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原理及其对包裹体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以及数据的表达方法。流体包裹体组合指的是一组同时被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其同时性的依据是岩相学关系而不是测温数据的相似性。如果根据岩相学关系建立了一个 FIA,...本文探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原理及其对包裹体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以及数据的表达方法。流体包裹体组合指的是一组同时被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其同时性的依据是岩相学关系而不是测温数据的相似性。如果根据岩相学关系建立了一个 FIA,且这个 FIA 内的包裹体测温数据很一致,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在捕获后未受破坏,这些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有效的。在进行数据汇总或统计时,应取整个 FIA 内所有包裹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而不应将每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列入。如果同一 FIA 内包裹体的测温数据变化很大,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非均一捕获或在捕获后遭受了显著改变(如卡脖子、拉伸)。这种情况下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无效的,不应纳入数据汇总或统计。在很多情况下,一组包裹体是否属于同时捕获是很难确定的,因此不能严格地用 FTA 的方法来判定数据的有效性。但是,FIA 的原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制约的。例如,如果相邻包裹体显示相似的测温数据,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无显著捕获后变化。各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应纳入数据汇总及统计,但要注意不要将数据点过分集中在某个小区域。反之,如果相邻包裹体的测温数据相差很大,就要怀疑是不是非均一捕获、捕获后破坏,或不同期次包裹体叠加。详细的包裹体测温"填图",结合与已知 FIA 数据的比较,可能可以解决这种多解性问题。展开更多
利用达连海湖心浅井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达连海粒度代表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达连海沉积物频率曲线主要是正态单峰型,反映流水作用为主要沉积作用。湖心底部降水较多,湖面高,沉积物以细组分...利用达连海湖心浅井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达连海粒度代表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达连海沉积物频率曲线主要是正态单峰型,反映流水作用为主要沉积作用。湖心底部降水较多,湖面高,沉积物以细组分占绝对优势,频率曲线显示物源较单一,为深水沉积环境,但后期环境有所变化;中下部降水相对稀少,湖面降低,沉积物以粗组分含量增加,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中上部湖面上升,细组分含量增加,频率曲线显示物源由复杂变单一,为浅水沉积向深水沉积过渡环境;上部沉积物粗细间隔连续变化,频率曲线显示物源复杂,反映湖区环境进一步恶化,风砂活动频繁。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降水、流水和风力作用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达连海5 000多年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5 600~5 100 cal a BP的湿润、5 100~2 500 cal a BP的干旱、2 500~800 cal a BP的偏湿和800 cal a BP以来的偏干4个阶段。展开更多
本文选取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达连海湖心取得深度为4 m的浅井剖面,剖面底部年龄为3 800 a B.P.,以沉积物粒度和孢粉为环境代用指标,粗颗粒指示强水动力,细颗粒指示弱水动力,用AMS14C建立时间标尺,探讨了达连海晚全新...本文选取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达连海湖心取得深度为4 m的浅井剖面,剖面底部年龄为3 800 a B.P.,以沉积物粒度和孢粉为环境代用指标,粗颗粒指示强水动力,细颗粒指示弱水动力,用AMS14C建立时间标尺,探讨了达连海晚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结果表明:①3 800~2 900 a B.P.气候半干旱;②2 900~1 500 a B.P.气候干旱;③1 500~400a B.P.气候半干旱;④ 400~0 a B.P.气候干旱。展开更多
基金NSERCSaskatchewan Energy and Resources+2 种基金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GPMR0740)资助
文摘本文探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原理及其对包裹体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以及数据的表达方法。流体包裹体组合指的是一组同时被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其同时性的依据是岩相学关系而不是测温数据的相似性。如果根据岩相学关系建立了一个 FIA,且这个 FIA 内的包裹体测温数据很一致,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在捕获后未受破坏,这些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有效的。在进行数据汇总或统计时,应取整个 FIA 内所有包裹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而不应将每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列入。如果同一 FIA 内包裹体的测温数据变化很大,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非均一捕获或在捕获后遭受了显著改变(如卡脖子、拉伸)。这种情况下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无效的,不应纳入数据汇总或统计。在很多情况下,一组包裹体是否属于同时捕获是很难确定的,因此不能严格地用 FTA 的方法来判定数据的有效性。但是,FIA 的原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制约的。例如,如果相邻包裹体显示相似的测温数据,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无显著捕获后变化。各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应纳入数据汇总及统计,但要注意不要将数据点过分集中在某个小区域。反之,如果相邻包裹体的测温数据相差很大,就要怀疑是不是非均一捕获、捕获后破坏,或不同期次包裹体叠加。详细的包裹体测温"填图",结合与已知 FIA 数据的比较,可能可以解决这种多解性问题。
文摘利用达连海湖心浅井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达连海粒度代表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达连海沉积物频率曲线主要是正态单峰型,反映流水作用为主要沉积作用。湖心底部降水较多,湖面高,沉积物以细组分占绝对优势,频率曲线显示物源较单一,为深水沉积环境,但后期环境有所变化;中下部降水相对稀少,湖面降低,沉积物以粗组分含量增加,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中上部湖面上升,细组分含量增加,频率曲线显示物源由复杂变单一,为浅水沉积向深水沉积过渡环境;上部沉积物粗细间隔连续变化,频率曲线显示物源复杂,反映湖区环境进一步恶化,风砂活动频繁。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降水、流水和风力作用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达连海5 000多年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5 600~5 100 cal a BP的湿润、5 100~2 500 cal a BP的干旱、2 500~800 cal a BP的偏湿和800 cal a BP以来的偏干4个阶段。
文摘本文选取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达连海湖心取得深度为4 m的浅井剖面,剖面底部年龄为3 800 a B.P.,以沉积物粒度和孢粉为环境代用指标,粗颗粒指示强水动力,细颗粒指示弱水动力,用AMS14C建立时间标尺,探讨了达连海晚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结果表明:①3 800~2 900 a B.P.气候半干旱;②2 900~1 500 a B.P.气候干旱;③1 500~400a B.P.气候半干旱;④ 400~0 a B.P.气候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