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多发性硬化生活能力神经心理和眼科预后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长红 王剑 +6 位作者 方方 张纪水 肖静 丁昌红 韩彤立 王旭 陈春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多发性硬化(MS)系统随访,总结其躯体、心理预后及视力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10年来经McDonald诊断标准评估确诊的MS病历,对病程3年以上的MS病例进行系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通过对儿童多发性硬化(MS)系统随访,总结其躯体、心理预后及视力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10年来经McDonald诊断标准评估确诊的MS病历,对病程3年以上的MS病例进行系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ADL),扩展的功能障碍量表评分(EDSS),神经心理评估(抑郁、焦虑、注意力、社会生活能力)和智力检测,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对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例MS患儿进入分析。男10例,女13例,平均起病年龄7.7岁;复发缓解型20例,进展复发型2例,继发进展型1例。23例均复发,次数1~10次。平均随访7.7(3.6~14)年,均行ADL评分,完全依赖和中度依赖各1例,均为进展复发型;16例行EDSS评分,EDSS 0分11例,EDSS≤2.5分4例,EDSS 4.0分1例(为进展复发型);15例完成神经心理检查,韦氏智力测验2例低于平常,2例边界,1例社会适应能力临界,6例存在注意力缺陷,4例存在轻度焦虑情绪,均无抑郁情绪。16例患儿32眼完善眼科检查,30眼矫正视敏度0.5~1.5,视野无异常,余2眼仅存光感;合并视神经炎MS患儿眼底均提示视神经萎缩,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神经眼在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与无视神经炎眼相比明显变薄(P<0.001);P-VEP检查中视神经炎眼较无视神经炎眼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减低(P<0.05)结论儿童MS复发缓解型预后尚好,多合并视神经萎缩,但无视力严重受损;其他类型预后差,多遗留躯体残疾及视力残疾,OCT检查可对视神经受累程度定量测定。儿童MS可出现认知损害、焦虑和注意力缺陷等多种神经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发性硬化 预后 神经心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 邹丽萍 +3 位作者 周文敏 蔡伏雨 宋昉 潘岳松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006年10月-2007年8月共18例SMA患儿接受臀部肌内注射9 000AU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1个月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006年10月-2007年8月共18例SMA患儿接受臀部肌内注射9 000AU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1个月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肌电图、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评估。结果 18例患儿均完成安全性评估,其中7例患儿完成了所有疗效评估。全体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肌力提高了0.5级;肌电图及能力低下儿童评估量表结果均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有一定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曼 李海天 吕忠礼 《河北中医》 2011年第7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电针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会(MRC...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电针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法评定患儿肌力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RC肌力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可明显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儿致残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病 注射 肌肉内 穴位疗法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3
4
作者 吕俊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关键词 遗传 周围神经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是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重点
5
作者 张纪水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3期9-9,共1页
孤独症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根治,主要干预途径为康复和教育。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干预、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医疗与康复教育人才和资源严重不足,孤独症儿童普遍面临康复难、上学难问题,多数孤独症儿童及其家人都处于自我救赎、孤立... 孤独症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根治,主要干预途径为康复和教育。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干预、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医疗与康复教育人才和资源严重不足,孤独症儿童普遍面临康复难、上学难问题,多数孤独症儿童及其家人都处于自我救赎、孤立无援的困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康复训练 孤独症儿童 治疗 社会保障体系 干预途径 教育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爱华 朱逞 +1 位作者 洪宝瑟 张纪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为工具,评估90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A...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为工具,评估90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代谢控制的指标比较二组差异,并对患儿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运动3方面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1.情绪障碍组HbA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8.82%±2.10%vs7.79%±1.53%,t=2.496P<0.05),HbAlc≤7.0%比例显著低于情绪正常组(26.5%vs41.1%,P<0.01)。2.情绪障碍组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运动3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显著差于情绪正常组(Pa<0.01)。结论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影响,伴情绪障碍者代谢控制状况及治疗依从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儿童 情绪障碍 代谢控制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为主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33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忠礼 李惠捷 张曼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麻痹 分娩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针灸 肩关节半脱位 临床资料 母亲年龄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小彦 王爱华 +2 位作者 李延 张纪水 刘北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97,共2页
目的:评价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cranial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CES)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4/2004-10到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对32例情绪障碍的儿童应用AS100微安脑电治疗仪进行CES治... 目的:评价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cranial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CES)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4/2004-10到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对32例情绪障碍的儿童应用AS100微安脑电治疗仪进行CES治疗。并随访6~12月。结果: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治疗中无脱失病例。近期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通过电话回访及门诊定期复查随访26例,其中24例有持久疗效,症状减轻或消失。2例效果不显著,情绪无改善且症状反复。结论:CES技术是一种适宜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新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有累积效应,复发少,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障碍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胡迪 李海天 +3 位作者 吕忠礼 于彤 吕艳秋 段晓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15例患儿的MRI和肌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Kappa检验判断两者结果间的一致程度,P<0.05为差... 目的探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15例患儿的MRI和肌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Kappa检验判断两者结果间的一致程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例患儿中,双侧臂丛神经损伤者8例,单侧者7例,共91条神经受损。单纯节前损伤28例,单纯节后损伤51例,同时累及节前节后损伤12例。节前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消失或离断、神经根增粗、神经根袖扩张和脊膜囊肿。节后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干增粗、神经干鞘膜不规则增宽、神经干走形僵直、神经干连续性中断并脑脊液胸膜瘘和神经干邻近结构水肿。臂丛损伤MRI与肌电图累及范围一致性好(κ=0.718,P<0.05)。结论婴幼儿MRI臂丛神经成像可早期发现病变,并可作为婴幼儿早期臂丛神经损伤筛查及复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纪水 李延 +3 位作者 邹丽萍 苏林雁 黄春香 李雪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评定 ,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分析。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评定 ,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分析。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 ,矛盾性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等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 ,需要家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障碍 家庭环境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Kearns-Sayre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方 丁昌红 +5 位作者 肖静 王晓慧 吕俊兰 马祎楠 吴倩 郎志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31-438,共8页
目的分析儿童Kearns-Sayre综合征(KS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例临床诊断为KS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头颅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常见线粒体基因(mtDNA)点突变筛查、肌肉病理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6例,女2例;发病... 目的分析儿童Kearns-Sayre综合征(KS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例临床诊断为KS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头颅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常见线粒体基因(mtDNA)点突变筛查、肌肉病理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6例,女2例;发病年龄5岁3个月至13岁1个月,平均9岁5个月;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1年6个月。8例就诊时均出现眼睑下垂,5例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双眼同时发病4例;2例以共济失调为首发,1例以智力倒退为首发,这3例在发病后1个月至2年半均出现双眼睑下垂。2例合并糖尿病,1例既往患Person综合征。8例均有眼球活动受限和身材矮小体征,身高和体重均在正常同龄儿的P10以下;6例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入院时无视网膜色素变性,5年随访时出现视网膜色素变性。8例均未见视神经萎缩。小脑共济失调6例。心脏传导阻滞5例,其中3例入院时即发现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于1年7个月至4年后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均死亡;2例入院时ECG未见传导阻滞,随访4~5年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CSF蛋白均>1000mg·L-1。7例行尿有机酸分析,其中4例正常,3例提示酮尿症。常见mtDNA的A3243G、A8344G、T8993G、T8993C、A1555G、G11778A点突变筛查,均未发现突变。8例均行头颅MRI检查,均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白质长T1长T2信号,Flair像高信号,以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及小脑白质为主,2例累及胼胝体压部,1例内囊后肢受累;6例脑干受累,以中脑和桥脑背盖部为主,丘脑和基底节区受累分别为4例和3例。肌肉病理6例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破碎红肌纤维,8例电镜下均观察到肌膜下线粒体堆积和形态异常的线粒体。1例应用Southern印迹方法发现肌肉组织中存在大片段mtDNA缺失约6kb。6例随访2~5年,其中3例死亡,3例病情进行性加重。结论儿童KSS罕见,双眼睑下垂、眼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脑共济失调和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根据临床及肌肉活检可进行临床诊断,肌肉样本中发现mtDNA大片段缺失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ARNS-SAYRE综合征 眼肌麻痹 视网膜色素变性 心脏传导阻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爱华 朱逞 +1 位作者 洪宝瑟 张纪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9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SC...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9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SCL—90量表评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儿童情绪状况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①情绪障碍组与情绪正常组比较,其家长SCL—90量表阳性率高(46.9%、19.6%,X^2=6.946,P<0. 01),情绪障碍组家长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家长(P<0.05)。②儿童SCARED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儿童DSRSC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当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时儿童易合并情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儿童 情绪障碍 家长心理健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按摩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海天 张曼 吕忠礼 《河北中医》 2009年第8期1200-1201,共2页
关键词 臂丛 麻痹 产伤性 水针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小彦 张纪水 +1 位作者 王爱华 李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107-109,共3页
目的:采用问卷测量法分析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性特征。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方法:病例组为2003-09/2004-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全部接受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的30例情绪障碍儿童。对照组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 目的:采用问卷测量法分析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性特征。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方法:病例组为2003-09/2004-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全部接受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的30例情绪障碍儿童。对照组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平均年龄为12岁的健康儿童30例。家长全面知情同意。采用个别和团体施测法,使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各组儿童进行人格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和掩饰性4个维度。各维度分用标准分(T)表示,以标准分38.5和61.5为划分界。由儿童自己填写问卷,年龄较小,阅读能力较差者,由心理评估人员阅读,儿童自己选择答案。结果均输入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保存。并与对照组及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合格问卷30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0例,有效率86%。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向维度(E)分低,神经质维度(N)分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维度比较无差异。所设对照组与全国常模比较也无差异。③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更多倾向于内倾、情绪不稳定和抑郁质,分别占80%,90%,7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χ2=17.333,31.729,31.729,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性多为极端内向,情绪不稳定,属于抑郁质。这些不良人格特征阻碍儿童健康发展并且可诱发多种心理和精神疾病。但发育性的儿童个体,其人格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塑性。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及早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使其负性情绪及时有效的得到宣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减少和消除由遗传造成不良人格特征的影响,促进儿童正常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障碍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2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军 邹丽萍 +2 位作者 李久伟 黄越 雷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CD152启动子-1722T/C、-1661A/G以及外显子1+49A/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51例特发性脑卒中患儿作为病例组,74名健康汉族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CD152基因型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不同C... 目的探讨CD152启动子-1722T/C、-1661A/G以及外显子1+49A/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51例特发性脑卒中患儿作为病例组,74名健康汉族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CD152基因型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不同CD152基因型分布经χ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D152-1722 T/C、-1661A/G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CD152+49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6.351,P<0.05)。CD152+49A/G基因型频率与常见临床表型(如偏瘫、言语障碍、惊厥、意识改变以及发病前感染)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CD152+49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特发性卒中发生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卒中 CD15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艾灸仪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曼 吕忠礼 《河北中医》 2009年第12期1843-1844,共2页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多功能艾灸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文敏 刘京 吕忠礼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全臂丛神经损伤52例(37.4%),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动,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垂腕;上中干型损伤81例(58.3%),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前臂内旋,手能抓物;上千型损伤4例(2.9%),中下干损伤1例(0.7%),单纯下干损伤1例(0.7%)。结论:肌电图检测对判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 臂丛神经 肌电图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频率电刺激对儿童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伏雨 李华 吕忠礼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重复频率电刺激(RNS)在儿童重症肌无力(M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儿童MG患儿分别进行面、腋、尺神经的低频RNS,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7例MG患儿中属眼肌型(Ⅰ型,最轻型)50例RNS检测结果阳性率为58%~75%... 目的:研究重复频率电刺激(RNS)在儿童重症肌无力(M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儿童MG患儿分别进行面、腋、尺神经的低频RNS,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7例MG患儿中属眼肌型(Ⅰ型,最轻型)50例RNS检测结果阳性率为58%~75%;属于全身型(Ⅱ型)17例RNS检测结果阳性率达100%。结论:MG患儿RNS检测结果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MG) 重复频率电刺激(RNS)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的三大核心临床特征——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纪水 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3期6-7,共2页
〉〉〉社会交往障碍 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与同龄儿... 〉〉〉社会交往障碍 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 临床特征 交流障碍 行为方式 兴趣范围 狭窄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纪水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3期5-5,共1页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5岁的男孩小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得白白胖胖。可是,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人慢慢地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小爵从开始就是以跑代走,14个月时喊妈妈,18个月时喊爸爸,不仅吐字不清,还常常分...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5岁的男孩小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得白白胖胖。可是,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人慢慢地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小爵从开始就是以跑代走,14个月时喊妈妈,18个月时喊爸爸,不仅吐字不清,还常常分不清妈妈和爸爸,家人叫他的名字或让他做什么他总是不理不睬,但听力检查一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遗传因素 病因 媒体报道 听力检查 家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