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第10期83-84,共2页
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双语教学理念、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全方位建设了双语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经过3年双语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 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双语教学理念、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全方位建设了双语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经过3年双语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探索双语教学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双语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OM医学图像的调窗技术及DIB显示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光飞 刘杰 刘文 《医疗装备》 2005年第8期1-5,共5页
本文结合在实际工程中解决DICOM医学图像的调窗技术及DIB显示的要点难点,介绍了调窗处理前DICOM医学图像的数据变换处理,调窗处理的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调窗处理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实现,最后阐述了DICOM医学图像的DIB显示。
关键词 DICOM 调窗处理 窗宽/窗位 DIB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的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监测系统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洋 诸强 +2 位作者 高敏 安峥 高海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6期88-91,共4页
根据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监测系统,可实现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的定期监测以及使用率的统计,取代了目前医院通常所采用的人工统计设备使用率的方法,排除了人工统计数据方式的人为因素影响。
关键词 医疗设备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射频识别 使用率统计 医疗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龚文青 诸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238-241,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介绍了该技术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的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康复机器人、虚拟人、基于触觉反馈和力反馈的虚拟现实康复平台以及游戏机Wii的应用和新进展。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应用于运动障碍... 概述了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介绍了该技术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的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康复机器人、虚拟人、基于触觉反馈和力反馈的虚拟现实康复平台以及游戏机Wii的应用和新进展。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康复 虚拟现实 触觉 Wii游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DSA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惠芳 胡广书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215-218,223,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血管病理学诊断和血管内介入疗法的金标准。然而这种传统的DSA成像技术会引起血管重叠,因此许多研究者努力从旋转采集的血管减影图像重建脑血管的三维形态。这种技术可以让医生确定最佳的观察角度,精确定位介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血管病理学诊断和血管内介入疗法的金标准。然而这种传统的DSA成像技术会引起血管重叠,因此许多研究者努力从旋转采集的血管减影图像重建脑血管的三维形态。这种技术可以让医生确定最佳的观察角度,精确定位介入材料和定量分析血管形态,有利于诊断、治疗规划、治疗。本文综述了脑血管DSA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几何失真校正、锥束投影几何标定、三维锥束重建、脑血管的可视化及去噪。同时还分析了脑血管三维重建的难点,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DSA 三维重建 锥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DICOM3.0标准下软件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光飞 刘杰 刘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7期7-11,共5页
论文基于实现一个小型DICOM3.0标准医学图像处理系统,针对工程实现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和研究,并系统的介绍了DICOM的文件格式,嵌套数据集的读取,多帧图像的存储形式,定位线的求取等。
关键词 DICOM 嵌套数据集 窗宽/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视音频交互功能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诸强 冯兵兵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远程心电监护对心脏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现一套适用于家庭或社区医院的具有视频和音频交互功能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系统采用MPEG-4技术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并利用RTP协议动态控制数据的发送进程以保证不同网络... 远程心电监护对心脏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现一套适用于家庭或社区医院的具有视频和音频交互功能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系统采用MPEG-4技术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并利用RTP协议动态控制数据的发送进程以保证不同网络环境下视音频数据的流畅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稳定、准确传输心电信号的同时可以实现医患双方视音频信息的实时交互。系统可以促进医患双方的远程互动,进一步提高远程心电监护的防治和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护 实时传输协议 MPEG-4多媒体视频压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银合金薄膜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喆 刘杰 +1 位作者 逯丹凤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71-1777,共7页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详细研究了金银合金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在可见光波段的敏感特性.实验方面,通过在玻璃基底上溅射50 nm厚的金银合金薄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PR传感芯片,并且自行搭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检测型SPR传...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详细研究了金银合金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在可见光波段的敏感特性.实验方面,通过在玻璃基底上溅射50 nm厚的金银合金薄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PR传感芯片,并且自行搭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检测型SPR传感器测试平台.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NaCl)水溶液和浓度为10μmol·L-1的牛血清蛋白(BSA)水溶液分别作为折射率样品和分子吸附样品,研究了传感器的折射率灵敏度和吸附灵敏度,并与金膜和银膜SPR传感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折射率灵敏度的测试,金银合金膜SPR传感器大幅高于金膜SPR传感器,略低于银膜SPR传感器;而对于吸附敏感的研究,金银合金膜SPR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银膜SPR传感器相近,是金膜SPR传感器的3倍.理论方面,利用菲涅尔公式和等效折射率计算公式仿真计算了这三种薄膜结构的SPR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结果指出金银合金膜SPR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银膜SPR传感器接近,是常规金膜SPR传感器的2.31倍,而半高峰宽仅为金膜和银膜SPR传感器的1.36倍.在稳定性方面,金银合金膜SPR传感器与金膜SPR传感器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银膜SPR传感器较易氧化,使用寿命低,不常被采用.综上,金银合金膜在改善传感器灵敏度的同时,不会降低精度,是一种高灵敏、低成本、良好稳定性的SPR传感器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薄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波长检测型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CT体模对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璞 孙加宇 +2 位作者 李姣 孙劼 王广志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1期33-37,49,共6页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日常质量评价(Quality Assessment,QA)检测中体模对医用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剖析CTP528模块的结构细节,尝试分析其设计原理,同时使用与模块结构相适应的基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的调制...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日常质量评价(Quality Assessment,QA)检测中体模对医用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剖析CTP528模块的结构细节,尝试分析其设计原理,同时使用与模块结构相适应的基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的调制传递函数方法计算高分检测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在扫描模式、层厚、重建算法以及视野等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管电流或管电压对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而基于体模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图像的极限分辨率,这种差距的形成除了CT设备自身性能的因素外,体模的结构、摆放和加工误差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医用CT检测体模一直被认为是"标准化"的象征,但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只有充分的了解体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QA检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对比度分辨力 体模 医用CT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的识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诸强 王明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31-1034,共4页
想象左 (右 )手运动和实际做这个运动会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大脑主要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活动 ,引起脑电相关频率成分的特征变化 ,如事件相关同步 /去同步。及时有效地提取和识别这些与运动想象相关的脑电模式可以帮助严重瘫痪病人控制光标... 想象左 (右 )手运动和实际做这个运动会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大脑主要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活动 ,引起脑电相关频率成分的特征变化 ,如事件相关同步 /去同步。及时有效地提取和识别这些与运动想象相关的脑电模式可以帮助严重瘫痪病人控制光标或辅助运动设备以替代其受损的运动功能 ,建立一种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左右手运动想象的实验方法 ,综述了辩别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的算法 ,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运动功能 左右 瘫痪病人 右手 改变 辅助 想象 模式 运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谢瑛瑛 诸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心率变异性(HRV)是逐次心跳R-R间期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其蕴涵着心血管神经及体液调节的大量信息,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与分析是近年来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无创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心率变异... 心率变异性(HRV)是逐次心跳R-R间期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其蕴涵着心血管神经及体液调节的大量信息,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与分析是近年来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无创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心率变异性的原理、研究现状与临床意义,描述了用于计算心率变异性的各种QRS复合波检测方法,综述了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并总结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QRS复合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多项式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几何失真的校正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惠芳 张璞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实现脑血管的三维重建,提出了一种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的几何失真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控制点的自动检测和存储;基于双多项式的校正系数求解、图像校正。该方法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实现脑血管DSA图... 为实现脑血管的三维重建,提出了一种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的几何失真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控制点的自动检测和存储;基于双多项式的校正系数求解、图像校正。该方法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实现脑血管DSA图像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校正准确性高,平均误差为0.12像素,可用于脑血管DSA图像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增强器 失真校正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CT综合仿真模型及快速图像重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4417-4420,共4页
首先介绍了胸部和运动两种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心脏仿真模型,通过对原模型进行简化、改进和合并,定义了新的心脏综合模型。其次,通过坐标变换和心脏运动的简化实现了模型投影值的快速计算。最后,通过多周期采集模型的投影数据,... 首先介绍了胸部和运动两种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心脏仿真模型,通过对原模型进行简化、改进和合并,定义了新的心脏综合模型。其次,通过坐标变换和心脏运动的简化实现了模型投影值的快速计算。最后,通过多周期采集模型的投影数据,由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及重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 心脏成像 综合模型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尺度搜索的虹膜识别方法
14
作者 黄惠芳 胡广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5-187,224,共4页
利用小波的带通特性和小波变换检测奇异点的原理提取虹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搜索合适小波尺度的虹膜识别算法。将虹膜纹理分成8个分析带,对每个分析带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取其中32个尺度下的结果量化编码。然后利用Hamming... 利用小波的带通特性和小波变换检测奇异点的原理提取虹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搜索合适小波尺度的虹膜识别算法。将虹膜纹理分成8个分析带,对每个分析带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取其中32个尺度下的结果量化编码。然后利用Hamming距离进行模式匹配,对每个分析带通过搜索最小的Hamming距离获得合适的尺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识别率可达98.15%,同以前提出的算法相比识别性能进一步提高,可用于大规模身份识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识别 波变换 特征提取 HAMMING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ICU急性低血压预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张光亮 何史林 +3 位作者 陈广飞 李蓓 黎檀实 诸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3期31-33,39,共4页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急性低血压发生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否则会引起昏厥、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研究ICU患者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急性低血压发作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急性低血压发作预测模型。研究结...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急性低血压发生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否则会引起昏厥、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研究ICU患者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急性低血压发作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急性低血压发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脉搏波传导时间与急性低血压发作具有较高相关性,可以作为急性低血压预测的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仪 ICU 急性低血压 脉搏波传导时间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特征参数的无创连续血压监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寒霜 王瑞平 +1 位作者 王艳洁 刘于豪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0期39-43,共5页
据报道,血压的变化和脉搏波形息息相关,可以利用脉搏特征参数间接估计血压。本文针对无创血压的连续监测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本研究从脉搏波信号波形图中提取14个特征参数,建立多元线性模型,通过改进的逐步回归算法动态实时估计连续... 据报道,血压的变化和脉搏波形息息相关,可以利用脉搏特征参数间接估计血压。本文针对无创血压的连续监测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本研究从脉搏波信号波形图中提取14个特征参数,建立多元线性模型,通过改进的逐步回归算法动态实时估计连续血压,并利用多参数智能监控数据库中6个病人的数据来验证该动态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血压估计偏差的均值和方差符合美国医疗器械AAMI标准(5±8 mm Hg),且预测的血压值和提取的血压值呈显著相关。实验表明,利用脉搏波这14个特征参数参数建立的动态模型可以被用来预测连续血压,而且预测正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特征参数 无创血压 逐步回归算法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多模成像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源 刘飞 +1 位作者 阮秋琦 白净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基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的多模成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它将现有的其他成像模态与FMT系统相融合,实现同时对被测生物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功能和分子或细胞水平生物学活动的在体成像.首先介绍了单模FMT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 基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的多模成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它将现有的其他成像模态与FMT系统相融合,实现同时对被测生物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功能和分子或细胞水平生物学活动的在体成像.首先介绍了单模FMT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基于FMT的多模系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文献报道的典型的FMT/CT、FMT/MRI和FMT/放射性核素成像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实验应用.对基于FMT的多模成像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多模成像系统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CT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MRI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