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烧结工艺改造后劳动卫生学预评价
1
作者 李昱波 纪玉良 张锐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1年第3期90-91,共2页
为适应生产不断发展需要 ,进一步提高产量质量 ,改善生产环境 ,某烧结车间再度进行了改造。根据《规范》〔1〕对其改造后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 ,对 70个接尘作业岗位 ,89个接触噪声作业岗位 ,1 8个接触毒物作业岗位进行评价 ,单项指数达... 为适应生产不断发展需要 ,进一步提高产量质量 ,改善生产环境 ,某烧结车间再度进行了改造。根据《规范》〔1〕对其改造后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 ,对 70个接尘作业岗位 ,89个接触噪声作业岗位 ,1 8个接触毒物作业岗位进行评价 ,单项指数达标率分别为 50 %、71 .9%、94.4%。改造后 ,综合预评价级别为 级 ,综合卫生预评价结果为限期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卫生学 预评价 烧结工艺 烧结构 职业卫生 作业环境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高世君 刘亚静 王凯东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3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评价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晓荣 王凯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6年第6期342-343,345,共3页
目的对2个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对2个电厂的工程分析和现场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厂1粉尘超标的岗位是灰库放灰和压灰机司机室,检测值分别为5.5、1.1 mg/m3;噪声超标的地点是碎煤机室、真空泵、汽泵间... 目的对2个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对2个电厂的工程分析和现场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厂1粉尘超标的岗位是灰库放灰和压灰机司机室,检测值分别为5.5、1.1 mg/m3;噪声超标的地点是碎煤机室、真空泵、汽泵间,检测值分别为84.9、97.1、97.5 dB(A)。电厂2粉尘超标的岗位是推煤机司机室和灰库放灰处,检测值分别为4.2、1.6 mg/m3;噪声超标的地点是一次风机和送风机,检测值分别为101.8、98.1 dB(A)。结论2个新建火力发电厂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世君 刘亚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类比法的原理为基础,结合 实际应用现状,综合分析、探讨将该方法应用于改建、扩建、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优缺点。结果:类比法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且实际... 目的:分析、探讨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类比法的原理为基础,结合 实际应用现状,综合分析、探讨将该方法应用于改建、扩建、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优缺点。结果:类比法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且实际应用难度较大。结论:类比法并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 评价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露天铁矿矿运车司机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亚静 郝佐红 田卫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露天铁矿矿运汽车司机的职业卫生现状,明确职业卫生服务的重点。方法:对矿运汽车司机的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有害因素检测,并对矿运司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矿运司机的主要职业有害因素为振动和高温,其次... 目的:了解露天铁矿矿运汽车司机的职业卫生现状,明确职业卫生服务的重点。方法:对矿运汽车司机的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有害因素检测,并对矿运司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矿运司机的主要职业有害因素为振动和高温,其次为噪声、粉尘。运矿车辆的减振座椅因长期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已难以达到降低振动的作用。粉尘合格率为91.7%,噪声合格率为69.2%,矿运司机岗位均为高温作业岗位。矿运司机未发现职业病。结论:矿运司机的不良工作环境将使其健康受到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物理方法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卫华 牛兆煜 王俊轶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41-142,共2页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必将得到再次增强[1]。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74%[2]。因此,褐煤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发热量...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必将得到再次增强[1]。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74%[2]。因此,褐煤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发热量低、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于远途运输利用[3]。但是褐煤又有特殊性,其挥发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物理方法 识别 消费结构 含水量 发热量 挥发性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项目中加氢稳定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7
作者 田卫华 高世君 刘亚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3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加氢稳定装置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厂15万吨/年PVC合成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田卫华 牛兆煜 张锐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某化工厂成立于1992年,2008年1月PVC合成装置扩建为15×104吨/年。随着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增加,生产工艺的改进,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了解PVC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对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生... 某化工厂成立于1992年,2008年1月PVC合成装置扩建为15×104吨/年。随着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增加,生产工艺的改进,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了解PVC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对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PVC 化工厂 装置 合成 调查 生产规模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钢职工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9
作者 王莉丽 邢万萍 +1 位作者 纪玉良 刘丽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包钢男性职工肺癌的诱发因素。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有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混杂因素分析。结果 :在包钢的几种主要职业暴露因素中 ,焦炉逸散物与肺癌有显著性关联 (OR =4 .4 3,P <0 .0 5 )。肺癌与吸烟、... 目的 :研究包钢男性职工肺癌的诱发因素。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有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混杂因素分析。结果 :在包钢的几种主要职业暴露因素中 ,焦炉逸散物与肺癌有显著性关联 (OR =4 .4 3,P <0 .0 5 )。肺癌与吸烟、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显著性关联。吸咽与呼吸系统疾病均为肺癌的独立诱因之一 ,而非混杂因素。鳞癌与吸烟有关。结论 :焦炉逸散物、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为包钢职工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钢 职工 肺癌 病例对照研究 焦炉逸散物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0
作者 田卫华 张锐军 牛兆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褐煤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阐明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建设项目危害预评价中的类比法,对褐煤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控制部位。结果:毒物、粉尘... 目的:通过对褐煤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阐明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建设项目危害预评价中的类比法,对褐煤提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控制部位。结果:毒物、粉尘、噪声是褐煤化学方法提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褐煤提质生产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焦炉逸散物中的致癌性物质危害最严重,其次为粉尘和生产过程中泄漏的大量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提质生产 化学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集团煤直接液化装置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志英 刘亚静 高世君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3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煤液化 有毒物质 有害物理因素 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与工作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忠旭 于冬雪 +3 位作者 贾珂君 王冬冬 陈醒觉 黄升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6-223,共8页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国内三个钢铁集团公司所属的 18个炼铁、炼钢和轧钢厂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钢铁行业与工作有关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肌肉骨骼、循环系统和结缔组织、损伤和中毒等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肺...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国内三个钢铁集团公司所属的 18个炼铁、炼钢和轧钢厂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钢铁行业与工作有关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肌肉骨骼、循环系统和结缔组织、损伤和中毒等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腰背痛、烧 (灼 )伤等。而这些疾病可能与接触高温、强热辐射、粉尘作业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 ,倒班和接触一氧化碳等作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流行病学 职业病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钢铁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佐红 杨丽清 +1 位作者 贾珂君 刘亚静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5-357,共3页
为了掌握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发病现状 ,达到进一步治理作业 ,环境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对某钢铁企业 4 0年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钢铁企业仍以粉尘危害为主 ,尘肺患者最多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作业环境有明显... 为了掌握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发病现状 ,达到进一步治理作业 ,环境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对某钢铁企业 4 0年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钢铁企业仍以粉尘危害为主 ,尘肺患者最多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作业环境有明显改善 ,职业病发病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职业危害 职业病 对策 钢铁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钢铁企业尘肺防治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佐红 贾珂君 +1 位作者 刘亚静 纪玉良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分析了尘肺发病指标 ,评价 40年来本企业尘肺防治效果 。
关键词 尘肺 防治现状 对策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肺胸部高千伏平片与C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珂君 马军 +3 位作者 冀刚 张建功 张建国 贺咏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某钢铁生产厂接尘工人 72例进行高千伏胸片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常规CT和HRCT比X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 目的 :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某钢铁生产厂接尘工人 72例进行高千伏胸片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常规CT和HRCT比X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结论 :在尘肺的诊断中对于X线平片难以确定的病例进行CT检查 ,对尘肺及其并发症的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诊断 X线平片 HRCT 胸部 对比研究 并发症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钢1998~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如意 王图雅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9期1527-1527,共1页
目的了解掌握包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和变化。方法分析1998~2003年累计监测的1181人的剂量水平。结果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6a的平均剂量水平范围为1.48~3.67mSv。个人剂量小于2mSv的有56.7%,个人剂量在2~6mSv的有41.4... 目的了解掌握包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和变化。方法分析1998~2003年累计监测的1181人的剂量水平。结果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6a的平均剂量水平范围为1.48~3.67mSv。个人剂量小于2mSv的有56.7%,个人剂量在2~6mSv的有41.4%,个人剂量大于6mSv的只有1.9%,没有人超过年剂量限值20mSv。结论剂量较高的是一些在射线下进行手术的骨科及心内科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应按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剂量水平 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生产的职业危害
17
作者 阴海静 刘亚静 高世君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3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职业危害 职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人员细胞因子及血液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慧敏 贾柯君 +8 位作者 郑辉 涂序珉 刘玉飞 甄荣 张伟 张翠兰 王春燕 郝述霞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暴露人员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以及血液学常规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析血... 目的探讨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暴露人员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以及血液学常规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析血液学常规指标。数据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判断两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粉尘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别为(2.267±1.032)pg/ml和(4.608±1.411)pg/ml,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66.55±27.22)pg/ml和(124.3±56.32)pg/ml,粉尘暴露组低于正常参考值(试剂盒提供)和明显低于非暴露组;两组血清TNF活性分别为(0.96±0.33)ng/ml和(0.84±0.35)ng/ml,两组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但粉尘暴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项血液学常规指标中有5项的阳性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暴露于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人员的免疫功能和血液系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暴露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血液学常规
原文传递
钍稀土混合粉尘作业工人血清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伟 吕慧敏 +6 位作者 郝佐红 王春燕 张翠兰 齐雪松 程永娥 涂序民 苏旭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9-210,213,共3页
目的探讨钍稀土混合粉尘对作业工人血清某些抗氧化酶指标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血清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接尘组血清MDA含量[(9.74±3.60)μmol/L]显... 目的探讨钍稀土混合粉尘对作业工人血清某些抗氧化酶指标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血清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接尘组血清MDA含量[(9.74±3.6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90±2.87)μmol/L,P<0.001],抗氧化酶POD[(10.65±5.94)×103U/L]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11.64)×103U/L,P<0.001],SOD和C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MDA含量与工龄呈正相关(r=0.248,P=0.038)。结论职业接触钍稀土混合粉尘者血清MDA水平升高,而POD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稀土 混合粉尘 作业工人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尘职业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伟 王春燕 +5 位作者 吕慧敏 贾柯君 刘玉飞 张翠兰 郝述霞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研究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暴露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吉姆萨染色方法分析53名钍尘作业工人及58名非接尘工人(对照组)的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析10名钍尘作业工人及11名非接尘工人... 目的研究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暴露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吉姆萨染色方法分析53名钍尘作业工人及58名非接尘工人(对照组)的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析10名钍尘作业工人及11名非接尘工人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结果接尘组的畸变细胞、双着丝粒+环和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2,P〈0.05;Χ^2=5.07,P〈0.05;Χ^2=7.09,P〈0.01)。无着丝粒的畸变率在接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的易位率(4.5±2.0)与对照组的易位率(3.8±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05)。结论长期职业暴露于含钍稀土混合粉尘能够增加染色体的非稳定性畸变,未观察到易位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钍稀土混合粉尘 淋巴细胞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