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学科建设平台,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饶筠筠
|
《高教论坛》
|
2016 |
7
|
|
2
|
校企合作视角下地方高校化工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饶筠筠
|
《高教论坛》
|
2017 |
3
|
|
3
|
高校学生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陶剑飞
何宗辉
|
《高教论坛》
|
2015 |
0 |
|
4
|
化学师范生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伍晓春
黎鹄志
汪鑫玥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1 |
0 |
|
5
|
师范认证背景下化学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研究——以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黎鹄志
伍晓春
易国萍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0 |
1
|
|
6
|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以及管理模式的探索——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的构建 |
王秀玲
刘勇健
刘守清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08 |
3
|
|
7
|
新形势下留学生教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
徐影
崔启璐
|
《纺织服装教育》
|
2020 |
1
|
|
8
|
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
李文艺
刘婷
袁霖
|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9
|
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贾国凯
袁霖
蒋海明
陈修文
张敏
|
《山东化工》
CAS
|
2015 |
4
|
|
10
|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
董新红
海洪
郝再彬
|
《科教文汇》
|
2012 |
4
|
|
11
|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
卢珍兰
余森艳
李致宝
何文
李志红
|
《农产品加工》
|
2025 |
0 |
|
12
|
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贺州学院为例 |
何彩梅
吴桂容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6 |
0 |
|
13
|
基于微信平台的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
彭莎
谢龙勇
何卫民
|
《山东化工》
CAS
|
2018 |
10
|
|
14
|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
廖云辉
唐武飞
Dessie Wubliker
唐冬芳
汪美凤
骆鹰
|
《高教学刊》
|
2023 |
2
|
|
15
|
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谢龙勇
刘芳
|
《广东化工》
CAS
|
2018 |
4
|
|
16
|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
薛林贵
李师翁
唐德平
|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17
|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王玉建
薛林贵
李师翁
|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18
|
超声波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
邱树毅
姚汝华
宗敏华
|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
1999 |
66
|
|
19
|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
刘小文
齐成媚
袁志辉
刘永昌
刘芳
邓胜国
姜红宇
廖阳
何福林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8 |
0 |
|
20
|
以工业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
康小虎
孟宪刚
田永强
任爱梅
薛林贵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