程出现肝脏新的转移灶;1例RFA治疗后9d死于持续腹腔出血,1例肝切除+RFA治疗后30d死于腹腔出血和感染,2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于多发转移(分别生存7个月、4个月)。结论开腹B超引导的射频消融治疗与肝癌切除手术有机结合可以拓展肝癌外科治疗的范围,有利于提高肝癌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射频消融 不可切除肝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