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内科死亡患者394例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雅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70-71,共2页
目的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 目的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1,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入院1h病死率最高(32.7%);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结论医院应重视急诊科建设,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同时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急诊室 死亡原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素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2期8-8,共1页
目的探析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实施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将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之后,急诊科的基础、特级护理... 目的探析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实施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将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之后,急诊科的基础、特级护理质量评分都获得大幅提高,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同时护理文书写作合格率与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提高。前后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团队管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通过团队之间的有序配合提高了急诊护理的工作效能与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合作意识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梅艳 李雄 袁飞远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7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和使用情况,研究影响建立血管通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本院进行首次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使用的血管通路种类、血... 目的探讨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和使用情况,研究影响建立血管通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本院进行首次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使用的血管通路种类、血管通路转归以及替代治疗方式的转换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结果入选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初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平均(6.55±3.44)ml/min,首次透析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5例,中心静脉导管的215例,包括184例(85.6%)无袖套导管和31例(14.4%)带袖套导管。随访6个月,血液透析后6个月中,随访的224例患者最终有11例患者接受了肾移植,14例改为腹膜透析,其余199例患者继续血液透析治疗,其中141例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47例患者使用带袖套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透析时患者GFR小于5ml/min均为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险因素。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例较低,但最终大多数患者使用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提高计划性通路建立的比例,增加开始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比例,仍是临床目前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肺胶囊对COPD稳定期疗效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红铭 刘丹 +2 位作者 王鹏 王缘 杨玉湘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17-1019,1021,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肺胶囊对COPD稳定期疗效及其对外周血SIRT1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肺胶囊,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 目的:观察益肺胶囊对COPD稳定期疗效及其对外周血SIRT1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肺胶囊,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肺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以及SIRT1蛋白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提高的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SIRT1蛋白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益肺胶囊可以减缓COPD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能与增加外周血SIRT1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后RAAS活性与血糖变化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2
5
作者 巫晓芳 吴雅莉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用氢氯噻嗪(HCTZ)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与血糖(GLU)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选择108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线RAAS活性和GLU水平等指标后,给予HCTZ 12.5mg,每天1次,1年后测定RAAS活性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用氢氯噻嗪(HCTZ)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与血糖(GLU)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选择108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线RAAS活性和GLU水平等指标后,给予HCTZ 12.5mg,每天1次,1年后测定RAAS活性和GLU水平,分析服用HCTZ 1年后RAAS活性变化与GLU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服用HCTZ 1年后,血清肾素活性(PRA)水平升高组与不升高组患者GLU水平下降幅度分别是(-0.26±0.26)mmol/L、(-1.36±0.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升高组与不升高组患者GLU水平下降幅度分别是(-0.17±0.18)mmol/L、(-1.07±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AngⅡ水平升高的患者中,GLU水平同时也升高的人数比例(40.5%)明显高于AngⅡ水平不升高患者中的相应患者比例(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HCTZ 1年后的RAAS活性变化与GLU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噻嗪类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Ⅱ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R、Cav1、CXCL12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性研究及END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雅莉 吴春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PLR、Cav1、CXCL12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性及END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组(END组)和B组(非END组)。对... 目的分析PLR、Cav1、CXCL12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性及END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组(END组)和B组(非END组)。对两组患者PLR、Cav1、CXCL1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组患者PLR,Cav1和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B组,GC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表明,Cav1≥8.2 ng/mL,PLR≥123.12,NIHSS评分,GCS评分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Cav1≥8.2ng/mL,PLR≥123.12,NIHSS评分,GCS评分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R Cav1 CXCL12 急性缺血性卒中 END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雅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再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后,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律失常 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鼠强中毒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巫晓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123-124,共2页
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简称为"四二四",为含氮小分子化合物,性质稳定,是国家禁止生产的剧毒灭鼠药。对人畜均有强烈的致死性。虽已明文规定禁止生产,但仍有不法商贩在秘密生产该药,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该药引起的中毒... 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简称为"四二四",为含氮小分子化合物,性质稳定,是国家禁止生产的剧毒灭鼠药。对人畜均有强烈的致死性。虽已明文规定禁止生产,但仍有不法商贩在秘密生产该药,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该药引起的中毒事件仍频繁发生。中毒后临床表现、预后与服药纯度、剂量、就诊时间及抢救措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救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颜黎新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TI)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急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年龄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TI)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急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年龄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我院急诊科2007年3月~2008年7月共进行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供血 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梗死患者 内科急症 现代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治疗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黎新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0期31-31,共1页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急诊心律失常之一,目前终止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三磷酸腺苷(ATP)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快、疗效好的常用药物之一[1],但过去因为由于剂量及方法使用不当,导致对该药物产生误解和诸多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就...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急诊心律失常之一,目前终止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三磷酸腺苷(ATP)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快、疗效好的常用药物之一[1],但过去因为由于剂量及方法使用不当,导致对该药物产生误解和诸多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就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之间接诊的15例使用该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的急诊病例,再次和大家探讨使用该药物的最佳剂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