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研究
1
作者 李玉学 杨君保 +1 位作者 陈铁 田玉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首先,建立分类数k与其相应测点风荷载的误差平方和(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SSE)关系曲线,引入手肘法基本思想,实现最优分类数kst值的精准识别;其次,在首个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基础上,引入轮盘法基本思想,完成对剩余初始聚类中心的高效选取;然后,根据类内紧凑、类间分散的原则,通过类内紧凑性判定指标S(k)和类间分散性判定指标D(k),构造并借助SD(k)值有效性检验,得到最优的风荷载分区结果;最后,以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大跨悬挑屋盖结构为例,针对风洞试验所得风荷载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方法对其表面最不利风压系数进行分区计算,并与传统K-means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实现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区计算,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风荷载分区 K-MEANS算法 分类数 聚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突入复线隧道的横风效应分析
2
作者 王磊 谭忠盛 +3 位作者 骆建军 李宇杰 李飞龙 尚素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0,共10页
横风作用下运行环境不同导致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发生突变,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性。基于高速列车流场的可压缩、非定常特性,建立隧道-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动模型试验对比,验证了数值... 横风作用下运行环境不同导致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发生突变,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性。基于高速列车流场的可压缩、非定常特性,建立隧道-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动模型试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横风对列车周围流场与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横风作用下列车气动荷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周围流场分布受横风影响显著,隧道外流场向列车背风侧偏移,并形成起始于隧道入口处的纵向涡旋,而隧道内列车背风侧涡旋消失,迎风侧形成延伸至入口处的垂向涡旋,并在列车驶入过程中隧道内涡旋结构逐渐消失。在列车驶入隧道前列车迎风面气动压力以正值为主,背风面气动压力以负值为主。当列车驶入隧道时列车表面压力发生剧烈变化,气动压力波动程度随列车驶入而明显减弱。气动荷载变化规律与风环境密切相关,无风时尾车横向力和升力变化幅值最大,而横风下头车横向力和升力变化幅值最大。此外,列车气动性能与编组位置密切相关,横风下头车横向力变化幅值分别是中车、尾车的4.8倍和15.4倍,头车升力变化幅值分别为中车、尾车的1.1倍和1.2倍,头车发生行车安全事故风险最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情形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评价和高铁隧道选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横风 隧道 气动荷载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学 冯励睿 +1 位作者 李海云 田玉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166,182,共9页
基于结构脉动风振响应计算的三分量(背景、共振及其耦合项)完全组合思路,提出一种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预测方法,据此实现结构脉动风振总响应的高效精准计算。引入应变能的概念,综合考虑结构所有节点上三分量响应对脉动风振总... 基于结构脉动风振响应计算的三分量(背景、共振及其耦合项)完全组合思路,提出一种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预测方法,据此实现结构脉动风振总响应的高效精准计算。引入应变能的概念,综合考虑结构所有节点上三分量响应对脉动风振总响应的贡献,定义各响应分量应变能预测系数,为了避免直接计算各响应分量具体数值,根据大跨屋盖结构各响应分量传递函数和风荷载谱特征,对各响应分量表达式进行简化处理,实现只需借助几个简单的风荷载参数和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就能方便地得到各响应分量应变能预测系数。根据各响应分量应变能预测系数取值情况,将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划分为I~VI类,在此基础上,制定与风振响应特性类型相对应的脉动风振总响应组合求解策略。以国家网球中心莲花球场屋盖结构为例,进行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类型预测以及风振响应组合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方便地预测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类型;据此组合计算的脉动风振总响应与精确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脉动风振响应特性 应变能 预测系数 三分量响应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浮式风能-波浪能集成结构系统耦合动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年鑫 朱莹 +1 位作者 马哲 周孟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5,共7页
针对中国丰富深水风能和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未来需求,提出一种张力腿式风力机与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相集成的新型浮式结构系统。首先,选取NREL 5 MW风力机模型,基于叶素动量理论(blade element momentum,BEM)方法研究该集成系统风力机叶片的... 针对中国丰富深水风能和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未来需求,提出一种张力腿式风力机与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相集成的新型浮式结构系统。首先,选取NREL 5 MW风力机模型,基于叶素动量理论(blade element momentum,BEM)方法研究该集成系统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性能,基于势流理论方法模拟分析垂荡式波浪能装置与张力腿平台结构的水动力载荷,并考虑波浪能装置等效PTO(power take-off)系统的多体动力耦合效应,建立新型张力腿式风力机-垂荡式波浪能装置集成结构系统的空气动力与水动力耦合时域分析模型;其次,对比总结不同波浪能装置(PTO)设计参数对集成平台波浪能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重点研究典型最大运行发电海况下该新型浮式集成结构系统的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风能-波浪能输出功率特征,并验证其在极端海况下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波浪能转化 动力分析 多体效应 新型浮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等效大跨屋盖结构三分量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
5
作者 李玉学 冯励睿 +1 位作者 李海云 田玉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82,298,共8页
针对大跨屋盖结构风效应静力等效分析中需要考虑多响应目标问题,与脉动风振响应背景分量、共振分量及其二者耦合项分量(简称三分量)相对应,提出一种大跨屋盖结构三分量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分层分析法。首先,基于能量等效,考虑结构所有... 针对大跨屋盖结构风效应静力等效分析中需要考虑多响应目标问题,与脉动风振响应背景分量、共振分量及其二者耦合项分量(简称三分量)相对应,提出一种大跨屋盖结构三分量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分层分析法。首先,基于能量等效,考虑结构所有节点响应,分别推导了三分量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表达式;其次,根据三分量响应能量对脉动风振总响应能量的贡献程度,定义三分量能量贡献系数,据此系数实现大跨屋盖结构三分量响应层次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结构,制定了相应的总等效静力风荷载组合求解方法;最后,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赛场屋盖结构为例,对其三分量响应层次划分,根据划分结果,组合得到结构总等效静力风荷载。同时对总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静力响应与频域分析所得目标响应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说明所提方法有效且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等效静力风荷载 多目标 能量等效 三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向折减因子研究
6
作者 郑星辰 任彧 杨庆山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0-1347,I0006,I0007,共10页
为研究风向对屋盖表面风荷载的折减效应,选取风速检验方法对不同城市的实测风速数据进行了均一性修正;采用不同极值风速理论模型,计算各风向上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并对比分析了我国不同城市极值风速结果;结合实测风速数据和风洞试验结... 为研究风向对屋盖表面风荷载的折减效应,选取风速检验方法对不同城市的实测风速数据进行了均一性修正;采用不同极值风速理论模型,计算各风向上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并对比分析了我国不同城市极值风速结果;结合实测风速数据和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屋盖几何特征、风速样本数量对风向折减因子的影响,给出了我国部分城市的风向折减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经典极值理论的Gumbel法相比,基于小容量样本理论的POT法所得的极值风速偏小12%左右;与日本规范相比,美国规范计算所得风向折减因子受屋盖的几何特征影响较大;可根据本文提出的最佳建筑朝向判别标准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向折减因子 风荷载 均一性检验 极值分布 建筑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下高速列车突入隧道瞬变压力及列车风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磊 骆建军 李飞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6,共10页
针对高速列车在横风下突入隧道的普遍情形,考虑空气的非定常、可压缩湍流特性,建立列车-隧道-横风三维数值模型,对比研究有无横风条件下列车突入过程中隧道内的瞬变压力变化规律和列车风特性。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 针对高速列车在横风下突入隧道的普遍情形,考虑空气的非定常、可压缩湍流特性,建立列车-隧道-横风三维数值模型,对比研究有无横风条件下列车突入过程中隧道内的瞬变压力变化规律和列车风特性。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横风情况相比,列车在横风中高速驶入时隧道入口周围的瞬变压力和列车风发生明显变化;在尾车完全驶入前,横风对背风侧气动压力的影响程度比迎风侧的大,其中头车突入时对隧道入口气动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横风对隧道内气动压力和列车风的影响范围有限,当横风速度为24.4 m/s时,隧道内受影响距离为50 m;头车突入隧道时,横风对列车背风侧列车风的影响较大,而尾车完全驶入时,横风对列车迎风侧的列车风的影响比较严重。横风效应是列车背风侧气动压力和气流速度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横风 瞬变压力 列车风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盖开孔建筑的内压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寿科 田玉基 +2 位作者 李寿英 陈政清 孙洪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共8页
对不同开孔位置、开孔率和内部容积的17个屋盖开孔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内外风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性,采用稳态方法和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分别对平均和脉动内压进行理论估计,拟合了峰值内外压系数比的无量纲设计公式... 对不同开孔位置、开孔率和内部容积的17个屋盖开孔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内外风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性,采用稳态方法和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分别对平均和脉动内压进行理论估计,拟合了峰值内外压系数比的无量纲设计公式。结果表明:屋盖开孔建筑的内部风压系数相关性和相干性较好,可采用统一的值来描述内压;内外风压系数以正相关为主,相关性大于立墙开孔工况;平均内压设计值可取为0.8倍开孔处外部平均风压,可采用单开孔内压传递方程估计垂直风向的脉动内压,误差小于15%。拟合的脉动内外压系数比和峰值内外压系数比设计公式,可应用于屋盖中心开孔建筑,改进了GINGER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屋盖开孔 相关系数 峰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内列车风分布及流场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磊 骆建军 +1 位作者 李飞龙 高立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6-1357,共12页
为研究高速列车非对称通过标准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引起的列车风分布规律及列车周围流场分布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理论,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CRH380A高速列车通过双线隧道全过程,应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与周围环境相对运动。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速列车非对称通过标准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引起的列车风分布规律及列车周围流场分布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理论,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CRH380A高速列车通过双线隧道全过程,应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与周围环境相对运动。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气动压力系数计算结果与国内现场实测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列车车头、车尾通过时,纵向、横向列车风风速均突然增大,在列车通过阶段,纵向列车风经历正向—负向—正向流动,横向列车风由背离列车向指向列车转变;列车两侧空间纵向列车风风速在车尾通过之后达到最大,车顶上方空间的纵向风速在车头经过后达到最大;车尾通过之前,横向列车风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车尾经过后,横向列车风波动程度增加,而纵向列车风在车头通过之前变化规律相同,车头通过后,风速波动程度增加;车头、车尾及车身表面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近隧道侧纵向列车风速较远隧道侧的风速大;中间列车周围速度分布基本一致,而列车尾部尾流效应对近隧道侧列车风影响非常显著;列车头部、尾部附近流场结构变化严重,中间列车周围流场分布规律基本稳定;环状空间内纵向列车风与到列车表面距离的关系呈指数函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线隧道 数值模拟 列车风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线天桥表面列车风压主要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娜 郑修凯 +1 位作者 张建 滕东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9,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滑移网格技术,结合k-ε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跨线天桥时作用在天桥表面的列车风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跨线天桥的高度和宽度对其表面列车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跨线天桥宽度对天桥表面列车风压的影...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滑移网格技术,结合k-ε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跨线天桥时作用在天桥表面的列车风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跨线天桥的高度和宽度对其表面列车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跨线天桥宽度对天桥表面列车风压的影响很小,而高度的影响显著,天桥表面列车风压随跨线天桥高度的升高呈指数降低,且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天桥表面列车风压下降的速度越快,天桥高度由5m升至10m条件下,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天桥迎风面的列车正风压极值分别下降78%和80%,负风压极值分别下降88%和85%,负风压极值比正风压极值的衰减速度更快;天桥底面的列车风压变化规律与迎风面类似;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天桥表面列车风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列车运行速度不影响天桥表面的列车风压力系数,据此建议用不同高度跨线天桥表面的列车风压力系数与其到列车中心线水平距离的关系曲线对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风 跨线天桥 列车风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高斯仿真的风压系数极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寿科 李寿英 +1 位作者 陈政清 孙洪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23-128,共6页
以多变量相关非高斯过程仿真方法为基础,发展了一种基于单次采样的多变量非高斯仿真极值计算方法。首先介绍开孔屋盖的风洞试验概况和多变量相关非高斯过程仿真的基本理论,对屋盖上一组测点风压进行了非高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谱修正的... 以多变量相关非高斯过程仿真方法为基础,发展了一种基于单次采样的多变量非高斯仿真极值计算方法。首先介绍开孔屋盖的风洞试验概况和多变量相关非高斯过程仿真的基本理论,对屋盖上一组测点风压进行了非高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谱修正的多变量相关非高斯过程仿真方法得到的时程在功率谱密度,相干函数,高阶矩三方面与目标值接近,仿真效果较好,然后采用经典极值理论对多次仿真的非高斯时程进行极值计算,将该方法得到的峰值因子与以往常用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avenport峰值因子法高估气流分离区左偏风压的正峰值因子60%,低估负峰值因子43%;Sadek-Simiu峰值因子法低估了高峰度风压的峰值因子50%;而基于单次样本进行仿真的非高斯仿真峰值因子法,其估计的开孔屋盖的峰值因子最为准确,与观察峰值因子总体上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仿真 风压极值 峰值因子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下高速列车在隧道洞口交会非定常气动效应
12
作者 王磊 谭忠盛 +3 位作者 张传凯 骆建军 李宇杰 孙光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针对横风下高速列车在洞口交会时的非定常气动问题,考虑流场的三维、可压缩、湍流特性,建立隧道-列车三维空气动力学模型,利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交会过程,采用SSTκ-ω湍流模型对列车交会全过程进行求解,研究横风对隧道内瞬变压力、... 针对横风下高速列车在洞口交会时的非定常气动问题,考虑流场的三维、可压缩、湍流特性,建立隧道-列车三维空气动力学模型,利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交会过程,采用SSTκ-ω湍流模型对列车交会全过程进行求解,研究横风对隧道内瞬变压力、列车风及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风下列车交会时,洞口处气动压力系数变化幅值显著增大,交会完成时,列车之间压力系数峰-峰值较无横风情形增大30.6%;列车交会开始和完成时气动压力均发生突变,隧道中部附近气动压力峰值最大;横风下列车交会气动压力大小与空间位置有关,交会时列车间气动压力变化幅值分别是列车迎、背风侧压力变化幅值的2.2和1.5倍;横风对洞口附近列车风影响显著,横风时迎风侧列车风峰值最大,无横风时背风侧列车风峰值最大,且前者是后者的2.04倍;隧道内气动效应受横风影响范围有限,当横风为30 m/s、车速为350 km/h时,隧道内气动效应受影响范围为120 m;横风下交会开始与完成时,流场分布急剧变化,导致气动压力与列车风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横风 洞口 列车交会 气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劈对大气边界层试验风场的影响
13
作者 李波 李晨 +1 位作者 郭焕良 吴迪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3,199,200,共7页
尖劈是风洞生成边界层风场的主要装置,对下游风场的剖面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由于作用机制不明确,在风场调试中大多是依据经验布置尖劈,调试效率低。笔者通过风洞试验,得到了3种常用形状(梯形、三角形及曲边三角形)尖劈下游的风速剖... 尖劈是风洞生成边界层风场的主要装置,对下游风场的剖面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由于作用机制不明确,在风场调试中大多是依据经验布置尖劈,调试效率低。笔者通过风洞试验,得到了3种常用形状(梯形、三角形及曲边三角形)尖劈下游的风速剖面和湍流度剖面特征,并测试了尖劈数量、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劈形状与生成边界层风场的范围高度、指数率直接相关,尖劈的平均宽度越宽,影响高度越高,指数率越大;增加尖劈数量可提高下游风场的指数率,但对风场范围影响很小;抬高尖劈的高度可增加下游边界层风场的高度,配合使用挡板及粗糙元,可以快速调试出目标风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劈 边界层风场 风洞试验 平均风速剖面 湍流度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台风下停机姿态对海上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年鑫 徐世铮 +1 位作者 马哲 李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7-292,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选取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5 MW风力机叶片主要设计参数,重点研究台风风速大于切出风速(风力机停机)时,不同台风入射风向及不同叶片停机桨矩角对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影响特征,揭示最不利叶片停机姿态...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选取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5 MW风力机叶片主要设计参数,重点研究台风风速大于切出风速(风力机停机)时,不同台风入射风向及不同叶片停机桨矩角对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影响特征,揭示最不利叶片停机姿态及对应风载系数;进一步对比分析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叶片变桨故障停机工况与正常顺桨矩停机工况下的风力机气动载荷的特征,提出2种停机姿态下海上风力机最大安全设计风速的对应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海上风力机 气动载荷 停机姿态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大跨人行悬索桥涡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学 马草原 +1 位作者 李海云 田玉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3-489,615,616,共9页
为掌握大跨人行悬索桥(玻璃桥面)涡振特性,借助主梁节段模型涡振风洞试验,分别研究了风攻角、阻尼比、桥面粗糙度和桥面栏杆设置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攻角由正转负,竖向和扭转涡振振幅均增大,竖向涡振风速锁定区间基本不变... 为掌握大跨人行悬索桥(玻璃桥面)涡振特性,借助主梁节段模型涡振风洞试验,分别研究了风攻角、阻尼比、桥面粗糙度和桥面栏杆设置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攻角由正转负,竖向和扭转涡振振幅均增大,竖向涡振风速锁定区间基本不变,扭转涡振风速锁定区间向低风速区偏移;提高阻尼比对主梁涡振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较竖向涡振对扭转涡振振幅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但对二者风速锁定区间均影响不大;降低桥面粗糙度,竖向和扭转涡振振幅均增大,玻璃桥面的采用,使主梁涡振性能变差;桥面栏杆上设置抑流板以及将桥面栏杆间隔封闭,均能明显抑制涡振振幅并一定程度地压缩风速锁定区间,考虑到施工便利性,桥面栏杆间隔封闭更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悬索桥 涡激振动 节段模型 风洞试验 纵横主梁 桥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台风下带挑檐双坡低矮房屋风荷载特性大涡模拟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渤文 马晨燕 +1 位作者 赵乐 杨庆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78,133,共14页
该文基于相关现场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对强台风下带挑檐低矮双坡房屋气动荷载特性进行了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LES)研究。研究了台风脉动风场人工合成方法、近壁区网格划分策略及壁面边界条件等模拟参数对带挑檐双坡低矮房屋... 该文基于相关现场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对强台风下带挑檐低矮双坡房屋气动荷载特性进行了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LES)研究。研究了台风脉动风场人工合成方法、近壁区网格划分策略及壁面边界条件等模拟参数对带挑檐双坡低矮房屋风荷载特性影响,定量分析利用大涡模拟预测强台风下低矮房屋屋面风压特性的可靠性,并基于大涡模拟全流场信息分析了低矮房屋周边钝体绕流瞬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DRFG(Consistent discretizing random flow generation)人工合成湍流方法可以准确模拟具有高湍流度特性的台风风场,并通过先验的网格划分策略可以实现来流湍流自保持性。大涡模拟能够得到与现场实测及风洞试验较一致的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且极值风压系数在30%误差范围的可靠度达85%以上。迎风挑檐会导致屋面前缘流动分离提前发生,但对迎风前缘屋面风压分布规律影响较小。挑檐下缘形成的分离泡产生较大脉动吸力,挑檐局部净风压系数未显著增大。该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强台风下低矮房屋风荷载模拟的有效性,更加深入的掌握低矮房屋的风致破坏机理,为低矮房屋的抗风设计及抗风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挑檐低矮房屋 风荷载 强台风 大涡模拟 现场实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振响应特性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实用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学 冯励睿 +1 位作者 李海云 田玉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0-147,共8页
针对大跨屋盖结构风效应分析理论框架中不同环节相应分析方法众多且未能较好协调统一的问题,以最后环节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求解为目标,提出一种考虑风振响应特性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实用分析方法。基于脉动风振背景响应、共振响应及其... 针对大跨屋盖结构风效应分析理论框架中不同环节相应分析方法众多且未能较好协调统一的问题,以最后环节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求解为目标,提出一种考虑风振响应特性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实用分析方法。基于脉动风振背景响应、共振响应及其耦合项组合结果,利用LRC法基本原理推导构造多目标等效方程的基本向量,实现与脉动风振响应完全协调对应,且能够再现风振响应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等效方程,得到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引入应变能概念,考虑结构所有节点响应,根据三分量各响应应变能对总响应能变能的贡献,定义响应分量贡献系数,据此系数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振响应特性类型判定,在此基础上,根据风振响应特性类型判定结果,精准构造多目标等效方程并进行最小二乘数值求解,实现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的高效实用计算。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赛场屋盖结构为例,进行风振响应特性类型判定,根据判定结果,计算其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以及该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静力响应,并与频域分析所得目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精准高效计算结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静力风荷载 大跨屋盖结构 多目标 响应类型 三分量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京中心城区实测的城市边界层风场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鑫鑫 李波 +2 位作者 张石 杨庆山 田玉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为了对城市边界层的特殊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利用位于北京中心城区325 m气象观测塔,在9个不同高度布置超声风速仪,得到了2013—2017年间风速、温度连续观测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城区以良态风为主,盛行北风、西北风及南风,但强风... 为了对城市边界层的特殊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利用位于北京中心城区325 m气象观测塔,在9个不同高度布置超声风速仪,得到了2013—2017年间风速、温度连续观测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城区以良态风为主,盛行北风、西北风及南风,但强风主要来自西北向;除昼夜温度变化外,城市边界层的热量交换很大程度受到下垫面逆辐射影响。城市边界层大气的流动机制与平坦开阔地貌不同,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强风中,粗糙子层内中性层结占比达到97%;惯性子层以不稳定层结为主,混合层则以稳定层结为主,中性层结所占比例分别为40%、25%。对筛选出的强风样本分析表明,受到城市边界层分层结构的影响,100 m以下及以上平均风速剖面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整体上,指数律模型较为适用,但现行规范对地貌参数的规定偏于保守;纵向湍流强度在粗糙子层(47 m)和惯性子层(140 m)均波动较大,在混合层(280 m)波动较小,不同子层测得的脉动风速谱均与von Karman谱相吻合;混合层中,涡旋横向和竖向尺度占比明显大于惯性子层及粗糙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风场特性 实测 分层结构 平均风 脉动风
原文传递
高性能竹基复材加固木梁的协同工作性能研究
19
作者 周长东 王玉虔 郑玉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竹钢是一种高性能竹基复合材料和重组竹制品,具有可以和钢材媲美的拉、压、弯曲强度。用钢带(无损)或钢带加少量钢钉(微损)锚固竹钢板材加固古建筑木梁,可以实现对古建筑木梁的无损/微损和可逆加固。为了研究不同加固方法和竹钢板厚度... 竹钢是一种高性能竹基复合材料和重组竹制品,具有可以和钢材媲美的拉、压、弯曲强度。用钢带(无损)或钢带加少量钢钉(微损)锚固竹钢板材加固古建筑木梁,可以实现对古建筑木梁的无损/微损和可逆加固。为了研究不同加固方法和竹钢板厚度等因素对木梁协同工作性能的影响,该文对10根木梁进行了弯曲加载试验,对试件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初始抗弯刚度及变形能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钢板与木梁可以协同工作,加固后木梁的抗弯承载力、刚度均显著提升,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为47.94%~139.74%,刚度的提高幅度为4%~128%;其中全包加固试件加固效果最佳;拉压复合加固和全包加固试件破坏后的残余抗弯承载能力可达未加固木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的74%~138%,说明采用这两种加固方式对有缺陷木梁进行加固可以弥补木材初始缺陷的不足。建立了竹钢板加固木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梁 高性能竹基复材 可逆加固 协同工作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式山地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动力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常鹏 吴楠楠 +2 位作者 王钊 杨娜 白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0,41,共9页
布达拉宫建筑群山地结构众多,其与平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差异较大。对布达拉宫内典型藏式山地结构占堆康进行基于环境振动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基础约束刚度-频率敏感域曲线,应用实测结果修正有限元模型。基于首超准则及泊松... 布达拉宫建筑群山地结构众多,其与平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差异较大。对布达拉宫内典型藏式山地结构占堆康进行基于环境振动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基础约束刚度-频率敏感域曲线,应用实测结果修正有限元模型。基于首超准则及泊松跨越假定提出改进的动力可靠度解法,将占堆康视为串联体系得到其体系可靠度,并得到基础约束刚度的变化对动力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力测试结果为有限元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藏式山地结构的基础约束刚度对结构基频影响显著,且存在敏感影响域。运用基于首超准则改进的动力可靠度方法计算动力可靠度时应合理估计基础约束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山地结构 有限元模型修正 动力可靠度 首超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