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诊断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晓平 李纯厚 +3 位作者 甘居利 林钦 蔡文贵 王增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765,共9页
利用1997~2002年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从海水水质、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现存生物量水平等4个方面诊断与评价了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健康诊断方法:海水水质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 利用1997~2002年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从海水水质、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现存生物量水平等4个方面诊断与评价了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健康诊断方法:海水水质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A值);营养结构为氮、磷、硅的含量水平以及三者比值判别法,营养水平为营养指数法(E值);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为水平分级法.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结果表明,海域pH值的均值范围为8.07~8.15,溶解氧的范围为5.67~6.03 mg·L-1,无机氮的范围为3.04~4.15 μmol·dm-3,磷酸盐的范围为0.18~0.34μmol·dm-3,均符合中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89)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有机污染指数(A值)范围为-0.411~0.237,营养水平指数(E值)范围为0.10~0.34,表明海水未受有机污染,海域处于贫营养状态.海域Si:N:P的比值为14.8:13.2:1.11,海水营养结构总体上表现为硅和氮的比例偏低;初级生产力水平范围为5~1级,年平均值为3级,属'较高'水平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3级、5级和4级,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本次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9项单因子指数值均低于1.0,而综合指数为0.58,表明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然而,珠江口、粤东和粤西近海有局部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超标,存在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态环境 健康诊断 质量评价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考洲洋海洋渔业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甘居利 贾晓平 +3 位作者 李纯厚 林钦 黄洪辉 蔡文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根据1999年考洲洋12个调查站的观测资料,按我国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分级评价考洲洋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考洲洋的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轻微污染偶有发生,石油类是主要污染物,其次为PO4 P。2月(枯水期)在5测站的表层沉积物... 根据1999年考洲洋12个调查站的观测资料,按我国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分级评价考洲洋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考洲洋的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轻微污染偶有发生,石油类是主要污染物,其次为PO4 P。2月(枯水期)在5测站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略有超标,3测站海水和2测站表层沉积物受石油类轻污染,1测站的海水受Cu轻污染。8月(丰水期),5测站的海水受PO4 P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考洲洋 海洋渔业 环境质量评价 海水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东部重要渔业水域叶绿素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增焕 林钦 +5 位作者 李纯厚 黄洪辉 杨美兰 甘居利 蔡文贵 吕晓瑜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根据1997年8月至2003年5月对粤东近海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对叶绿素的含量、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广东东部近海的叶绿素平均含量6.45mg/m3,其中柘林湾水域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12mg/m3),大亚湾水域的含量... 根据1997年8月至2003年5月对粤东近海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对叶绿素的含量、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广东东部近海的叶绿素平均含量6.45mg/m3,其中柘林湾水域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12mg/m3),大亚湾水域的含量最低(3.61mg/m3)。考洲洋、珠江口水域叶绿素含量有季节/年度差异;大亚湾、红海湾水域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差异较小。叶绿素a是叶绿素的主要组分,占60%~80%,叶绿素b、c分别占7%~24%和6%~19%。研究水域的叶绿素含量和季节变化与营养盐、水体的温盐等理化因子的变化有关,而叶绿素组成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群落结构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近海 叶绿素 含量与组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水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文贵 贾晓平 +3 位作者 林钦 李纯厚 甘居利 王增焕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3-259,i003,共8页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GIS技术及其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性地探讨了GIS技术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的强大功能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若干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并以广东考洲洋...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GIS技术及其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性地探讨了GIS技术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的强大功能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若干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并以广东考洲洋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作为示例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学 海水养殖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广东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温茹淑 方展强 +2 位作者 江世贵 马广智 徐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0-284,I0003,共6页
目的 研究17p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 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 S-... 目的 研究17p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 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 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l0^3 . 4%-7.5%Native 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提纯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纯厚 秦红贵 +1 位作者 贾晓平 田丽霞 《南方水产》 CAS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了降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胁迫,探讨养殖密度与能量转换效率的关系,2004年6-7月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密度下的能量转换效率。试验初始幼虾规格为5.0-6.0cm,体重2.7... 为了降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胁迫,探讨养殖密度与能量转换效率的关系,2004年6-7月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密度下的能量转换效率。试验初始幼虾规格为5.0-6.0cm,体重2.75-3.20g·尾^-1。实验设3个密度梯度组,分别为50、150和400尾·^-1,实验水体0.10m^3,投饵率4%-7%,养殖时间3周。结果表明,试验密度为50尾·^-3时,能量转换效率为19.31%±1.01%;150尾·^-3。时为22.56%±2.69%;400尾·^-3。时为15.31%±2.49%。显然,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能量转换效率产生明显影响,3组密度试验显示,以150尾·^-3密度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能量转换效率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组织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健生 贾晓平 +1 位作者 卢伟华 甘居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2-468,共7页
以珠江口海域的两头中华白海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海豚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毒性水平。结果表明,PCBs在海豚10种不同组织中的含量范围为25.1—85567.3ng/g,PCBs含量最高的组织为额隆和皮肤,其次为肝脏、... 以珠江口海域的两头中华白海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海豚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毒性水平。结果表明,PCBs在海豚10种不同组织中的含量范围为25.1—85567.3ng/g,PCBs含量最高的组织为额隆和皮肤,其次为肝脏、肌肉、心脏、睾丸和脑,最低的为肺、胃和肾脏;PCBs同系物和同族物在海豚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相似,同系物中以PCB101+113和PCB153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最大,在10.25%—51.70%之间;在同族物中以含在同族物中以5个氯原子和6个氯原子的PCBs为主,所占百分比均在23.53%—60.06%之间;运用二毒性当量(TEQ)评价了中华白海豚不同组织中PCBs的毒性,其TEQs范围为55.9—68191.0pg/g,其中皮肤TEQs含量最高。TEQs主要来自非邻位取代的PCBs,占总量的74.15%—99.62%,其中来自PCB 126的占34.11%—96.51%。与世界其他海域海豚的PCBs污染水平相比,成年中华白海豚受PCBs污染严重,其体内的PCBs含量和毒性当量均已超出安全浓度范围,对其健康已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中华白海豚 分布特征 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鹏湾海域糙齿海豚体内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与毒性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健生 贾晓平 甘居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4-980,共7页
以广东大鹏湾海域糙齿海豚(Steno bredanensis Lesson)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海豚8种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将海豚8种组织分别经皂化、萃取、净化、浓缩等处理后,用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DB-XLB型毛细管气相色谱... 以广东大鹏湾海域糙齿海豚(Steno bredanensis Lesson)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海豚8种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将海豚8种组织分别经皂化、萃取、净化、浓缩等处理后,用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DB-XLB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m×0.50 靘)、ECD检测器测定.共检测出43种PCBs同系物.结果表明,PCBs在海豚8种不同组织中的含量范围为19.6~1 326.3 ng/g组织,皮肤中比其余7种组织的PCBs含量(19.6~90.4 ng.g-1)高2个数量级,各组织中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皮肤、心脏、肌肉、肝脏、睾丸、胃、肾脏、肺.PCBs同系物和同族物在海豚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相似,同系物中以PCB153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最大,在18.7%~21.1%之间,其次分别为PCB180、PCB187,分别占9.65%~12.02%和4.08~9.26%,PCB138、PCB157、PCB151、PCB110和PCB145等5种同系物所占百分比相对较低,范围为0.87%~5.80%;在同族物中以含6个氯原子的PCBs百分比最大,为48.2%~58.2%,其次分别是含7个和5个氯原子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8.76%~24.81%和12.10%~18.10%.应用二噁英毒性当量(TEQ)评价了糙齿海豚不同组织中PCBs的毒性,其TEQs范围为45.04~2 896.67 pg/g,其中皮肤的毒性当量最高,比肺的高2个数量级,比心脏、睾丸、肌肉、肝脏、胃和肾脏的高1个数量级.TEQs主要来自非邻位取代的PCBs,占总量的98.5%~99.3%,其中来自PCB126的占86.3%~93.7%,是海豚体中TEQs的主体.与世界其他海域海豚的PCBs污染水平相比,大鹏湾海域糙齿海豚的PCBs污染处于相对严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糙齿海豚 分布规律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鱼类体中石油烃与生源烃的气相色谱特征指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Decapterus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virgatus)、斑(Clupanodom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sinensis)等4... 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Decapterus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virgatus)、斑(Clupanodom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sinensis)等4种鱼类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鱼类样品的脂肪烃组分(f1)。其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nC12~nC30)、f1UCN(12.9~35.1mg/kg)、nC16指数(3.27~140)和CPI(0.73~2.61)等特征参数表明,鱼类样品体中的脂肪烃类组分主要来源于石油烃类,而其某些奇碳数正构烷烃优势组分的出现,表明少量的脂肪烃类组分来自海洋生源烃类。ΣnC14-30/f1UNC(0.0002~0.00231)、nC17/C19:0(0.06~1.90)和nC18/C20:0(0.03~1.93)比值分析表明,鱼类样品体内的石油烃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和代解,反映出该海域低浓度持续性石油污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指纹 海洋鱼类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铜铅锌镉的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增焕 林钦 +4 位作者 李纯厚 黄洪辉 杨美兰 甘居利 蔡文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24,共6页
根据2002年5月和8月珠江口生态环境调查的数据,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的质量分数与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Cu,Pb,Zn,Cd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43 8,48 9,153 3,0 82mg kg,变化范围分别是22 5~66 7,28 1~85... 根据2002年5月和8月珠江口生态环境调查的数据,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的质量分数与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Cu,Pb,Zn,Cd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43 8,48 9,153 3,0 82mg kg,变化范围分别是22 5~66 7,28 1~85 3,68 5~255 5,0 02~4 10mg kg。受水动力条件及冲淤特性的影响,8月份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质量分数高于5月份。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质量分数平面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呈现西部高于东部趋势,淇澳岛附近质量分数最高、大屿山附近质量分数最低。断面分布显示,调查区域上游断面沉积物中Cu,Pb,Zn,Cd的质量分数高于下游断面的质量分数,表明上游沉积物中4种元素主要源自河流的输入。季节差异也呈现上游的质量分数大于下游的质量分数。生态危害的评价结果表明,Cu,Pb,Zn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Cd的危害性高于Cu,Pb,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场有机污染季节动态与养殖容量限制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洪辉 林钦 +2 位作者 贾晓平 吕晓瑜 王文质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对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场颗粒有机碳的沉积通量和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的研究,并结合养殖容量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春、秋两季为网箱养殖场有机污染的积累阶段,其颗粒有机碳沉积物通量大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解... 通过对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场颗粒有机碳的沉积通量和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的研究,并结合养殖容量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春、秋两季为网箱养殖场有机污染的积累阶段,其颗粒有机碳沉积物通量大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解速度.因此,春、秋两季有机污染对养殖容量的限制作用最敏感,以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1.8%作为养殖容量限制指标,则目前该网箱养殖场春、秋两季养殖容量分别达到了650t和550t的最高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网箱养殖场 有机污染 季节动态 养殖容量 有机碳 沉积通量 表层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温茹淑 方展强 +2 位作者 江世贵 徐杰 马广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以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以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7.8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094%,批间变异系数为5.540%,工作范围为32.5~2 000 ng/mL,在该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可直接在1块或在不同的酶标板上准确地进行比较,因而可利用ELISA方法测定经诱导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水平.结果显示,50μg/L 17-β雌二醇(E2)诱导21 d的雄性剑尾鱼有明显的Vtg产生;10μg/L E2诱导剑尾鱼亦有Vtg产生,但较50μg/L E2诱导组低;1μg/L E2诱导组及对照组剑尾鱼没有Vtg产生,检测孔OD450/对照OD450(P/N)值小于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卵黄脂磷蛋白(Lv)抗血清 卵黄蛋白原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海水溶解氧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甘居利 林钦 +4 位作者 黄洪辉 杨美兰 蔡文贵 王增焕 贾晓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根据2001和2002年在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的观测数据,探讨表层海水溶解氧(DO)浓度的变化特点及与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DO浓度在4.52~8.35mg/L,总体、网箱区外、网箱区内的平均值分别为6.24、6.81、5.89mg/L,DO季节平... 根据2001和2002年在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的观测数据,探讨表层海水溶解氧(DO)浓度的变化特点及与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DO浓度在4.52~8.35mg/L,总体、网箱区外、网箱区内的平均值分别为6.24、6.81、5.89mg/L,DO季节平均浓度在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分别为7.52、6.66、5.44、5.33mg/L。t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DO浓度在网箱区内比网箱区外明显降低,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季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水DO浓度按相关程度的高低依次与下列5个环境因子的强度显著负相关(r=-0.945,p=0.025):海水温度>底质硫化物>海水亚硝酸盐>海水磷酸盐>海水氨和铵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溶解氧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底质有机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甘居利 林钦 +2 位作者 贾晓平 黄洪辉 蔡文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表层底质有机物含量为1.65%~3.50%,平均为2.57%,明显高于我国浅海的一般水平和一类评价标准,超标率82.5%,超标0.04-0.75倍。有机物含量以春季和夏季较高,冬季次之,秋季明显较低,在网箱区内外的平...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表层底质有机物含量为1.65%~3.50%,平均为2.57%,明显高于我国浅海的一般水平和一类评价标准,超标率82.5%,超标0.04-0.75倍。有机物含量以春季和夏季较高,冬季次之,秋季明显较低,在网箱区内外的平均值分别为2.66%、2.42%。不同测站底质中有机物含量与硫化物含量正相关(r=0.704,P〈0.05),其中以夏季的相关最显著(r=0.818,P〈0.02)。网箱海域底质有机物单因子质量指数为1.28,老化风险为3级,说明沉积环境受到有机物的明显污染,面临中等程度的老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有机物 分布 变化 老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尾鱼卵黄脂磷蛋白的纯化及免疫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温茹淑 方展强 +3 位作者 江世贵 马广智 徐杰 姚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54,共8页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HiTrap Q阴离子交换柱从卵黄生成期的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组织提纯了卵黄脂磷蛋白(Lv)。已确定被纯化的剑尾鱼Lv在Native-PAGE(4%~7.5%)电泳中分子量为530kD左右。Nati...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HiTrap Q阴离子交换柱从卵黄生成期的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组织提纯了卵黄脂磷蛋白(Lv)。已确定被纯化的剑尾鱼Lv在Native-PAGE(4%~7.5%)电泳中分子量为530kD左右。Native-PAGE(4%~7.5%)电泳后的凝胶分别进行糖蛋白染色、脂蛋白染色及磷蛋白染色。结果表明,剑尾鱼Lv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用纯化的剑尾鱼Lv免疫大白鼠获得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用免疫双扩散的方法测定Lv抗血清的效价为1:32。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卵黄蛋白原(Vtg)和Lv抗血清之间存在明显的免疫交叉反应,表明Vtg和Lv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免疫双扩散检测表明,抗Lv血清表现出明显的雌性特异性和种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卵黄脂磷蛋白 纯化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考洲洋养殖水域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文贵 贾晓平 +3 位作者 林钦 李纯厚 甘居利 王增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2-528,共7页
在GIS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据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利用数据插值和栅格图形加权平均等处理手段,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考洲洋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枯水期考洲洋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水域... 在GIS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据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利用数据插值和栅格图形加权平均等处理手段,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考洲洋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枯水期考洲洋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水域未受明显有机污染,丰水期整个水域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湾西北部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受明显的有机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应引起重视。两个调查航次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相似,均呈现湾口高,湾中部和湾西北部低的变化趋势。饵料生物的分布无明显的规律,在枯水期,饵料生物的分布较为均匀,大部分水域处于2~3级水平,其密集分布区出现在湾西北部、湾口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而在丰水期,饵料生物的变化幅度较大,其密集分布区位于湾中部水域和望京洲沿岸水域。两个航次相比,丰水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均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考洲洋 有机污染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1998年2月~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以暖水种为主,主要种类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小箭虫(S.neglecta)、百陶箭虫(S.bedoti)...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1998年2月~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以暖水种为主,主要种类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小箭虫(S.neglecta)、百陶箭虫(S.bedoti)、凶型箭虫(S.ferox)、规则箭虫(S.regularis)、太平洋撬虫(Krohnittapacifica)、太平洋箭虫(S.pacifica)、美丽箭虫(S.pulchra)等;记录到的22种中,有13种周年出现,9种季节性出现;夏季出现种类最多,达21种。冬季、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6、15种和14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群落,在秋、冬季又可大致分为2个亚群。由各季相似性矩阵的第1主坐标与水温、盐度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水温、盐度仅在冬季对毛颚类群落分化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季节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成期间池水COD_(Mn)和BOD_5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居利 林钦 +7 位作者 杨美兰 李卓佳 黄洪辉 蔡文贵 王增焕 郭志勋 吕晓瑜 贾晓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1,19,共4页
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控下,斑节对虾生长周期内,池水中CODMn和BOD5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DMn和BOD5的动态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前期在低浓度下缓慢增长,中期由较低浓度向较高浓度快速增长,后期在较高浓度波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者... 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控下,斑节对虾生长周期内,池水中CODMn和BOD5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DMn和BOD5的动态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前期在低浓度下缓慢增长,中期由较低浓度向较高浓度快速增长,后期在较高浓度波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养殖后期,未投放微生物的对照池中CODMn和BOD5浓度比投放微生物的试验池中有所增高,分别增高约9%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池 化学耗氧量(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动态变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甘居利 林钦 +4 位作者 王小平 杨美兰 王增焕 黄洪辉 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工厂化养殖 水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级模型的考洲洋石油烃污染状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文贵 林钦 +3 位作者 贾晓平 甘居利 吕晓瑜 李纯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69-2675,共7页
通过等级模型的创建,在GIS的支持下,对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考洲洋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水平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枯水期湾内表层海水的石油烃含量为0.036~0.060mg/L,水平为2~3级,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烃污染;... 通过等级模型的创建,在GIS的支持下,对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考洲洋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水平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枯水期湾内表层海水的石油烃含量为0.036~0.060mg/L,水平为2~3级,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烃污染;丰水期表层海水的石油烃含量均低于0.050mg/L,为1~2级水平,整个水域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枯水期湾内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为16.0×10-6~657.0×10-6(干重),处于1~3级水平,其中湾中部至北部沿岸大部分水域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水平相对较高,为2~3级水平,表明该片水域表层沉积物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烃污染;丰水期湾内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污染程度较枯水期轻,整个水域的石油烃含量均低于500.0×10-6(干重),其中除吉隆河口附近水域的含量稍高,为2级水平外,其余绝大部分水域均为1级水平.通过GIS的加权运算,分别将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水平进行综合的分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考洲洋石油烃的综合水平在2个调查季节的变化趋势分别与表层沉积物石油烃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调查期间整个水域石油烃的综合污染水平较低,为1~2级水平.2个调查航次相比,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平均含量均为枯水期>丰水期.而从各个站位石油烃的含量水平来看,除个别站位外,绝大多数站位表层海水和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模型 表层海水 表层沉积物 石油烃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