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良 李培武 +3 位作者 张文 谢立华 丁小霞 陈小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报道一种免疫亲和柱净化一荧光法快速检测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方法。用70%甲醇对样品进行初步提取,过滤后用石油醚萃取脱脂,萃取液稀释后用免疫亲和微柱纯化富集,洗脱液放入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定量速测仪器中自动读取... 报道一种免疫亲和柱净化一荧光法快速检测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方法。用70%甲醇对样品进行初步提取,过滤后用石油醚萃取脱脂,萃取液稀释后用免疫亲和微柱纯化富集,洗脱液放入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定量速测仪器中自动读取结果,直接读数的线性范围为0.3~25μg/kg,R^2=0.9995,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超过90%,变异系数低于5%,最低定量浓度为0.3μg/kg。应用于花生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单个样品检测全过程(含样品提取)所需时间可以控制在45min左右,检测成本低于其他仪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花生 荧光 免疫亲和 速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料油品质量安全标准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培武 杨湄 +2 位作者 谢立华 李光明 张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0-24,共5页
本文针对我国油料油品生产、消费及贸易中对标准的需要和质量安全标准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油料油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同国外的差距 。
关键词 质量安全标准 现状 展望 油料油品 生产 消费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油料饼粕黄曲霉毒素B_1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静 李培武 +3 位作者 张奇 丁小霞 张文 张兆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采用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对油料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应用研究。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载有Eu(Ⅲ)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样品... 采用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对油料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应用研究。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载有Eu(Ⅲ)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样品瓶建立的检测技术。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可内置标准曲线,直接输出检测结果。对6种油料饼粕做黄曲霉毒素B1添加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70%~120%之间,批间、批内变异系数〈15%。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误差〈1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测定快速、准确,技术稳定、可靠,设备经济、小型,适用于大批量油料饼粕样品的快速检测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饼粕 黄曲霉毒素B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 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粗蛋白含量 被引量:16
4
作者 田培 马飞 +2 位作者 姜俊 甘冬生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4,共5页
通过优化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粗蛋白含量条件,比较了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和菜籽饼粕等油料样品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P<0... 通过优化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粗蛋白含量条件,比较了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和菜籽饼粕等油料样品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P<0.001),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在测定样品粗蛋白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燃烧法变异系数CV小于0.6%,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更适用于油料样品粗蛋白含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油料作物种子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学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培武 《农业质量标准》 2007年第5期10-12,共3页
学科发展水平是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本质特征就是以其具有领先而优势的学科、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开拓而创新的研究工作显示其独特价值。要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与检测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就必... 学科发展水平是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本质特征就是以其具有领先而优势的学科、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开拓而创新的研究工作显示其独特价值。要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与检测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目前从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应该说,是根据国家和政府需求、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检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学科建设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学科发展的思考
6
作者 李培武 《农业质量标准》 2007年第B12期29-31,共3页
学科发展水平是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本质特征就是以其具有领先而优势的学科、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开拓而创新的研究工作显示其独特价值。要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与检测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就必... 学科发展水平是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本质特征就是以其具有领先而优势的学科、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开拓而创新的研究工作显示其独特价值。要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与检测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目前从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应该说,是根据国家和政府需求、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作为一门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值得每一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过去几年的发展,笔者拟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 农业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安全工作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油脂酚类化合物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郎呼呼 张良晓 +3 位作者 李培武 李季 喻理 张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6-1170,共5页
该文主要综述了油料油脂酚类化合物测定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液液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磁固相萃取等。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油料油脂酚类化合物测定中样品前处理... 该文主要综述了油料油脂酚类化合物测定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液液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磁固相萃取等。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油料油脂酚类化合物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油料 酚类化合物 前处理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及组份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培武 赵永国 +5 位作者 张文 丁小霞 杨湄 汪雪芳 谢从华 傅廷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国499份甘蓝型油菜籽硫苷组份与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硫苷含量水平下各硫苷组份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硫苷分量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硫苷、中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脂肪族2-羟基-3-丁烯基硫...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国499份甘蓝型油菜籽硫苷组份与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硫苷含量水平下各硫苷组份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硫苷分量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硫苷、中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脂肪族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其含量在2种类型中分别为60.33、31.42和30.38μmol·g-1、20.18μmol·g-1,比例为81.16%和73.92%;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吲哚族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含量为7.36μmol·g-1和4.38μmol·g-1,占硫苷总量的51.52%。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在高硫苷油菜中含量最高,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2.4和16.6,是高硫苷甘蓝型油菜的主要组份;二者在中硫苷油菜中表现同于高硫苷甘蓝型油菜;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在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变异系数最小,在高、中、低不同硫苷含量油菜中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6.04~7.98μmol·g-1,在高硫苷油菜中仅占5.34%,低硫苷菜籽中为32.31%,是低硫苷油菜硫苷的主要组份。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在低硫苷油菜籽中含量明显高于在高硫苷油菜籽中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苷含量 组份分析 中国 甘蓝型油菜籽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变异系数 统计学方法 MOL 低硫苷 含量水平 含量变化 芳香族 烯基 羟基 标准差 脂肪族 吲哚 乙基 甲基 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秀嫔 李培武 +8 位作者 杨扬 张文 张奇 范素芳 喻理 王琳 陈小媚 李英 姜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7-522,共6页
建立了超声提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玉米、大米、大豆等粮油固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AFB1、AFB2、AFG1和AFG2)的方法。分析前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优化得到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溶剂为甲醇-水(含40 g/L NaCl... 建立了超声提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玉米、大米、大豆等粮油固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AFB1、AFB2、AFG1和AFG2)的方法。分析前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优化得到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溶剂为甲醇-水(含40 g/L NaCl)(80∶20,v/v)溶液、料液比为1∶3(g∶mL)、温度为50℃、时间为3 min。然后对提取的样品进行免疫亲和特异性净化。最后与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使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以黄曲霉毒素M1(AFM1)作为内标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AFB1、AFB2、AFG1和AFG2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0.004、0.004和0.012μg/kg。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7%~11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和日间RSD分别不大于6.7%和5.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相比于外标法能极大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液相色谱-质谱 内标校正 免疫亲和 黄曲霉毒素 粮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0
作者 李培武 张奇 +1 位作者 丁小霞 白艺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618-3632,共15页
目前,威胁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从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看,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 目前,威胁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从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看,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等,其中免疫亲和吸附技术和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and Saf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确证检测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实验室仲裁检测,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并已列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中;农产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方面,中国逐步实现从技术源头创新到终端产品创制的全程创新,研制出多种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原理上既有酶抑制法,又有免疫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法,形式上既有各种试剂盒、免疫亲和柱,又有各类免疫层析试纸条,为现场筛查、定性或定量测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与大型仪器方法形成互补。从农产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为龙头、专业性和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各主产区实验站为基础、生产基地观测点为延伸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根据6大类危害因子,提出了4大类风险评估类型,明确了各类风险评估的性质特征和评估程序,初步建立了包括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外源添加物等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框架体系,研究开发出各类危害因子识别技术、风险评估专用软件等技术产品。从农产品污染控制研究看,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途径、规律、机制等被逐步解析,提出了一系列污染防控技术,包括污染源头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消减技术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有待加强,尤其是不同种类混合污染物同步测定技术;2)风险评估研究起步晚,能力弱,社会需求迫切,基础数据不足;3)农产品危害因子污染控制基础研究薄弱,对污染发生、迁移、转化规律与机制缺少系统研究,关键控制点仍不明确,缺乏污染早期预警与防控技术。随着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深入,危害因子检测技术自主创新性将会不断加强,技术方法与产品系列化将满足不同场所和层次对检测需求;通过加强对危害因子发生规律、营养品质形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农产品风险预警与污染防控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将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性、基础性工作,相关研究将成为热点,并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多因子全过程科学管理、依法监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性农产品 质量安全 检测 风险评估 污染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同步快速检测蔬菜中6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44
11
作者 姜俊 李培武 +6 位作者 谢立华 丁小霞 李英 王秀嫔 汪雪芳 张奇 管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建立了蔬菜中64种农药残留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的测定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NH2-SPE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二氯甲烷溶液(5:95,V/V)洗脱,氮气吹扫浓缩,丙酮定容,全二维气相色谱(HP-5MS柱和DB17ht柱)... 建立了蔬菜中64种农药残留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的测定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NH2-SPE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二氯甲烷溶液(5:95,V/V)洗脱,氮气吹扫浓缩,丙酮定容,全二维气相色谱(HP-5MS柱和DB17ht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本方法的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范围分别为0.010~6.032μg/kg和0.035~20.107μg/kg。64种农药在油菜薹、黄瓜、茄子、四季豆和辣椒中的回收率范围为68.3%~117.8%,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采用本方法检测市场中样品,发现2例样品中含乙酰甲胺磷和氯氰菊酯残留,测定值分别为0.036和0.107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农药残留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培武 杨湄 +5 位作者 张文 陈洪 谢立华 李光明 丁小霞 汪雪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根据1999、2002年我国油菜生产调查和国内外油菜产品抽样检测结果,分析我国油菜生产、产品品质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提高我国油菜产品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油菜 产品质量 中国 种植面积 产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质量标准现状及与国外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培武 杨湄 +3 位作者 陈洪 谢立华 张文 李光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针对我国油菜质量安全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国外油菜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油菜标准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油菜 标准化工作 质量安全标准 技术标准 现状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魏丽芳 李培武 +4 位作者 谢立华 张文 丁小霞 李加纳 殷家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是含有反式构型双键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本文对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危害、各国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油脂 反式脂肪酸 危害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作为优势能源作物的发展潜力与展望 被引量:17
15
作者 谢立华 李培武 +1 位作者 张文 杨湄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8-31,41,共5页
介绍了生物能源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油菜生产、用途与发展潜力,应用油菜作为生物能源的现状、趋势与生物柴油加工技术,提出了我国加快优势能源作物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生物能源 能源作物 生物柴油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完整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5 位作者 李光明 杨艳燕 陈小媚 赵永国 张文 杨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和5.16。用所建模型对油菜籽样品芥酸、硫甙测定结果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油菜育种中对初级世代材料芥酸、硫甙含量的快速测定筛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近红外光谱 油菜 芥酸 硫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中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 被引量:31
17
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2 位作者 白艺珍 周海燕 印南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基于2009年、2010年对全国13个花生主产省155个县市2 571份代表性花生样品检测分析获得的12 855个黄曲霉毒素检测数据,以及卫生部2002年、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膳食消费数据,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方法... 基于2009年、2010年对全国13个花生主产省155个县市2 571份代表性花生样品检测分析获得的12 855个黄曲霉毒素检测数据,以及卫生部2002年、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膳食消费数据,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方法量化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的变异度和不确定度,构建了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中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依据年龄段、地区间和收入水平差异的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分析了各暴露量分布的指标统计量和90%置信区间。评估结果显示,2~5岁儿童为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摄入的高暴露人群,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每千克体重每天1.342ng(表示为ng.kg-1.d-1,下同),四分位间距为0.151ng.kg-1.d-1;18~45岁成人中,城市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高于农村,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0.695ng.kg-1.d-1,四分位间距为0.078ng.kg-1.d-1;中等收入水平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最高,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0.874ng.kg-1.d-1,四分位间距为0.086ng.kg-1.d-1。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克服了点评估方法不能定量评估结果变异度和不确定度的缺点,结果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毒素 非参数概率模型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李培武 丁小霞 +2 位作者 白艺珍 周海燕 印南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4-2542,共9页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不仅严重影响中国花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贸易,还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开展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的现状、技术难点...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不仅严重影响中国花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贸易,还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开展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的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 黄曲霉毒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道宏 李培武 +4 位作者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王秀嫔 姜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2,共6页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粮油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胶体金免疫层析 应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测定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方法比较 被引量:24
20
作者 范素芳 李培武 +3 位作者 王秀嫔 丁小霞 张文 张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4-258,共5页
比较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的两种分析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含NaCl 4g/100mL)提取,自制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液一分为二,一份经正己烷、三氟乙酸衍生后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另一份无需衍生用液相色谱-... 比较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的两种分析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含NaCl 4g/100mL)提取,自制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液一分为二,一份经正己烷、三氟乙酸衍生后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另一份无需衍生用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检测。液相色谱测定的AFB1、AFB2、AFG1和AFG2的检出限(RSN=3)分别为0.5~1.5μg/kg,相关系数在0.9979~0.9999,加标回收率50.29%~126.5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AFB1、AFB2、AFG1和AFG2的检出限分别为0.1~0.2μg/kg;相关系数在0.9993~0.9998,加标回收率50.38%~121.27%。结果表明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无论在选择性还是在灵敏度上都优于高效液相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HPLC-iontrap-MS)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